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的取經隊伍
我從小就喜歡玩「西遊記」,沒錯,你沒看錯,是「玩」,不是讀。
遊戲之前,我得先去書局買幾張白板紙,然後裁成數十張撲克牌大小的紙牌,緊接著在每一張紙牌上各寫下一個西遊記裡的人物,如孫悟空、唐三藏、二郎神、牛魔王、鐵扇公主、紅孩兒、蜘蛛精、如來佛……。寫完人物之後,再寫武器和法寶,如金箍棒、九齒釘鈀、三昧真火、紅葫蘆、緊箍兒……最後再找來三個同伴,洗牌,發牌,遊戲開始了……
大部分的人都玩過大老二、排七、撿紅點,但絕對沒有人像我們一樣,每天一下課,就圍在一起玩我們自己發明的「西遊記」。偶爾老師經過看到了,不只不會禁止,還常常露出稱許的表情呢。就像玩大老二時,必須先把最小的梅花3丟出來一樣,玩「西遊記」時,手上握有「靈石」的人,必須先把它丟出來。
為什麼是靈石?因為《西遊記》這個故事,便是從花果山上一塊自盤古開天以來,就一直吸收日月精華的靈石開始的。有一天,靈石突然動了一下,一會兒過後,又動了第二下,第三下之後便止不住的震動,直到靈石裂開。一隻古靈精怪的猴子從靈石裡蹦了出來,剛出生的石猴一睜開眼睛,就射出兩道直沖天庭的金光,玉皇大帝還因此特地派人去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靈石是《西遊記》這個故事的起源,也是「西遊記」這個遊戲的起點。緊接著就是一連串仙拚仙,害死猴齊天的仙魔鬥法了。
就像蟑螂怕拖鞋、烏龜怕鐵鎚一樣,再厲害的傢伙也有剋星。例如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偏偏就是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所以「如來佛」勝「孫悟空」。這時,一定會有聰明的孩子問,難道孫悟空不怕他的師父「唐三藏」嗎?當然不怕,除非你同時擁有「緊箍咒」,才有辦法叫孫悟空痛得在地上打滾,大叫「師父,徒兒再也不敢了。」
如果你一次收集到「牛魔王」、「鐵扇公主」、「紅孩兒」這一家人,以及他們各自的座騎、武器「辟水金睛獸」、「芭蕉扇」、「三昧真火」這六張牌,那我要恭喜你,你等於拿到同花大順,幾乎要天下無敵了。
「幾乎」?那就是還沒天下無敵嘛。究竟要拿到什麼牌才會天下無敵呢?
答案是同時拿到「唐三藏」師徒四人,再加上「如來佛」和「三藏真經」這六張牌,因為這代表故事已經來到最後一回,唐三藏師徒翻山越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連續走了十四年,十萬八千里路,終於來到西天的雷音寺,見到如來佛,完成取經的任務。
遊戲玩著、玩著,常常會有新夥伴想要加入我們。「好像很好玩的樣子,我也想玩看看。」新夥伴說。沒問題,不過你得先喊出通關密語:「我看過《西遊記》了。」
沒錯,玩這個遊戲的唯一要求就是你得先看過《西遊記》。原因很簡單,一來,你幾乎不用教,就知道遊戲規則了(總不能連誰是誰的剋星、誰是誰的法寶都搞錯了吧)。二來,你才能完全體會這個遊戲的樂趣。例如,為什麼拿到「沒品」的人會對著拿到「孫悟空」的人賊笑?因為「沒品」正是孫悟空的剋星,不是孫悟空卑鄙下流,而是孫悟空曾被騙去當一個專門養馬,連品都沒有的小小「弼馬溫」。
又為什麼拿到「散夥」的人會忍不住掩嘴偷笑呢?因為它有權力倒轉乾坤,只要看贏家不順眼,他隨時都可以喊「散夥」(前提是他必須擁有「豬八戒」這張牌),那麼這一局就不算,必須重來,因為有句俗諺是這樣的:「唐三藏取經遇到豬八戒,整天叫散夥」。
「西遊記」這個遊戲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活的」,你對《西遊記》這個故事越熟悉,就能發明出越多的玩法。
有人的童年是在「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和外婆的澎湖灣」度過的,而我卻是來來回回在「西遊記」的故事和遊戲裡,和小時候的同伴一起翻書、發明新玩法,然後展開仙魔大鬥法度過的。
如今的我,已經找不到兒時的同伴陪我一起玩「西遊記」了,但孫悟空、豬八戒這些栩栩如生的小說人物卻始終不曾離我遠去。常常我打開電視,隨意按轉遙控器,一個不小心就會看到不同年代、不同明星拍的各種版本「西遊記」,這時的我總會不自覺的放下手中的遙控器,安安靜靜的坐在電視機前,再次回味孫悟空大鬧天宮,把平常高高在上的神仙耍得團團轉;回味孫悟空被騙去養馬,當了半個月沒品的弼馬溫,但他就是有辦法用自己的方法逆轉勝,回過頭封自己為「齊天大聖」;回味孫悟空就算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又怎樣,他至少可以在如來佛的大拇指撒一泡尿……
即使現在的我已經是個大人了,但我仍幻想自己能像孫悟空那樣,表面上看似任性胡為,但其實是對自己充滿了不可思議的自信心,沒有什麼挫折可以打倒他。
這麼多年過去了,在我心中,唐三藏師徒始終沒有取到經,他們一行四人一如往常,唐僧騎著白馬,悟淨挑著行李,八戒整天喊著肚子餓,悟空舉手齊眉,一雙火眼金睛一閃一閃的。
我多麼希望這支取經隊伍能這樣一直不停的走下去,永遠不要抵達終點。電視裡,周星馳扮演的孫悟空突然誇張的對著前方大喊:「唉呀,小心,前面好大一股妖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