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緊箍、禁箍,象徵人生從幼年到成年的階段
►從孫悟空到白馬,其實是唐僧一人由裡向外的投射
►九九八十一難,也是我們要反覆思索並跨越的障礙
29個心理成長主題,洞悉《西遊記》背後的人心與人情
▎探索《西遊記》的心理智慧
本書是一部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西遊記》角色與故事的書籍,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自我成長與心靈安定的奧祕。書中以幽默而深刻的筆觸,探討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在取經旅程中的心理變化和成長歷程。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文學解讀,而是一場關於自我認知和思想昇華的成長之旅。
▎從角色中學習自我管理
作者巧妙地透過各角色的性格特點,來揭示不同的人格特質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孫悟空雖然有勇有謀,但是衝動又暴戾,經常闖下大禍;豬八戒的隨性又熱情,可是總是控制不好原始欲望,憑著本能做事;沙和尚忠誠不貳,一路上任勞任怨,但是沒有自己主張,而且不辨是非;唐僧慈悲為懷,但也有意志動搖的時候,又太輕信別人。透過分析他們的行為和心理,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並學會如何善待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定。
▎堅持與團隊精神的力量
在《西遊記》的取經之旅中,團隊精神和堅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本書透過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在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和互助,闡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堅持到底的力量。書中強調,成長並不是消滅問題,而是學會與問題共存,並從中獲得力量。讀者將受到啟發,學會在生活中如何面對挑戰,堅持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能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從而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啟迪的書籍,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心靈的成長之旅。透過《西遊記》中角色的故事和心理解析,作者引導讀者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尋找內心的平靜,幫助讀者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我,實現真正的成長與改變。無論你是面臨生活困惑,還是渴望扭轉現狀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啟示,蛻變成更完善的自我。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西遊記》中的角色及其故事,揭示心理學的深刻道理。從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出發,分析他們如何面對各自的「心魔」,書中詳細探討了情緒管理、欲望控制、意志力及團隊合作等主題,並強調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堅定信念,克服困難。旨在引導讀者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尋找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從而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
作者簡介:
韋志中,心理學者,諮商心理師。畢業於心理研究所,主攻心理諮商與治療。從事心理諮商與心理教育工作20餘年,已出版心理學研究與實踐圖書《因為人生太悲慘,所以需要正向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的深度解析》、《青少年心理學》、《完美伴侶學,掌握愛與被愛的藝術》、《那些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大小事》等40餘部書籍,發表論文90餘篇。
章節試閱
唐僧拒絕了寇員外:別讓「拒絕敏感」拖累了你
一、盛情難卻
取經路上,唐僧面對的誘惑很多,有美色、金錢與名利,還有安逸、享樂與舒適,在重重關卡面前,如何堅定自己的內心,做一個有始有終、不被誘惑的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唐僧師徒眼看就要到靈山了,看到天色已晚,便想在寇員外家借宿一晚。
寇員外一聽有僧人來,歡喜得不得了,柺杖都丟了,一路小跑出門迎接四人。看到唐僧師徒,寇員外也不怕他們長得醜陋,還畢恭畢敬、熱情地招呼他們進來,並親自做起了領路人,把他們引進上房落腳。這還不算,員外還對唐僧師徒說:「老師們請放心地在這住,讓我敬敬誠意,等到一個月後,我會安排車馬送老師上靈山。」
要說盛情款待,真的沒有比寇員外做得更好的了。唐僧看到寇員外這麼有誠意,也就沒有什麼好拒絕的啦。
