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振號
某次帶大稻埕走讀,成員不多,皆為皇族,私人司機載來,有幾位拄著拐杖跟著我走一整天,聚精會神聽講,完全不喊累,年輕人真該來學學皇族的認真。皇族們閱歷豐富,學識極高,人脈廣闊,稻江大家族人物、大事紀引起極大共鳴,話題不斷,聊得熱熱鬧鬧,讓我知道更詳細的家族往事,真可謂活歷史帶我走進歷史。
昔時大稻埕商埠的商業主軸是茶葉、藥材、南北貨,如今更是琳瑯滿目,百花齊放。曾經多次帶食品經銷商參加世界各國食品展,認識豐富食材,才知烹飪世界之奧妙,因此到大稻埕最喜歡逛的就是南北貨店,最常光顧的有台農醬園、林復振、泉通行、泉屋。
皇族們皆參加過外公林衡道的古蹟導覽,沿途不停地告訴我外公說過什麼,和他們家族誰誰誰交情很深,和某某某去過何處。皇族們過年皆親自下廚烹調團圓飯,精通食材種類、價格,熟悉南北貨漲價時間。走到林復振商行,一位夫人很高興地說:「這一家是我固定辦年貨的店,既然來了,順便買些東西吧,再幾天就漲價了。」歷史走讀瞬間變成年貨採購之旅,皇族輕言一句,店家快樂過年,皆大歡喜。
離開時,復振號林老闆送我一包扁魚,跟我說:「以前送你阿公,現在送給你。」看著這份禮物,回憶如狂潮。
「咸豐年間,同安人下郊領袖林右藻於頂下郊拚戰敗後,率領同安人撤退至大稻埕,於一八五三年建立了『復振』、『復源』、『復興』三間商號。」➊ 同時與大稻埕其他商行一同與香港、廈門進行商業貿易。林右藻家族更與陳金絨家族募款興建大稻埕古剎「霞海城隍廟」及「大稻埕媽祖宮」(今稱慈聖宮)。林右藻為大稻埕紅頂商人,而復振號為最早的南北貨行。
跟隨外公走覽大稻埕,每回總會在復振號停一下,說:「咸豐三,說到今,這家復振號能從咸豐三年開到今天,而且都是林家後人經營,平常都不打廣告,依舊生意興隆,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誠信好店⋯⋯」然後講很多當時我聽不懂的商業史。上一代林老闆總是送外公一包乾果,有時是杏仁,或是核桃花生。外公不愛吃,我也不識貨,回家就給管家吃,管家每次都很開心,現在我才知道都是高級貨。
外公是真正的末代大少爺,一生不進廚房,不上市場。以前林家公子們都有佣人、管家侍候,不太可能親自採購食材。我問過外公很多次,復振號到底賣什麼,能從清朝賣到現在,外公只說店裡擺什麼就賣什麼,真是高明的敷衍。後來我乾脆自己問復振號,從此便一腳踏進食材的殿堂。如果說倫敦哈洛茲百貨美食區集歐洲高級食材之大成,復振號就是東亞高級食材的皇宮。除了南北貨海鮮,最早代理日本紅帽子禮盒,提供台灣訂、結婚習俗時必有的「香燭與禮炮」、「結婚六樣或十二樣禮」,數不清的進口食品及調味品,都是我認識高級食材的起點,第一次看見扁魚,就是在復振號。
「扁魚白菜」曾是台菜中最不起眼的庶民菜色,鍋裡熱油小火炒香扁魚乾,待扁魚乾捲曲,續下蒜末與蝦米爆香,加入大白菜炒軟。再以中火煨之,加入高湯煮開至喜歡的軟度,勾薄芡,大功告成。如今加豬皮、香菇、紅蘿蔔片的「白菜滷」到處都是,要吃到道地的扁魚白菜,還真難。
