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不是罪,罪在無休止的欲望
堵住悠悠之口,將命運掌握在手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屬於你的平和
佛教智慧+生活實踐,從十個角度培養內心的快樂源泉
【痛苦與欲望的關係】
欲望並不是罪過,但無休止的欲望卻會導致痛苦和煩惱。
佛教的五欲觀念告訴我們,欲望無盡而生命有限,唯有放下占有心,才能獲得內心的豁然開朗。容許生活中存在一些缺憾,不必事事追求完美,才能減少煩惱,獲得真正的自由。
【付出與快樂的連繫】
快樂並非源自享受的多寡,而是因為付出的多寡。
一個善念的萌生,可以帶來無限的快樂,並強調分享是讓快樂加倍的唯一方法。作者鼓勵讀者少一些預設的期待,以更自在的心態關懷他人,並且提醒不要貪圖小便宜,因為這樣反而會吃虧。
【內心修養與幸福】
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自身之中,與其總是盯著外界,不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對別人的不滿往往反映了自身修養的不足,作者建議讀者堵住悠悠之口,不要輕易評判他人。書中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應寄託於他人,唯有做好自己,才能夠有資格去指責他人,找到真正的幸福。
【寬容與人生的良藥】
用苛求完美的眼光永遠找不到朋友,發脾氣是永遠吃虧的事。
過於苛求完美只會讓我們找不到真正的朋友,並強調發脾氣是一種永遠吃虧的行為。書中建議讀者學會寬容,放下怨恨,以感恩的心面對他人,少一些自利心,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謙卑與智慧】
無謙卑則無佛,懂得彎腰的人最具佛性。
先學會尊重他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並且在得意時善待他人,以備自己失意時有所依靠。書中指出自知之明非常重要,切勿自作聰明,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平常心與不平常事】
痛苦如鹽,鹹或淡取決於容器的大小。
作者鼓勵讀者以陽光般的心態面對困境,書中強調要學會在逆境中修行,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急躁,才能擁有真正的平和心境。
【放下執著與幸福】
執著於貧富,將永遠看不到幸福。
唯有放下執著,才能得到真正的覺悟。書中建議讀者不要陷入悲傷,應多想想有笑聲的日子,放下那份痴心,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空間。
【順其自然與自在】
讓來的自來,去的自去,凡事不強求,盡力則足矣。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作者鼓勵讀者擁有讚嘆和歡喜心,這樣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並提醒不要被規矩束縛,隨緣而自在。
【寂寞與內心的充實】
認識真我,才是擺脫迷途的開始。
追求心的寧靜,讓自己簡單,世界也會變得簡單。書中強調學會享受寂寞,才能真正了解人生的真諦,並且在生活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重視當下與無悔生活】
重視當下的因緣,過不後悔的生活。
珍視擁有的一切,遺忘所沒有的,把精彩留給現在,活在當下。書中強調愛即孝,對父母的關愛是最好的孝道,並提醒讀者學會愛自己,因為沒有人能替你代辦這件事。
本書特色:全書分為十章,探討了減少欲念、付出分享、內心修養、寬容待人、謙卑低調、平常心面對不平常事、放下執著、順乎自然、耐住寂寞及重視當下等主題。每章皆融合了佛教智慧和生活哲理,強調內心的改變和心境的轉變。作者以豐富案例和啟發性語句,引導讀者在現實生活中實踐這些智慧,從而達到心靈的平和與快樂。
作者簡介:
時曼娟,知名心理學家、作家、人際關係專家。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人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曾於多所著名大學授課,並在國際心理學會議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其研究方法以跨學科的方式結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觀點,旨在深入探討人類行為和社會互動的複雜性,致力於將心理學理論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助人們理解自己和他人,著有《生活微觀,日常行為的心理解碼》。
章節試閱
欲望不是罪,罪在無休止的欲望
人生在天地間,有七情六欲是很正常的事情。欲望本身並不是壞事,而只是我們本性的一種表達。真正有害的,是被欲望牽著鼻子走,罪在無休止的欲望。大禹的父親治水時採用「堵」的方法,反倒讓水患越來越嚴重。而大禹採用疏導的方法,徹底解決了水患。人身體中的欲望,就像是需要疏通而不是去擁堵的水患一樣,要以合理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情,要對自己正常的欲望加以引導,比如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要多穿衣服,而不是不論飢飽,一見到山珍海味就大吃特吃,最後就只有一個結果──把自己的身體吃垮。
