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推薦
台灣喉科醫學會理事長 方端仁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林仁昱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 裘尚芬
無論要成為專業的歌者或是享受歌唱的樂趣,歌唱的學習對於身心靈的發展都有正向的影響。
人人都想要唱好歌,一個成功的表演背後融合了卓越的聲樂技巧與身體機轉的運用得當,以及很多搭配完善的因素集合而成,是經過不斷演練才可能接近滿意。而所謂的「滿意」這種看待聲音美學的觀點可能不盡相同,但是系統性的教學方式則是讓聲音能趨近正確而健康地歌唱。在系統化的教學中加上後天勤奮努力,成就「熟能聲巧」的表演意識,即是本書的期待,亦盼能夠啟發所有對嗓音說話有心想改善的人,或是對聲樂教育有興趣理解的歌者,進而應用在自己的歌唱成就上。
作者簡介:
黃世欣/女高音
於2004年獲美國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聲樂教育博士(Doctor of Music of Arts in Vocal Pedagogy)。
2013年北京電子音樂節發表現代聲樂作品,2011、2013-2020年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聲樂作品發表。曾與臺北市立青年國樂團(2005)、長榮交響樂團(2006、2012、2015-2016)、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2009、2010)、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0、2016-2017、2022)、新竹交響管樂團(2011-2020)、龍潭管弦樂團(2012)、臺中市客委會國樂團(2019、2023)合作演出。2014年受邀赴美進行「華客揚藝北美洲巡演」活動。2014、2015年分別受邀至天津師範大學與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演出全場個人獨唱會。2018年應上海音樂學院之邀於德國萊比錫大學演唱蕭友梅歌樂作品。2024年獲邀至美國紐約聯合國NGOCSW68論壇擔任藝術教育代表。
現擔任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全人教育中心音樂藝術專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兼學術組召集人、客委會諮詢委員。
章節試閱
I人聲到處是何似—歌唱的心理層面(節錄)
十三、美聲歌唱技巧(Bel Canto)
西方美聲唱法(bel canto) 的歷史大約一百五十多年,目前已成為全世界古典音樂界歌劇藝術歌曲舞台上主要的發聲演唱方式,它的聲樂學習技巧可以提供給任何運用身體機轉歌唱的人一個良好的參考,在擴大聲樂基礎之後可以應用在不同形式的歌唱技巧上,當然包括音樂劇、合唱團或其他流行唱法。事實上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沒有所謂的「美聲歌唱技巧」一詞,當代也沒有對如此的唱法有所歸納,具Pleasants 所述最早出現的線索來自《牛津英語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於1908 年的定義(但事實上可能更早,沒有辦法確定),它引用了《紐約每日紀事報》(New York Daily Chronicle) 其中一篇報導說明:「⋯⋯大家不喜歡華格納,於是傾向義大利美聲唱法。」