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在攝影天地遨遊,每個人都可以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攝影之路。
「拍照」在網路縱橫的後數位時代已快成為如閱讀寫字般的生活技能,「攝影」在科技加持下,從未像今日這般容易卻又如此複雜。
攝影家范毅舜以一處能沉靜身心的修道院為背景,為攝影新手以平實文字及動人影像,將極難言傳的攝影硬知識化成簡易心法,更推心置腹地與入門者分享他多彩多姿、光影交織的攝影人生。
《靈山偈影:靜山的十堂攝影課》,延續范毅舜「拍我寫不出,寫我拍不出」的創作風格,除了優美影像,他蘊含深情的信仰省思與生活書寫更讓人不忍掩卷。
【聚焦十堂攝影課】
學習攝影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沒有「光」就沒有攝影這回事!
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位一體邏輯,除了得弄明白,更得了解它對攝影成像的影響。
昔日得更換底片、替換額外設備才能解決的事,今日只在按鈕轉換間完成,先進又環保的數位,延伸了攝影的可能性。
一般人大多為主題著迷,卻忽略了讓它有生命的光影。攝影與「光」息息相關,從「光」的觀察與表現著手,將會打下紮實的攝影基礎。
攝影在形式面的構成條件就是光影、色彩與構圖。從事攝影,得全面揚棄「文字思考」邏輯。
構圖基本要素,就是藉著畫面布局把自己對拍攝主題的觀點、感受清楚表達。
天才無法複製,但創意在很多方面可以被啟發與訓練,然而在進行任何創意訓練前,那個人得先有創作的動機。
從事專題拍攝,邊拍邊辯證想追求與呈現的是什麼?雖有瓶頸,但經驗證明,只要繼續就會有突破之道。
不比拍攝當下的感性奔放,編輯階段得十足理性、如解剖般地審視每張影像,最後更得如分裂人格般地藉著順出的影像,編織出一個外人無法訴說的故事。
攝影路上,沒有興趣的題材大可不碰,自己喜歡的風格或題目不被看好、甚至認可時,稍微堅持聆聽一下內心的聲音。
攝影不只是技術的堆疊,除了了解相機原理、如何操作調整,首先要學會捕捉光影,以眼觀察四周、掌握大小細節,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用心體會一切,這才是攝影之道的靈魂。
要拍攝出好的作品,先與自己對話、與所攝對象交流,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成果。
專業攝影師范毅舜以親身經驗剖析攝影祕訣,以十堂深入淺出的攝影課程,與你分享如何拍出一幀幀震懾人心的照片。
作者簡介:
范毅舜 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ian Coutuier藝廊、台北的誠品藝文中心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台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近來更參與SWPA國際攝影大賽的評審工作。
美國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台北市立美術館皆有收藏他的攝影作品。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范毅舜出版了近數十本圖文並茂著作,他的著作曾六度獲誠品當月選書、《公東的教堂》更曾獲開卷十大好書獎、金石堂最具影響力及國際書展十大好書獎。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包括:《老家人》攝影文集、《山丘上的修道院》、《野台戲》、《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臺南‧家》、《走進一座大教堂(精裝版)》、《奇美—無與倫比的博物館經驗》、《普羅旺斯的聖誕夜》、《焯焯光影》、《逐光獵影》。近年他更將出版領域延伸至線上課程,以下是他的課程網站:待補
章節試閱
序
從事攝影多年,常有人拿著一台有如科技怪獸的數位相機、問我如何著手拍攝的問題。底片攝影時代,由於無法即拍即看,要獲得一張顏色、明暗適當的影像需要經驗且不易達成。數位時代,快門一按下,影像立即呈現,卻讓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無以為繼?
「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一個曾被吸引的小徑入門,再踏出一條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攝影之路。
就在底片被數位攝影取代之際,我曾寫過一本叫好又叫座的《逐光獵影》。然而才不過數年,人們卻已嫻熟地以手機、相機,隨時記錄生活點滴且經由網路傳播分享。在AI橫空出世的的後數位時代裡,「拍照」已漸漸地成為如閱讀寫字般的必備生活技能。而「攝影」在軟硬體不斷更新的推波助瀾下,也從未像此刻這般容易卻又如此複雜。
要如何對欲入門、或想精進的攝影愛好者陳述一個深入淺出又有系統,以自身為出發的攝影研習之道?是個棘手又迫切的難題。
藉著一次網路攝影教學企劃,我有機會再碰觸這議題,為更有效率地拍攝這課程,我請團隊進駐我常來到、位於彰化市的靜山修道院,也間接促成這本以靜山為背景的攝影小書。
攝影「曝光」(Exposure)是將眼睛所見實像,藉著相機操作還原在底片或數位感光元件上,除了技術面,它更像一種外在觀察及內在感受的結合。若能把理性、借助外在器材運作的攝影學習與感性的靜山內觀沉澱結合,應是個有趣嘗試。
有人說,信仰是一個往特定目的地邁進的旅程,但對一個朝聖者而言,他的目標已呈現在每一個正在行進的步伐中。
靜山的第一堂攝影課如何開始?
仍記得,每回來靜山見到亦師亦友的馬志鴻神父,身心俱疲的我總說:「我得睡個幾天好覺。」在充分休息後,我喜歡無所事事的閒逛,我會在餐廳窗邊細看窗外光影變化,靜靜地品味咖啡,一隻松鼠或找水喝的小鳥,都能讓我端詳個半天,在安靜的天地裡,我疲憊的身軀得以恢復,心靈逐漸澄淨,混沌思緒也能理出個頭緒地找到出路,我們就從這開始吧!
序
從事攝影多年,常有人拿著一台有如科技怪獸的數位相機、問我如何著手拍攝的問題。底片攝影時代,由於無法即拍即看,要獲得一張顏色、明暗適當的影像需要經驗且不易達成。數位時代,快門一按下,影像立即呈現,卻讓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無以為繼?
「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一個曾被吸引的小徑入門,再踏出一條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攝影之路。
就在底片被數位攝影取代之際,我曾寫過一本叫好又叫座的《逐光獵影》。然而才不過數年,人們卻已嫻熟地以手機、相機,...
目錄
序
第一堂課 光是攝影的靈魂
第二堂課 相機如何正確記錄光傳遞的影像
第三堂課 感光度、白平衡與拍攝模式
第四堂課 光線的觀察與運用
第五堂課 視覺探奇、觀察的訓練
第六堂課 攝影構圖
第七堂課 簡談創意
第八堂課 專題拍攝
第九堂課 影像的挑選與編輯
第十堂課 誠實做自己
尾聲
致謝
序
第一堂課 光是攝影的靈魂
第二堂課 相機如何正確記錄光傳遞的影像
第三堂課 感光度、白平衡與拍攝模式
第四堂課 光線的觀察與運用
第五堂課 視覺探奇、觀察的訓練
第六堂課 攝影構圖
第七堂課 簡談創意
第八堂課 專題拍攝
第九堂課 影像的挑選與編輯
第十堂課 誠實做自己
尾聲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