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諺語是先人的智慧,記錄了先人最純真的聲音、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將先人的智慧及母語傳承下去。
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長輩們隨口說出的「俚諺語」,是極富人生哲理,或令人會心一笑的,也因此增添不少常民的生活樂趣。這些俚諺語可說是先人的智慧,記錄了先人最純真的聲音、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實應善加保存與傳承。
本書特色:
1.本書擷取前人的智慧,加上部分作者創作彙編而成,共計1,000則。
2.四縣腔為主:以淺顯易懂,不著重押韻及客家山歌平仄模式,語調採用融合了臺灣南、北部的「四縣腔」。由於客語本是有音無字,因此本書主要依照教育部所頒定《臺灣客家語常用辭典》之詞彙來編寫,但仍有許多用字無法自該辭典查出,故也參考不少著作並採擷其較為通俗的用字。
3.四大主題:包括倫理與家庭、修身與養性、內省與勵志、詼諧與逗趣等主題。每則生趣話均以羅馬拼音來記音,另有「注」來解釋客話漢字,以及「釋」說明每例生趣話的寓意、用法等,期使讀者對客家生趣話能輕易的讀誦與了解。
一如書名《客家生趣話1000則》之「生趣」意為「生動又有趣」。旨在透過此方式編寫,希冀將先人的智慧及母語傳承下去,無論是客家子弟或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藉此可欣賞客家文化,一代接一代,讓這份情永續不歇。
作者簡介:
傅新明
自幼出生及成長在純樸的高雄美濃客家小鎮,家中世代務農。高中畢業聯考失利,在家協助農耕一年,嗣經親友的鼓勵下投考軍校,軍旅生涯29年,以上校軍階榮退。
退休後因緣際會又到國立大學擔任行政工作,在學風鼎盛的校區,遂勾起了往日已深植內心對客家先民智慧的興趣,逐步開始蒐整前人智慧,加上部分個人創作,並經客語老師不辭辛勞指導修正九次,終於完成了《客家生趣話1,000則》第一冊的編著工作,期能對傳承客家文化略盡綿薄之力。
章節試閱
第 一 篇 倫理與家庭
01. 睡目愛睡涼樹下,愛報親恩在屋下,阿姆三餐顧灶下,冷飯冷菜餵自家。
註:屋下:家裡;阿姆:母親
釋:在大樹底下睡覺會感覺陰涼,圖報親恩要在家裡;母親每天在廚房打理三餐,待家人吃飽才用餐,菜飯都已冷了。
02. 耕田養子真辛苦,顧得頭來尾又醜,後生食苦當食補,日後成功知反哺。
註:後生:年輕人
釋:父母耕田養子真辛苦,兩者難以兼顧。年輕晚輩要把吃苦當吃補,日後成功要知
道反哺親恩。
03. 兄弟共屋愛和好,家有一老像一寶,孝順子弟天時好,事業發展天顧到。
釋:兄弟要和睦相處,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順子弟會先得到天時之利,事業發展上老天也會特別給予關愛和照顧。
04. 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土變黃金,子嫂和合無二心,家和一定萬事興。
註:子嫂:妯娌
釋:兄弟一條心,門前泥土變黃金,妯娌間同心協力和睦相處,家和一定萬事興。
05. 孝順還生孝順子,不孝心臼從子起,爺哀恩情無記起,日後報應正知死。
註:心臼:媳婦;爺哀:父母;正:才
釋:孝會感動天,孝順的人也會生出孝順的孩子,不孝媳婦都是由兒子過分驕寵引起,即所謂子不孝,媳從之。如將父母恩情拋一邊,他日生出忤逆兒孫就會後悔莫及了。
06. 阿爸耕田姆持家,莫為小事來冤家,孝順長上無花假,這个正
係 客家。
註:姆:母親;冤家:吵架;正係:才是; :我們
釋:父親耕田母親操持家務,兄弟妯娌不要為小事爭吵,要使家庭一團和氣。孝順父母不虛假,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客家精神。
07. 有命毋怕病,有理毋怕劍,做人爺哀忒會念,心臼倈仔會走淨。
