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至二十一世紀已不再僅是案頭文學,在新科技、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文學的內容搭配上劇場展演、電影、串流媒體Netflix影視作品……等的跨域多媒體的傳播、吸引觀眾追劇、討論,也算是文化創業產業的另類多元成功。
全書共三篇、九章,包括劇場與電影、電影預示COVID-19與新媒體、新科技、元宇宙與後人類三大篇,主旨在於闡述戲劇、電影、Netflix等串流媒體中影音視讀的意義。開篇從客家劇場向外延伸至國際電影作品,梳理影視產業的發展脈絡。再以實例說明看似大預言家的編劇,能在CODVID-19前創造出相關題材,其背後原因為——藝術創作本就源於生活,進而帶出當今熱度最高的AI、新科技,是如何影響影視作品的表演藝術再現。
全書引用多部炙手可熱的影視作品為例,如《奇異博士2》、《末世男女》、《一級玩家》……等,帶領讀者了解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以一種休閒的方式,帶給人們知識、教育、娛樂、反思與啟發。
作者以學術手法分析、評論近幾年受歡迎的戲劇、電影與Netflix影集,期望能與讀者分享文學影視解讀的學術樂趣,豐富人生。
作者簡介:
作者:段馨君(Iris H. Tuan)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專任教授,申請獲特聘教授。
經歷: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英文系與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
臺灣頂尖大學聯盟訪問學者一年。
曾任臺灣莎學會監事、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陽明交大交大校區教師會代表、國內外學術專業服務(評審升等、聘用、審期刊論文及書稿、國家圖書館委員建購中、西文圖書、影視資料,推薦重要獎項委員等)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戲劇劇場系(Department of Theater)博士
學術出版著作:2005年8月累積迄今經審查通過後出版之國際專業頂尖英文專書與國內優良專書12本、百餘篇(170篇)期刊論文(包括國際頂尖I級期刊,如A&HCI, SSCI, KCI, THCI Core, THCI)+專書論文+會議論文、國際期刊書評3篇、表演評論、學術相關著作20篇。
其他相關著作專業表現(5篇;含中研院計劃網站文章、雜誌文化評論,與國際期刊SSCI書評1篇、國際The Theatre Times及國內「表演藝術評論台」劇評與舞評數篇)、蘋果日報論壇版政策建言。
近年學術成就卓越:四本國際學術英文專書(1) Beyond Shakespeare - Film Studies, Performance Studies, and Netflix. (2) Pop with Gods, Shakespeare, and AI: Popular Film, (Musical) Theatre, and TV Drama. (3) Translocal Performance in Asian Theatre and Film. (4)與Ivy I-Chu Chang合編Transnational Performance, Identity and Mobility in Asia.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與Nature, Science國際一流期刊的同一頂尖學術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合併。國內外優良學術專書包括《跨文化劇場:改編與再現》、《戲劇與客家》、《西方經典在臺灣劇場:改編與轉化》、《凝視臺灣當代劇場》(第一版《臺灣當代劇場:跨文化、女性主義與表坊》)、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 翻譯英文劇本《猴子的荒野》(A Wilderness of Monkeys.)原著 Carol Fisher Sorgenfrei. UCLA Professor Emeritus.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前言
Theater is live.
Theater exists in the moment.
Film consists of a performance or story preserved, constructed on celluloid.
The cultural, aesthetic, and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ater and film.
劇場是活的現場表演。
劇場存在當下霎那間。
電影是由一個被保存,建構於賽璐珞上的一個表演或是故事所組成。
介於劇場與電影之間的,文化的、美學的、與技術的關係。
—羅伯特.克諾夫Robert Knopf 2004:1-2
跨領域研究背景與必要性
文學及各式理論隨著時代演進,隨著新科技研發與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也有跨域的不同觀影經驗。二十一世紀已進入23年,新科技如AI人工智慧、大數據、元宇宙、尖端武器等的研發,新媒體像是串流媒體以高速網路用社交媒體(像是Facebook短片),及個人隨身裝置可播放觀賞所帶來的新觀影經驗。新科技與新媒體帶來衝擊,劇場由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悲劇,源自酒神祭祀發展以來,現場(liveness)即時的現場互動經驗,以及電影史上由愛迪生與其助手W.K.L.狄克遜發明的西洋鏡電影觀影機(Kinetoscope),透過機器可轉動置於暗箱中的影片,這項新技術讓影像在觀者眼中產生移動的動態現象。最早常被公開放映的付費影片是由法國盧米埃兄弟於1895年所拍攝的紀錄短片,及劇情片《水澆園丁》(L’Arrosseur arrossé)。最有名的是首次於戲院播放的《火車進站》(L’Arrivee d’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當時觀眾被緩緩駛入、鳴著汽笛聲的龐然大物蒸汽火車似乎要穿過銀幕的畫面嚇到,有些人奪門而出。這些當時發明的新科技開展電影藝術的萌生,時至今日,更多新科技像是CGI電腦合成技術、動態捕捉真人動作影像、電影動畫與真人共同演出的技術、THX世界標準聲場環境音響環繞設備、IMAX影廳巨大弧形銀幕所打造的完美觀影包覆感、戴特殊眼鏡看3D立體電影、RGB純雷射投影機、全景聲影廳搭載杜比Dolby研發設計主聲道揚聲器系統、4DX影廳大螢幕等都日新月異,新科技使影廳設備越來越先進。
第一章
前言
Theater is live.