二、一心想走
時間一天天過去,唐僧師徒無事可做,就是整日好吃好喝地被伺候,唐僧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去向寇員外請辭。寇員外自然是不許的,就以「只等我做過了圓滿,方敢送程」為藉口留人。唐僧一聽也覺得寇員外所言有理,不能耽誤人家「做公德」呀,於是就又留下了。
可是唐僧一心想著雷音寶剎,就算暫時留下,心也是不靜的。於是剛過了三四天,唐僧又去請辭了,員外此時打起了人情牌:「老師,是不是我接待不周,怠慢了你們,你們才急於想離開呢?」唐僧趕緊搖頭否定:「不是的,員外的盛情,我們真的是難以回報。只是我承諾唐王三年可回,現在已經過了十四載了,我還沒有取到真經,心裡很是愧疚,希望員外能放貧僧前去,及早了卻貧僧的心願,待貧僧取回真經,再來貴府常住!」
員外見唐僧一心想走,也不好再說什麼,不過心裡肯定是極不情願的。夫人知道老爺的心思,也趕緊出來挽留,說願以針線活來供養師父們,希望師父們可以再住半個月。員外的兒子也出來湊熱鬧了,還說要以學費來養活師父們半月。
面對這種情況,唐僧是什麼態度呢?畢竟一家人都不想他們離開,如果執意要走,豈不是傷了和氣,鬧得雙方都不愉快。我們這樣想,唐僧可不這樣想,他堅定地說:「我今天一定要動身,說什麼也不敢留下了,再耽擱下去,唐王會砍了我的頭!」
三、「拒絕敏感」知多少
唐僧難道沒想過他的這些話會讓對方很難堪嗎?不是的,唐僧知道他這樣會傷了這一家人的心。但是在他眼中,取經的重任遠比人情世故更重要,誰要阻礙或者耽誤他去取經,他都會毫不留情地拒絕。
但是決絕地拒絕別人的盛情邀請,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拒絕敏感」(sensitivity rejection)。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種不會拒絕,又怕被別人拒絕,無法自如地提出要求的心理狀態。
患有「拒絕敏感」的人,還有「老好人」、「濫好人」、「好脾氣」、「好好先生」等一系列稱謂。他們總是熱心助人,口碑好,別人找他們幫忙,他們從不拒絕,內心的苦水只有自己吞。這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社交焦慮現象。
拒絕敏感者對資訊非常敏感。拒絕敏感者很容易察覺出來自親近之人的冷漠(往往從蛛絲馬跡中推斷,或憑空想像出來),而且會將種種跡象解釋為:對方故意拒絕自己。甚至他人毫無意識的表情和舉動,拒絕敏感者都會認為是在拒絕自己,這在他人看來似乎是莫名其妙的。
當真的被拒絕時,拒絕敏感者內心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到難受,可能會表達出一些過激的言詞,比如責怪對方,恐嚇要傷害對方等等。這將進一步激化雙方的矛盾,對雙方的關係或者心理健康更加不利。
那「拒絕敏感」是怎麼產生的呢?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些人對他人的拒絕會產生過度的情緒及行為反應,他們總在焦慮地預期自己可能會被拒。在一些明明不好不壞、模稜兩可的情境中,他們更容易感覺自己會被拒絕。在這樣的認知狀態下,人們就容易形成「拒絕敏感」的人格特質。這種潛意識害怕被拒的感覺有可能和童年經常遭受父母的拒絕或者與以往的消極經歷有關。
四、「拒絕敏感」,在唐僧這裡根本不存在
說起「拒絕敏感」,我們再來看一下唐僧的行為。就算面對這麼大的人際壓力,他也沒覺得不好意思或難為情。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西行的心。不管你使出什麼招數,我就三個字回應:不答應。
為什麼唐僧可以這樣理直氣壯地說出「不」呢?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不管外面有多大的誘惑,有多大的福利,通通和他無關。他只關心自己的事,他只想完成自己的任務。外人盛情邀約,不行,我還要去取經,不能留在這;旁人想用人情拴住我,想用安逸舒適迷惑我,不行,取經任務沒完成,一刻也不能耽擱。
所以,只要明確自己的目的,說出「不」就很容易了。
五、直接拒絕真的很難
現代社會有很多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人。能夠像唐僧這樣立場鮮明、實話實說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朋友要求幫忙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明明讓我們很為難,甚至會影響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我們還是習慣性地答應了。明明是下班時間,老闆突然一通電話過來,讓你緊急加班,完成一項任務。你雖很不樂意,牢騷已經收不住了,但還是乖乖地接受了老闆的安排。
面對朋友與主管,我們不敢大聲地說出「不」字,因為我們害怕傷了情分,害怕丟了飯碗,所以我們只能為難自己了。
就算有的時候真的拒絕了,我們採取的方式也不是直截了當地說「不行」,而是費盡心機地編個理由,搪塞過去。比如:當你的朋友叫你一起吃頓飯,但你不想去時,你通常不會直接說「不想去」,而是編了個「有事情去不了」的理由;當與你久不聯絡的人突然聯絡了你,開口就讓你幫忙時,你並不情願,但是礙於情面,你會說「我最近有點忙,手頭的工作還有很多沒做,可能幫不了你」。
「找個理由」已不只是我們拒絕別人的方法,我們也會建議別人這樣做。比如聽到好友的抱怨:「這件事我真的不想幫他收拾了,好想把這個人封鎖啊!」我們會耐著性子,勸自己的朋友說:「找個藉口拒絕了吧。」
「找個理由」來拒絕別人已經成為我們的「金科玉律」。凡是不想做的事,我們都可以找個理由搪塞過去。可是我們為什麼寧願撒謊,冒著被人戳穿的風險也不敢直接拒絕別人呢?我們為什麼鼓足勇氣,猶豫了又猶豫,但終究把心裡真實的想法扼在喉嚨間?