十九世紀的華格納風潮席捲歐洲,很多樂評家開始認為華格納歌手唱得並不優美,另一方面華格納主義者則認為僅僅優美是不夠力量的,宏大寬廣的聲音才能震撼人心;所以可能的推論則是美聲唱法比較是非華格納派的。但是還是得回到歐洲歌唱表演的源頭—場地的設計,聲樂藝術在十七、十八世紀開始盛行,在當時劇院場館規劃即為「抒情劇院」(lyric theater),很多的歷史學家以此稱之為「美好的歌唱年代」(the age of bel canto)(Pleasants, p19-21)。美聲唱法不是突然出現的一個樂派師門,而是經年累月所產生的一種歌唱習慣,是比較親民的歌唱形式且是大眾聽覺可以接受與可受訓練的發聲歌唱法。現今所有的歌謠本來源於自然田野與當地風俗民情,而歌者基於在地文化衍生了應有的歌詞與發音,正確道地的發音才能表現出該民族的歌曲特性,美聲教學是一個輔佐歌唱方法的技術,讓歌者無論詮釋任何歌曲皆可以在一定的根基下,適切舒適且自然地表達。東方人學習西方美聲法需克服原母語的影響,以下為美聲唱法的特性,一一說明。
(一)腔調
美聲唱法追求音色圓潤而明亮,所以在聲音上有很多的要求,如:呼吸的方式、統一的喉型、相同的音色等。這也是美聲學派的大師們所強調「母音的純正」。例如:西方人認為美聲上純正的母音[a],應該是口型保持[a] 的形狀,口腔的部分要帶點[o] 或[u] 的外型成分,加上氣息的支持。但美聲唱法的語言和我們目前國語發音有很大的差異。母音是歌者的靈魂之聲,母音、舌頭、下巴及嘴唇牽動著共鳴點的空間。義大利的美聲學派認為,優美的歌唱是建立在義大利文的五個單母音[a, e, i, o, u] 上,而這五個母音中的[a]、[o] 和[u] 屬於寬母音,[e]和[i] 屬於窄母音。一般來說,[e] 和[i] 容易唱得太扁太窄,著力點會過於集中在舌尖部分,[a]、[o] 和[u] 則比較偏向舌頭後半部。在歌唱時各種母音的變換,就會連動聲音的位置,為避免忽前忽後的狀況出現,破壞了音色的連貫性,因此建議口腔內舌尖的位置、發聲的著力點可稍作改變,將舌尖輕觸下門牙之下牙齦線上放鬆不捲縮,舌頭整體位置稍稍往前方移,然後保持好這樣的狀態,如此可讓母音的替換更為方便,更可以保持音色的統一,達到美聲的音響效果。讀者可以唱[a] 來做不同的聲響測試,一個是舌尖放在下牙齦的[a],一個是舌頭往後縮放在中間的[a],仔細辨聽,母音的音色也隨之轉換不同了。
(二)伴奏形式
義大利藝術歌曲的創作和發展淵源久遠。義大利有傳統的歌唱歷史,悠久而精良的教學系統,自中世紀〈敘事歌曲〉(Canzone Narrativa)、〈史詩詠唱〉(Epico-lirica) 的流傳,到十五、十六世紀的〈牧歌〉(Madrigale)、〈敘事曲〉(Ballata)、〈鄉村歌曲〉(Frottola)、〈詩樂曲〉(Strambotto)、〈歌曲〉(Canzone)。十八世紀時擁有成果更豐碩的聲樂作品,其中還包含有歌劇的〈宣敘調〉(Recitative) 和〈詠嘆調〉(Aria)。隨著歲月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不斷地推移,人們對於聲樂藝術的要求與欣賞水準也越來越高,使聲樂技巧不斷向前推進。因此獨唱曲開始有了伴奏樂器,擺脫單調、枯燥與乏味的單旋律束縛,使聲樂藝術在器樂的伴奏下,更能表達深刻又細膩的思想情感。在器樂的伴奏上也由簡易的器樂伴奏發展到有小型樂團的伴奏,隨著欣賞人口的增多與音樂廳的擴建,樂團式的歌劇演出使聲樂和器樂的配合達到更密切相接的結果。聲樂也因此到達了超高技巧的程度,加上器樂改良技術不斷進步,為日後的歌劇發展和繁榮奠定了音色恢弘的效果。
(三)呼吸
