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在需求出發,從小塑造良好習慣】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以身作則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生活習慣×思維模式×表達方式×學習習慣×社交技巧×課外活動
習慣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習慣培養重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效培養好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需要關注的課題
▎生活習慣篇──從小事做起
本章著重探討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七種常見習慣問題,如熬夜、挑食、懶惰等。這些問題看似微不足道,卻會對孩子的長期健康和生活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作者強調每個孩子的睡眠需求不同,但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是身心健康的基礎。此外,挑食和不愛乾淨等問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和自理能力。本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詳細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糾正孩子的生活陋習。
▎思想習慣篇──培養成長型思維
本章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並透過七個小節探討了忽視、模仿、胡思亂想等問題。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更輕鬆地面對挑戰、學會從錯誤中成長,這對於他們未來的學業和生活都有著正向的影響。作者特別強調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模仿是孩子學習行為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塑造良好的行為模式。此外,本章還探討了如何引導孩子克服胡思亂想和受挫情緒。
▎表達習慣篇──語言背後的家教模式
本章深入分析了七種常見的表達習慣問題,如指責、撒謊、語言暴力等。這些問題往往反映出孩子潛在的心理需求或家庭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例如,孩子的撒謊行為可能源自家長對其過高的期望或缺乏信任,而語言暴力則可能是家庭環境中壓力過大的表現。作者建議家長透過溝通和理解來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表達習慣,從而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學習習慣篇──高效學習的關鍵
本章探討了學習習慣對孩子學業表現的影響,並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提高學習效率。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沉迷於手機等問題成為了家長的共同困擾。作者並不一味排斥科技的使用,而是提倡合理利用科技來輔助學習。此外,本章還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心智圖對理解與記憶的幫助,以及家長不應過度干預孩子作業的重要性。
▎社交習慣篇──與人相處的藝術
本章探討了七種常見的社交習慣問題,如抱怨、炫富、膽怯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孩子的交友圈,還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作者指出抱怨和斤斤計較等行為會讓孩子失去朋友,而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則可能導致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處於孤立地位。為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學會理解他人、分享快樂,並勇敢面對社交中的挑戰。
▎課外活動習慣篇──找到平衡的智慧
本章分析了跟風報名補習班、過度執著於證書等問題,並提出了合理安排課外活動時間的建議。作者強調孩子不應該只是為了迎合家長或社會的期待而參加各種活動,而是應該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快樂。適度的課外活動不僅能拓展孩子的視野,還能幫助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並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剖析了39種頑固的兒童青少年不良習慣,並提出高效矯正方法。書中涵蓋生活、思維、表達、學習、社交和課外活動六大領域,從認知觀念、環境、自我調節和人際關係四個角度全面分析,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潛藏的心理需求,在不同成長階段塑造孩子的優良習慣。此書內容全面、實用性強,是家長不可或缺的教育指南。
作者簡介:
