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序
當本書出版時,內容主要針對市場與法律兩者的關係為何?是干涉,還是助長呢?也討論經濟(或者市場)是一個獨立運作的系統,或是有其他條件確保其存在,例如政策與法律?因此,在分析涉及商務的每一套法律時,本書特別注重,一個管理者在「決策選擇」的關頭,面對國家、市場、企業與消費大眾四者的互相影響,而這些影響的因素與機制為何?基於這樣的脈絡,本書產生的第一個觀念便是在商言商,商管學院的商法認知與訓練,必須由市場出發,而不拘束於傳統法學院的商事法狹義範疇。
本書第一版的讀者應可接受前述的觀念的,也本於基礎簡明與循序漸進的原則,書中分為七章,有別於過往以法學院或是社會科學院等課程設計為主的架構。去(2023)年9月接獲出版公司通知,本書在開學後庫存量不足即將售罄,經討論後決定增添資訊並進行修正多處。如果按照所修訂的內容分類,最主要的部分是由於涉及的法律完成修法,而有新的條文規定、或者新增條文、或者刪除原有條文。由於修法的效力影響長遠,便有超前立法或落後立法、進步修法或倒退修法、彌補修法或追趕修法等的討論,本書中多有檢視分析;然而因為商務市場日新月異,法律變動固然帶動市場新局,而市場動態勢必也回應法律網絡,形成值得進一步觀察彼此的議題。
其次,如以涉及的法律現象或關係而言,大約有以下數項的社會變動,值得做為法律與市場之間,涉及各項決策管理的考量:
一、自2022年起,「滿18歲為成年」即見實踐,社會行為中的完全行為能力責任之法治認知與需求提早至高中職畢業,連帶地「認識企業的法律環境」的能力將更普及至大學生之間。
二、從2022年初到2023年底,台灣陷入了一連串政商名人的博碩士論文抄襲風暴,經過比對和法律程序後之後,許多博碩士學位連同論文被撤銷,被認定抄襲的論文除了侵害智慧財產權之外,還有論文代工的買賣、承攬、委任部分涉及「違反公序良俗」的契約如何認定?又為何盛行於有權有勢者之間?
三、企業的法律環境的高度複雜化,隨著金融資本主義在台灣的擴張,涉及企業經營的建制結構,早已跨越公司法等「組織」、「架構」法規的範疇,而更延伸至商務「交易」、「金流」等法規的網絡,高潮迭起不能迴避。
四、關於企業與消費者保護,則見諸台灣由高齡社會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之際,其間更見「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科技創新和數位轉型普及化,伴隨金融剝削、網路詐騙、電商糾紛等消費爭議攀向高峰,人性不純而行銷過度。
五、社會轉型之際,曠日廢時的消費者集體訴訟,隨食安、醫療、住屋、交通、公安意外、團體消費監管不周、盲從消費不減反增,正義遲來而司法漫漫。
再者,除了消費者的長期弱勢,勞動者也同樣處於政經社文與法制的失衡環境。因而,以下各項經濟社會變遷,各值得注意:
六、歲月變遷,惟久難變的是台灣超過20年的低薪困境,最低工資法(曾在民國25年立法,75年廢止)在2023(民國112)年底終於出爐,證明工資的合理化與青年人才的出路兩者,仍是執政的政商結構之社會潛在挑戰。
七、然而,工會法第45條修正與勞動事件法修法兩者,前者為強化維護勞工應有之集體勞動權利,而後者部分條文尚未生效,立法已經5年最後生效日期卻未定;如此為德不卒,仍見勞資政三角關係的左右擺動。
八、前文提及「知識經濟」在台灣的擴張,因創造經濟價值而引發國際競爭趨於激烈,知識財產權與其法制的密集修法成為近年立法特徵,自第1版發行後,專利、商標和著作權均因應市場情勢而幾番修法,比較過往30年甚為密集。
九、除了知識經濟之外,過去4年新冠疫情與全球化所造成的內外環境,以及國際接軌,例如,以2022(民國111)年為例,政府為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些都成為檢視、修正法規與法制變動的主要動力。
十、至於商務爭議解決方式:近年司法院提供民眾方便、簡易而快速的訴訟外紛爭解決機構及相關資訊之查詢平台,依據內政部統計處的發佈數據,2022(民國111)年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辦理調解業務結案件數13.3萬件,較2021年增加6.7%,而調解成立者10.9萬件,成立比率82.0%為歷年新高,能否持續值得觀察。
十一、相對地,在台灣律
師界的「包審式收費居多」的市場現狀,是否會「影響當事人的和解率?」,至今仍是在實務中值得實證的研究議題。以上種種便是本書第2版修訂過程的現實產經背景,五光十色,也是台灣在2022-2024年期間企業的法律環境。
當前本書改版之際,首先筆者再次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編輯、經理人與審查等專業同道,感謝各項協助。其次,筆者在初版發行時,曾向許多教育同道、多年摯友與青少同窗表達最深的致謝與敬意,再一次,藉此改版發行感謝他們的指導與勉勵。
穿梭兩版的年間,也是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年代,工作、生活與交流聯繫的不便常有困擾,是一段值得感念的歲月。對於長年的教育、教學與研究,要感謝同道鼓舞合作,包括李榮彬教授、劉穎琦教授、林峰立教授、黃明新主任、陳妮雲主任、彭廣林主任與李沛澍老師在敬業砥礪的啟發。再次,滄桑流年,感念多位勉勵的摯友詹益裕經理、林雲龍隊長、陳銘釗律師、謝名冠檢察官、王志平律師、曾國政教授、黃正雄總經理、鄭正義總經理、陳錦富會長、林志文博士、李元貞師姐、姚麗美師姐,以及蘇成達與李盡英、黃柏峰與郭玉美、戴明宗與林翠霞、單建與黃祖瑂、林南山與呂兆琴、蕭文碩與何敏華、何山田與徐玥圓等賢伉儷,人情學問一併學習,感恩不盡。還有多位好友礙於公私場域不便,或容於其他機會一一致謝。
最後,冬季深夜撰稿,不斷湧上腦海的是往日先父夜半庭訓點滴,數十載居家種種的晨昏溫馨景象,終是一種涓滴成流的動能,要感謝我的母親、兄弟姊妹與他們的家人的照顧扶持。而歲月最重要的是寧靜,筆者感謝內人惠蓮與岳母和其家人的長久支持與鼓勵,尤其尚亮雙人組的熱情敬業與勤奮實踐,也有行遠相伴的鼓舞。自然,對於多位親族長輩數十年的愛護與細心指導,於此一併銘謝。至於本書旨在揭露商務實務中,法律決策的視野與要素管理的學習,為青年與企業在專業、法律與倫理三者上,增長概念與實務的洞察;筆者自勉於能盡綿薄之力。
李清潭 謹識
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