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文字紀錄片
知名作詞人 方文山
Toro(郭葦昀)這本言詞懇切、思慮清晰的新書,其文字敏銳、落筆犀利、敘事有條理,字裡行間的邏輯性很強。因此,閱讀起來引人入勝,篇幅章節裡處處是Toro式的哲理,感覺有某個觀念衝擊到你,似乎有那裡不對勁,但他就是有本事言之成理。創作來自於觀察,然後再付諸文字;很顯然的,Toro是有能力將觀察到的事物與現象,透過文字描述還原其畫面,讓人閱讀時自行產生出影像感。
這本《我們沒有約好的明天》嚴格說起來,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本雜誌。因其內容有生活札記、隨筆散文與詩文歌詞,以及社會觀察跟行業評論文,所以實在很難將它定調為單一元素與類別的書。如果我們把 《我們沒有約好的明天》當成一部電影來觀看與欣賞,你會發現Toro在這部電影裡的角色多變且轉換很大,一下是青春熱血義無反顧的大男孩,一下是具有文青氣質的歌詞作者,接著又成為滔滔不絕激勵人心的演說家,然後瞬間又轉換成心思縝密的專業經理人
在這部《我們沒有約好的明天》的文字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Toro說理敘事的獨特節奏感,其文章自成一派,具有影像化風格,可以理解成是一部「文字紀錄片」。在書中某些篇幅與章節裡,我們甚至都能從中挖掘與發展出一部戲劇甚或一部電影。而且在這部「文字紀錄片」裡,可以直觀的展現出Toro他個人的價值觀、對人生的體悟以及處世哲學,你也可以總結成這本書是他對這個世界的解讀跟態度。如果說「閱讀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事情」,那麼這本文字含金量很高的《我們沒有約好的明天》,必定是一項回報率很高的閱讀投資。
前言
這是一本學習人生功課的書,渺小的我只能提供我的人生歷練經驗。
你們知道書跟網路文字有什麼不一樣的意義嗎?
四十歲的我看起來很有邏輯,能言善辯,為何我要寫「書」?而不是拍攝一支影片?或是接受好幾段的訪談?
因為印刷過的紙張是可以被燒毀,或是慢慢跟地球土壤同化或不同化,但是出書就是一個時代被記錄下來的文物。
這些文字都是我一字一句看過、想過、修過、寫過。
不是加以表情或聲線的闡述,是極其矯情卻又不矯情的敘述,人生一半的領悟,也是能夠直接連結我們之間實體的禮物。
文字是一種難以想像的力量,我不太接觸網路社群世界,所以這本書裡的照片,彌補了這些年應該放在社群但沒有的。
這本書算是我前十年的「社群照片精選吧」!
沒有當藝人的這些年,甚至放棄「Toro」稱呼的這些年,我大概長什麼樣子?
做了什麼?都在這本書裡。
***
一直相信轉念可以改變人生,我甚至用轉念的概念寫了一個故事叫「12」,還拿到了優良劇本獎項。
不太接觸網路世界的我,2022年6月,轉念寫下了這段文字,放在我不太用的網路上。
這一段文字,在科技進步下,透過了網路傳播出去。
一開始四萬人看,後來四十萬人看到,最後可能有四百萬人看了。
但那些人沒有直接影響我的生命,四億人看了又如何?