李進林,心理學碩士,諮商心理師、國際教育從業者,酷愛研究兒童青少年心理,深入了解大量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心理學知識。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生活習慣篇: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第一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睡眠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然而隨著電子產品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並且入睡時間也越來越晚。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經常感到煩惱,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整夜安穩的睡個覺。而當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了自主意識,知道自己想玩什麼時,家長就更頭痛了──因為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影響身體發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是能量無限的,他們關起門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夜裡是幾點睡的,所以家長甚至只能透過沒收電子設備或關掉電源(關閉Wifi)來控制孩子的睡眠時間。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生理時鐘,成了眾多家長心中的重要課題。
那麼,兒童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睡眠習慣的問題呢?這些問題的背後有哪些心理原因?下面我們從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各個年齡階段來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嬰兒期的睡眠習慣及心理分析
嬰兒期是個體在一生發展中經歷比較特殊的時期。嬰兒的大腦一直處在生長發育中,因此,嬰兒的睡眠模式受大腦發育的影響很大。新生兒,即從出生到28天以內的嬰兒,睡眠時間可能達到每天20個小時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嬰兒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出現睡眠不安穩的情況,如哭鬧、要人抱,甚至要搖晃著才能入睡。
父母或直接照料者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嬰兒的睡眠時間,如祖輩在哄嬰兒入睡時逗笑嬰兒,或是擔心嬰兒在床上睡不好,而堅持要抱著睡。有些嬰兒非常警覺,本來抱著時已經睡著了,但是一放到床上,又立刻醒了,並開始哇哇大哭。家長只好再次抱起來輕輕搖晃,直到嬰兒真正入睡。這個過程可能會重複好幾遍,直到嬰兒疲憊不堪,沉沉睡去。
有些嬰兒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他們白天睡得很沉,家長甚至經常擔心會不會餓著他們了。睡得香甜的嬰兒,簡直像天使一樣美好,很多媽媽在這時充滿了幸福感和滿足感。然而,一到凌晨1點或2點,嬰兒就像體內有個鬧鐘一樣,總是會準時醒來,必須有家長起來陪著哄,否則就哭鬧不止,也很難再次入睡。等到了早晨七、八點,天使又再次降臨,嬰兒又心滿意足地睡了。
幼兒期的睡眠習慣及心理分析
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時,一般會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作息。因為午飯時間比較早,基本上午飯後就開始進入午睡時間。幼兒由於剛進入新環境,一方面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另一方面又對環境缺乏安全感。因此,幼兒在幼兒園的午睡問題通常會表現為認床、入睡困難,或是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尿床。
在幼兒園裡,午睡的表現通常是學校考核評估學生是否能正常適應學校生活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幼兒不能按時入睡,或入睡後驚醒、說夢話、尿床等,會被認為是適應不良。而午睡充足的幼兒,通常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班級活動中,會擁有好心情、好脾氣和好身體。
進入幼兒園之後,幼兒的獨立玩耍時間、與家人的相處時間都會大大減少。因此,有些幼兒從幼兒園回到家之後,便會補償式地在戶外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後又要求家長讀繪本、講故事或是自己玩玩具,不斷推遲上床睡覺的時間。第二天,沒睡好的幼兒又需要按時起床去上學,因此睡眠時間大打折扣,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不足。
還有一些家長在幼兒期就為幼兒開始報各種早教班、才藝班,導致幼兒還要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奔波。到家後,幼兒已經身體疲憊、情緒崩潰了,有時甚至連晚飯都還來不及吃就睡著了。有的家長會堅持讓幼兒吃完晚飯再睡,不論幼兒是不是已經困得不行了。而吃完飯的幼兒已經過了睏意期,又繼續玩耍,最終導致晚睡。不論是餓著肚子睡覺,還是吃飽了肚子玩到很晚才睡覺,都不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哪怕只是每天晚睡了半小時,長期累積下來對睡眠的剝奪,必然還是會影響幼兒的認知發展,尤其是會對記憶力造成損害。
第一章 生活習慣篇: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第一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睡眠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然而隨著電子產品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並且入睡時間也越來越晚。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經常感到煩惱,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整夜安穩的睡個覺。而當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了自主意識,知道自己想玩什麼時,家長就更頭痛了──因為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影響身體發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是能量無限的,他們關起門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夜裡是幾點睡的,所以家長甚至...