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聲樂教材中非常強調氣息的支撐與運用。歌者在演唱時必須時時刻刻地留意自己的呼吸與氣息,才能達到美聲的境界。有正確的呼吸與氣息支撐是美聲唱法的第一步。所謂正確的呼吸,就是用最原始自然的方法來吸氣與吐氣,(基本的呼吸方式可以平躺/靜坐/站立來體驗,歌唱是把呼吸方式在表演動作上做得更明顯),通常也稱為腹式呼吸或胸腹式呼吸。如同自然歌唱的呼吸法一般,利用胸、腹、橫膈膜聯合加上全身筋肉之協調合作的一種呼吸方式。吸氣時,胸腔下半部(第六根肋骨以下)保持自然擴張,此時橫膈膜自動往下提供胸腔更多吸氣空間,腰部四周膨脹,腹部也是保持有彈力的膨脹。而呼氣(吐氣)時需要利用氣息的力量稍稍頂住腹部肌肉,使腹肌逐漸往內收縮,不可消氣吐氣太快,這樣會突然失去支撐的力量(support) 導致樂句虛空聽不清楚。氣息吸得深,聲音呈現才能自然,也才能達到聲情並茂的良好演唱狀態。呼吸太淺,聲音氣息就會比較集中在上胸的部分;另外以生理學觀點來看,此時的喉頭位置上升,就會偏向喉音。氣息與喉頭位置之間的關係是極為維妙而又互為因果:喉頭位置太過上升,氣息會較淺,會呈現出較為亮而尖銳的音色;反之,喉頭位置過分下降,氣息會較深,會呈現出較為暗而空的音色。十七世紀的美聲唱法在呼吸上,強調「歌唱時要保持吐氣的狀態」,在吐氣時(即歌唱時)兩肋及腰部四周則要保持住吸滿氣息的張力狀態以應變支撐音色,喉頭也要能保持在容易吸氣的適中位置,這是美聲唱法的首要。讀者可以平日在練唱前做呼吸練習,吸氣的時候深吸一口氣感覺氣流如同清涼水流進入呼吸道—肺部—腹部,想像再往下延伸到無盡的地下直到氣息自然消逝;吐氣的時候緩緩吐出,務必控制吐氣速度,腹部略略施力增強裡外的氣壓抗衡力點,直到氣息自然消逝。
(四)音調色澤
美聲唱法有別於其他歌唱發聲法,最主要的特徵在於它所呈現的音質:美聲唱法的音質豐滿、明亮,帶金屬色彩,具有穿透力,聽起來鬆弛卻又圓潤。這樣的音質含有較多的高泛音,呈現出明亮的音色,同時又飽含良好的共鳴,音色非常明亮光輝;隨歌詞變化給人時而燦爛華麗,時而柔和內蘊的光澤,無論如何都是保持明亮音色。良好的音色是需要在許多條件相互配合下努力練習才有的完美呈現。每位歌者要找出自己的音色特色,並搭配適合自己的曲目,由適當的曲目把自身音色以美聲唱法發揮到最大值。
(五)音量
十七世紀的音樂廳如前所述,是1,000 席到1,400 席之間的抒情劇院,在講求藝術歌曲的精緻與鋼琴線條的時代,音量大小不是美聲時代所要求的唯一,當時的創作較著重於優美的旋律線條,對音量追求的是樂句中的強烈對比性與色彩渲染能力,然而音量不是欣賞的絕對理由。到了十八世紀的聲樂表現,也不強調音量宏大,反而追求表現更複雜精緻的花腔技巧與繁飾的旋律;而當時對於聲音的要求,則要求靈巧且具彈性,因此對歌者在技巧上講究演唱快速樂句及各種裝飾音。美聲樂派訓練音量的變化,是由單音開始練習:首先練習在單音上做漸強與漸弱的聲量變化,不是靠喉嚨的使勁推動或是放鬆來調節,而是利用氣息來作音量上的變化。喉型和口腔基本上保持原狀,不隨意變動,利用呼吸來調整音量的大小,切莫以喉部肌肉的力量去推。在演唱時必須注意音樂的風格、樂句的旋律線和樂曲的氛圍,所以有一些適度的語氣和音量上的變化還是必要的。十七、十八世紀的美聲學派,反對一味追求音量而忽略了音質的優劣,認為良好的音質就是良好發聲的反映,如果聲帶健康並與氣息配合得當,共鳴位置正確肌肉不緊繃,不但音質會改善,音量也自然會增大。不過現今的音樂廳都有上千人的座位,所以小音量的歌手在大廳堂裡的聲響效果可能是有限的,在意音量的同時應該更重視音質。
(六)共鳴
美聲唱法對於共鳴的要求,屬於一種整體共鳴的技巧。所謂的整體共鳴是建立在頭腔共鳴、口腔共鳴與胸腔共鳴三位一體共鳴的基礎上。利用人體這個大共鳴腔,將人的三個聲區統一起來,達到音色相同、音質一致的情況,繼而形成具穿透力的音量。共鳴腔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如何使一個共鳴體能夠產生正確的共鳴(當然如果共鳴體大又唱得好,那就是相得益彰,如虎添翼)。人類藉著意識操縱的器官—咽腔、喉腔,來作共鳴腔空間的找尋,通常個別課間老師常以「打哈欠的狀態」舉例來找共鳴的感覺,確實最為理想也容易讓學生理解:上下顎自然張開,避免下顎往前伸,喉頭位置固定,才能發出響亮而圓潤的聲音。