Theater exists in the moment.
Film consists of a performance or story preserved, constructed on celluloid.
The cultural, aesthetic, and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ater and film.
劇場是活的現場表演。
劇場存在當下霎那間。
電影是由一個被保存,建構於賽璐珞上的一個表演或是故事所組成。
介於劇場與電影之間的,文化的、美學的、與技術的關係。
—羅伯特.克諾夫Robert Knopf 2004:1-2
跨領域研究背景與必要性
文學及各式理論隨著時代演進,隨著新科技研發與...
作者序
自序
文學已不再僅是案頭文學,在二十一世紀新科技的加持,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文學已發展為可忠實呈現或改編再現於劇場展演、電影大螢幕觀賞、串流媒體Netflix影視作品的跨域觀影經驗。隨著新科技的不斷研發及新媒體的傳播,戲劇劇場的現場表演即時性與互動無可取代地仍吸引觀眾,電影的大螢幕視覺聲光特效剪輯後製配樂,是文化創業產業大工程營收。因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發,全世界鎖國封鎖疆界,關閉劇場、電影院等娛樂場所,也無法旅行,宅在家的因素更使串流媒體大噴發盛行迄今,時興為大眾流行文化的追劇娛樂。正如亞里斯多德提倡戲劇,因戲劇具備娛樂及教育的功能。
從以前的純文學作品欣賞,西方文學理論新批評(New Criticism)強調的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文學也經歷如同好幾次工業革命的改革,文學的解釋學(Hermeneutics),以及文本詮釋(Interpretation)的話語權,在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於1968年的短文中提出「作品誕生,作者已死」的觀念之後,作者已不再是對其作品唯一可詮釋的人,漢斯.羅伯特.堯斯(Hans Robert Jauss)所提出的讀者讀後感涉及個人聯想到文化背景與生活經驗的「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1,也在巴特的《戀人絮語》⋯⋯之後衍生。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性學三論》與拉岡(Jacques-Marie-Émile Lacan)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仍是分析文學作品的利器。薩伊德(Edward Said)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經歷三波的女性主義(Feminism)—自由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物質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 Radical Feminism, and Material Feminism)、新女性主義(Neo-Feminism)與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m)等各家理論百花爭鳴。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在解構(Deconstruction)、拼貼(collage)的層層疊疊映照之下,後結構主義大師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擬仿物與擬像》(Simulation and Simulacra)的書,提出「超寫實」(Hyperreality)的觀念,布希亞此書封面也成為電影《駭客任務》(Matrix)(1999)導演編劇華卓斯基姐妹特地拍攝的其中一個畫面,此書成為重要道具,象徵此片多層次智慧電腦與現實的科幻虛實,與超脫現實的超寫實的關係。此外,由諾蘭(Christopher Edward Nolan)所導演的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由演員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造夢者,可潛入他人夢境去竊取機密訊息。在一層又一層的夢境中,也常難以辨認是做夢還是真實或超過表象的超寫實。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者家學淵源,從小出生於文學書香世家,父親是大學國文系教授,會吟詩作詞作聯對,是創作型帥哥風流才子,母親是宜蘭好山好水的大眼睛大胸細腿膚白美女,她是9月28日教師節生日,去世前是臺北市某公立高中的英文老師,作育無數英才。