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扭轉仇恨值:5堂課教你放下厭惡情緒,轉換成正能量

的圖書
扭轉仇恨值:5堂課教你放下厭惡情緒,轉換成正能量 扭轉仇恨值:5堂課教你放下厭惡情緒,轉換成正能量

作者:金鐘甲 / 譯者:謝麗玲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7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扭轉仇恨值:5堂課教你放下厭惡情緒,轉換成正能量

內容簡介

  *仇恨是一種生存本能?
  *抑或是一種政治操弄?
  *為什麼人們會相互敵視?
 
  ★人文×心理×哲學專業解析★
  讀懂「仇恨」感情的政治學,了解恨從何而來
  學會如何處理、終止憎恨的循環,
  將極端情緒轉化為改變能量。
 
  沒有人原本就令人討厭,討厭不是天生的,而是像商品一樣被製造出來的。
 
  2019年底爆發的COVID-19讓全世界天翻地覆,仇恨犯罪激增。由於缺乏有效的處理對策,不安開始擴散,當不安的壓力逐漸累加到無法承受的程度時,就會以仇恨的方式爆發。
 
  如果人類是不知道痛苦、疾病和死亡的強大生命體,就不會被這種仇恨和類似的情緒所影響。但是,人類極為脆弱,這種脆弱性導致大眾對於威脅到生命和安全的對象做過度的防衛,這種過度的防衛就是仇恨。
 
  仇恨是一種「隨機」、「沒有差別」的情感,仇恨的對象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幸和不滿的壓力就像積壓在心裡的痰,是必須向外吐出的壓力。仇恨是可怕的情動,特徵是世間萬物都可恨和討厭。網路上的留言是最好的例子,粗暴的辱罵和赤裸裸的仇恨語言泛濫。
 
  作者根據西方文學和哲學的脈絡,忠實地追蹤、介紹仇恨的各種情況。仇恨的本質是他者化,將有利的事物同化並主觀化為自己的東西,對於不利的事物則異化和客體化,大眾必須譴責和批判那些製造並散播仇恨,藉此來強化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快樂和權力的人們,且不應該以仇恨來回應仇恨,而是抵抗並顛覆仇恨的結構。
 
  如同快樂和悲傷,仇恨是一種情動的能量,一定可以轉化為改變世界的能量。
 
專業推薦
 
  諮商心理師 王映之
  諮商心理師 王雅涵
  「超越鏡子」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艾彼  
  臨床心理師 張榮斌
  「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姓名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鐘甲(김종갑, Kim Jonggab)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建國大學英文系,教授文學批評和理論。對身體和文化哲學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擔任身體文化研究所所長。身體文化研究所成立於2007年,研究當代哲學與社會的主要議題,藉由研究身體而探討人和社會的關係。參與者來自各領域,包括文學、哲學、法學、精神分析學、歷史學、醫學等,致力於將人和身體的問題理論化,並且提出可實踐的方案。著有《大濾鏡時代:用5堂課與自己和解,徹底擺脫容貌焦慮》、《思考:意識的噪音》、《現代身體與後現代症狀》等書,合著《人類世與生態身體》、《後身體:樂高人類來了》、《尋找我的身體》等。
 

目錄

走進來 仇恨是審美的情感

1所謂的仇恨是什麼?
生物學的生與死,生成與滅亡
美麗的生活和醜陋的生活,樂活和仇恨
自我仇恨的信徒們
他者仇恨:怨恨和討厭

2仇恨是怎麼產生的?
仇恨食物的誔生
仇恨食物的去污名化
仇恨犯罪的歷史
藝術與大眾媒體中的仇恨製造

3仇恨和主體性
憎恨的悖論,自我仇恨即自愛
美麗的身體和醜陋的肉體
為了主體性的仇恨

4女性仇恨,還有女性貶抑
女性仇恨的傳統和文化
兩種女性仇恨
仇恨和憎恨:存在和行為
創造出來的仇恨

5女性仇恨論戰:何謂女性仇恨
女性主義和女性仇恨
女性仇恨的真面目
男子氣概的衰退和女性仇恨
剖析女性仇恨:性物化
女性仇恨和憤怒,還有男性的受害者心態
女性仇恨和女性貶抑

