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筆者對「混合戰」的研究衍生自對「灰色地帶」問題研究的延伸,對灰色地帶的探討又是源自圍繞南海的相關問題。作為臺灣的國際關係研究,除了臺美、臺日、臺海兩岸關係的主流之外,臺灣周邊海域之東海、南海,以及臺海議題也是對主流議題的輔助,其中,海洋議題伴隨島礁主權的爭議。海洋灰色地帶與陸地、海洋的「混合戰」脈絡息息相關。因此,既為爭議島礁的聲索國,臺灣本身也是四面環海的島嶼,對於印太海洋非動能式的現狀改變必須高度察覺。印太是臺灣「天然」的安生立命之處,是臺灣國關學界與實務界終身的研究事業所在。
多年來,戰爭的概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演變,國家間衝突的傳統概念日益讓位於更複雜的交戰形式。混合和非線性戰爭的概念是系統地模糊戰爭與和平之間界限的戰略,及其對國際安全的影響。俄烏戰爭(2014年)和中國的混合戰方式,尤其是在臺灣和南海問題上,可以作為案例研究來說明這些概念的實際應用。
混合戰結合了常規和非常規方法,包括軍事行動、網路戰、虛假資訊活動和經濟壓力。另一方面,非線性戰爭是指擾亂傳統戰場、難以區分戰鬥人員與平民、戰爭與和平時期的戰略。隨著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尋求在不訴諸全面常規戰爭的情況下獲得戰略優勢,這些戰略在21世紀變得日益普遍。
俄烏戰爭為該等策略的實際運用提供了明顯的案例。這場衝突始於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其特點是傳統軍事行動、網路攻擊和資訊戰的混合。戰爭的另一個特點是非線性,前線以及戰爭與和平的狀態往往是模糊的。與此同時,中國的混合戰方式,尤其是在臺灣和南海問題上,為這些戰略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中國軍事理論家喬良和王湘穗在其著作《超限戰》中概述了解決衝突的廣泛方法,其中不僅包括軍事行動,還包括經濟、資訊和其他非軍事手段。這種做法在中國在南海和所謂「臺灣問題」上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反映出中國向混合和非線性戰爭的戰略轉變。因此,本書主要探討混合戰的概念與實踐,終極目的是中國的海洋則以南海仲裁案為依據。當然,臺海兩岸學者對南海仲裁具有不同的觀點,但本書為避免出現不同的詮釋,基本皆以南海仲裁案為本,而不涉入臺灣自身立場的辯論。
克勞塞維茲曾指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戰爭。」在我們當代的國際安全環境中,技術及其應用愈是有利於大國挑戰現狀,就愈不需要明確使用武力和開脫罪責。因此,世界變得不那麼可預測,而且更加複雜,無法阻止更新的威脅或與之結成聯盟。無論如何,新的概念和戰略也獲得發展,以定義和涵蓋新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自2006年黎巴嫩戰爭以來,尤其是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混合戰和混合威脅已經成為安全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以混合戰為研究對象。自從有了歷史,就有了戰爭。事實上,把人類歷史視為衝突和脅迫的歷史十分合理。如果遵循此前提,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是承認人類一直在尋求創新和新的戰爭方式,並建立新的戰爭形式。雖然有許多激烈衝突與和平的時期,但戰爭的演變始終在繼續。在全球戰略不穩定的背景下,此創新過程在過去二十年中產生了嶄新、複雜的現象,即混合戰。它在一些關鍵方面有別於其他形式的現代戰爭,提出了獨特的挑戰,似乎讓政策制定者和安全專家感到困惑,同時在面對西方長期的常規、理論和戰略優勢時,給採用它的行為者提供了實現其目標的新途徑。
當2000年代中期首次出現時,一般認為,混合戰只不過是另一個用來解釋現代衝突的長串術語。然而,它慢慢地獲得了吸引力,現在不僅成為國家安全討論的主要內容,而且成為國家政府安全決策實務人士和一般政治話語中常用的短語。在術語已經充斥的環境中,混合戰無疑為自身打下了烙印,尤其是在2014年和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事件之後。然而,它真的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還是僅僅代表了對時代和全球戰略平衡的必要適應?此術語的新穎性以及各國似乎不可能創造出面對它的解決方案,並與採用它的行為者打交道,表明混合戰是複雜而重要的發展,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便準確地定義之,並探索其應用方式,以期評估混合戰是否以及如何改變衝突的未來。不幸的是,混合戰產生的這種術語飽和的環境也意味著它經常被誤解。與任何新現象一樣,圍繞著它的各種反覆運算,從混合戰略和混合戰爭到混合威脅和混合行為者,都有很多辯論。
