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擾攘不安之際,臺灣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本書以「國際安全事務」、「地緣政治情勢」、「大陸問題與臺海兩岸關係」與「國防安全事務」為核心議題,全面剖析臺灣的戰略處境與因應之道。
在國際安全層面,烏俄戰爭為臺灣肆應敵情敲響警鐘,突顯主權國家安全的脆弱性;中共在印太地區的威權勢力擴張及美「中」戰略競合,更直接影響臺海安全。地緣政治方面,「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興起重塑國際秩序;亞太區域整合與美國強化「軸輻」同盟體系(Hub-and-Spokes System),深深牽動臺灣的戰略布局。
在兩岸關係上,中共製造灰色地帶衝突與混合戰威脅日趨嚴峻,頻繁的軍機、艦艇擾臺與片面改變現狀作為,使臺海緊張態勢持續升溫。面對此複雜局勢,臺灣必須強化國防自主、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完善後備動員體系,並且注重全民國防與心防。
本書基於2021年至2023年間對國際間重大事件的觀察,從強化國家安全、國土安全與國防安全的視角出發,為臺灣在變局中的戰略選擇提供關鍵洞察。
作者簡介:
董慧明
畢業於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先後於中央警察大學、國防大學取得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軍事、中國政治經濟轉型、國際關係、國家安全、兩岸關係。在教學、研究成果方面,曾當選國防部、國防大學優良教師,著有《中國大陸國防科技工業的蛻變與發展》研究專書、〈中國軍隊應處新冠狀疫情:角色、指揮和動員〉、〈監督管理還是分工合作?解放軍「團」級以上政治委員職能角色之研究〉、〈以公開來源情報分析中共軍事活動的適用性與限制〉、〈我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平戰防護之運用〉、〈中共「認知作戰」策略和我國的因應之道〉等研究論文,獲刊於《中國大陸研究》(TSSCI)、《安全與情報研究》、《國防雜誌》,以及《中共研究》等中國大陸問題、國土安全、國防軍事領域指標性學術研究期刊。
作者序
緒言
在這個地緣政治變動不居的年代,臺灣的安全與發展深受國際安全環境、各國外交戰略布局所影響。包括國家安全與國防政策必須靈活適應局勢變遷,更是展現國家自我防衛韌性的關鍵。本書的目的在探討臺灣在全球變局下的戰略選擇,尤其聚焦於國際安全、地緣政治、中共軍力擴張、臺海兩岸關係局勢,以及臺灣國防建設、全民國防等領域。臺灣必須審慎應對這些挑戰,持續加強國家韌性與國防戰力,以維護臺灣在國際間的合法權益,並且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
為了深入探討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我國可採取的戰略因應對策,本書區分「國際安全事務」、「地緣政治情勢」、「大陸問題與臺海兩岸關係」、「國防安全事務」四個篇目,並且在每個主題中進一步設定不同的議題予以分類,突顯其關注的重要意義。透過對多面向議題的省思,希冀提供針對近年發生在國際間,以及臺灣在肆應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局勢中,全面而清晰的理解,提供國家戰略調適、政策制定的有力參考,貢獻於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與安全。
本書各篇內容曾分別刊載於2021年至2023年我國《青年日報》的〈戰略快評〉專欄。截至目前,筆者仍為該專欄執筆,深度觀察每週國際間發生的重大政治、經濟、軍事、國防科技等重要事件,並且從強化我國國家安全、國土安全、國防安全三大面向為設想,進行議題式分析。由於許多事件、例證有其發生的時序與關聯性,因此特別再重新編排與整理,讓各相關議題重點能夠更有脈絡地清晰呈現。
首先,在第一篇「國際安全事務」篇中,聚焦在全球安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之際,臺灣必須密切關注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烏俄戰爭」。俄羅斯以執行「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s)為由,再次入侵烏克蘭國土所造成的破壞,突顯出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脆弱性,對臺灣的戰略安全與國際秩序產生警示作用。另隨著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擴張主義愈益顯明,其強勢作風導致與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升級,而片面改變臺海安全現狀的做法,也讓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區域安全挑戰。與此同時,包括美「中」之間的戰略競合關係加劇、歐「中」關係的挑戰與機遇並存,以及俄「中」關係的新戰略夥伴合作模式,皆顯示臺海不僅是國際關注焦點,更直接影響臺灣的戰略選擇。本篇將深入探討這些關鍵國際安全議題,為理解臺灣的安全環境提供重要參考。