因此,人應該學會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掌控。欲望就像雨水一樣,適當的雨水可以灌溉莊稼,獲得豐收,雨水多了,則會氾濫成災。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把欲望誤認為需求,使自己疲於奔命,越陷越深。
在《百喻經》裡面有一個愚人吃鹽的故事。
過去有一個愚蠢的人,他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太清淡,沒有味道。主人聽後,在他的菜裡又加了一些鹽。加了鹽的菜果然好吃多了。他暗自想道:「菜之所以這麼好吃,是因為有鹽的緣故。加這麼點鹽尚且如此,何況加更多的鹽呢?」於是,這個沒有頭腦的傢伙便直接吃起鹽來。誰知吃了以後,口舌便失去了味覺,反受其害。
這就是被欲望牽著走的典型事例。一旦得到了一件爽口的食物,就貪嘴不放。豈不知,再好吃的東西,只有在適量的情況下,才能品味到其美妙的滋味,一旦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範圍,便只有用「過猶不及」來形容了。
當然,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有人如同故事中的愚人一樣只一味地吃鹽,但你是否能夠看清楚自己生活中的「鹽」究竟是什麼?在朝向自以為美好的事情邁進的時候,你自己的腳步是不是比那個愚人還要堅定。還有,你是否看得到不遠處欲望的深淵,正在張著血盆大口想要把一切吞沒。欲念是無止境的,過於貪戀,反倒會把許多曾經夢想中的美好變成真正的惡魔。在面對現實的時候,當欲望擺在眼前的時候,你是選擇隨心所欲,還是選擇理智前行,一念之差,往往會造成差之千里的結果。
畢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夠禁得住那一把「鹽」的誘惑的智者並不多。倘若能夠明白貪多必失是一種安穩生活的哲學,便可以在人生的苦海中及早回頭。因為只有在放下以後,才能拿起更多。當你看似是捨棄了一種心之所向的東西,實則得到的,比之更有價值。
佛教中曾有一位叫寶覺的得道高僧,在即將圓寂的時候命人把自己所有的弟子叫到身邊,向他們宣布自己的大限即將到來。恩師快要離開人間了,弟子們自然苦苦挽留,心有不捨。在一片悲悽聲中,唯有一個聲音與眾不同。這位弟子大聲說道:「時限若已到,生死由他去好了。」寶覺禪師聽後,微微一笑,對眾弟子說:「這便是老衲的肺腑之言。」隨即雙眼一閉便圓寂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並不是消極的處世方式,而是以一種「看透了」的態度來對待人生。人吃五穀雜糧,就免不了要生老病死,反倒不如看透放下,不執迷於生之欲念,死之痛苦,來的時候乾乾淨淨地來,去的時候痛痛快快地去,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人有欲望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因為有欲望,說明你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你在積極地追求上進,在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就像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說的那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往高處走,這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凡事都應該有個限度,當我們的欲望膨脹得無法控制的時候,它就成了災難。拿破崙的確由一個士兵成長為了一個好將軍,甚至成為了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帝國皇帝,但當他的欲望膨脹為統治全世界的時候,勝利變成了失敗,法國人民也因此受害,而他自己最終一個人在孤島上了結束了曾經輝煌的一生。
想要不被欲望牽引,唯有看清自我的欲念所在,能夠真正掌握為人的正確方向和恰當處事的分寸,才能夠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卻也最難做到。唯有如此,才需不斷去修行自我,以得禪的大境界。禪,從來都不在遙遠的西天,而於你我是如影隨形。
欲望不是罪,罪在無休止的欲望
人生在天地間,有七情六欲是很正常的事情。欲望本身並不是壞事,而只是我們本性的一種表達。真正有害的,是被欲望牽著鼻子走,罪在無休止的欲望。大禹的父親治水時採用「堵」的方法,反倒讓水患越來越嚴重。而大禹採用疏導的方法,徹底解決了水患。人身體中的欲望,就像是需要疏通而不是去擁堵的水患一樣,要以合理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情,要對自己正常的欲望加以引導,比如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要多穿衣服,而不是不論飢飽,一見到山珍海味就大吃特吃,最後就只有一個結果──把自己的身體吃垮。