美聲唱法中以關閉(closed) 唱法為盛行(也有人以「覆蓋式唱法」來說明),為的是要統一聲區,消除中聲區到頭聲區的破裂音(換聲點),若無以關閉唱法來唱,則高音會變扁又直白,形成一種像是喊叫的感覺。關閉唱法對於男聲的高音較為困難,而女聲音域較高,中聲區與高聲區已經處於混合共鳴的狀態下,所以對女聲來說這種唱法比較容易。這樣的練習不是把喉頭緊閉,而是要提高軟口蓋,在全身筋肉控制氣息與力度下,將聲音改變成較暗的音色,讓聲音很流暢地進入頭聲區。讀者可以試著唱高音La(A4 ),然後再改發成Nng[ŋ] 的音(類似humming 的概念),此時就會體驗到關閉唱法了。找到共鳴點後持續練習直到肌肉已熟悉共鳴位置。關閉唱法是男高音解決高音的關鍵,也是男高音發聲技術中解決高音時最巧妙而又最難掌握的技巧,共鳴感覺也是聲樂教學中最難教的其中一部分,唯再三苦練方能體會。
(七)音域
義大利歌唱的發展在音域上也不斷地擴充,對人聲的分工逐漸邁向深入精緻的階段,根據人聲的音域,將男聲分為高音、中音、低音等等;女聲分為高音、中音、低音等。再根據人聲音色的特質,將男聲分為抒情的和戲劇的;女生則分為花腔的、抒情的及戲劇的。這樣的分類,讓男女聲的高、中、低音等各具特點的音色,得以充分發揮,讓歌唱者們的發展前途更為寬廣。歌者找到自己的音域並不難,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適合音域中發揮最好的音色、在最舒適的音高範圍唱出最漂亮的音符,才是最重要的。
從嬰兒到兒童時期就自然會張口嘴巴咿咿呀呀歌唱,歌唱是人類的本能,而唱歌也確實對心理發展具有正面幫助。身為歌者,了解唱歌的好處實在一言難盡,可以的話人人都應該要有唱歌的體驗,比如在合唱團、社區歌唱班等,讓自己有幾首好歌曲帶在身上可以偶爾發揮,以下是唱歌的其中一些好處,更多的優點只有自己親身開口唱方能體驗。
1. 呼吸中體會快樂氧氣:唱歌需要深呼吸,氣息吐納有助於提高肺部和呼吸系統的循環代謝,更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氧氣供應並進而提升血液中的一氧化氮。
2. 強化語言發音:唱歌可以一再練習發音咬字,學習多國語言歌詞不僅能體會他國文學之美,更可以訓練唇齒舌口語表達的清晰能力。
3. 增加自信:面對群眾歌唱需要不斷練習姿態、詮釋等諸多技巧,還要克服內心站上舞台的焦慮與面對觀眾的勇氣。久而久之能夠增加個人自信與成熟魅力,舉手投足間都是時間的歷練,自己也感到成就感與對生命的滿足。
歌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其結合了所有身體器官的活動(包括大腦),聲樂老師必須找到以科學為基礎的機能加以清晰明瞭的教學方式,驗證示範給學生思考歌唱的本質。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與感知體驗,聲樂教育以每一位學生聲音的獨特性為基礎,有道是「因材施教」,彈性靈活運用適性教學方法,讓不同領域唱歌的人對歌唱產生信心與成就,就是聲樂教育的最終目的。
I人聲到處是何似—歌唱的心理層面(節錄)
十三、美聲歌唱技巧(Bel Canto)
西方美聲唱法(bel canto) 的歷史大約一百五十多年,目前已成為全世界古典音樂界歌劇藝術歌曲舞台上主要的發聲演唱方式,它的聲樂學習技巧可以提供給任何運用身體機轉歌唱的人一個良好的參考,在擴大聲樂基礎之後可以應用在不同形式的歌唱技巧上,當然包括音樂劇、合唱團或其他流行唱法。事實上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沒有所謂的「美聲歌唱技巧」一詞,當代也沒有對如此的唱法有所歸納,具Pleasants 所述最早出現的線索來自《牛津英語辭典》(The Oxford Englis...