走出去 必須顛覆仇恨的結構
人名簡介
參考文獻
 

自序
 
走進來 仇恨是審美的情感
 
  2019年底,從中國武漢爆發的COVID-19讓全世界天翻地覆,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仇恨犯罪激增。可能有讀者會疑惑COVID-19和仇恨之間有什麼關係?關係很明確!人類是非常脆弱的生命體,稍有疏忽,就可能因為各種意外而陷入重大的危險,沒有任何過失也可能突然感染到病毒。尤其是沒有聲音、沒有味道又沒有形體的傳染病,簡直束手無策。由於缺乏有效的處理對策,不安開始擴散,當不安的壓力逐漸累加到無法承受的程度時,就會以仇恨的方式爆發。所有的錯都是「因為你」,如果沒有你,我們就不必遭受這樣的痛苦。這裡的「你」是所有痛苦的根源。中國是COVID-19發源地的事實,我們都清楚知道,但就算是謠言也無所謂,因為人們需要的只是可以辱罵和怨恨的對象。對於有這種想法的人來說,眼前這個令人討厭的亞洲人究竟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一點都不重要。他們不會費心確認並仔細檢查仇恨的對象,只要對方和仇恨對象有一點點的類似特質,那就夠了,因此仇恨會瞬間爆發。如果人類是不知道痛苦、疾病和死亡的強大生命體,就不會被這種仇恨和類似的情緒所影響。但是,人類極為脆弱,這種脆弱性導致我們對於威脅到生命和安全的對象做過度的防衛,這種過度的防衛就是仇恨。如果我仇恨某個人,那其實是我是弱者的證據。
 
  COVID-19疫情下的美國,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持續增加。受害者不限於中國裔,而是整個亞裔都成為仇恨的目標。2021年,仇恨犯罪和前一年相比,增加149%。在巴爾的摩一間由韓國人經營的酒類專賣店,一對韓國姊妹被一名50多歲的男子丟磚塊攻擊,還有一名韓裔老人遭到隨機攻擊,鼻骨碎裂。隨著情況日漸惡化,連出門都會感到害怕,甚至還有韓國留學生收拾異鄉生活,匆促返回韓國。
 
  在人類的各種情感中,最可怕的就是仇恨。仇恨比憎恨可怕,因為仇恨是一種「不加思索」的情感。試著比較看看,某個人對你大喊:「我仇恨你!」以及「我憎恨你!」。憎恨是有原因的,仇恨則是無緣無故。憎恨來自對方做了某個行為,是中國人讓COVID-19擴散到全世界的嗎?不是的,那只是偶發的事件。但是,那些仇恨中國人的人無意探究真相。我們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對某個事物產生仇恨,因為仇恨是本能地運作。
 
  不幸的是,仇恨正在演變成一種時代性的情動(瞬間劇烈發生的情緒動搖)。仇恨是一種「隨機」、「沒有差別」的情感,仇恨的對象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幸和不滿的壓力就像積壓在心裡的痰,是必須向外吐出的壓力。仇恨是可怕的情動,特徵是世間萬物都可恨和討厭。網路上的留言是最好的例子,粗暴的辱罵和赤裸裸的仇恨語言泛濫。人們現在對仇恨社會這個詞不再陌生,對於「地獄朝鮮!」的悲鳴也已經有免疫力。
 
  在這片狹小且資源稀缺的土地上,韓國是名副其實的競爭社會。在誔生的那一刻,就聽到宣告競賽開始的槍聲。在永無止境的競爭接力賽中,匍匐前進變成行走,行走又變成奔跑。本以為進入好大學就能解脫,等在後面的是比升學更嚴峻的就業地獄。經歷了挫折和失敗之後,希望和期待消失殆盡,加入N拋世代。如果競爭是公平的,就不會有「金湯匙」和「泥湯匙」這些詞。輕蔑的朝鮮火半島、地獄半島等類似詞語被不斷傳散。
 
  不知從何時開始,仇恨衍生為仇女。仇恨貪污腐化、派系鬥爭和既得利益者,這些還不足夠嗎?如果說對既得利益者的仇恨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反應,那麼仇女就是世界的一半人口對另一半人口的背離。
 
  為什麼是仇恨,而不是憤怒呢?金洙暎在<某一天離開古宮>一詩中自問:「我為什麼只對微不足道的事情憤怒?」然後他自嘲:「不是對古宮/不是對古宮的道德敗壞/而是對50元的排骨湯只有肥肉而憤怒/小心眼地憤怒,對著像豬一樣的湯飯館老闆娘辱罵/小心眼地說髒話。」他責備自己無法「正大光明地」憤怒,不敢對著有力量的人,而是選擇好欺侮的人來發洩怒氣。到底有多無能,才會在鐘路被打耳光,卻在漢江斜眼瞪人。
 