本書的目的之一是為混合戰提供一些亟需的秩序和結構。途徑有兩方面。首先,本書創建較為嚴謹的定義,並為進一步討論和審查此現象建立架構。其次,本書以理論架構應用於一系列的實際案例,以確立此途徑的有效性。目標是建立並提出統一的混合戰理論,然後可以應用於任何案例研究。統一的混合戰理論能夠確定其出現的原因和理由,以及導致未來混合戰發生的關鍵標誌。經由超越既定的關於混合戰的正統思維方式,此項研究將藉由提出關於混合戰的行為和影響的理論、定義、架構和實際政策指南,為該領域做出貢獻。
每一種現象都是在特定的背景或環境下所發生。研究混合戰現象的方法有很多,本分析將從基於國際關係學科的理論角度研究之。有一些主要的和次要的典範,旨在解釋國際體系以及國際體系內外的行為者彼此之間的關係。與其他許多涉及現代戰爭的書籍不同,本書仍根植於現實主義典範。然而,重要的是要承認,在處理歐洲,或更廣泛地處理西方的國際關係途徑時,研究限制在某典範上已經變得愈來愈脆弱。國際關係中更多的自由主義或後現代思維的趨勢也起源於西方世界,因此它對理解個別行為者的反應和立場十分重要。儘管與戰爭有關的現象植根於現實主義思維,但對它的反應,或導致它的事件,可能是其他途徑的結果,即使最終是現實主義的結果。因此,至關重要的是,尤其是在處理新的現象時,應慮及不同的行為者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新的發展,甚至可能是相互的矛盾。
顯然,此項工作符合國際關係的安全子領域。然而,隨著安全研究的擴散和與之相關的「安全」。含義的擴大,存在著過度界定安全範圍的危險,尤其是在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其重點已經從傳統的安全問題上有了相當大的轉移,與混合戰的出現大致吻合。正如下面幾章所顯示的,這種轉變影響了對混合戰的研究,因為這種現象的安全化方面得到了特別的關注。然而,這種方法未能充分概括混合戰爭的本質和意義,需要進行更狹義和更集中的研究。因此,雖然就廣義而言,本書屬於國際關係中的安全子領域,但它主要來自戰略研究這一專門領域。戰略研究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研究中以軍事為中心的現實主義專業,這也是對新現象的戰略分析在以安全化為重點的西方世界中被廢棄的部分原因。本書試圖突破對混合戰的安全化看法,以更加集中和嚴格的戰略方式來研究這一現象。然而,這並不排除在研究中承認圍繞混合戰爭的不同且經常相互矛盾的理論和典範,因為這些理論和典範代表了瀰漫在這個主題中的辯論的重要部分。相反,目標之一是重新引入對該問題的戰略思考,因為不這樣做的現實生活後果可能很嚴重。
每一個新的現象都面臨缺乏普遍接受的解釋問題,但趨勢和模式仍然可以被確立。此戰略分析將尋求納入混合戰爭的全部內容,從技術和戰術軍事方面到不同文化對發動戰爭的影響對事件的看法是任何衝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混合衝突中也許程度更高,因為混合方式本身具有模糊性,而且需要對可能的升級進行嚴格控制。這適用於公眾和專業人員的看法以及與混合戰有關的各種行動的介紹。混合戰的普及,主要是作為一種基於現代資訊技術的宣傳或網路活動的形式,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它掩蓋了混合戰的真實特徵。這並不是說,宣傳是混合戰的特殊和獨特的組成部分。它是任何形式的衝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也許人們過多地強調了這一方面,儘管在處理混合戰爭時還有其他更為關鍵和根本的問題。
文化差異也很重要,因為它們在國內和國際政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什麼是國家的核心概念,或者一個國家可能有什麼理由發動任何形式的戰爭,這些都因利益、地理位置、人口結構和歷史情況等最明顯的因素而大不相同。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目標在衝突中不斷重疊和競爭,因此在衡量一個新概念對這些目標的影響時,應該仔細考慮。雖然有時被稱為一種新型的權力政治,但混合戰爭通常是由那些不希望參與經典的公開形式的權力政治,但仍希望實現與之相關的目標的行為體所使用。它旨在為國際行為體提供非常規方法的靈活性,並有可能實現通常與常規戰爭相關的目標。
