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腦血管、神經內科等失智症領域的醫療權威
教你如何有效溝通、延緩病程、預防惡化!
他們令人費解的言行背後都是有理由的!
以巧妙的溝通技巧與失智症共處、延緩病程發展,
結合服藥和非藥物治療,跟失智家人好好共度樂齡時光。
透過插圖解說秒懂失智照顧的OK與NG,判讀患者的內心地圖。
理解「為什麼?」以同理緩解失智者的壓力,家屬照顧不心累!
作者為神經內科、失智醫療的權威醫師,針對失智症的各種疑難雜症進行案例研究。年齡、缺乏運動、抽菸、喝酒、壓力、飲食不均衡等都是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的因子,依病程、情境配合圖解整理出能同理失智者的照護方法,能在長輩出現「反覆詢問同一件事」、「外觀穿著變得邋遢」、「冰箱堆滿相同食材」時做出適當的應對與處理。
透過巧妙地與失智症共處,延緩病程發展。
結合服藥和非藥物治療,
盡量讓失智症患者度過有意義的時光。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發展,失智症患者的人數也必定會增多。家屬在認識如何照顧失智者的過程中,除了能同理長輩的內心活動,還可以學到如何改善自身的生活習慣達到增加認知儲備能力、加強社會連結、保養血管健康,以防患於未然。
只要邁入高齡,所有人隨時都有可能罹患「醫治不好的病症」失智症。隨著超高齡社會的發展,失智症患者的人數也必定會增多。因此讓照護者依病程、情境採取適合的照護「因應之道」變得更為重要。
當家人出現以下的狀況,書中的應對技巧就能立刻派上用場
☑︎「這個」、「那個」掛嘴邊……說不定是喚詞困難症狀,語言能力衰退
OK的應對「可能是中風的前兆,還是去檢查看看吧!」
☑︎每天都用市售便當解決三餐……說不定是執行功能障礙,忘記烹煮步驟
OK的應對「一起去採買、陪他下廚吧!」
☑︎忘了常去的超市在哪裡……說不定是地形迷失障礙,而變得容易迷路
OK的應對「讓家人隨身攜帶手機或有GPS功能的鑰匙圈。」
☑︎外觀打扮變得邋遢……說不定是注意力障礙,對挑選穿著興趣缺缺
OK的應對「一起上街購物幫忙挑選穿搭。」
☑︎懷疑家人偷走錢財……說不定是被害妄想,對無中生有的事深信不疑
OK的應對「先否定再提議一起找,並在本人面前找出。」
☑︎因排隊人龍而暴怒……說不定是因失智症而使得壓抑的神經網絡受損
OK的應對「由自己代排,讓他先去旁邊逛逛。」
作者簡介:
醫療法人社團綠成會 橫濱綜合醫院
橫濱市失智症疾患醫療中心中心長
長田 乾(Nagata Ken)
神奈川縣出生,1978年弘前大學醫學部畢業。曾任職於腦血管研究所美原紀念醫院神經內科、科羅拉多大學神經內科、秋田縣立腦血管研究中心神經內科學研究部等單位,2016年起擔任橫濱綜合醫院臨床研究中心長,2020年起擔任橫濱市失智症疾患醫療中心中心長。擅長領域為失智症、腦中風、神經心理學、影像診斷。興趣是收集迷你模型車。著有《覺得「家人得了失智症?」時讀的書》(Gakken)等書。
作者序
各位在聽到「失智症」這個詞時,心裡有什麼樣的想法呢?「得了這種不治之症真可憐?」、「負責照護的家人好辛苦?」
還是認為「我父母現在很健康,所以跟我沒關係」?