這可能和我們的人情文化有關。有一句話是「人要臉,樹要皮」,在我們的文化教育中,直接拒絕他人,相當於駁人面子。
我們常會聽到對方說:「這點小忙都幫不了嗎?不給我這個面子是不是?」「就我們這交情,你就喝這麼點?不給我面子!」甚至有的時候,父母或朋友都得進來插一腳:「這件事還是幫人家辦了吧,不然多不給人面子……」
我們生活在「人情」的社會中,受到這樣的文化薰陶,自然不敢直接拒絕別人。但是我們並非無法改變這種情況。要想擺脫「不好意思」,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立場,面對真實的內心,善待現在的自己。
就像唐僧,他知道要是他再不走,心理上的焦慮就會日夜折磨著他,讓他吃不好也睡不好。與其這樣身心摧殘,還不如直接說出那個「不」字。雖然員外可能當場掛不住臉,但是事後冷靜下來,應該也會理解他的行為。所以,面對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才不會被「拒絕敏感」拖累。
唐僧拒絕了寇員外:別讓「拒絕敏感」拖累了你
一、盛情難卻
取經路上,唐僧面對的誘惑很多,有美色、金錢與名利,還有安逸、享樂與舒適,在重重關卡面前,如何堅定自己的內心,做一個有始有終、不被誘惑的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唐僧師徒眼看就要到靈山了,看到天色已晚,便想在寇員外家借宿一晚。
寇員外一聽有僧人來,歡喜得不得了,柺杖都丟了,一路小跑出門迎接四人。看到唐僧師徒,寇員外也不怕他們長得醜陋,還畢恭畢敬、熱情地招呼他們進來,並親自做起了領路人,把他們引進上房落腳。這還不算,員外還對唐...
推薦序
序
古往今來,在溫飽滿足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注重身心修練。如秦始皇追逐身心不老;許多名人經常上白雲觀閉關清修;一批中高階人士去泰國修道修心……
現在的人們怎麼了,心靈真的無處安放了嗎?
