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是一本運用科學方法分析犯罪現象的書,也是近十年來筆者的學習與研究紀錄。犯罪,不僅造成財物和人身安全的損害,還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對於犯罪的恐懼氛圍,讓人感到不安,影響生活品質。一個文明社會,會竭盡所能研究犯罪、瞭解犯罪,做好安全治理的工作。
舊時的安全治理,由於缺乏系統性的科學研究,無法建構以證據為導向的治理作為,多憑未經客觀驗證的理念行事。隨著犯罪在質與量上的變化,民眾生活品質深受影響,犯罪的現象及特質,逐漸引起學界的興趣與關注,安全治理的科學研究開始萌芽。在研究精進的國家,科學研究的功能並非僅限於學術領域,在應用上,科學研究的結果已真實拯救生命及預防傷害,並引導決策者發掘更新及更有效的方法來保護生命、自由及財產。近年來,尤其是犯罪與刑事司法學科的發展,已為安全治理政策的制定及執行舖設了一條康莊大道。讓決策者在政策制定前,有了更明確的判斷資訊;在政策執行中,有了更適當的檢視依據;在政策執行後,有了更客觀的評量指標。
近年官方資料顯示,台灣的犯罪率呈現下降趨勢,測量犯罪的另一途徑──犯罪被害調查──也有類似發現。現今的犯罪率比幾年前低了許多,表示犯罪問題應該受到某種程度的控制,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當我們仔細觀察國內治安環境,會發現犯罪數量雖有減少,但犯罪類型及手法卻有變化,民眾的被害恐懼感仍高,安全治理實務與犯罪分析之間的連結仍嫌不足。外國經驗顯示,犯罪分析與安全治理方案之間若能妥善結合,安全治理部門的資源可發揮較佳效果,犯罪數量可以受到控制,民眾安全感也可以提升。
基於這樣的觀察,筆者嘗試將犯罪控制的理論與思維投射到安全治理實務當中,並以實證研究途徑檢驗它們在實務上的適當性。過去幾年來,陸續在這個領域進行學術研究,前往安全治理部門瞭解實務運作並蒐集資料,撰文發表學習心得與研究成果,這些論文和研究都為本書的撰寫奠下了基礎。撰寫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嘗試結合西方學理論述及本土實證研究,省思與檢驗實務界歸納的「已然」以及學界所推衍的「應然」。身為刑事司法研究及教學人員,筆者希望透過本書在犯罪分析與安全治理實務之間搭建一座橋樑,讓安全治理工作更具效率與效果。
本書能順利完成,需要感謝許多人的支持與協助。撰寫期間,筆者曾多次前往實務機關蒐集資料,幸蒙相關人員的配合,筆者大多不認識他們,但他們的協助卻對研究進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此特申謝忱。此外,更要感謝中央警察大學提供的優良教學及研究環境,對行政院國科會及其他提供研究補助的機構,筆者都同樣心存感激。當然,如果沒有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的支持與協助,本書必然無法順利出版,在此需一併致謝。
安全治理問題牽涉廣泛,犯罪現象多元、複雜且具動態性,研究領域浩瀚無垠,即使窮個人畢生之力,所得仍極為渺小。本書雖經多次校訂,仍難免錯誤、疏漏與有所未及,尚祈各界先進、賢達及讀者不吝指正。
孟維德 謹識
誠園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