鄹人之子
子入太廟①,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②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譯文
孔子進了魯國的太廟,每件事情都要問。有人說:「誰說叔梁紇的兒子知道禮呢?他到了太廟裡,每件事都得請教別人。」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這正是禮啊!」
◎注釋
①太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廟。太,身分最高或輩分最高的。魯國最初是周公旦的封地,所以這裡的太廟指的是祭祀周公的廟。
②鄹人之子:鄹,又作陬,地名,在今天山東曲阜東南。鄹人,指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他在鄹地做過官,因此被稱為鄹人。鄹人之子指的就是孔子。
◎解讀
別人譏笑孔子,說他不懂禮,事事都要問別人。其實孔子才是真正懂禮的人,因為在嚴肅莊重的太廟裡,一切禮儀都是神聖的。孔子處處小心謹慎,生怕自己犯了錯誤,違背了禮,所以才向有經驗的人詢問,這才是一個真正懂禮的人該做的事情。
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原來是宋國的貴族,擔任很重要的官職,掌管著宋國的軍隊,非常受國君器重。宋國太宰華父督很嫉恨孔父嘉,他發動政變,把宋國國君和孔父嘉都送去見閻王了。孔父嘉的後人驚恐悲傷地逃到了魯國,失去了原來的貴族地位。
孔父嘉的後人在魯國紮下了根,到了孔子父親叔梁紇這一代,孔家還是沒有出現什麼大人物。叔梁紇長得人高馬大,威猛雄壯,成年後他就投奔到了當時魯國的貴族孟獻子的門下,當了孟家的武士,負責保護主人的安全。叔梁紇真是條勇猛的漢子,打起仗來眼睛都不眨,每次都嚇得敵人屁滾尿流,不是求饒就是逃跑。
因為立下了很多功勞,叔梁紇六十多歲的時候被封為鄹邑宰,這是個比較低的官職,負責管理一個城鎮的百姓。因為叔梁紇以勇氣出名,所以當地百姓都很尊敬他。
雖然叔梁紇獲得了榮譽和地位,但是他很苦惱,因為一把年紀了,只有一個兒子孟皮,腿腳還有毛病。按照當時的禮儀,孟皮是不能繼承家業的。該怎麼辦呢?叔梁紇整天都在發愁。後來他聽說有一戶姓顏的人家有個女兒,很合他的心意。於是他就向顏家求親,娶了顏氏女。
顏氏很快懷了小寶寶,叔梁紇十分高興。相傳顏氏懷孕的時候,經常會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她曾經夢到北方的黑帝召見她,說她會生出一個不平凡的兒子;還夢到一隻麒麟來到她家,口吐人言,說她的兒子是天神降世,將會挽救衰落的周王朝。……
◎文化小辭典:禮
禮最初是先民們祭祀神明的宗教儀式,後來慢慢發展成為人與人之間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儀式制度,體現尊卑等級。到了周朝,周公制定禮樂,將禮樂作為統治國家的制度,教化民眾。
到了孔子的時代,禮崩樂壞,社會秩序遭到破壞,所以孔子一心想恢復周禮。他不但主張以禮治國,更強調以禮修身,把禮作為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學習禮就是培養自己的品德修養,從而達到君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