很遺憾的,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和「現在很健康」、「以前在職場上很有領導能力」、「以前是大老闆」等等以前的性格、身分都無關。
只要邁入高齡,所有人隨時都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所謂失智症,是一種腦神經細胞基於某種原因出現障礙而產生的症狀和狀態。隨著失智症的症狀加重,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會愈來愈低下,進而對社會生活及日常生活造成妨礙。
人在上了年紀之後,腦神經細胞會脫落,腦部因而萎縮。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腦中風)、心臟衰竭、低血糖等也是腦部萎縮的原因。
另外,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皮質的腦血流量(供應養分與氧氣的血流量)和腦能量代謝(腦內產生的化學反應)會有降低的傾向,而這也會影響失智症發病。
年齡增長是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
即便身體健康,沒有生病也沒有受傷,只要上了年紀,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升高。
各位知道久山町研究嗎?
這是一項從1961年開始,以九州大學醫學部為中心所進行的研究,研究對象是福岡縣糟屋郡久山町的居民。除了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之外,由於也是世界首次針對失智症進行追蹤調查,因此十分受到矚目。
根據這項久山町研究,假設人活到110歲,高齡者在死亡前罹患失智症的比例約為55%,也就是說,每2人就有1人會被診斷出失智症。
這樣各位應該可以理解失智症並非事不關己的事情了吧。
失智症雖然是任誰都有的共通風險,然而是否會演變成失智症卻是因人而異。關於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透過腦部構造來加以說明。
大腦是由左右對半的大腦半球組成,左半邊是左腦,右半邊是右腦,然後左腦和右腦是透過名為胼胝體的神經纖維束相連。從左右腦發出的指令會交叉傳送至肌肉。
另外,大腦的前方稱為前額葉,後方是枕葉,上方是頂葉,側邊則是顳葉。
舉例來說,當顳葉內側的海馬迴出現障礙,就會變得很難回想起最近發生的事情(記憶障礙)。然後,當左腦的頂葉出現障礙,會發生計算困難的狀況(失算);假使右腦的頂葉出現障礙,就會經常沒有注意到自己左手邊的空間(視覺空間認知障礙)。前額葉的外側如果出現障礙,會變得無法擬定並執行計畫(執行功能障礙);若枕葉的內側出現障礙,則會變得無法辨識人的臉孔或迷失方向(地形迷失)。
失智症的病程發展速度也是因人而異。有人會花上好幾年緩慢地加重,也有人一下子就發展到嚴重階段。
無法預測正是失智症棘手的地方。
另外,「失智症」這個名稱或許也是造成誤解的一個原因。嚴格來說,失智症並非病名,而是指在某種原因或多個因素影響下,生活產生障礙的狀態。
不僅如此,由於也有儘管有徵兆,卻沒有對日常生活造成妨礙,以致還無法斷定是失智症的「輕度認知障礙」,使得要做出診斷變得十分困難。
就連醫生都無法立刻下定論,家屬當然也無法輕易做出判斷了。
可是,不同於我們醫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並不熟悉,身為家屬應該會對患者本人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家屬與醫生互相共享資訊,一起摸索更理想的因應對策非常重要。
失智症的症狀會時好時壞。才覺得「最近狀況不錯耶」,隔天就因為迷路而引起大騷動……諸如此類的情況經常發生。
儘管如此,為了盡量讓患者本人能夠安心度日,全家人彼此溝通、互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高齡者(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稱為高齡化社會,達14%為高齡社會,達21%稱為超高齡社會。
日本從2007年開始就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從厚生勞動省發布的簡易生命表的概況來看,2020年9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男性約為28%,女性約為53%。然後2022年的平均壽命為男性81.47歲,女性為87.57歲。
既然平均壽命每年都不斷延長,今後超高齡社會的狀態也將持續下去。然後,只要高齡者人數增加,失智症患者的人數也必定會增多。
在現代日本這樣的超高齡社會中,失智症已逐漸成為無可避免的問題。雖然很可惜現代醫學無法徹底解決失智症的症狀,但至少並不是「一旦罹患失智症就完了」。
我們可以透過巧妙地與失智症共處,延緩病程的發展。即使出現失智症的症狀也不需要放棄,還是可以結合服藥和非藥物治療,盡量讓患者度過有意義的時光。
不要認為「照護=家屬的責任」,請盡可能借助更多人的力量。
這本書是為了父母、配偶已罹患失智症,或疑似有失智症的家屬而寫。文中會舉出許多「NG」和「OK」的具體事例,詳細解說在那種情況下應該如何應對。
儘管腦袋可以理解,可是一旦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變得驚慌失措的人想必也不少吧。那種時候請務必冷靜下來,重新閱讀這本書。也可以在閱讀本書時,想像自己將來罹患失智症的情形。
但願每個人都能巧妙地與家人的失智症保持距離,同時抱著開朗積極的心態給予患者支持與照顧。
長田 乾
各位在聽到「失智症」這個詞時,心裡有什麼樣的想法呢?「得了這種不治之症真可憐?」、「負責照護的家人好辛苦?」
還是認為「我父母現在很健康,所以跟我沒關係」?
