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筆者在補習班講授「民法爭點班」的課程也好幾年了,這個班就像介於正規班與總複習之間。正規班是全面的、地毯式的盡量(對,只能盡量)講述每個法條的法律概念、構成要件、法律解釋以及背後的法律爭議,目的在於讓學生可以對民法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對於一些比較進階的爭議,雖然也會放在講義當中給同學參考,但不見得有時間講解。
另外,總複習對我來說,比較像是在短短的兩、三堂課時間,盡量增補當年的新議題,畢竟有些議題是在正規班結束後才開始有學者討論。但也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就每個細節多作說明,遇到傳統爭點,也無法延伸太多,只求快速的讓同學理解爭議所在以及存在的不同看法。
而爭點班就是以一個較長的時間來上總複習的課程的概念,在講解文章時,因為比較沒有時間壓力,所以可以講述的較為仔細,對於傳統爭點也能盡量延伸複習,這種介於中間的課程,確實滿適合作為正規班結束的銜接。因此筆者在編輯講義的時候,除了盡量去搜集新的學說及實務見解外,也會就所涉及的考題及傳統爭點去結合,讓同學能夠從新的見解去複習傳統爭議、也能從傳統爭議去理解新的考點,期待同學對於民法能有更深刻的認識。而累積了幾年之後,講義的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因此在補習班以及出版社的建議下,決定將講義作為一般參考書出版,讓沒有上課的讀者,也能藉此補充一些新的資訊與考點。
本書既然作為「民法爭點班」的講義教材,適用的對象當然是對民法已經有一定認識的讀者,這本書可以幫你銜接已經有的基本觀念,並延伸至比較深入的相關爭議,讓你可以對相關爭議有更為深入的認識。而對於沒有基礎的讀者來說,請你先放下這本書,這本書完全不適合打底,而且在沒有基礎認識的情況下,東拼西湊的閱讀爭點,就像武俠小說裡逆練武功,輕則浪費時間、重則加害給付,這些都是筆者不想見到的。
本書的內容是以學者撰寫的文章為主,文章當中所涉及的實務見解,也都有收錄在註解當中。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學習梳理案例事實(就跟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先看懂題目),然後試著自己發現爭議。本件原告是誰?被告是誰?原告的訴求=訴之聲明為何?原告可能主張的請求權基礎為何?該請求權基礎的要件包括哪些?本件事實涵攝於構成要件時,是否有「不合」的地方?該「不合」的地方通常就是爭點所在。然後再進一步地去看學者及實務見解是如何去發現爭點並作出對應的法律解釋,是認為「不合」所以就不適用?還是要「類推適用」?或者可以藉由文義解釋、目的解釋、體系解釋、比較法解釋、合憲性解釋等方法去找出對應的答案?如果窮盡解釋方法,都無法得出較合理的結果,在立法上又可以有何種建議?如果能這樣循序漸進的思考,相信對於爭點的理解一定會有顯著的進步。套句筆者很愛講的一句話——爭點是從法條長出來的。先掌握法條的要件解釋,就能夠更快速的理解爭點所在,希望我們可以在這條路上一起努力學習。
最後,希望大家在學習民法的過程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書籍、方法,並且能順利將所學轉換成分數,在充滿各種荊棘的國考道路上,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上榜之路。祝各位身體健康、法喜充滿、金榜題名。
袁 翟
1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