最暢銷本土科普經濟學
走過巷子口,洞悉疫情經濟後全球金融
物價上漲有感、薪資成長無感?帶您洞悉物價上漲的真相。
現今AI橫空出世,未來會不會影響就業市場?
ChatGPT的出現,知識工作者,該如何面對這一場AI革命?
從購物、生活、時事看經濟,你我都是臥底經濟學家!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邱達生 臺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研究員
賴建誠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羅台雄 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
巷子口臥底經濟學家的全新經濟觀!
剖析日常生活及社會中不為人知的經濟行為!
作者有感於國內經濟學「經普書籍」仍嫌過度學院化,
故將平時在部落格、各大媒體、雜誌所發表過的文章,
重新改寫整理,為市場上經濟學類書注入活化劑。
讓學院派的經濟學重新在巷子口出發,
讓市井小民也可嘗試從經濟角度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
作者以其幽默風趣、貼近生活的語調,
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分飾兩角,
化身為「怡克納米斯(Economics)」,以第三者的角度來對話。
輕鬆活潑的氛圍,獨樹一幟的寫作方式,
為他的部落格帶來超高人氣與瀏覽量。
作者簡介:
鍾文榮
東海大學經濟系畢業,朝陽科技大學企管碩士,資深產業分析師,新聞媒體經濟評論專欄作家,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此人具有無比的好奇心,經常臥底街頭巷尾探究百姓的生活,擅長將枯燥乏味的經濟學轉化為輕鬆易讀的文章,融合知性與趣味的見解令人拍案叫絕。
˙著作
1.《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2007):華人世界第一本虛擬貨幣專書,領先比特幣,並精準預言虛擬貨幣的潮流。
2.《巷子口經濟學》(2008):博客來十大趣味經濟學選書、金石堂趨勢行銷年度排行、福建省政府年度百大選書、海峽兩岸交流三十週年優秀版權圖書獎。
3.《搞笑經濟學》(2008):博客來十大趣味經濟學選書、上海市政府五十大選書。
4.《火星人經濟學》(2008):中國國家圖書館港澳臺文獻推薦書。
5.《老百姓經濟學》(2010):香港教育局推薦為Local Economy and Socio-political System選書。
6.《經濟學下午茶》(2013)
7.《拜拜經濟學》(2014)
8.《經濟學花路米》(2016):「好書大家讀」2016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聯絡作者
電郵:max@mreconomicus.com
FB:www.facebook.com/dear.economics
Blog:blog.mreconomicus.com
章節試閱
房價,豈是供需決定?
臺灣的高房價早已是個問題了,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房市會不會泡沫化?房價會不會崩盤?坦白說,我認為房價支撐力的確有限;易言之,當房價的支撐力被抽離時,房市當然有危機,只是說這個危機到底有多大?沒人能夠料得準。
有一篇雜誌的報導,雜誌社派出了兩位主筆和官方代表對談,主題是﹁政府打房是否能讓房價在短期內下降﹂。文章題目很吸引人,我也被這個標題所吸引,但標題分明是談房價能否在短期內下降,文章一大半卻是兩造針對房價的議題展開交鋒。
我認為內容可能失焦,但還是花了點時間把整篇文章看完,簡單給個心得: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
先廢話談一下,經濟學最主要的思想架構就是供給與需求,但我們也常見很多對經濟學其實並不了解的專家學者,開口閉口供給、需求和價格機能,這個現象非常普遍︵不敢講很嚴重︶,正是因為薩默爾遜說過:﹁只要教會鸚鵡講供給需求,鸚鵡也會變成經濟學家。﹂︵另一種說法是十九世紀早期,英國經濟學家麥克庫洛赫︵J. R.
McCulloch︶講過:﹁把一隻鸚鵡訓練成一位差強人意的政治經濟學家,只需教牠一句話就行了:供求啊供。﹂︶就薩默爾遜的意思,我猜想是他要我們小心眼皮下有很多偽經濟學家,因為他們只會講供給與需求而已。
供需自成市場?
房價真的是供需決定的嗎?