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和許多愛歌的人一樣,因著從小聽母親與大姊唱歌,使我自然而然也喜愛美妙的音樂與歌聲,但直到從事嗓音醫學多年,越深入研究,益發覺得讓人產生美妙的聲音是何等地深奧,「完美的人聲」也成了我永不停止的追求。雖然協助了許多歌唱家找到自己的最佳表現,卻始終覺得缺少一份系統性的文字說明能幫助專業歌者(特別是美聲表演的聲樂家)同時了解歌唱的藝術性與科學性,進而發揮個人最佳的潛力並避免傷害,因此作者向我提及她的構想後,我極力贊成並期待成為首批讀者。
本書作者世欣是一位著名的聲樂家,同時也從事音樂教育多年,對於完美嗓音的追求和我一樣執著。在她所著這本《熟能聲巧:健康的歌唱發聲方式》中,世欣將帶領讀者走入一場充滿音樂藝術和生理學知識的奇妙之旅。透過這本書,讀者將深入了解如何在歌唱的世界中發現美,同時本書也給予專業歌者們實用的技巧,以提升他們的歌唱表現。
《熟能聲巧》這本書聚焦於歌唱的心理、生理、教學與保養層面。第一章在歌唱的心理層面將引導讀者具體從語言、音樂理解歌唱時的情感深度,以及歌唱者如何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以確保演出的順利。進而了解如何透過音樂表達感情,以及如何運用聲音來打動聽眾的心靈。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學習,更是對藝術的敬畏和熱愛的展現。
本書第二部分深入研究歌唱的生理。從聲音的產生機制,介紹呼吸控制、發聲器官的運用,並提供一系列生理練習,幫助歌者建立穩定的基礎。期望通過深入理解身體的運作,歌者們將能夠更有效地掌握聲音的表現力。
第三部分則專注於歌者的教學,世欣介紹了多個學派的理論與實際學習方法,充分展現她對學習的熱愛與迫切,希望讀者能從介紹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後則談到保養:歌唱是一項對身體和心理有高度要求的活動,因此保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書中也提供飲食、休息和身體保養的建議,並介紹了幾個歌者常見的傷害,讓歌者能夠在長期的歌唱生涯中保持最佳的聲音狀態,相信這一定是身為聲樂家的作者親身的體悟與實踐。
透過淺白的說明,世欣將高度複雜的歌唱理論化為實際,相信讀者透過按部就班學習,日起有功,將有助突破技術上的障礙,打破自身的瓶頸,並培養出獨一無二的歌唱風格,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歌唱發聲方式。
台灣喉科醫學會理事長
長庚大學醫學系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教授
方端仁
推薦序二
你是否曾經歌唱日出?讓高吟的聲量,揭開朝陽的氣勢!你是否曾經歌唱月色?讓低哦的幽微,拉出光影的綿延!春來,可以讓歌聲撒布活潑的氣息;秋去,可以讓歌聲收束懷念的故事!多少悲傷,透過歌唱引得安慰,多少歡樂,透過歌唱熱烈奔放。所以,歌唱是表情達意真摯深刻的載體,也是溝通心靈、呼喚知音的重要方式,我們無法想像這個世界如果少了歌聲,將會失去多少光彩。
然而,如何能好好唱歌?健康唱歌?快樂唱歌?讓歌聲真的能夠長出足以飛向遠方,也能飛進親朋故舊、情人與眾多聽者心靈的「翅膀」。或許,不是只有職業歌唱家關心這個問題,也應該是願意讓歌聲打開心內「門窗」的你我,期待能夠理解、把握的要訣。因此,我們非常期待能有一位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並且實際演唱經驗豐富的歌唱家,願意為大家解決困惑,並提供將歌曲唱好,使之能夠動人心弦的良方。
現在,終於有了這麼一個美好的機緣!
