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生平凡、來自於傳統家庭的女性,
為何因為GMP改變她的一生?
一間臺南鄉下的家庭式小藥廠,
如何走過一甲子成為國際知名藥廠?
本書一探製藥業傳奇女傑的生命歷程。
本書以南光化學製藥總經理王玉杯的個人歷史為時間軸,書寫其出身、童年、求學至大學畢業嫁入南光製藥後的成長記事。
此書另一重點則是王玉杯嫁入南光第二天,南光創辦人陳旗安即宣佈退休,由長子陳賢光與長媳王玉杯接班後,如何將南光從土法煉鋼家庭式製藥工廠,歷經轉型、三度經營危機迄今,享有「點滴王國」美譽的艱辛歷程。
同時,南光創辦迄今六十年,這一甲子的歲月,如同台灣本土製藥業發展的縮影,與台灣醫藥產業暨健保制度發展同步俱進。
【產官學界重磅推薦】
我一路看著王玉杯,從以前一個乖乖的、有點內向的女生,到現在變成一個女強人,我想就是南光給她的責任和使命,從嫁到南光當媳婦後,肩負著南光營運的重擔,鍛鍊她行為和性格的改變,變成現在的她,更把南光打造為「針劑王國」。——臺北醫學大學前董事長張文昌
王玉杯一定是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南光的明天與後天,永遠都在鞭策自己不斷求進步,緊跟著時代的變局,與時俱進。勇於找尋機會,且用開放的心胸、接受專家的建議,這種格局及魄力,真非一般人所能及。——生技創投大老張鴻仁
王玉杯是十分聰明丶有智慧的人,在公協會理事長任內親力親為丶非常投入。多次舉辦國內外參訪活動,積極與國際接軌,也能和同業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這些都是讓南光再茁壯時,非常正面且必要的原素及養分。——前食藥署署長葉明功
南光經營有獨到創見,產品走向國際化,是經銷商最安心的品牌。王玉杯熱心公益,分享經驗、低調行善、提攜後進、多元佈局、增強續航力,以「女中豪傑」、「臺灣阿信」稱之,絕非浮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董事會監察人林壽宏
南光製藥從傳統生醫產業,走向預防醫學與老人醫學的產業發展方向,是當今人類醫學發展的新桂冠,亦是臺灣生醫產業發展的里程碑。相信在王玉杯的卓越領導下,一定會再創臺灣人的奇蹟。——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王覺寬
臺灣製藥業有臺灣的優勢,南光就是在衝撞多年之後,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因為在王玉杯的帶領下,走在「從臺灣傳統藥業出發,轉型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開發型藥廠」的這條路上,變成臺灣傳統藥業的獨角獸指日可待。——漢達總經理陳俊良
作者簡介:
王玉杯 口述
臺南人。就讀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三年級時,奉母命與南光創辦人陳旗安之子陳立賢相親訂婚,畢業後即嫁入南光,開啟接班經營藥廠之路。
在夫妻攜手努力下,南光從僅20人的家庭式工廠,經過一連串轉型升級,深耕專精領域,不但是國內第二家全面導入GMP的本土藥廠,逐步積極敲開國際市場,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全方位針劑大廠」。並於2009年公開發行上市。
杜蕙蓉 著
出生於基隆八斗子的水瓶女子。畢業於世新大學。曾任職《自立晚報》,現為《工商時報》記者。著有《從現代命理看人生》、《人生.命相.預卜》、《風水.擇日.造命》、《得意的52週》等書。
陳淑泰 著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曾任《中國時報》、《聯合晚報》記者,《工商時報》撰述委員、召集人、《Smart智富》月刊副總主筆;離開媒體圈後,曾任職某上市櫃公司集團副總。現為《Smart智富》月刊特約總主筆,未上市公司董事丶監察人,及自由投資人。著作有《房市老手21堂超強實戰課:快速看穿房屋買賣陷阱》《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書。