翻開經濟學原理,一開始就是談供給與需求,供給線是條正斜率的線,需求線是條負斜率的線,兩條線一交叉就出現均衡價格與均衡消費量,供需自成市場已經成為經濟學的口頭禪,但真的是如此嗎?尤其是談到大家最為詬病的房價時,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最近想買房子,但賣方所提出的價格遠遠不是我認為合理的價格,我找了銀行估價,依銀行保守估價的原則,通常都是在七成以下,所以我認為合理的成交價應該是銀行保守估價多加個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但這個價格也遠遠不是賣方所願意接受的,當然就無法成交了。但問題是空屋率居高不下,建商大量搶建,在市場需求不變之下,照理說房價應該下降才對,怎還會一路漲價呢?顯然,供需自成市場這件事放在房屋市場,可能有適用性的問題。
﹁供需自成市場﹂這件事,怡克納米斯皺起眉頭,深深地不以為然,我想他一定認為我們不清楚經濟學的定義,胡亂變成薩默爾遜和麥克庫洛赫講的那隻鸚鵡。
怡克納米斯提出他的說法:﹁經濟學談供給與需求,認為可以一以貫之用這個模型來解決很多經濟問題。但談到供需自成市場時,就必須小心了,因為這句話有很多假定的前提,通常經濟學家會以為我們都懂了,所以這些前提也就當成廢話略去不談,但魔鬼就在細節裡,小老百姓千萬不可聽聽就算了,最主要的前提是,供需自成市場是假定在﹃完全競爭市場﹄下才有機會,但市場上很難找出一個完美的完全競爭市場。所以說房價是由市場決定的,條件放寬一點,這句話可以為真,但說﹃房價是供需自成市場﹄,這句話可得好好搖頭了。﹂我好奇地問怡克納米斯,為何房屋市場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呢?我後來發現,當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代表我又忘了經濟學原理如何交代完全競爭市場。
果然,怡克納米斯狠狠的瞪了我一眼:﹁難道你忘了什麼是完全競爭市場的特性嗎?﹂我一口氣開始背出經濟學原理的完全競爭市場特性,直到我講到﹁市場訊息暢通準確,市場參與者充分了解各種情況﹂這點時,被他打住了。
﹁根據你以上所言,房屋市場如何是個完全競爭市場?又如何供需自成市場呢?﹂怡克納米斯瞪著我說。
說真的,的確不是!
跟據定義,完全競爭市場具有以下幾項特質:
第一,市場上的廠商與消費者太多,任何一方都無法影響價格;
第二,產品具有同質性;
第三,任何一家廠商都可以自由地進出市場,且無法取得壟斷利益,僅能賺取正當利潤;
第四,市場上的買賣活動完全自由、公開;
第五,市場訊息暢通準確,市場參與者充分了解各種情況;
第六,市場上的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被他這麼一點醒,我才知道我也是他眼下的那隻鸚鵡。
房屋是什麼商品?
回頭來看這篇報導。
一開始官方代表認為房屋並非一般商品,但雜誌社的主筆認為房屋與一般商品無異,一開始的兩條平行線,以後當然也不會有交集。
我想,很多人都會認為商品就是商品,難道經濟學認為的商品還有其他不同之處嗎?當然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經濟學的商品又分正常財、劣等財、季芬財和炫耀財,各有不同的特質。
房屋,當然是個商品︵財貨︶,然而是什麼樣的商品?這點就必須好好定義一下。首先,經濟學認為商品分為兩種,正常財與劣等財,顯然,對房屋的需求會隨著所得增加而增加,所以房屋鐵定是個正常財沒錯。︵我認為這裡把所得定義為實質所得會比較精確一點,但臺灣的實質平均薪資倒退,為何大家還拚命買房,房價直漲,這是哪種道理呢?︶
但什麼是﹁一般﹂商品呢?這個形容詞我沒見過,我猜測是﹁到處都有的﹂商品,房屋當然是,但這裡有個限制,就是每個建案的房屋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說,你我根本找不到條件完全﹁一模一樣﹂的房屋,或者是趨近於一樣的房屋。舉個簡單例子來說,你我可以很容易在便利商店中找到一模一樣的任何產品,因為都是規模經濟下的規格化產品,但房屋就偏偏不是,所以房屋是一般商品,這句話說不通,再說房屋是一般商品且價格由供需決定,當然更不通。
怡克納米斯清清喉嚨說:﹁很顯然的,你已經清楚知道房屋不是一般的商品,但你又提到為何實質所得︵薪資︶降低,房價飆漲,但大家又拚命買房的現象,代表你認為房價並非完全由供給與需求雙方所決定,正有其他因素影響房價。﹂我認為怡克納米斯提到了重點,舉豪宅市場為例,那根本違反需求定律,價格愈高,竟然消費量愈高,然而怡克納米斯顯然不怎麼﹁完全同意﹂我的說法。
﹁你講的豪宅市場違反需求定律,看起來的確是這樣沒錯,因為你只考量價格因素,所以你認為豪宅是﹃炫耀財﹄,但如果你從豪宅市場裡往外看,豪宅市場真是違反需求定律嗎?﹂怡克納米斯提醒我應該再具體提出我的看法。