很遺憾的,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和「現在很健康」、「以前在職場上很有領導能力」、「以前是大老闆」等等以前的性格、身分都無關。
只要邁入高齡,所有人隨時都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所謂失智症,是一種腦神經細胞基於某種原因出現障礙而產生的症狀和狀態。隨著失智症的症狀加重,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會愈來愈低下,進而對社會生活及日常生活造成...
目錄
前言 2
第1章【測驗】容易罹患與不易罹患失智症的人有何差異?
會不會罹患失智症有個別差異! 14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胖嘟嘟型與瘦巴巴型的人? 18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帽子尺寸大的人與帽子尺寸小的人? 20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高血壓的人與低血壓的人? 22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兩人同住的高齡者與一人獨居的高齡者? 24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經常寫信的人與不擅長寫信的人? 26
第2章【忐忑期】「和平常不一樣?」的想法有助於及早發現病情
輕度認知障礙若置之不理,真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提高 30
忐忑期01 喚詞困難
用「這個」、「那個」來表達,總是說不出具體的詞彙! 36
深入了解 若出現喚詞困難的症狀,要說服患者去醫院檢查 38
忐忑期02 近期記憶障礙
冰箱裡堆滿了「肉」!為什麼要買這麼多? 40
深入了解 冰箱裡都是相同食材或賞味期限已過的食物 42
忐忑期03 認知功能低下
父親遭到電話詐騙了,家人應該怎麼辦才好? 44
深入了解 家人要與患者密切聯繫!受害時別忘了給予支持 46
忐忑期04 認知功能低下
一直被勸告繳回駕照的父親,開車撞上電線杆了! 48
深入了解 讓患者接受醫生的診斷,創造自主繳回駕照的環境 50
忐忑期05 執行功能障礙
母親每天都用市售便當解決三餐,問她卻說「因為很麻煩」的理由是什麼? 52
深入了解 假使無法按照步驟烹調,就要懷疑有執行功能障礙 54
忐忑期06 老年性重聽
叫他好幾次都不回答!以前明明很愛說話,現在到底怎麼了? 56
深入了解 光是使用助聽器便能減輕失智症的風險 58
相關知識01 明明忘了卻假裝沒忘!失智症初期的「掩飾反應」是什麼? 60
第3章【不安期】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失智症的常見狀況
任誰都會出現的失智症核心症狀具體而言是什麼? 66
不安期01 失算
購物時總是用大鈔付款,明明錢包有很多零錢,這是為什麼呢? 72
深入了解 為了訓練計算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算術的機會 74
不安期02 短期記憶障礙
5分鐘前回答過的問題,5分鐘後又再問一次! 76
深入了解 以遺忘為前提,努力打造方便生活的環境 78
不安期03 視覺空間認知障礙
絆倒是因為腳步不穩?可是本人說「沒問題」…… 80
深入了解 倘若無法辨識物品,日常生活的風險會驟然升高! 82
不安期04 注意力障礙
久違地回到老家結果嚇一跳!為什麼要穿那麼髒的衣服? 84
深入了解 光是協助挑選衣服,本人的心情就會輕鬆許多 86
不安期05 定向感障礙
前去探望父親時發生一件大事,他居然忘記我和孫子了! 88
深入了解 認不得家人的定向感障礙是源於失智症或腦部損傷 90
不安期06 執行功能障礙
奇怪,空調不會動?是故障了嗎?還是遙控器沒電了? 92
深入了解 做不到以前能夠做到的事情,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執行功能障礙 94
不安期07 地形迷失障礙
平時去的超市在哪裡?變得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 96
深入了解 也有人迷了路仍能自行返家,請配合症狀,彈性應對!98
相關知識02 失智症導致抑制功能低下,「真正的自己」於是浮出表面 100
相關知識03 跨越親子之間的隔閡,稱讚「現在能辦到的事情」 104
第4章【擔憂期】真教人傷腦筋!怎麼會變成這樣?