章節試閱
王玉杯是體現北醫,開創精神的女中豪傑
臺北醫學大學前董事長 張文昌
我在臺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董事會任職董事迄今二十八年,中間曾擔任兩任董事長、共八年的時間,在二〇二二年卸任董事長。 北醫由著名的耳鼻喉科醫生胡水旺及婦產科醫生徐千田在一九六〇年開辦,二〇二三年六月一日我們甫辦完創設六十三年的校慶紀念活動。北醫創校的前三十年比較混亂,一九七七到一九七八年之間,由創辦人組成的董事會,因內部爭議,被教育部解散,在一九八二年重組一個公益董事會,北醫終於可以正常發展。現在大家看到的北醫,就是一個有制度的私立大學。
北醫早期缺少資源,激發學生開創精神
我是北醫第六屆的學生,大學聯考時,醫學院和理工科在一起,屬於甲組,我們當年是不用考生物的,若要念醫學或是藥學,第一志願就是臺大,第二志願就是北醫;但當時北醫的資源,和臺大完全無法相比。
臺大有日本人留下的漂亮的醫院和校舍,校地廣大,臺大醫院又是全臺龍頭,師資陣容當然很堅強。而且臺大學生讀書風氣盛,老師逼得很緊,像有「臺灣肝帝」之稱的陳定信、臺灣肝炎權威陳培哲,可以跟被譽為「臺灣肝炎之父」宋瑞樓師承一脈,都投入肝病的研究。學生畢業後,如果想出國深造的,會有教授幫忙寫推薦函,想留在臺大醫院實習的話也很穩定,都是自家醫院、學生被照顧得很好。
但北醫的硬體環境根本比不上臺大。我進大學時,北醫所處的吳興街都還是漉 糊糜仔(臺語,指爛泥巴路),四周都是田地,第一棟教學大樓蓋好之後,我們才有比較像樣的教室,但實驗室設備也不齊全;聽說第一屆和第二屆的學長更慘,只有三間鐵皮屋,其它什麼都沒有。
我進去北醫時老師也很少,都是後來慢慢延攬的。年輕的老師剛進來,和學生 都像朋友一樣、不太管學生的,學生很自由、運動風氣很盛,像骨科權威杜元坤、北醫現任校長吳麥斯,原本在建中時打橄欖球,到了北醫一樣可以繼續打球,校風非常開放!
比起臺大的學生,但北醫學生畢業後就只能靠自己,因為沒有自家醫院(編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一九七六年創立),醫學系畢業生的要實習,得去臺大、榮總或馬偕等醫院。藥學系畢業生很多直接去外商藥廠當(Propa propaganda,英文原意為宣傳,日文用此字指銷售代表),直接出國深造的比例不高。 像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都是從 Propa起家。當Propa很辛苦啊,白天在各家醫院之間奔波,晚上還要應酬。不過經過幾年的磨練後,對市場需求嗅覺會很敏銳,後來決定自己出來創業。江宗明是我同班同學,他以前很會讀書的,都是班上前五名,我本以為他會走學術路線,沒想到去做生
意!
正是因為這種資源不足的背景,讓北醫的學生比較獨立,要什麼得靠自己去找、 去爭取;不僅在製藥業裡創業者眾,在臺灣開業醫生裡,北醫的占比也很高。我個人也是先投入職場,再赴日進修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取得藥學博士,之後到美國大學當客座研究員;一九八三年從美國回來臺灣,加入新成立的成大醫學院的 行列。當時在臺南有好幾位北醫的校友,已有非正式的臺南校友聚會,因為南光也在 臺南,我因此跟玉杯開始接觸。她在學校小我一屆,是第七屆,但我在學校時卻不 認識她,可能我都在忙著課外事務,她都忙著在讀書吧!校友聚會時,玉杯的同學講到她,印象深刻的就是讀書非常認眞,若不是在唸 書,就是在做實驗,她在班上很安靜,不是那種風雲人物型的,很樸實的「下港人」。
說到這裡,我大學時還不知道北部人叫南部人是「下港人」,記得大二時有次肚子痛去看醫生,醫生聽我的口音,問我是不是下港人,我當時想,有南港、東港、西港、北港,就是沒聽過「下港」,當場回答「不是,我是高雄人」,醫生聽完哈哈大笑!我才知道,原來濁水溪以南就叫做下港人!!
