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之王】
在明清以前,吃的大多是西瓜子。隨著晚清時期向日葵的傳播和普及,葵花子出現在市場上,並憑藉好吃、好種、產量大的優點迅速「反客為主」,成為瓜子界的老大。
【沒那麼「癡情」】
向日葵雖然名為「向日」,但並非一生都跟隨太陽轉動。事實上,它只有在尚未開花或還是剛開花的花苞時,才會跟著太陽轉。當花完全盛開,向日葵的花盤就固定朝向東方或東南方不動了。
【「向日菊」】
向日葵屬於菊科,按植物分類規律本該叫「向日菊」。之所以叫「向日葵」,是因為剛傳進中國時,古人覺得它與一種叫冬葵的本土植物一樣喜歡「追日」,這才以「葵」命名,並沿用至今。
【渾身是寶】
在中醫學中,向日葵非常全能,全身都可以入藥:據說它的葉子可以治高血壓,花盤能明目、治頭暈,根部搗碎外敷則治跌打損傷,花托能止牙痛、痛經,花莖還能治療小便不利。
【一花多吃】
吃向日葵的方式有很多。美洲人把葵花籽烤熟磨成粉,用來做餅或粥;歐洲人喜歡「涼拌」葵花花瓣;中國人則炒熟葵花籽做成瓜子來嗑,而且還做出五香、焦糖、奶油等各種口味。
【堅強的花】
向日葵是一種很強悍的植物。它耐旱,一般在生長過程中都不需要灌溉;耐凍,冬天既抗霜又耐寒。更厲害的是,即使在貧脊的鹽鹼地上,它也能成長,真的是省水、省肥還省心。
另外就是
向日葵為什麼會「向日」,科學家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種叫作生長素的激素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生長素是刺激植物生長的一種植物激素,它有一個毛病¬——怕光。就向日葵而言,它的生長素主要分布在它的花莖,當花莖受到陽光照射時,迎光面的生長素會變少,背光面的會增加。最終,導致花莖的背光面長得快,向陽面長得慢,整個向日葵就「歪」向了有太陽的一邊。如果仔細觀察豌豆等爬藤植物,你會發現它們的頂端也有隨著太陽轉動的趨勢,原理跟向日葵是一樣的。
那麼向日葵第二天又是怎麼把臉轉向東方的呢?其實是在晚上偷偷把頭轉回去的。對於這個現象,科學家們懷疑可能是生長素和向日葵的生物時鐘共同調節的結果。此外,在陰雨天氣裡,只要不被風吹偏,向日葵一般是向著東方或東南方「低頭」。而在成熟以後,它就不會再受生長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