就在您翻開《熟能聲巧:健康的歌唱發聲方式》的時候,這本書的作者黃世欣老師,不僅具有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聲樂博士的專業素養,更有經常在各種演出殿堂、區域及場合,面對不同身分、族群與年齡的聽眾,實際演唱不同語言、曲風歌曲的經歷,可以說是能夠掌握多方面聽、唱要素的歌曲演唱家,也是聲音與文學內涵的最佳詮釋者。而且還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熱切推廣歌唱美聲藝術,重視文化傳薪的熱情與理想。她願意透過明確清晰的話語,從心理、生理、教學與保養等層面,來談歌唱,讓喜愛歌唱的你我,也是關心如何唱好歌的大家,有了實際受用的寶典。
而回想我與世欣老師結緣,是在美麗的高雄西子灣,我們曾經同是中山大學合唱團的團員,1993-1994 年間帶著年輕的熱情與歌聲,曾到旗山、台南、台中、宜蘭、台北等地演出;多年之後,世欣老師學成歸國,經常在中外藝術歌曲聲樂演唱會、客家歌曲演唱會聆聽到她的美好歌聲,特別是2017 年與2022 年兩度在興大舉辦聲樂演唱會(「回首又天涯」及「歲久彌光」),讓精彩的歌聲表現,豐富中興湖畔的文藝內涵。所以,如今能讀到世欣老師的書,真是感到非常歡喜,我能接收到專業歌唱家的熱情,也相信這份熱情可以讓更多人受益!
願將閱讀歡喜,播散給有緣翻開這本書的人。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林仁昱 於中興湖畔,2023 年冬日
推薦序三
《乘著歌聲的翅膀》(Si mes vers avaient des ailes, 1888) 是跨越十九與二十世紀,生於委內瑞拉的法國作曲家雷納多.漢恩(Reynaldo Hahn, 1874-1947),於15歲時完成且最為世界所知的作品。將歌聲比喻為翅膀,真的是最放鬆、最有力、最有共鳴的實踐。漢恩曾讚嘆:
La Voix!
歌聲!
La Voix humaine,
人類的歌聲,
C’est plus beau que tout!
是世間最美妙的!
在所有的表演藝術中,歌唱藝術是最複雜的,其準備與練習也最充滿爭議。老師們爭論的是,何為最好的歌唱方法?學生們則經常從一位老師換到另一位老師,為的是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聲樂風格。技巧只是歌唱家藝術的一個方面,但是,針對音樂、表演風格、職業發展及長期聲樂健康的考慮,對於成功的歌唱家也是至關重要。
本書有系統地匯集歌唱的身體、技巧及藝術方面,解釋每一個系統的具體用途,並建議如何協調以產生自由運作的聲音。作者採用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定聲樂技巧的具體領域,並推薦實用的聲樂技巧來提高聲音的產生和音質。根據聲學、語音學、生理學、醫學及語言治療的當前研究,解釋了歷史上的聲樂教育學。
本書作者黃世欣老師將科學、藝術及心理結合在一起,以精湛的聲樂技巧呈現。對於聲樂學生、專業歌者、語言治療師及醫生等對歌唱感興趣的任何人,這本書中的寶貴資源,為藝術表達的自由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本書提供訓練及增強聲音的漸進式發聲計畫、大量的音樂發聲範例及練習,以及培養良好的歌唱所必須的技巧與情境。發聲器官的解剖學,以及說明聲學生理學與語音學概念的圖表。司馬遷的《史記.商君列傳》中,有段勉勵及告誡人類處事的真理:
反聽之謂聰,
內視之謂明,
自勝之謂強。
同樣的智慧也能解釋於歌唱藝術中,聽取不同歌唱理論的意見就是聰睿,能夠反省內斂的歌唱自覺力就是明智,不斷自我檢討及改進,歌唱就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這是一本綜合手冊,涉及歌唱的各個方面,從歌唱生理學及聲響學,至歌唱表演職業的建立。本內容包括四個層面:歌唱的心理層面、歌唱的生理層面、歌唱的教學層面及歌者的保養層面,特別的是提供了對歌唱器官保養的食補食譜。本書的結構可供讀者根據個人興趣和需求進行選擇。
對於為尋求那種難以捉摸的聲樂出神入化狀態的人,或想成就作為歌者還是歌者教師,及對於聲音、聲樂技巧或聲音表演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都將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
臺灣師範大學聲樂表演學士
美國奧勒岡大學聲樂表演碩士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聲樂表演博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務長、師培中心主任、音樂系所長及主任
現任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
裘尚芬
推薦序一
和許多愛歌的人一樣,因著從小聽母親與大姊唱歌,使我自然而然也喜愛美妙的音樂與歌聲,但直到從事嗓音醫學多年,越深入研究,益發覺得讓人產生美妙的聲音是何等地深奧,「完美的人聲」也成了我永不停止的追求。雖然協助了許多歌唱家找到自己的最佳表現,卻始終覺得缺少一份系統性的文字說明能幫助專業歌者(特別是美聲表演的聲樂家)同時了解歌唱的藝術性與科學性,進而發揮個人最佳的潛力並避免傷害,因此作者向我提及她的構想後,我極力贊成並期待成為首批讀者。
本書作者世欣是一位著名的聲樂家,同時也從事音樂教育多...