原來,這顆星球上,有四個人看了。
那四個人,是我人生進入社會的起點,也是外界對我的認知。
而他們看到了。
下面是改變「我們」人生的韻腳文字:
突然被時光追趕,倒數時間到了,好像就該被打開。
這可能是我的前半生自傳,就只是娛樂人類的一粒塵埃。
輕輕地,我打開了家門,那些海報已經泛黃積塵,
這麼剛好,我是個念舊的人。
看著照片,開始倒轉我的半熟人生。
故事起源是一個少男找了幾個夥伴,不是選秀,不是通過公司亂湊安排,
目標一致,像個獨立舞團地站上了大舞臺。
出道四十多天就開演唱會,第一場粉絲居然好多萬,笑聲淚水不斷,忙到回不了家。
盡情揮灑二十多歲的汗水,亞洲巡迴,登上節目、雜誌排行榜,搶先拿到已記不得的光環。
那時幕後比幕前發生的事情好玩,每天換車繞好久才能回去,因為私生粉跟慘了。
等等,這個名詞好像不屬於那個年代,而且我用來創作的名字,這十年有偷偷換過。
回到那時我們只是繞了半個亞洲的孩子,名利來得太快,也來得太慢。小孩不懂大人,所以自己開始作亂;大人也看不懂小孩,一與四不等於五的拆。
像是灌籃高手、海賊王的信賴,突然變成一場商業拼盤,某些東西被撕開,時間會把它閤起來,卻又閤不起來。
Forever young的存在,
好久沒有真誠地大笑,靈魂的天真少了一半。
想要擁有日漫英雄的價值觀,才發現自己欣賞的其實是反派。
好像人生就停在那幾年的不孤單,外面的世界也只記得你當時等級的腦袋。
可是,每一天的記憶都像寶藏一樣停留在腦海。
一開始只能撐著,底氣夠強、混搭傲氣,努力把有時同事、有時對手的朋友打敗(5566、F4、183、棒棒堂、五月天、飛輪海)。
說著沒消化的臺詞,不會演戲卻稱霸電視臺,這些劇還是很多人看。
每個月過著飛行少年的生活,把飛機當作睡眠艙,終於在馬來西亞破了當地紀錄,但回到飯店卻開始悲觀,慢慢失去朋友,失去家人,失去價值觀……
認識的人愈多,發現朋友圈愈窄,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
訂了飛往紐約的機票,決定把自己關起來。收入來自娛樂還給娛樂,於是投資了樂團、舞團,開始蓄鬍裝成熟,跟人對賭、投資、攤牌,以為很成功的失敗,卻被一個晚輩偶像說教:「你以為你在做事,但其實你都在玩。」
收起行囊,穿起西裝,飛去了香港,跟著億萬大老闆打造電影經濟和慈善活動。
酒醉的上海,那些巨大或假裝龐大公司的老闆,在KTV應酬時還是會點第一百次的〈放手〉來調侃自己。
幾年後,換了一批臉孔嶄新的事業夥伴,發現五個人署名合作,比自己簽名給五萬個歌迷更難。
電腦裡寫了一百個故事跟企畫案,以為起碼可以完成一半,實際落實的大概是0.03%……
自己做的東西都要自己買單,發現其實比的不是創意,是後臺;自我實現跟產業需求永遠不簡單。
還記得在北京時假裝住五星級飯店,請別人的司機送我們回去,在Lobby轉一轉,確認司機離開後,才跟夥伴走到旁邊廉價的旅館。
打腫臉充胖子的透支,懂得自己不是唯一的天才。
Forever young的剛剛好,
我做的好事不算少,那些小奸小惡應該也把它忘掉。
站了C位多年,懂得站旁邊也很好。沒有銷量熱度、復不復出的困擾,而我其實可以這樣一直到老。
轉眼數十載,身邊換了一個又一個的伴,中間疑惑自己到底愛的是女是男,我覺得現在應該可以找到真愛。
創作、IP、作詞、寫本、演唱會、音樂劇,企畫過天王天后天團,昨天跟世界最大的饒舌品牌老闆一起吃晚餐,隔天跟新崛起的地下樂團小朋友共患難,觀念不停切換。
當了還在找錢的總裁,看著報導裡的自己,居然是那些記者提醒我,曾經是個瀟灑可愛的少男。
人生只過了一半,當年那些卡片裡許願嫁給我的少女,也好像不存在。
穿過時間線,一下子就是未來。有些人還在,有些人已經離開。
有些電話播了號碼卻已經更換,那些你看不起的成了天菜,有些英雄卻輸在一場狂歡。
如今最紅的網紅告訴你,四十歲的自己其實不用修圖、修掉眼袋。
抱歉,我剛剛暫停寫詞,看了鏡子還是覺得自己很帥。
找不到一顆按鈕,讓人生倒帶。
但我活著就是為了創造精彩,還在擔心的你,不用擔心了。
以上算是我的告白。終於,二十年了,我沒成寇也還沒封王,雖然彼此的目標不同,但是終點一樣會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