因此,人應該學會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掌控。欲望就像雨水一樣,適當的雨水可以灌溉莊稼,獲得豐收,雨水多了,則會氾濫成災。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把欲望誤認為需求,使自己疲於奔命,越陷越深。
在《百喻經》裡面有一個愚人吃鹽的故事。
過去有一個愚蠢的人,他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太清淡,沒有味道。主人聽後,在他的菜裡又加了一些鹽。加了鹽的菜果然好吃多了。他暗自想道:「菜之所以這麼好吃,是因為有鹽的緣故。加這麼點鹽尚且如此,何況加更多的鹽呢?」於是,這個沒有頭腦的傢伙便直接吃起鹽來。誰知吃了以後,口舌便失去了味覺,反受其害。
這就是被欲望牽著走的典型事例。一旦得到了一件爽口的食物,就貪嘴不放。豈不知,再好吃的東西,只有在適量的情況下,才能品味到其美妙的滋味,一旦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範圍,便只有用「過猶不及」來形容了。
當然,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有人如同故事中的愚人一樣只一味地吃鹽,但你是否能夠看清楚自己生活中的「鹽」究竟是什麼?在朝向自以為美好的事情邁進的時候,你自己的腳步是不是比那個愚人還要堅定。還有,你是否看得到不遠處欲望的深淵,正在張著血盆大口想要把一切吞沒。欲念是無止境的,過於貪戀,反倒會把許多曾經夢想中的美好變成真正的惡魔。在面對現實的時候,當欲望擺在眼前的時候,你是選擇隨心所欲,還是選擇理智前行,一念之差,往往會造成差之千里的結果。
畢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夠禁得住那一把「鹽」的誘惑的智者並不多。倘若能夠明白貪多必失是一種安穩生活的哲學,便可以在人生的苦海中及早回頭。因為只有在放下以後,才能拿起更多。當你看似是捨棄了一種心之所向的東西,實則得到的,比之更有價值。
佛教中曾有一位叫寶覺的得道高僧,在即將圓寂的時候命人把自己所有的弟子叫到身邊,向他們宣布自己的大限即將到來。恩師快要離開人間了,弟子們自然苦苦挽留,心有不捨。在一片悲悽聲中,唯有一個聲音與眾不同。這位弟子大聲說道:「時限若已到,生死由他去好了。」寶覺禪師聽後,微微一笑,對眾弟子說:「這便是老衲的肺腑之言。」隨即雙眼一閉便圓寂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並不是消極的處世方式,而是以一種「看透了」的態度來對待人生。人吃五穀雜糧,就免不了要生老病死,反倒不如看透放下,不執迷於生之欲念,死之痛苦,來的時候乾乾淨淨地來,去的時候痛痛快快地去,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人有欲望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因為有欲望,說明你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你在積極地追求上進,在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就像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說的那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往高處走,這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凡事都應該有個限度,當我們的欲望膨脹得無法控制的時候,它就成了災難。拿破崙的確由一個士兵成長為了一個好將軍,甚至成為了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帝國皇帝,但當他的欲望膨脹為統治全世界的時候,勝利變成了失敗,法國人民也因此受害,而他自己最終一個人在孤島上了結束了曾經輝煌的一生。
想要不被欲望牽引,唯有看清自我的欲念所在,能夠真正掌握為人的正確方向和恰當處事的分寸,才能夠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卻也最難做到。唯有如此,才需不斷去修行自我,以得禪的大境界。禪,從來都不在遙遠的西天,而於你我是如影隨形。
欲望不是罪,罪在無休止的欲望
人生在天地間,有七情六欲是很正常的事情。欲望本身並不是壞事,而只是我們本性的一種表達。真正有害的,是被欲望牽著鼻子走,罪在無休止的欲望。大禹的父親治水時採用「堵」的方法,反倒讓水患越來越嚴重。而大禹採用疏導的方法,徹底解決了水患。人身體中的欲望,就像是需要疏通而不是去擁堵的水患一樣,要以合理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情,要對自己正常的欲望加以引導,比如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要多穿衣服,而不是不論飢飽,一見到山珍海味就大吃特吃,最後就只有一個結果──把自己的身體吃垮。
...