其實從日常與他人的接觸中,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人們的心理狀態。焦慮與緊張、自卑與拘束、壓力與失眠、競爭與淘汰,已逐漸充斥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這些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逐漸啃食人們的身體。
《西遊記》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很多學者、有心人士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如陰謀論、政治學、成功學、團隊管理等。但是在眾多的學說中,我總感覺缺點什麼,這可能是我作為一名資深的心理學人,沒有看到前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這本名著的遺憾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就有心理學的存在。《西遊記》作為一部經典名著,我覺得它裡面呈現的心理學智慧並不亞於《三國演義》,可是人們往往被打怪情節吸引,而忽視了背後的人情與人理。
悟空為何每次都勇於和妖怪打架?八戒好吃懶做為何也能進入取經團隊?沙僧本領平平,為何也能修成正果?玄奘為何能不為美色所迷惑,苦苦堅持取經之路?這背後都充滿著心理成長的思想。
作為一名心理學人,我既然能看到這本小說包含的心理學思想,當然不會吝嗇到想占為己有,而是想將其分享給大家。況且《西遊記》作為經典名著,也值得讓更多的人了解其心理學思想與智慧,這才有了今天這本書的問世。
本書將從《西遊記》故事入手,闡述四大心理成長方向——善待現在的自己、安定我們的心、發展我們的情、堅定我們的行,並透過29個心理成長主題,為讀者一一剖析背後的人心與人情。
對於每一個成長主題,我們主要分四步進行闡述:其一,講述《西遊記》故事中一些相關情節;其二,明確其中的心理學知識與原理;其三,結合現實談談人們在這一成長主題上的看法或行為;其四,指出存在的問題,給出個人成長的建議。以故事-原理-現實-對策這種環環相扣的方式,為大家提供一系列的心理成長智慧。
希望看過此書的讀者們,能夠在心靈成長路上有所感悟和啟發,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善待現在的自己,更加安定自己的心靈,更加重視我們的情感,更加堅定我們的方向。
序
古往今來,在溫飽滿足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注重身心修練。如秦始皇追逐身心不老;許多名人經常上白雲觀閉關清修;一批中高階人士去泰國修道修心……
現在的人們怎麼了,心靈真的無處安放了嗎?
其實從日常與他人的接觸中,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人們的心理狀態。焦慮與緊張、自卑與拘束、壓力與失眠、競爭與淘汰,已逐漸充斥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這些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逐漸啃食人們的身體。
《西遊記》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很多學者、有心人士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如陰謀論、政治學、成...
目錄
序
第一章 善待現在的自己
從悟空的名號看成長: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轉變
從八戒的名號談起:不做什麼比要做什麼更重要
八戒的隨性:不自欺是善待自己的有力證明
八戒的消極:惰性思維人人都有
沙僧是個聰明人:做好自己照樣能成功
唐僧拒絕了寇員外:別讓「拒絕敏感」拖累了你
第二章 安定我們的心
孫悟空是唐僧的「情緒自我」:想定心,必先讓情緒舒服
「六賊」是六種欲望:從「偷心小賊」到「育心衛士」
白龍馬是唐僧的意念:要定心,需要意志力的作用
豬八戒是唐僧的「本我」:本能需要釋放和監護
沙和尚是唐僧的「痴念」:愚痴甩不掉,但可變「廢」為「寶」
猴哥的「愛現」:炫耀讓人笑也讓人哭
悟空的善與惡:集體意識與自我意識的衝突
都想吃唐僧肉:過分依賴「樂觀偏誤」是很危險的
火焰山與黃風怪:環境對心理的影響
第三章 發展我們的情
八戒的熱情嚇跑了施主:與人交往,要溫度匹配
神仙也在報復:人人都有的報復心理
唐僧的情關:愛情是一種修行方式
賽太歲的痴戀:不匹配的愛情難以善終
唐僧的善良:行善,不能終止
紅孩兒高升卻遭到家人反對:需求不同,態度就不同
唐僧的感恩:歸因方式決定感恩傾向
第四章 堅定我們的行
悟空的求助:「高估難度」是人們不願求助的一大推手
妖怪也抱團:沒有團結,很難成事
金箍、緊箍與禁箍:三個時期的不同約束
師徒四人的問題一直存在:成長不是消滅問題,而是與問題同行
西遊中的團隊管理:能力與性格的相互補充
玄奘的堅持:「未竟事務」的驅動
九九八十一難:只要有了生存的意義,再大的苦難也可以承受
序
第一章 善待現在的自己
從悟空的名號看成長: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轉變
從八戒的名號談起:不做什麼比要做什麼更重要
八戒的隨性:不自欺是善待自己的有力證明
八戒的消極:惰性思維人人都有
沙僧是個聰明人:做好自己照樣能成功
唐僧拒絕了寇員外:別讓「拒絕敏感」拖累了你
第二章 安定我們的心
孫悟空是唐僧的「情緒自我」:想定心,必先讓情緒舒服
「六賊」是六種欲望:從「偷心小賊」到「育心衛士」
白龍馬是唐僧的意念:要定心,需要意志力的作用
豬八戒是唐僧的「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