作者序
筆者為聲樂教育工作者,亦為一名歌者,從事教學演出已若干年,畢生追求正確而健康的聲音。雖然人的聲帶會因為先天的構造而產生音質略微不同,也會因為發聲體與技巧的訓練方式差異產生音色的改變,但人的聲音更需要經由系統性的訓練,開發出屬於自己、具備特色的健康嗓音。本書四大章節主要介紹聲樂教育的聲樂教學系統方式,從歌者的心理層面、生理層面、教學層面以及保養層面提供參考。其次,根據歌唱的不同樣態盡可能提供解決的方法,再輔以聲樂指導老師的授課觀念,以期達到正確而健康的聲音。人人都想要唱好歌,歌手最在乎的就是成功完美的表演。然而一個成功的表演背後融合了卓越的聲樂技巧與身體機轉的運用得當,以及很多搭配完善的因素集合而成,是經過不斷演練才可能接近滿意。而所謂的「滿意」,這種看待聲音美學的觀點可能不盡相同,但是系統性的教學方式則是讓聲音能趨近正確而健康地歌唱。在系統化的教學中加上後天勤奮努力,成就「熟能聲巧」的表演意識,即是本書的期待,亦盼能夠啟發所有對嗓音說話有心想改善的人,或是對聲樂教育有興趣理解的歌者,進而應用在自己的歌唱成就上。
無論要成為專業的歌者或是享受歌唱的樂趣,歌唱的學習對於身心靈的發展都有正向的影響,美國紐約市歌唱教師協會中的手冊列出多項歌唱的益處,主要有:歌唱可以強化健康、拓展文化視野、提升智慧、豐富想像力以及達成內心自我的幸福成就感(Ware, 1998)。在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之後,我們了解到表演藝術面對任何全球性金融震盪、戰爭、疫情,票房與表演市場都可能受到牽制影響。在受到影響之後,我們又能與音樂為人類做出何種貢獻呢?因此歌唱不僅是精緻藝術,它更可以有應用在不同領域的功能與普世價值,結合現今技術性與提倡永續性之健康議題,幫助人類身心靈幸福指數提高,才是歌唱藝術真正存在的目的。
本書的醞釀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初,很多的表演藝術團體或個人受到重創,在那段全世界封城不能外出快樂用餐的日子裡,辛苦的醫護人員出生入死地為病患照料著。面對這一波對歌者影響很大的疾病,心中浮現一個想法,覺得身為歌唱人是否也能夠為喜愛歌唱的人回饋些什麼?於是這本小書就誕生了⋯⋯
這本書是我從事歌唱表演與教育工作數十年來的經驗分享,內容若有不周全之處敬請見諒,世欣願意一起與讀者討論成長。這本書能順利完成,首先要特別感謝為我寫推薦序的三位學者: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方端仁醫師、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林仁昱教授以及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裘尚芬理事長,他們為這本書所提供的協助與建議;育達文化在圖文資料上的處理;呂陳信先生與陳亭屹同學譜例繕打;甘博介老師生理學諮詢,以及在寫作過程中我常請教的朋友們,非常謝謝您們!最後也感謝家人對我的一切演出與創作的支持。
黃世欣
2024年2月
筆者為聲樂教育工作者,亦為一名歌者,從事教學演出已若干年,畢生追求正確而健康的聲音。雖然人的聲帶會因為先天的構造而產生音質略微不同,也會因為發聲體與技巧的訓練方式差異產生音色的改變,但人的聲音更需要經由系統性的訓練,開發出屬於自己、具備特色的健康嗓音。本書四大章節主要介紹聲樂教育的聲樂教學系統方式,從歌者的心理層面、生理層面、教學層面以及保養層面提供參考。其次,根據歌唱的不同樣態盡可能提供解決的方法,再輔以聲樂指導老師的授課觀念,以期達到正確而健康的聲音。人人都想要唱好歌,歌手最在乎的就是成功完...