註:劍:比喻不合理的挑釁;爺哀:父母;忒:太;心臼:媳婦;倈子:兒子;走淨:跑光光
釋:身體好,小病痛不影響生命安全;有理也不用不擔心無理的挑釁。為人父母如果太過嘮叨,兒子媳婦受不了會跑光光。
08. 細人從細愛教好,成人長大少煩惱,蒔禾就愛知挲草,禾穀正會收成好。
註:細人:小孩;蒔禾:插秧;挲草:以跪姿在稻田用雙手滑行除草
釋:小孩從小要教育好,長大後就能減少父母的煩惱。插完秧苗要勤除雜草,稻穀才會有好收成。
09. 現代社會變化大,後生壓力跈等大,做人爺哀心愛在,莫管恁多較自在。
註:跈等:跟著;恁:那麼
釋:現代社會變遷快速,年輕一輩壓力也跟著大,為人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情,體諒子女為前途事業拚博的艱辛,別太費心去煩惱,心情才能輕鬆自在。
10. 子弟毋讀書,可比無目珠,毋驚貧來親也疏,就驚後生會驚輸。
註:目珠:眼睛
釋:孩子不讀書,如同有眼無目珠,就不能明辯是非。不怕貧來親也疏,就擔心小孩怕輸不肯上進,終將一事無成。
第 一 篇 倫理與家庭
01. 睡目愛睡涼樹下,愛報親恩在屋下,阿姆三餐顧灶下,冷飯冷菜餵自家。
註:屋下:家裡;阿姆:母親
釋:在大樹底下睡覺會感覺陰涼,圖報親恩要在家裡;母親每天在廚房打理三餐,待家人吃飽才用餐,菜飯都已冷了。
02. 耕田養子真辛苦,顧得頭來尾又醜,後生食苦當食補,日後成功知反哺。
註:後生:年輕人
釋:父母耕田養子真辛苦,兩者難以兼顧。年輕晚輩要把吃苦當吃補,日後成功要知
道反哺親恩。
03. 兄弟共屋愛和好,家有一老像一寶,孝順子弟天時好,事業發展天顧到。
釋:兄...
推薦序
校長序
客家人原屬中原漢族的一支,西元四世紀東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漢族不願受異族統治,開始了第一次的大遷徒。嗣經唐朝「黃巢之亂」及明末「清兵入關」等變亂,客家先民逐步南遷定居閩、粵、贛山區,直至清朝康熙中業,原居粵地之客籍人士才開始大量渡海來台僻居山區。早年來台生活不易,須與自然搏鬥,遂養成了客家人刻苦不服輸的「硬頸精神」。
本書作者傅新明服務於本校多年,為一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傅先生自幼生長在純樸的高雄美濃客家地區,兒時對長輩們口耳相傳充滿智慧的「俚諺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及長,出外謀生更深刻體會到外界的一般語言溝通,除了自我族群外,幾已被國、台語所淹沒。因此,遂興起了蒐集整理先民智慧,作為日後保留和傳承客家文化的念頭。
近年來鑒於客家母語流失的速度著實驚人,尤以一年三節返鄉祭祖時,要想聽聞晚輩們純正的客家母語,已成了奢望;同時又深刻體驗到由於客家語言的逐漸流失,對先民傳承下來的思想、風俗習慣等珍貴文化資產未能適度保留,心生隱憂。因此,公餘之暇開始蒐集整理先民智慧的諺語或趣話,加上個人創作,逐步完成了《客家生趣話1000則》一書,其盡心盡力以傳承客家文化為己任的精神,實值得感佩,故特為之序。
國立中央大學 周景揚校長
校長序
客家人原屬中原漢族的一支,西元四世紀東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漢族不願受異族統治,開始了第一次的大遷徒。嗣經唐朝「黃巢之亂」及明末「清兵入關」等變亂,客家先民逐步南遷定居閩、粵、贛山區,直至清朝康熙中業,原居粵地之客籍人士才開始大量渡海來台僻居山區。早年來台生活不易,須與自然搏鬥,遂養成了客家人刻苦不服輸的「硬頸精神」。
本書作者傅新明服務於本校多年,為一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傅先生自幼生長在純樸的高雄美濃客家地區,兒時對長輩們口耳相傳充滿智慧的「俚諺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及長,出外謀生更深...