推薦序
前言
晚自習的鈴聲響起,教室裡亂成一團,有些孩子發現自己沒有帶作業簿,需要出去拿;有些孩子發現自己下課時沒有上廁所,急著往外跑;有些孩子開始聚成一圈,說要討論功課,不討論就沒辦法溫習;還有些孩子戴起了耳機,想要封鎖身邊的各種噪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是某高中晚自習的真實場景。
這時,老師進來了,面對亂哄哄的教室,她無奈地大聲喊:「安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自看個人的書。」一部分同學聽到老師的要求後,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另一部分同學還繼續用言語挑釁老師,要求老師同意他們在座位上與別人討論問題。也有個別同學來跟老師說,他們忘了帶晚自習要用的書本,需要去走廊的書櫃拿一下,當他們的要求被拒絕時,又氣呼呼地坐下,趴在桌子上睡覺,以示抗議。
哲學家培根曾說:「習慣是可以主宰人生的,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那麼,什麼是習慣呢?心理學上認為,習慣是指在一定情景下自發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心理傾向。有些習慣是無意識的、多次重複的結果,還有些習慣是透過自己有意識地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而更廣義的習慣還包括社會上約定俗成的一些集體行為,或是在一定文化環境中出現的從眾行為。
對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經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長期引導,他們會養成飯前洗手的習慣,一旦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會自動地去洗手。照料者的語言方式將極大地影響幼兒的表達方式,如照料者輕聲細語,幼兒也很容易學得這種語言方式;如照料者喜歡高聲喊叫,幼兒經過長期模仿也會養成這種語言習慣。因此,幼兒階段是養成生活習慣和語言習慣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否能養成某種習慣,主要是依賴於其照料者的言語和行為,此時的習慣養成對孩子來說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
到了青少年階段,孩子要面對多種功課,同時又處在身心發展不平衡的青春期,需要面臨多種考驗,經過老師的專業指導,他們在期望、壓力和夢想的驅使下會養成自我調節的習慣,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爆發強烈的情感。同時,他們還會有選擇地社交,為了平衡學業與人際關係,他們可能會將最有效的時間用於做最重要的事情,而在學習感到疲憊時與朋友在籃球場一決高低。因此,這一階段是養成情緒情感習慣和人際關係習慣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習慣的養成,是青少年處理意識衝突的心理過程。
由此可見,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會逐漸養成不同方面的習慣。顯然,除了認知程度,每一種習慣的養成都少不了環境的作用。在開篇的故事場景中,那些到了課堂之後才想起來自己丟三落四的同學,顯然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些下課不去上廁所、上課才想起來衝去廁所的同學,肯定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些一到了學習時間就想聽別人「說書」,即傾向於討論式學習的人,其實是沒有養成獨立的思考習慣;那些期望透過挑釁的方式獲得老師認同的人,可能沒有掌握良好的表達習慣;而那些因為自己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而去遷怒老師,並以在課堂上睡覺的方式表達抗議的人,可能反映了他們在情緒、思考方式和人際關係上的多重不良習慣。這些習慣導致他們主動地去挑釁、去拖延、去負面應對情緒問題。總之,習慣的養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第一,認知程度的發展。毫無疑問,認知程度的發展是習慣養成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無法透過訓練讓3歲的兒童養成每天早起晨讀的習慣,因為他們還不具有這樣的認知程度。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讓這個年齡的兒童養成每天早起看卡通影片的習慣,因為這是他們在目前的認知程度下能完成的任務。
第二,環境的影響。當一個人生活在沒有約束或極少有約束的家庭環境中,他可能就不會意識到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那麼,當他離開家庭、走進校園時,也就不會認為,不對自己進行約束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儘管他也很清楚學校的規章制度對他做了哪些約束和要求。因此,是否能從內心認同文化環境,對習慣的養成有重要的影響。
第三,自我調節的作用。我們知道,抓住發展的關鍵期,有利於實現發展的目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錯過關鍵期,就只能原地踏步。事實上,經驗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程度也在逐步發展,兒童在高年級時,會更容易完成低年級的任務,即使當時他們覺得那是很艱鉅的任務。
第四,人際關係的制約。從眾心理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是人們在人際關係的制約下,不由自主地去做的。某個高中老師告訴我,班級裡忽然之間就出現了比較名牌的不良習慣。最初,只是個別同學穿了一件名牌衣服,緊接著有一個小團體的同學都紛紛加入了穿名牌的行列,最後幾乎全班同學都開始比較誰的衣服最貴。
那麼,從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如何能幫助兒童青少年在關鍵期養成適當的習慣呢?
首先,我們要讓兒童青少年認識習慣的意義。每個習慣都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比如,養成運動的習慣,目的在獲得健康的體魄;養成閱讀的習慣,目的在豐富有趣的靈魂;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目的在促進人際關係朝著令人愉悅的方向發展。
其次,要對習慣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如何評估一個兒童青少年是否養成了某種習慣?還有另一個問題,如何區分一個兒童青少年的習慣是否符合家長或老師的期待?