目錄
推薦序一 方端仁
推薦序二 林仁昱
推薦序三 裘尚芬
自序
合作作者 汪曉琪
緒論:熟能聲巧
I人聲到處是何似—歌唱的心理層面
一、聲音與個性
二、歌曲中的語言思維
三、歌曲中的音樂想像
四、唱歌的目標
五、演出前的心理狀態
六、消除演唱前焦慮的方法
七、如何演出成功?
八、自我認知從鏡子開始
九、聲樂教育的重要
十、聲樂教育發展簡史
十一、聲樂教育首重溝通
十二、老師的選擇
十三、美聲歌唱技巧(Bel Canto)
十四、唱歌是一輩子的事
II如何清歌傳皓齒—歌唱的生理層面
一、呼吸機轉
二、胸腔骨骼結構
三、顱腔與聲帶
四、呼吸肌肉群
五、吸氣三步驟
六、支持
七、吐氣三步驟
八、發聲機轉
九、喉部架構
十、喉部軟骨組織
十一、固定式喉部肌肉
十二、喉外肌
十三、聲帶
十四、啟動聲音
十五、啟動音調音高
十六、飽滿音色的特性
十七、共鳴機轉
十八、胸腔與呼吸道
十九、鼻腔與顱腔
二十、喉部位置
二十一、舌頭位置
二十二、軟口蓋位置
二十三、下巴位置
二十四、嘴唇位置
二十五、歌唱的位置與集中度
III青出於藍勝於藍—歌唱的教學層面
一、發聲練習
二、發聲練習的方法
三、發聲練習教材介紹
四、起音準備(Prepare for Onset)
五、尋找共鳴(Searching Correct Resonance)
六、音準
七、母音(Vowels)
八、美好的振動(Vibrato)
九、圓滑(Legato)
十、跳音(Staccato)
十一、支撐(Appoggio)
十二、張力控制(Messa di Voce)
十三、花奏(Melismas)
十四、裝飾音(Ornaments)
十五、音色
十六、如何減少緊張
十七、區分音域(Voice Classification)
十八、打開喉嚨?打開嘴巴?
十九、語言的重要
二十、合作藝術
二十一、聲樂教育的重要性及永續性
IV大珠小珠落玉盤—歌者的保養層面
一、歌手猶如運動家
二、歌手的體重迷思
三、年齡與各種賀爾蒙的變化
四、睡眠與休息
五、水分的補充
六、歌手/教師/高嗓音使用者常見聲帶問題
七、聲帶養護的七要
八、聲帶養護的七不要
九、擁有健康嗓音的飲食要訣
十、健康護嗓飲食一日菜單範例
十一、健康嗓音—營養Q&A
十二、美好嗓音的養護
結論
參考文獻
推薦序一 方端仁
推薦序二 林仁昱
推薦序三 裘尚芬
自序
合作作者 汪曉琪
緒論:熟能聲巧
I人聲到處是何似—歌唱的心理層面
一、聲音與個性
二、歌曲中的語言思維
三、歌曲中的音樂想像
四、唱歌的目標
五、演出前的心理狀態
六、消除演唱前焦慮的方法
七、如何演出成功?
八、自我認知從鏡子開始
九、聲樂教育的重要
十、聲樂教育發展簡史
十一、聲樂教育首重溝通
十二、老師的選擇
十三、美聲歌唱技巧(Bel Canto)
十四、唱歌是一輩子的事
II如何清歌傳皓齒—歌唱的生理層面
一、呼吸機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