美國社會學家韋伯倫︵Thorstein Veblen︶在︽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書中提到,十九世紀末期的美國上流階級中,那些與企業密切往來的暴發戶,稱其為﹁有閒階級﹂︵leisure class︶,他認為這些有閒階級透過消費奢侈與昂貴的物品,以保持並展現其身分地位。
韋伯倫認為消費者購買一個產品,若該項產品的價格並非由產品本身所決定,卻是由提供產品的環境和包裝所決定,而且價格愈貴愈有人買,稱此現象又名為﹁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而消費者所購買的這類商品則被稱為﹁韋伯倫商品﹂︵Veblen Goods︶。
我認為豪宅商品本質上不脫上述炫耀財與韋伯倫商品的特質,因此,我們當然不能﹁等閒視之﹂,認為豪宅僅僅是表現出財富罷了,更重要的是,購買豪宅的動機一定存在﹁符號價值﹂所彰顯出的社會地位、形象、聲譽等外部經濟效果,這些當然可以視為一種﹁無形資產﹂。曾有經濟學家認為韋伯倫的說法違背需求定律,但張五常教授分析認為,炫耀財並沒有違反需求定律,只是人們消費炫耀財時,同時也是購買﹁炫耀﹂這個商品。直言之,販售炫耀商品的業者早已將炫耀的效用內部化到商品價格內了。
舉例來說,臺北市曾經對豪宅課徵豪宅稅,但事實上並未讓豪宅市場降溫,反而更讓豪宅漲價。很多人認為是賣方將豪宅稅灌水在總價當中,其實這是忽略了豪宅市場不能用一般商品市場的方式思維,而是公部門宣告某個建案得課徵豪宅稅時,這效果不就等於政府幫忙賣方背書,原本大家口頭號稱的豪宅,在官方掛保證之後,變成﹁物以稀為貴﹂的﹁真豪宅﹂了。直言之,豪宅稅對於真豪宅和一般住宅根本沒有影響,然而對於邊際的豪宅來說,一旦被視為豪宅,不就是披金戴銀真的變成豪宅了嗎?所以,豪宅稅的推出根本無法壓抑房價,反而更有可能會拉抬部分地區的房價。
房價,豈是供需決定?
臺灣的高房價早已是個問題了,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房市會不會泡沫化?房價會不會崩盤?坦白說,我認為房價支撐力的確有限;易言之,當房價的支撐力被抽離時,房市當然有危機,只是說這個危機到底有多大?沒人能夠料得準。
有一篇雜誌的報導,雜誌社派出了兩位主筆和官方代表對談,主題是﹁政府打房是否能讓房價在短期內下降﹂。文章題目很吸引人,我也被這個標題所吸引,但標題分明是談房價能否在短期內下降,文章一大半卻是兩造針對房價的議題展開交鋒。
我認為內容可能失焦,但還是花了點時間把整篇文章看完,簡...
作者序
五版序
當出版社主編通知我《巷子口經濟學》須進行第五版的增修時,我才意會到,這本書從成書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五年。當年第一版首刷的高中讀者到現在,歲數上應該已經超過三十歲了。一本通俗的經濟學出版物,能夠在臺灣一直再版且再刷到現在,不曉得是不是一場奇蹟?
十年紀念版後,經濟上原以為沒什麼大風大浪,只是沒料到二○一九年末的新冠肺炎(Covid-19),一場如現代黑死病的疫情從中國開始,席捲至全球。根據統計,截至二○二三年三月十日,全球已累計報告逾六.七六億例確診病例,其中逾六八八.一萬人死亡,死亡率約為百分之二.○九,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最後,我也在疫情的末期確診,後遺症讓我在醫院的診間裡,用了近半年的時間進行疫後治療,免疫力的下降,血壓一度急速下降,昏厥也讓我一度差一點住進病房。
主編提醒,這一次再版增修,應該要記錄我對於疫情經濟的看法。但當我成文後,二○二二年發生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加上二○二三年的生成式AI橫空出世,這五年來光是發生這三件大事,還真的得再加進這一版的內文中。疫情在臺灣的發展,弔詭的防疫政策一度讓我在新聞評論上振筆批評,︿疫情經濟學﹀這篇文章,我從﹁分配﹂的角度思考,政府的防疫資源,有必要用管制與分配的方式進行嗎?而事實上,最後的結果其實印證了我當初在新聞媒體評論上的看法,政府管制與分配,是為了怕市場失靈,但市場並未失靈,而是政府失靈。
二○二二年遭逢全球性通貨膨脹,當然,部分原因來自於政府對於疫情的財經政策後遺症,從美國開始的升息與貨幣緊縮,幾乎讓全球經濟全亂了套,也讓金融體系差一點面臨如二○○八年金融海嘯的過程。這次的通貨膨脹會延續多久?沒人說得準,但最怕落入如一九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而我相信,這一版的書籍定價,還是會反映這波通貨膨脹。但這次的內文,也比以往更膨脹了許多。我把這次通貨膨脹的觀察,寫進︿通貨膨脹再現﹀這篇中。
二○二三年生成式AI橫空出世,未來會不會影響就業市場?我相信部分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如chatGPT這類生成式AI一出現,我卻對知識市場開始擔憂,未來如我們這類的知識工作者,該如何面對這一場AI革命?如果AI像理性經濟人,決策的結果又會是如何?