最後,要讓兒童青少年從情感上嚮往習慣的力量。從理智上來說,很多兒童青少年都深知習慣所蘊含的強大力量。但是,他們在情感上卻不一定真正嚮往這種力量。
前言
晚自習的鈴聲響起,教室裡亂成一團,有些孩子發現自己沒有帶作業簿,需要出去拿;有些孩子發現自己下課時沒有上廁所,急著往外跑;有些孩子開始聚成一圈,說要討論功課,不討論就沒辦法溫習;還有些孩子戴起了耳機,想要封鎖身邊的各種噪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是某高中晚自習的真實場景。
這時,老師進來了,面對亂哄哄的教室,她無奈地大聲喊:「安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自看個人的書。」一部分同學聽到老師的要求後,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另一部分同學還繼續用言語挑釁老師,要求老師同意他們在座位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生活習慣篇: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第一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第二節 挑食:零食裡藏著說不出的快樂
第三節 髒亂:會整理的孩子效率更高
第四節 蛀牙:洗洗刷刷也有小智慧
第五節 懶惰:每一滴汗水都澆築著健康的體魄
第六節 拖延症:我鬥不過你,但是我可以拖垮你
第七節 急躁:著急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
第二章 思想習慣篇:成長型思考讓孩子活得更輕鬆
第一節 忽視:每一朵小花都有獨一無二的花瓣
第二節 模仿: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第三節 胡思亂想:紙飛機怎麼能去太空
第四節 囉唆:孩子的好奇心絕不局限於十萬個為什麼
第五節 胡攪蠻纏:那些讓人發笑的結論恰恰是最寶貴的
第六節 受挫:如何從覆盤的過程中賦能
第七節 退縮:重新開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第三章 表達習慣篇:孩子的語言習慣裡藏著家長的養育模式
第一節 指責:你怎麼這麼早就起床了
第二節 撒謊:騙孩子一時,會害了他一世
第三節 隨意許諾:明天我一定帶你去玩
第四節 說髒話:那個孩子是傻瓜
第五節 語言暴力:孩子忽然說,我要「殺死」你
第六節 鬧情緒:不給就哭
第七節 眼睛會說話:你的回饋決定了孩子的語言色彩
第四章 學習習慣篇:好習慣讓你事半功倍
第一節 玩手機:手機不是洪水猛獸
第二節 早教誰來教:不輸在起跑點上的口號
第三節 高效課堂:心智圖為什麼這麼熱門
第四節 提問與討論:提問讓你理解得更深入
第五節 家長代勞作業:自我效能感低
第六節 補習班:補習真的有營養嗎
第七節 閱讀習慣:孩子一年讀幾本書
第五章 社交習慣篇:你是那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戲精」嗎
第一節 抱怨:一味地抱怨只會讓人厭煩
第二節 裝傻:要「裝」得自然才是關鍵
第三節 炫富:平民階層裡養出來的「富二代」
第四節 膽怯:戰勝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第五節 心不在焉:一桌人有說有笑,你卻低頭玩手機
第六節 斤斤計較:你會做個禮物紀錄本嗎
第七節 以自我為中心:眾星捧月的滋味別人也喜歡
第六章 課外活動習慣篇:技多也壓身
第一節 跟風:報名什麼補習班聽誰的
第二節 證書:證書到底有多少價值
第三節 學習總比玩耍好:技多不壓身
第四節 網路課程時間:打遊戲還是睡覺
前言
第一章 生活習慣篇: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第一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第二節 挑食:零食裡藏著說不出的快樂
第三節 髒亂:會整理的孩子效率更高
第四節 蛀牙:洗洗刷刷也有小智慧
第五節 懶惰:每一滴汗水都澆築著健康的體魄
第六節 拖延症:我鬥不過你,但是我可以拖垮你
第七節 急躁:著急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
第二章 思想習慣篇:成長型思考讓孩子活得更輕鬆
第一節 忽視:每一朵小花都有獨一無二的花瓣
第二節 模仿: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