其次,在第二篇「地緣政治情勢」篇中,關注的是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攸關臺灣的安全和發展。鑒於地緣政治是指國家在特定地理區域內基於自身利益和實力而採取的政治和軍事行動,而臺灣位於亞太地區戰略要地,其地緣政治定位勢必對國際安全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等體認,亞洲經濟整合和美國外交聯盟布局等區域動態都在塑造著臺灣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此外,南海爭端、朝鮮半島局勢、阿富汗中亞變局以及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動盪,受到當事國和相關利益國家不同程度的介入等因素影響,同樣牽連著臺灣安全利益。特別是在亞洲、非洲地區已成為全球安全新焦點,再加上「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紛紛站上國際舞臺,國際地緣戰略已在各國躍躍欲試下打破了傳統以來以南北半球作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分類方式。未來,國際局勢變遷將因無法排除新興開發中國家掌握新能源、資源和國際經濟驅動力等關鍵因素而產生一套新的國際規則。本篇將深入分析這些地緣政治情勢,以揭示臺灣的戰略選擇之道。
再次,在第三篇「大陸問題與臺海兩岸關係」篇中,是以中共黨國專制政權、中共軍力擴張,以及因中共黨軍「互利共生」關係所衍生的貪腐問題為著眼,由此所導致的中共政權和中國大陸政局穩定的相關問題,也成為臺灣面臨重大安全挑戰不可忽視之重要議題。過去這段時間,中共軍機、軍艦擾臺的頻率、強度不斷升級、迫近24海里鄰接區,再加上2024年2月擅自更改M503民航機航線、5月、10月共軍東部戰區突然宣布舉行「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軍演、國防部宣布不存在「海峽中線」、否定外島禁限水域等不尊重臺灣民意以及不友善舉動,已造成兩岸緊張態勢持續升高,安全變數更愈趨複雜。中共一味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揚言不惜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和我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所堅持的國家主權認知存在根本分歧,加上臺海安全形勢不斷變化,臺灣必須密切關注並建立及時因應機制。另為增進國家自我防衛韌性,臺灣攜手國際社會自由民主陣營與理念相近國家共維印太地區安定,而臺美關係的不斷深化,也對臺灣的長治久安有著重要意義。本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大陸問題與臺海兩岸關係,以期深刻理解臺灣所處的戰略安全環境。
最後,在第四篇「國防安全事務」篇中,主要在謀思面對複雜嚴峻的安全挑戰,臺灣必須加強國防建設,以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其中又以落實與完備國防自主政策、做好關鍵基礎設施防護,並須客觀認識「政治戰」(political warfare)已成為當代戰爭新型態,必須同步爭取國際認同,增進全國軍民精神戰力與愛國意識。基於這些目前國防建設的重要議題,筆者認為打造韌性國防總體戰力,除了採購先進武器裝備、提升軍隊戰備能力等國防現代化投資外,尚包括發展靈活、機動和不對稱的戰力,以及完善後備動員體系、強健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機制、加強全民國防兵力結構。唯有堅定國安信念,戮力建軍備戰,並且精進後備動員、民防訓練和國防教育,才能提升臺灣社會和經濟的韌性,應對潛在的危機或衝突,並確保臺灣在當前安全環境下的永續生存和發展。本篇將對臺灣的國防安全事務進行全面探討,為實現國家安全提供策略性建議。
國際安全環境的變遷、地緣政治競逐、中共軍力擴張和臺海兩岸關係緊張,對臺灣的安全與發展構成重大挑戰。臺灣必須靈活應對,加速推動國防改革和增進國防事務效能。其中,透過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不對稱戰力、提升全民國防意識和動員全民力量,臺灣可以強化自我防衛韌性,並在動盪不安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打造更強韌的國家。
本書將為讀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以及對臺灣在當今國際環境下的戰略選擇提供深刻的思考。
緒言
在這個地緣政治變動不居的年代,臺灣的安全與發展深受國際安全環境、各國外交戰略布局所影響。包括國家安全與國防政策必須靈活適應局勢變遷,更是展現國家自我防衛韌性的關鍵。本書的目的在探討臺灣在全球變局下的戰略選擇,尤其聚焦於國際安全、地緣政治、中共軍力擴張、臺海兩岸關係局勢,以及臺灣國防建設、全民國防等領域。臺灣必須審慎應對這些挑戰,持續加強國家韌性與國防戰力,以維護臺灣在國際間的合法權益,並且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
為了深入探討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我國可採取的戰略因應對策,本書區分「國際安全事務...