本書的主旨將集中在這個問題上。什麼是混合戰爭,它是如何運作的?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統一的混合戰爭理論,它不僅概述了混合戰爭,而且將該術語置於其背景中,並提供工具,使觀察者能夠識別混合戰爭的未來實例並做出反應。這一理論的實際應用符合本書的戰略性質,因為它將歷史背景、當代背景和理論框架聯繫在一起,以提供對未來可能的衝突的一瞥。混合戰是新的現象,而不僅僅是新的名字或流行的稱呼。作為國際脅迫的形式之一,它在政治上有吸引力,在行動上也很有用,因為它效率高,成本低,能使行為者實現他們用其他手段無法實現的目標。它主要被那些希望挑戰國際體系的權力和影響力平衡的行為體所採用。此外,在戰略競爭激烈的地區,混合方法可以用來挑戰國際體系的霸主。
由於範圍如此廣泛,混合戰可以視為修正主義大國的工具;也就是說,那些試圖以某種形式挑戰主導世界秩序的大國。與戰爭中的政治目的相對應的認識上的差異,反映了每個行為者的特定情況。因此,如果混合戰爭是修正主義大國的一種工具,那麼他們尋求改變的是哪種世界秩序?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因為像「西方」或「自由民主」這樣的術語本身就很含糊。然而,在混合戰爭的背景下,這種模糊性是好的,因為它顯示了衝突雙方的流動性。作為本書的參考點,將國際秩序理解為包括一套關於公正安排和權力分配的概念的實際應用,其影響力足以影響全球權力平衡。
因此,強調西方世界的重要性,而對全球其他地區的看法或實際損害相對有益。不同的區域和文明的模糊性和解釋只會加強這種觀點,並使人相信將混合戰作為行為者的工具,因為他們自己的公正安排和權力分配的概念,試圖修改國際秩序。全球秩序不是靜態的概念,而是過程。該體系目前的霸主尋求加強或維持它,而其他大國則尋求挑戰它。雖然就長遠而言,關於該體系性質的全球對抗是值得懷疑的,但混合戰是有用的工具,可以評估該體系的侷限性,並測試霸權者維護該體系的決心。
為了更詳細地探討混合戰爭的現象,將討論幾個補充要點。這些內容將集中在混合戰爭的某些要素或方面,如混合戰爭究竟有什麼新的特點,它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什麼,它是如何發展的,以及它如何和在哪裡融入現有的安全格局中。由於這一概念影響深遠,範圍廣泛,因此審查將側重於戰略概述。地緣政治、社會經濟和安全影響將成為研究的一部分,歷史背景也是如此。將要研究的其他五個關鍵概念是:混合戰爭的組成部分及其實際實施,混合戰與其他「新戰爭」之間的區別,混合戰是反西方或反霸權的政治工具的概念,混合戰爭的有效性以及混合戰爭在海洋領域的相關性。
即使是對相關文獻的簡單回顧也表明,混合戰爭明顯缺乏一個一致的、被廣泛接受的定義。即使在最知名的組織中,無論是政府組織,如英國國防部或美國國防部,還是非政府組織,如國際戰略研究所、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都沒有明確的協定或任何定義的闡述。另一方面,一些組織,如北約、歐盟和歐安組織,精心設計了一些定義,這些定義包羅萬象,缺乏任何實用價值。後者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2015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它試圖創建一個泛歐洲的混合戰爭定義。雖然它對知識體系有所貢獻,但混合戰爭的定義,即多種常規和非常規戰爭工具的結合,過於不精確,沒有任何用處。它也很好地體現了一種有問題的定義類型,列出了混合戰爭的特徵,但沒有提供一個實際的定義。
一種新的戰爭形式可能很難包含在一個單一的定義中,但指導原則肯定應該是精確和簡潔的。試圖納入現代戰爭所有方面的定義不是在定義混合戰爭,而是在定義戰爭本身。甚至學術智囊團和軍事院校也在為混合戰爭的定義而苦惱。對一個如此龐大的現象進行定義的問題主要是政治性的,而不是軍事性的,但儘管如此,當涉及到軍事行動或混合戰爭的威脅時,對這種威脅的分析以及打擊這種威脅的手段具有巨大的重要性。「混合」一詞的廣泛性意味著它不僅僅包括簡單的動能脅迫和直接的衝突。外交、政治和經濟因素也在起作用,儘管應該明確的是,這是任何國際行為者的大型努力的一個方面,並不是混合戰爭所特有的。這一點說明了定義這一概念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在不扭曲其實際價值的情況下,參數應該有多大的狹義,才能囊括其主要特徵?