  在鐘路被打耳光的話,應該向施暴者追究責任,當場抒發怒氣,這樣才不會留下後遺症。但是,無能的人只會踢無辜的狗,這麼做還不解氣的話,就會到漢江邊吐口水釋放怒氣。憎恨是吐出情感的口水。吞下甜的、吐出苦的是人的本能。萬一放到嘴裡的是垃圾,光是吐出來仍不夠,還要厭惡地「呸」一聲,然後揚長而去。
 
  如果仇恨是生理性的,憤怒就是社會性的。不去追究對錯,就不會產生憤怒,憤怒是正義的觀念餵養出來的。但是,仇恨是原始的本能,亦即更接近動物性的情感。因此,我們無法和被仇恨控制的人講道理。我們會因為被歧視和不公平產生仇恨嗎?不會。我們會對歧視和不公平感到憤怒。憤怒的原因可以解釋,憤怒是可以溝通的情感,與仇恨大不相同。仇恨的嘴不是「嘴巴」,更接近於嘔吐的「出口」。如果憤怒無法用語言表達,就會變成仇恨。仇恨沒有「為什麼」或「原因」,仇恨的情感越是占主導地位,語言就越無力,並且拒絕溝通。
 
  一直到1980年代中期,主導韓國的情感是反抗和憤怒。反抗獨裁,高呼「以燃燒的渴望,民主主義啊萬歲」。若是沒有自由這個偉大的理由,就不會有對獨裁者的憤怒。如果仇恨是個人的情感,憤怒就是公共的情感。
 
  從什麼時候開始,仇恨成為主導的情感?從什麼時候開始,沸騰的憤怒失去了語言?我認為是4·16世越號災難。韓國人的情感地圖可以分為2014年4月16日之前和之後。當然,在這之前也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但世越號災難過分到不可理解,以至於只能是失語的可怕事件。這個災難的時刻,是憤怒轉化為仇恨的時刻,是個人的仇恨情感變成社會情感的時刻。
 
  每個人都會有仇恨的情感,但是,儘管我們有仇恨的感受,也不會成為報紙和廣播的報導題材。個人的情感不會侵入公共的空間,因為公共空間是討論對與錯的場所,而不是討論喜好與厭惡。然而,當人們對憤怒的論述感到不耐煩和厭倦時,仇恨感就會開始浮現。想想看,全國民眾必須透過直播觀看世越號沉沒的場面。人們不得不看著昨天還好好的人被困在船艙裡,動彈不得,直到死去,再看著他們的遺體被打撈的場面。但是,應該保護人民的政府卻置身事外!這麼可怕的事件怎能不成為集體的創傷?憤怒怎麼可能不變成仇恨?
 
  世人記得1991年3月美國洛杉磯的暴動,導火線是一名年輕黑人被警察毆打的影片。憤怒的黑人群眾「忍無可忍」,走上街頭參與暴動。和世越號的重大衝擊相比,羅德尼.金恩事件看似微不足道。那麼,我們怎麼能夠「忍受」世越號的悲劇?怎麼能夠忍受一個無能、穩固又固執,面對各種批評不為所動的政府?人們沒有忍受,批評再批評,憤怒的言詞盡出。然而,如果什麼事都沒有改變,最終會對批評感到厭惡。
 
  人類是說話的動物,在採取行動之前會先用話來理論。當情感受傷害時,我們會嚇唬說「你死定了」,但不是揮拳,而是指出錯誤並爭辯是非,當情緒更激動時,會威脅要殺了對方。當然,即使說「你死定了」,對方也不會真的死掉。然而,這並非沒有任何效果,對方的行為或多或少會有改變。如果毫無改變,人們會說「說也沒用」。如果明確指出錯誤,對方擺明不願道歉,始終堅持己見,那又會如何呢?
 
  仇恨所產生的最大危險,在於使語言變得沒有意義。我們甚至討厭想到那些刺激我們恨意的對象。思考的缺席正是語言的缺席。當語言走到死巷子的盡頭,仇恨開始產生。在這一點上,仇恨的語言不是言詞,更接近反射性發出的「噁」或「呸」等本能的叫喊,如同吐痰的聲音。俗話說避開狗大便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怕髒,哪裡有人會和狗講道理!甚至不想和仇恨的人搭話。
 
  在這一點上,仇恨是將對方動物化的情感,將對方視為和我有本質上不同的他者、劣等的他者、動物性的他者。然而,同情、憐憫和愛的視角,能夠將曾經被我們動物化的他者,重新人格化。本書有一個章節探討狗肉湯如何變成仇恨食物,然後又回歸傳統食品的過程。對補身湯烙上仇恨的印記,曾經引起國民的反感和憤怒。我們不應該以仇恨來回應仇恨,而是以憤怒來抵抗並顛覆仇恨的結構。
 