王玉杯做事和說話一樣,快速又有效率,將臺南校友會組織化
臺南校友會,年年聚會已經長達四十年,由醫學、牙醫和藥學三個科系的校友 輪流當會長,二年換一次。我自己也擔任過會長,不過都沒有正式向市府社會局登記,校友的連繫算是比較鬆散的。
一直到二〇二一年,又輪到藥學系當會長,我當時是北醫董事長,於是拜託玉杯出任會長,也想麻煩她把校友會做正式的法人登記、她二話不說、馬上接下會長的擔子,而且動作很快,不到一年就完成社團法人的程序了。因為社團法人理監事要定期開會、每年至少二次。開會時,玉杯一定會安排不同領域的專家出席,這樣開會時就不只是吃吃喝喝、閒話家常而已。由這點來看玉杯,她就是非常好學,一輩子都在追求新知,不會浪費任何一點時間。 而且她還很慷慨,把校友繳的會費拿去定存,用自己的錢請大家吃飯,經常請我們吃「阿勇師」,就是阿扁當總統時御用的總鋪師。現在臺南校友會 LINE 群組人數已經超過一百位了,組織愈來愈龐大。
玉杯,除了對身邊的人大方,對學校的事務相當關心。
近幾年來北醫評鑑都是私校第一,吸引很多中南部學生來北醫就學。所以北醫的癌症醫院和雙和校區落成後,接下來就準備籌資要蓋學生第二宿舍。因為玉杯是臺南校友會的會長,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三日她舉辦校友旅遊活動,我已卸任北醫董事長,時間比較多,就前往參與,去中部一個相當好的景區旅遊。當天晚上吃飯時,玉杯坐在我對面,突然問我;「張董,學校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我說:「玉杯,當然有啊,學校正要建學生第二宿舍,讓中南部來的孩子不用在外面租房子......」她聽了當下並沒有什麼回應,結果我回到臺北才沒幾天,我們負責校友的公共事務處處長就打電話給我,說玉杯已經匯錢進來了,
這筆錢以個人捐款來說是不小的一筆數目。她的動作和她講話一樣,速度都很快。北醫近年來收到小額捐款每年平均約有四.五億元,這還不包括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在二〇二二年捐款二億元成立癌醫大樓這種特定目的、大額的款項。小額捐款其中三〇%來自校友支持,其餘是來自於公益團體及社會人士的捐款。主要是我們醫院的服務也受到肯定,同時學校也成立公共事務部,和社會各界密切互動,所以捐款是細水長流的。校友就是學校的資產,一定要有校友的支持,學校才會辦得好,我當北醫董事長八年期間,只要海內外有校友會的活動,我有時間一定都會去參加。
隨時注意新技術的動態,成為藥業的女中豪傑
當然,前面談的只是她的一點小故事,玉杯最厲害、令人佩服的,還是在經營事業上的前瞻眼光和拚勁。
近年來奈米包裝傳輸技術才臻於成熟,藥物要正確達到病灶的靶點,奈米運輸扮演重要的角色。COVID-19 核酸疫苗的開發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核酸藥物mRNA 也是用脂質奈米粒傳輸技術,把 mRNA 包在脂質奈米粒內,運到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把它吃進去,mRNA 才製造蛋白出來做為疫苗。這樣的技術,近年也應用在癌症疫苗的開發。
其實早在一九八〇年代全球就剛開始發展奈米藥物,藥物的發展就是這樣,需要很長時間的醖釀。記得是一九八四年,玉杯來找我,想了解臺灣奈米藥物的開發狀況,因為她覺得這是尖端的技術,她們也想要研究、參與(編按:王玉杯後來投資了臺灣微脂體 ,該公司一九九七年創立,二〇一二年上櫃,二〇一八年發行於納斯達克上市,二〇二一年自願性下市並終止櫃檯買賣)。這件事我印象很深刻,因為當時的南光,在注射劑、點滴的發展上都已經非常有名,市占率很高,也很賺錢,但是她對新藥物的發展一直維持高度的關注,除了因為她本身就是藥學專業的技術背景出身之外,也跟她求知若渴、不斷想方設法 幫南光未來鋪路,有絕對的關係。除了在專業及經營事業上的自我高度要求外,玉杯也很有膽識。二〇一四年,也 是我當北醫董事長的那一年,玉杯擔任製藥發展協會理事長,是協會創辦以來第一位女性理事長,也突破多是由臺大幫主導公協會的文化,表現非常積極與活躍!