關於混合戰的文獻相對新穎,智庫、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幾乎每天都在進行更多的辯論。因此,文獻的主體仍在增長,對「混合」一詞的研究提出了額外的挑戰。現有的工作大多基於相對較少的原始資料,首先是對車臣衝突和2006年黎巴嫩戰爭的研究。該等衝突雖然提供了不錯的出發點,但並不能準確地說明混合戰的全部範圍,而只是其新生階段。與任何新出現的概念一樣,即使是採用此類概念的行為者通常也不了解使用這種概念的全部潛力,或由此產生的影響。烏克蘭衝突和南海活動的增加,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混合戰的運作方式和潛力。
處於常規戰爭和非常規戰爭的楚河漢界之間,並擁有兩者的特點,致使利用混合戰的行為者有能力根據需要合併或分散其部隊,以迷惑對手並獲得戰術和戰略優勢。俄羅斯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和隨後在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衝突中展示了這種使用的高峰。就某種意義而言,圍繞混合戰的大部分辯論清楚地表明了它的成功。各國無法就定義和是否構成巨大威脅達成一致,可以說是代表了混合戰的巔峰。以前只由非國家團體使用的概念(諸如游擊隊或和恐怖團夥)現在已經由大國所採用,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從而創造了混合威脅的新水準,並可能鼓勵其他國家模仿追隨之。
國際媒體已經展現採用混合方式的潛在大國無疑是中國。南海島嶼的長期爭端對中國提供了採用自己的混合戰略的完美舞臺。事實上,此情形已經發生。混合戰在最初使用時,主要被認為是由非國家行為者發動的陸上衝突類型。後來,「混合戰」演變成由類似國家行為者和國家發動的陸基和空基衝突,而現在它有可能成為由陸、海、空和其他組成部分(網路和空間)組成的全光譜衝突。雖然此絕非普遍的獲勝策略,但它似乎確實利用了更容易獲得的大眾通信設備的出現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互動的增加。藉由使用混合戰略,此類進步的戰略和戰術影響變得更加明顯,它給予行為者較以往更多的行動自由和可否認性,同時為他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能力,以戰術上最佳和更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塑造他們的力量。
在結構上,本書由七個核心章節和結論組成。本書核心章節分為兩個相關的部分。第一部分共四章,建立「混合戰」概念的定義和背景基礎,並為本書後面更深入的經驗分析提供必要的資訊。第一部分還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學之基礎。第二部分由三章所組成,經由對三個獨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論述了「混合戰」的實際問題。
在整本專書中,筆者將試圖保持對「混合戰」戰略視野的關注。過去曾經使用「混合戰」的行為者之所如此為之,是因為「混合戰」有可能實現通常只能經由常規戰爭實現的目標。就戰略而言,此意味行為者實現了現狀國際體系所不認可的目標,因為他們打擊了原有國際體系內部的權力平衡基礎。「混合戰」不僅僅是有用的權宜之計;它還是解決國際體系中(實際或感知的)不平衡的方式之一,而不會完全擾亂原本國際體系。迄今為止,「混合戰」的目標主要是在戰略競爭的主要舞臺之邊緣。在以西方為主導的自由民主的國際秩序中,該等希望挑戰既有現狀的行為者,未來選擇的工具十分可能是「混合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