  俗話說「三個人要把一個好好的人變成傻瓜,易如反掌」,語言具有實際效果。說出「銀杏葉黃了」,並不會讓銀杏葉變色,但是,如果吐口水說出「你很討厭」,對方就會開始變得令人討厭。仇恨的本質就是塑造仇恨的對象,「你很討厭」就是宣告不想再交談。
 
  沒有人原本就令人討厭。討厭不是天生的,而是像商品一樣被製造出來的。在這一點上,仇恨和「原來」是相斥的。仇恨源自於那些討厭並怨恨少數他者的人們。
 
  為什麼會仇恨特定的個人或團體呢?當人們擁有同等的權力和權利時,仇恨不會發生。擁有者和匱乏者、主體和他者、多數和少數、強者和弱者、美麗和醜陋、權力者和無權力者,兩者之間的差異產生了仇恨。仇恨來自前者對後者的優越感。主體藉由自己不是可恨的他者這個事實,來確認自己的主體性,並且得到心理滿足。總之,自己和可恨的他者不一樣。
 
  人們越是仇恨他者,越是強調自己和他者的差異,下意識中越覺得有利益,也就是藉由犧牲他人來收穫戰利品。把他者變成動物,自己就變得更有人性;把他者變得肉體化,自己的精神面就越崇高。「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卻見他人眼中的微塵」,這句諺語體現了這種他者化的邏輯,很難有更好的比喻。
 
  嚴格來說,沒有人不可恨。人類需要吃喝、排泄,會生病和老化,死亡後腐化,歸於塵土。與疾病、死亡和腐化有關的事物,都會成為厭惡的對象。然而,除非是神,世間上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死亡的必然。但是,人們可以將死亡和腐化的事實投射到他者身上。想想看印度種姓制度中不可接觸的賤民,像婆羅門這樣的階層,不小心和賤民擦身而過,都認為會被感染,因此要進行淨化儀式。
 
  在所有會死亡和腐化的動物中,人類的死亡和腐化最令人厭惡。我們不會厭惡和自己非常不同或者毫無關係的事物,因此人的糞便比狗或牛的糞便更令人厭惡。從膿腫流出的膿和血之中,還有什麼像人類身上流出的那麼噁心和討厭的?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仇恨他者,不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不同,而是相似。仇恨是物以類聚,如果他者和我們不是同一類,我們就無法將死亡投射到他者身上,以藉此減輕自己對這種命運的恐懼。
 
  人們為什麼會試圖逃避自己會死亡和腐化的事實呢?我們不能坦然接受嗎?不會仇恨死亡和腐化的人,也不會仇恨他者。若是承認自己眼中的微塵,就沒有必要將他者的微塵放大為梁木。
 
  仇恨的本質是他者化。我們將有利益的事物同化並主體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對於不利的事物則異化和客體化。吸引我的、想要的是美麗的,想要遠遠推開、眼不見為淨的是厭惡的。覺得外國人會威脅到自己的幸福,會成為仇外者;覺得女性會威脅到自己的幸福,會成為仇女者。
 
  在男性霸權的社會中,女性很容易成為仇恨的對象。女人成為一種實體,象徵所有男人不想成為的負面價值。如果男人是不朽的靈魂,女人就是腐化的肉體;如果男人是合理的理性,女人就是不合理的情感和慾望。因此,即使是男人誘惑女人,也要推說是被女人誘惑,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發生集體仇恨的情況,總是有權力者對無權力者、多數對少數的專橫和暴力,這就是仇恨的政治性。仇恨食物或仇恨犯罪都反映了這種政治性力學。仇恨食物是那些自認為文明的人創造出來的,目的是區分自己和其他不文明人的人。沒有權力暴力或腐化的地方,也不會有仇恨犯罪。權力化的暴力將其他沒有從權力中受益的暴力,定調為仇恨犯罪,藉由這種他者化來使自己的暴力成為特權。
 
  討論仇恨的必要性在於仇恨的政治性。我們必須譴責和批判那些製造並散播仇恨,藉由散播來強化並維護自己的利益、快樂和權力的人們。即使是為了展望未來的烏托邦,這種討論也是必要的。美麗和仇恨、生與死是不可分割的搭檔。然而,在擁有前者的人以及後者的人之間,權力被不公平地分配。真正美好的社會是,每個人都能公平地分擔各自的疾病、死亡和腐化。
 
  人們在辱罵沾有糞便的狗時,會產生自己身上沒有糞便的感覺(幻想),這是藉由將厭惡的東西投射到他者身上,來享受自己是卓越且乾淨的幻想。仇視政治的人會認為自己在道德上遠遠超越政治人物,而仇女者擁有自己本質上比女性優越的觀念。從這一點來看,仇恨有自我淨化的淨化作用。
 
  仇恨主要是維持生命的本能機制,將有害的異物排出體外。有趣的是,這種仇恨的本能很容易演變成社會性、政治性的情感,用於排除和自己不一樣的他者。如果不排除和自己不一樣的他者,情感的鬱結就無法紓解。從這一點來看,沒有原本就可恨的事物,而是被變成可恨的對象。仇恨食物就是其中一例。那麼,污名和仇女又是什麼呢?
 