玉杯已經把南光打造為「針劑王國」,近幾年來,針劑型的癌症藥品已經是主 流,南光也接到海外大廠 CDMO(即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的訂單,他們跟日本藥廠也有很好的合作關係。 我一路看著玉杯,從以前一個乖乖的、有點內向的女生,到現在變成一個女強人,我想就是南光給她的責任和使命,從嫁到南光當媳婦後,肩負著南光營運的重擔,鍛鍊她行為和性格的改變,變成現在的她。
她曾對我說,已經七十五歲了,該如何交棒?我覺得她和陳立賢董事長心裡一定已經有答案了,外界都不用擔心,因為她眞的滿厲害的!
王玉杯是體現北醫,開創精神的女中豪傑
臺北醫學大學前董事長 張文昌
我在臺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董事會任職董事迄今二十八年,中間曾擔任兩任董事長、共八年的時間,在二〇二二年卸任董事長。 北醫由著名的耳鼻喉科醫生胡水旺及婦產科醫生徐千田在一九六〇年開辦,二〇二三年六月一日我們甫辦完創設六十三年的校慶紀念活動。北醫創校的前三十年比較混亂,一九七七到一九七八年之間,由創辦人組成的董事會,因內部爭議,被教育部解散,在一九八二年重組一個公益董事會,北醫終於可以正常發展。現在大家看到的北醫,就是一個有制...
目錄
序
南光製藥一甲子,濟世救人傳英聲/林壽宏
王玉杯的傳奇 /王覺寬
比CEO還CEO/杜蕙蓉
四種堅持,造就完美 /陳淑泰
大事紀 南光六十年的重要歷程
Part1 產官學眼中的南光與王玉杯
王玉杯是體現北醫開創精神的女中豪傑——北醫前董事長張文昌
勇於嘗試,為南光找尋跨步走的第二隻腳——生技創投大老張鴻仁
化危機為養份,差異化策略找到藍海——前食藥署長葉明功
南光會成為營收超過百億元的本土獨角獸——漢達生技總經理陳俊良
Part2 南光一甲子
南光創辦人陳旗安:開創家業,樹立典範與願景
接手半世紀——王玉杯打造南光傳奇南
戰後出生、走過困難且不順遂的前半生
體弱險被送養,五歲前都站不起來
貧窮的兒時,晦澀的青春期
聯考滑一跤、錯失臺大藥學系榜首
大學專注念書,遺憾找不到房東夫婦
公公選媳婦緊迫盯人,大三訂婚,一畢業就結婚
嫁入南光,人稱台灣阿信練接班
新嫁娘每天清晨五點起床,一人做三人工作
被檢舉漏報稅款,遭調查局約談一個月
嫁妝是電子秤,來不及報答母親成遺憾
接下家業,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
技術本位突破專利、買德國機器、前進日本市場
以高技術改變凍晶藥品成注射液,領先取得數張藥證
成為第一批通過GMP認證的藥廠,月營收倍增
請美國專家建構cGMP認證,花5年研發PP材質軟袋
日本訂單經過長期醞釀、肯定南光的品質
放棄中國設廠,請美國專家協助推動升級
二OO六年拆除舊廠,花四十億元重建廠房
南光三次重大危機
第一次危機:GMP認證後被查證發現缺失
第二次危機:健保上路藥價溢報、遭懲處藥價歸零
第三次危機:PIC/S GMP上路前十三種藥品遭銷毀,損失慘重
打破傳統,用女力帶領製藥業
對總統建言,盼南北資源平衡
帶製藥發展協會走出去,舉辦六次國外參訪團
南光人解決南光事,培養第三代接班梯隊
因緣具足,慈航居士會為退休歸隱處
Part3永續南光
轉投資攻守兼備,多元布局強化續航力
積極跨足新領域,延伸經營觸角
活用六大優勢,邁向百年南光
序
南光製藥一甲子,濟世救人傳英聲/林壽宏
王玉杯的傳奇 /王覺寬
比CEO還CEO/杜蕙蓉
四種堅持,造就完美 /陳淑泰
大事紀 南光六十年的重要歷程
Part1 產官學眼中的南光與王玉杯
王玉杯是體現北醫開創精神的女中豪傑——北醫前董事長張文昌
勇於嘗試,為南光找尋跨步走的第二隻腳——生技創投大老張鴻仁
化危機為養份,差異化策略找到藍海——前食藥署長葉明功
南光會成為營收超過百億元的本土獨角獸——漢達生技總經理陳俊良
Part2 南光一甲子
南光創辦人陳旗安:開創家業,樹立典範與願景
接手半世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