一生忘不了的扁魚白菜有四處:延三夜市口福滷肉飯(極簡版,物美價廉)、祖母的家常版(已成絕響)、台南福泰飯桌(豪華宴席版,辦桌師傅的經典傑作)、薩爾茲堡六福餐廳(異國道地台菜,撫慰遊子心)。
祖母仙逝多年,六福餐廳停止營業,台南有點遠,想吃還是自己動手吧。扁魚白菜要美味,扁魚要厚實大片,最重要的「細工慢煨」絕對不能少;耐心煨煮,人人皆廚神。
皇族的走讀,可說是我的回憶之旅,大稻埕的老店一家家倒閉,美好的流金歲月消失凋零。希望復振號和其他老店都能永續長存,不僅延續深遠漢食文明,更讓城市蛻變,脫胎換骨。
十幾年來搭棚架的年貨大街,二○二二年決定「轉型」改為不搭棚架、不新設攤位。不搭棚架的迪化街最美,才能看見「南街殷賑」的節慶榮景。
到大稻埕走走,買點好物,過個好年吧。祝福大稻埕商圈,平安順利、生意興隆。
# 皇族就是不能表明身分的大人物。旅遊界術語,多為商界要人或行業領袖,對社會有相當的影響力。
陳德星堂
應該是十多歲吧,跟隨外公率團參觀大稻埕,那是我第一次去陳德星堂,寬闊的大埕上有很多小朋友在玩遊戲,裡面還是幼稚園,很新奇。外公講解時,我完全聽不懂又覺得無趣,一個人不知怎麼就晃到埕前的照牆,牆面紅漆剝落,我很手賤地剝下漆塊玩耍。後來外公見我滿手紅,問我怎麼回事,我還很自豪地說剝牆壁很好玩。只見在場大人們臉色鐵青,外公不停地向人道歉,暴跳如雷地大罵我,說我一輩子都賠不起。只記得我一路哭回家,還被修理好幾天。
其實之前外公就說過很多次,參觀古蹟絕不能觸摸,會造成無法復原的損害。那時我根本不上心,難怪他會爆炸。這是印象中他最生氣的一次,很多天不跟我說話。這便是我認識陳德星堂的開始。
那段時間常聽到外公討論陳德星堂,沒多久就指定為三級古蹟,後來很多教授告訴我,外公覺得「宗祠」是最重要的古蹟,能強化「敬天念祖,教以人倫」的祭祀功能,並保留傳統建築,使同姓族親不分地域團結合作,經濟增長安定,深化人文根基。因此不遺餘力地保護宗祠,尤其是全國姓氏人口最多的「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
深山藏古寺,巷裡隱大廟。陳德星堂就在寧夏夜市旁,其實很醒目,但許多人都不知道全台最大的陳氏宗祠隱於此。陳氏宗族將唐代至今,陳姓的歷史源流完整地留存了。李乾朗教授受陳德星之託,設計親繪二十四塊陳氏著名的歷史人物,由陳氏族親捐獻,匠師石地發、陳進福雕刻,如今已是陳德星堂的「文化走廊」。
大龍峒的陳維英舉人設置堂號,大稻埕的抗法功臣陳霞林、陳儒林、陳雲林接手掌理;大稻埕的第一座錫燈、日本總督題字的匾額、全台記錄重修細帳最完整的古碑、全台僅存的行台界址、一甲子歲月的老燈籠⋯⋯陳氏後人以自身之力,不僅保留先祖精彩的文化遺產,更讓後人明白陳姓宗親在台北築城及大稻埕流金歲月的時代都是要角。
「歷史會自己來找你」,是史學界的城市傳說。無法出國,早已忘記搭飛機的感覺,一年來,以徒步方式行走於城市的古區,城市以特別的方式回應,讓我漸漸認識老家族的後人,並讓先祖的歷史找到我。像時空偵探,抽絲剝繭,一步步發現老家族之間的聯結,繼續為我們所住的土地發掘動人的過往,直到世界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