  仇恨是多數人貶低少數人,擁有者貶低匱乏者,強者貶低弱者,從而鞏固自身的社會性主體,從本質上來說是政治性的。多數人把好的東西視為自己的,把討厭的東西視為別人的,仇恨便開始萌芽。世上令人反感的事物何其多!死亡、腐化、醜陋、痛苦、衰老、疾病等,數不勝數,人們甚至討厭去想這些惡事。若是和我們完全沒有關係,那該有多好!就像光能趕走黑暗,如果能將世上的惡和醜清除乾淨......所有人都懷有這樣的願望。就像藝術家雕塑石頭創作作品那樣,人們也希望能讓世界更正義和善良。但是,有人會屈服於誘惑將自己的穢物和垃圾丟到別人家門前,也有人不是試圖改變世界,而是藉由仇恨他者來圖謀自己的幸福。我認為就像快樂和悲傷一樣,仇恨也是一種情動的能量。我相信仇恨的能量可以轉化為改變世界的能量,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我不會寫下這本書。
 
推薦文
 
  這本書從心理、藝術、哲學、倫理、影視與身體意象領域,
  去探討厭惡是如何產生的。
 
  厭惡,是把原本自身擁有的負面特質,例如說恐懼,
  投射到外在,認為那是「他者」和我不同。
  因此,有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去排拒這些事。
 
  Covid初期的歐美,人們害怕被傳染、工作受影響而失業,
  所以敵視亞洲移民,仇恨犯罪因此產生。
   
  著魔的修道者因為崇尚精神性,擁有慾望本身是不夠靈性的,
  所以把肉體打壓成是壞的,要用自我懲罰式的方法來成道。
   
  因為老是不受歡迎的,老和失能有關,老和皺紋有關。
  所以我們努力補充營養品、尋求健身、尋求醫美,
  如果有長生不老藥,天涯海角都有人要飛去!
  
  作者的論述,不是很容易讀,我按著順序從頭到尾唸過一次。
  再從後面的段落,一段一段,倒帶唸過一次。
  每一段,都足以引起閱讀人很多反思。
 
  值得細細品嚐。
 
  最終結尾,作者認為對付厭惡感無限蔓延的方法是「憤怒」,
  要對這些無端產生的仇恨感覺憤怒,才能有力量改變它。
   
  這一點,我無法同意作者。
   
  但念頭一轉,
  也許比起直覺式的認同「愛可以改變一切」,
  作者的結語顯得更有力道。
  
  反思後,再選擇去愛。
  而不是直覺式的選擇去愛。
 
  厭惡也好,喜愛也好。
  請你認領回自己的厭惡。
 
超越鏡子創辦人/《EMBRACE:7步驟擁抱容貌焦慮》課程設計/諮商心理師 艾彼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795891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7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改變學習方式,就能改變人生:價值3600萬的超效學習法
作者:望月俊孝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3-01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職人級飲品設計入門:基底製作X獨創風味X吸睛裝飾X冷熱變化,韓國人氣咖啡廳都在用的手調飲指南
作者:金廷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18
66折: $ 31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熊讚卡
作者:陳盈君
出版社:左西心創藝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2-16
$ 158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5):大清風雲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作者:肥志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5-04-01
$ 38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圖解英文文法的原理【暢銷修訂版】:看圖學文法不用背,一張圖就懂!用老外的思維理解英文!
作者:安正鳳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09
$ 29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療癒攻陷-全
作者:doji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1
$ 11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國際安寧醫療專家的30個臨終紀實
作者:凱瑟琳.曼尼克斯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5
$ 38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和女性朋友結婚了。(04)END
作者:雨水汐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2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結與書《夜長姬與耳男》的青澀遊戲
作者:野村美月
出版社: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8
$ 21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阿甘節稅法:全方位理財第三堂課,讓你隱型加薪,退休金翻倍【限量簽名版】
作者:闕又上
出版社:萬化企業
出版日期:2025-04-25
$ 39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