作者序
自 序
筆者自幼生長在南台灣客庄美濃小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長輩們隨口說出一些俚諺語,是極富人生哲理,或令人會心一笑,增添不少生活樂趣。這些俚諺語可說是先人的智慧,記錄了先人最純真的聲音、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實應善加保存與傳承。
然而,由於時代快速變遷,年輕晚輩出外奮鬥謀生者多,隔代教養問題日益嚴重,回到家鄉想要聽聞小孩字正腔圓說著母語客話竟已成了奢望。回憶兒時,每逢涼爽的夜晚,經常有許多小孩就躺在各宗族祠堂前的禾埕(曬谷場)上,望著天空,數著星星,用客話唸著自長輩那裡學來的童謠,例如:
月光華華,點火餵豬姆,
豬姆毋食汁,揹銃打禾畢,
禾畢尾釘釘,揹銃打先生,
先生跳過河,揹銃打鷂婆,
鷂婆叮叮轉,摸到你介大嚇卵。
然此兒時的情景,現早已不復見!一如以下兩則客家生趣話所言:「一年三節轉一擺,祭祀祖先拿香拜,大家親情猶還在,後生鄉音多已改」,及「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時局變化得人驚,細偶鄉音已難聽」,深深烙印心中,對於客家母語流失之快速著實令人感到驚訝!內心是無比的感慨與擔憂。
2015年初,偶然機會聽到由黃晨龍先生(泰龍)主持之客家聯播節目「大家恁早」,被其中兼具詼諧與教育功能的「唸棚頭」深深吸引,遂興起將過去所聽聞的客家生趣話記錄、整理,集結成書的念頭。因此,本書主要是擷取前人的智慧,加上部份個人創作彙編而成,至今陸續已編纂近1,700多則,礙於篇幅,本書擷取1,000則先行付梓。一如書名《客家生趣話》之「生趣」意為「生動又有趣」,本人旨意在透過此方式編寫,希冀將先人的智慧及母語傳承下去,無論是客家子弟或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藉此可欣賞客家文化之
同時,也期許自己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能略盡棉薄之力。
由於個人才疏學淺,疏漏之處,仍祈前輩不吝指教,銘感五內。
傅新明
107年 5 月 8 日
自 序
筆者自幼生長在南台灣客庄美濃小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長輩們隨口說出一些俚諺語,是極富人生哲理,或令人會心一笑,增添不少生活樂趣。這些俚諺語可說是先人的智慧,記錄了先人最純真的聲音、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實應善加保存與傳承。
然而,由於時代快速變遷,年輕晚輩出外奮鬥謀生者多,隔代教養問題日益嚴重,回到家鄉想要聽聞小孩字正腔圓說著母語客話竟已成了奢望。回憶兒時,每逢涼爽的夜晚,經常有許多小孩就躺在各宗族祠堂前的禾埕(曬谷場)上,望著天空,數著星星,用客話唸著自長輩那裡學來的童謠,...
目錄
自 序
編者的話
第 一 篇 倫理與家庭
第 二 篇 修身與養性
第 三 篇 內省與勵志
第 四 篇 詼諧與逗趣
自 序
編者的話
第 一 篇 倫理與家庭
第 二 篇 修身與養性
第 三 篇 內省與勵志
第 四 篇 詼諧與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