目錄
第1篇 國際安全事務篇
1 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改變全球安全與國際秩序的轉捩點
2 烏俄戰爭外溢效應:國防科技、產業供應鏈穩定,糧食安全與能源供應危機
3 中共勢力擴張:國際社會的遏阻與「去風險」
4 美「中」關係:鬥而不破的全方位競合關係
5 歐「中」關係:挑戰與機遇並存
6 俄「中」關係: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7 威權專制與自由民主:全球政治體制的制度競爭
8 印太地區戰略安全競爭:新的全球權力平衡焦點
9 「全球南方」國家興起:新興經濟體的機會與限制
10 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經濟全球化的未來
第2篇 地緣政治情勢篇
1 亞非成為全球安全新焦點:跨區域安全合作與挑戰
2 亞洲經濟整合: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
3 美國外交聯盟布局(NATO、AUKUS、QUAD、FVEY):區域聯盟與安全合作
4 印太地區安全與發展:區域安全架構與合作機制
5 南海爭鋒:主權領土紛爭與國際規範角力
6 朝鮮半島局勢:區域穩定與核問題
7 阿富汗中亞變局:地區安全與政治動盪的影響
8 中東地緣政治:地區政治與宗教分歧
9 以哈衝突:歷史根源與和談困境
第3篇 大陸問題與臺海兩岸關係篇
1 中共專制威權:言論管控與人權問題
2 中共高層換屆牽動內部政局與外部形勢:新舊領導接班之影響
3 中共黨軍關係貪腐問題:監督弊端與整頓難題
4 中共軍力擴張威脅、強軍困境:現代化進程與制約因素
5 中共意識形態治國衝擊內部脆弱政權:統治合法性的考驗
6 中共宣傳混淆國際視聽:外宣策略與輿論戰
7 中共灰色地帶衝突與混合戰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與應對之道 1
8 臺海安全形勢:中共軍事威脅與衝突風險 1
9 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與自由航行權:東海、臺海與南海的航行自由爭議
10 臺美關係深化確保臺灣自我防衛能力,共促區域繁榮:戰略夥伴之價值與效益
11 臺灣攜手自由民主陣營與理念相近國家共維印太地區安定:價值聯盟與共榮
第4篇 國防安全事務篇
1 因應戰場環境無人化、智慧化變革:掌握先進科技優勢
2 落實國防自主:建構國防科技工業與國防產業體系
3 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資通安全威脅與因應之道
4 「政治戰」成為當代戰爭新型態:適應變革與強化防衛能力
5 增進精神戰力,強化全民國防與心防:軍民團結與愛國情操
6 打造韌性國防總體戰力:提升綜合國力與優化兵役制度
7 強健全民國防兵力結構:精進全民防衛動員機制
8 堅定國安信念,戮力建軍備戰:凝聚國防意志與增進國防事務效能
結語
第1篇 國際安全事務篇
1 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改變全球安全與國際秩序的轉捩點
2 烏俄戰爭外溢效應:國防科技、產業供應鏈穩定,糧食安全與能源供應危機
3 中共勢力擴張:國際社會的遏阻與「去風險」
4 美「中」關係:鬥而不破的全方位競合關係
5 歐「中」關係:挑戰與機遇並存
6 俄「中」關係: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7 威權專制與自由民主:全球政治體制的制度競爭
8 印太地區戰略安全競爭:新的全球權力平衡焦點
9 「全球南方」國家興起:新興經濟體的機會與限制
10 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經濟全球化的未來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