作者從小在家耳濡目染被養成喜愛文學,選擇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研究所跟隨美國康乃爾大學戲劇博士的塞浦路斯女教授研習西方戲劇專業課程,考上教育部公費及國際扶輪社獎學金出國留學,選擇至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劇場電影與電視學院(College of Theater, Film and Television)之戲劇劇場系(Department of Theater)攻讀博士。UCLA迄今已連續八年獲得全美公立學校排名第一的殊榮。2005年3月獲得UCLA博士,返臺至國立交通大學(後與國立陽明大學合併,更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任教,2021∼2022年至美國哈佛大學英文系,擔任臺灣頂尖大學聯盟選派之頂大訪問學者一年。在臺灣叢書研究迄今已超過19年多,快20年在陽明交大以理工電機資訊全世界排名甚高的環境的研究教學服務工作,吸收同校大環境科技理工醫強的同事們的薰陶及互助。2001迄今2024年以來每年多次參與國際與國內的學術研討會,口頭發表論文,與國內外教授專家學者們學術交流。作者自2012年之後大多用英文寫作,迄今累積有十幾本國際專業頂尖英文專書與國內優良專書、百餘篇(期刊A&HCI、THCI Core, THCI, SSCI、專書、會議)論文等相關學術著作。
此本中文專書累積醞釀多年,厚積而薄發,研究閱讀寫作,博覽群書,觀賞許多精彩影視作品之後為讀者精選,所作的文學於新科技新媒體的橫跨不同劇場、電影與串流媒體的劇場評論、電影評論、電視媒體評論,聚焦表演研究領域的影像解讀。全書九章,以讀者為九五至尊,分享有關文學作品改編於劇場、電影、Netflix,不同科技媒體界面所展演的精彩影視作品評論。期許為好的作品不會船過水無痕,不是用AI機器人ChatGPT唬爛,而是用訓練有素的專業人腦思考寫作,如史家般留下文字評論紀錄;拋磚引玉,激發出讀者的各自詮釋。即便穿越元宇宙,難敵死亡,尚未能如Netflix《碳變》(Altered Carbon)影集有永生,希求能在銀河系地球留下吉光片羽的人類智慧教育結晶。
此書付梓在即,尚祈方家指教。感謝五南出版社責編魯曉玟、副總編輯黃惠娟、出版社團隊校對、編排版、印刷、行銷等的用心完成。感謝家人Antony與Angela無盡的愛及親友支持,同仁的惕勵,國際與國內學術圈的同行致遠,讓我們在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海無涯中盡力學習吧!互勉之。
自序
文學已不再僅是案頭文學,在二十一世紀新科技的加持,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文學已發展為可忠實呈現或改編再現於劇場展演、電影大螢幕觀賞、串流媒體Netflix影視作品的跨域觀影經驗。隨著新科技的不斷研發及新媒體的傳播,戲劇劇場的現場表演即時性與互動無可取代地仍吸引觀眾,電影的大螢幕視覺聲光特效剪輯後製配樂,是文化創業產業大工程營收。因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發,全世界鎖國封鎖疆界,關閉劇場、電影院等娛樂場所,也無法旅行,宅在家的因素更使串流媒體大噴發盛行迄今,時興為大眾流行文化的追劇娛樂。正如亞里...
目錄
獻詞
自序
第一章 前言
Part 1 劇場與電影
第二章 客家劇場研究的比較視野:回顧與展望
第三章 日本機器人劇場與美國人工智慧機器人電影:擬仿物與擬像
Part 2 電影預示COVID-19與新媒體
第四章 AI、COVID-19、法律:以電影《全境擴散》為例
第五章 行為聯網個資操控選票:以電影《個資風暴》為例
Part 3 新科技、元宇宙與後人類
第六章 網飛(Netflix)《碳變》中的非物質再現:性、身體與記憶
第七章 影像的元宇宙:電影《一級玩家》與《奇異博士2》身體/主體困境與超越
第八章 科幻生態重啟與後人類:《末世男女》與AI機器人
第九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獻詞
自序
第一章 前言
Part 1 劇場與電影
第二章 客家劇場研究的比較視野:回顧與展望
第三章 日本機器人劇場與美國人工智慧機器人電影:擬仿物與擬像
Part 2 電影預示COVID-19與新媒體
第四章 AI、COVID-19、法律:以電影《全境擴散》為例
第五章 行為聯網個資操控選票:以電影《個資風暴》為例
Part 3 新科技、元宇宙與後人類
第六章 網飛(Netflix)《碳變》中的非物質再現:性、身體與記憶
第七章 影像的元宇宙:電影《一級玩家》與《奇異博士2》身體/主體困境與超越
第八章 科幻生態重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