由於行為心理症狀需要個別應對,因此可能會加重照護家屬的負擔 110
擔憂期01 躁動、焦躁
變得總是很不開心且易怒,以前明明不是這麼愛亂發脾氣的…… 116
深入了解 失敗時不責備、成功時給予感謝,藉此避免煩躁或激動的情緒產生 118
擔憂期02 失控
為了排隊結帳的眾多人潮而大發雷霆!明明平時個性沉穩,怎麼會這樣? 120
深入了解 理解並冷靜地接受本人無法控制的現實 122
擔憂期03 憂鬱
總是悶悶不樂、無精打采,表情也很陰沉,母親本來個性很開朗,怎麼會這樣? 124
深入了解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容易讓垂直思考的人產生憂鬱症狀 126
擔憂期04 被害妄想
「重要的存摺不見了!」「是你偷的吧」像這樣懷疑家人 128
深入了解 請先理解從焦躁到產生妄想的「負面循環」流程 130
擔憂期05 嫉妒妄想
堅信妻子外出是因為「外遇了」的丈夫的心境為何? 132
深入了解 需要家人協助以解開嫉妒妄想的誤解 134
擔憂期06 幻視
「你看!那邊有個小女孩」看到無形的東西是因為靈感很強? 136
深入了解 不要追究是否真的存在,對「看得見這件事」予以尊重 138
擔憂期07 日落症候群
明明就在自己家裡,一到傍晚卻說「我差不多該回去了」的原因是什麼? 140
深入了解 不只是傍晚的返家願望,每個人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 142
擔憂期08 徘徊
趁人不注意時外出不歸!全家出動找人,結果在鄰鎮找到 144
深入了解 即便詢問徘徊的理由和目的也沒用,不如事先準備好事發時的應對措施 146
相關知識04 不使用藥物的非藥物治療是什麼? 148
第5章 有助於抑制失智症加重的預防方法
延緩失智症病程發展,可望使健康壽命延長 154
只要避免進入衰弱狀態,失智症的發展速度也會減緩 156
散步 配合自己的體力,盡可能每天散步 158
共餐 可以的話盡量與他人一同用餐 160
飲食習慣 中年期與老年期的飲食方針不同 162
口腔保健 維持咀嚼能力可預防失智症 164
外出 給予腦部刺激能夠防止認知功能衰退 166
社會性 與社會沒有連結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 168
專欄
認知儲備能力高的人有可能撐得較久 28
事先調查失智症日照中心的利用條件 64
頭部外傷、高血壓、糖尿病會引發失智症的理由為何? 108
用於治療失智症的是何種藥物? 152
結語 170
前言 2
第1章【測驗】容易罹患與不易罹患失智症的人有何差異?
會不會罹患失智症有個別差異! 14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胖嘟嘟型與瘦巴巴型的人? 18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帽子尺寸大的人與帽子尺寸小的人? 20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高血壓的人與低血壓的人? 22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兩人同住的高齡者與一人獨居的高齡者? 24
何者容易罹患失智症? 經常寫信的人與不擅長寫信的人? 26
第2章【忐忑期】「和平常不一樣?」的想法有助於及早發現病情
輕度認知障礙若置之不理,真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提高 30
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