目錄
第一章 痛苦多是因為欲念多,減少欲念才會少煩惱
欲望不是罪,罪在無休止的欲望
佛談五欲:欲念無盡時,我生卻有涯
魚與熊掌不用兼得
放下占有心,人生才能豁然開朗
容許留一點缺憾,凡事不必求滿
不為物役,只有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嚴守內心的戒律,才能達到精神的純淨
第二章 快樂不是因為享受多,而是因為付出多
不做溫水中的青蛙
一善念起,萬事花開
讓快樂加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享
少一點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自在
抱著貪便宜的心一定會吃大苦頭
急流勇退,能放下便坦然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君子應成人之美
第三章 別總盯著外界,幸福在你自己身上
看別人不滿,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
說是非者即「是非人」,堵住自己的悠悠口
命運在自己手裡,不要寄託給他人
自己做好了,才有權指責他人
別人的腳印裡走不出自己路
不要為外界誘惑,守住你的本心
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別從他人身上找彆扭
守職便是禪,做好你的本職
勇於承認錯誤
第四章 計較是貧窮的開始,寬容是人生的良藥
用一雙苛求完美的眼睛,永遠也找不到朋友
世上有一種永遠吃虧的事,那就是發脾氣
讓寬容開成一朵花
那個對你最不滿的人就是師父
放下怨恨,愛的力量更值得品味
用感恩的心去面對他人
誠心無私是真功德,做人少一些自利心
第五章 勿逞一時之能,低調是最高明的身段
無謙卑則無佛,懂得彎腰的人最具佛性
先學會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得意時善待他人,你失意時會需要他們
不怕聰明,就怕自作聰明
己不如人勿生怨,人不如己莫輕看
人有自知,切勿賣弄
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菩薩道
傾聽才能贏得更多掌聲
第六章 面對不平常事,更不可缺少一顆平常心
面對不平常事,最難得是平常心
痛苦如鹽,鹹或淡取決於容器
擔得起放得下,擁有陽光般心態
苦行出虞誠,學會在逆境中修行
要有一顆慈悲的心
不急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
第七章 放下執著,幸福就在鬆手的剎那
執著於貧富,你將永遠看不到幸福
弱水三千,僅取一瓢飲之
世皆無形,莫執著,才能得到真正的果
願捨棄,能捨棄,方能真正地覺悟
不要盡往悲傷裡鑽,想想有笑聲的日子吧
放得下那份痴心,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空門
別跟自己過不去,放自己一馬
第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順乎自然是最高招
讓來的自來,去的自去
凡事不強求,盡力則足矣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擁有讚嘆、歡喜心,是擁有幸福人生的祕訣
別被規矩束縛,隨緣也是自在
第九章 耐得住寂寞,人生才不會失所
認知真我,才是擺脫迷途的開始
追求心的寧靜,自己簡單了,世界就簡單
你就是自己的淨土
學會享受寂寞,才能了解人生
活著,就要為世界留點什麼
迷途知返,切忌放縱自我
第十章 重視當下的因緣,過不後悔的生活
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
把精彩留給現在,活在當下最重要
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有事不放在心裡
愛即孝,對父母最好的孝道是關愛
學會為你身邊的人著想
學會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替你代辦
愛惜你的另一半當如愛惜自己的身體
第一章 痛苦多是因為欲念多,減少欲念才會少煩惱
欲望不是罪,罪在無休止的欲望
佛談五欲:欲念無盡時,我生卻有涯
魚與熊掌不用兼得
放下占有心,人生才能豁然開朗
容許留一點缺憾,凡事不必求滿
不為物役,只有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嚴守內心的戒律,才能達到精神的純淨
第二章 快樂不是因為享受多,而是因為付出多
不做溫水中的青蛙
一善念起,萬事花開
讓快樂加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享
少一點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自在
抱著貪便宜的心一定會吃大苦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