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正文論文十二篇。前三篇論文〈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朝鮮王朝《易》學綜論〉與〈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作為本書的導論,可以引領讀者、學者進入朝鮮王朝與大韓民國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中。
後九篇論文,可以分別為三層次:第一層次呈顯朝鮮王朝中期十六至十七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栗谷李珥、恭默堂金濤與尤庵宋時烈的《易》學風貌。第二層次體現朝鮮王朝中後期十七至十八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槐泉朴昌宇、三山柳正源與正祖李祘的《易》學風華。第三層次彰明朝鮮王朝後期十八至二十世紀三位性理學者茶山丁若鏞、秋史金正喜與艮齋田愚的《易》學風範。期待同道學人、有志之士,本此基礎,觸類引申,進而舉一反三,開張朝鮮王朝洋洋大觀的《易》學傳世文獻與研究成果,是所至盼。附錄三篇,可與前文三層次九位學者的《易》學論述,觀照對揚。三篇論文作者都是筆者在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班與博士班的授業門棣,師生教學相長,取資觀善,可以補充論述觀照鑒識之不足,感謝鼎助圓成,而後生可畏,靑出於藍,尤為歡喜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