〈AI革命〉來了,把我對於AI與勞動經濟的看法,做了一次基本的分析。這本書十五年來進行五次的改版與編修,幅度每次不一,每每都會陷入行為經濟經濟學中的﹁損失厭惡﹂與﹁稟賦效應﹂的雙重影響。第五版也必須選擇將部分因時代演變而失去了時效性的文章刪除,正因為年輕的讀者恐怕沒有經驗可以體會,所以,刪除了第四版的〈廣告的威力〉與〈MP3與唱片公司的戰爭〉這兩篇文章;同時,也因為篇幅的關係,相當不捨的將〈愛情是不是一場交易〉、〈情人節的玫瑰花〉及〈男人,凡是美文你就追吧!〉這三篇也一併刪除了,我相信,有機會愛情經濟學的相關分析與論述可以獨立出書!
感謝各位讀者在過去十五年來的支持,我相信,應該還有二十年紀念版的出現。
鍾文榮
謹誌於二○二三年十月一日
五版序
當出版社主編通知我《巷子口經濟學》須進行第五版的增修時,我才意會到,這本書從成書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五年。當年第一版首刷的高中讀者到現在,歲數上應該已經超過三十歲了。一本通俗的經濟學出版物,能夠在臺灣一直再版且再刷到現在,不曉得是不是一場奇蹟?
十年紀念版後,經濟上原以為沒什麼大風大浪,只是沒料到二○一九年末的新冠肺炎(Covid-19),一場如現代黑死病的疫情從中國開始,席捲至全球。根據統計,截至二○二三年三月十日,全球已累計報告逾六.七六億例確診病例,其中逾六八八.一萬人死亡,死亡率約為百分...
目錄
推薦序
五版 序
十年紀念版 序
二版 序
一版 序
讀者迴響
怡克納米斯的出現
對經濟學的誤解
第一篇:經濟學的社會觀
AI革命來了?
Covid-19疫情經濟學
通貨膨脹重現
第二篇:經濟學的生活觀
老闆,你的豆漿賣貴了!
漂亮的草皮怎麼變成羊腸小徑了?
大哉問,計程車的費率結構
一杯咖啡的價格
「刈包」店的消失
安全帶會失靈嗎?
觀光的危機
上廁所你願意付錢嗎?
公益彩券與窮人稅
物價有感,薪資成長無感?
房價,豈是供需決定?
美麗的價格
第三篇:經濟學的購物觀
排隊的現象觀察
誠實消費值多少錢?
水蜜桃怎會變甜桃?
新臺幣兩千元紙鈔竟然不能用
買中古車安全嗎?
為什麼清潔劑的補充包賣得比較貴?
法官大人,看電影為何不能攜帶外食啊?
你的光不是我要的光
後記
你為什麼念經濟學?
你為什麼念不好經濟學?
注釋
推薦序
五版 序
十年紀念版 序
二版 序
一版 序
讀者迴響
怡克納米斯的出現
對經濟學的誤解
第一篇:經濟學的社會觀
AI革命來了?
Covid-19疫情經濟學
通貨膨脹重現
第二篇:經濟學的生活觀
老闆,你的豆漿賣貴了!
漂亮的草皮怎麼變成羊腸小徑了?
大哉問,計程車的費率結構
一杯咖啡的價格
「刈包」店的消失
安全帶會失靈嗎?
觀光的危機
上廁所你願意付錢嗎?
公益彩券與窮人稅
物價有感,薪資成長無感?
房價,豈是供需決定?
美麗的價格
第三篇:經濟學的購物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