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出盲點:鬆弛不是躺平,而是努力後的釋然
「緊繃感」是當代年輕人的通病,一天二十四小時似乎不夠用,時刻處於「戰鬥」狀態,身心都處於疲憊狀態。
在持續而高效運轉的背後,是社會的內捲現象,大家只能越來越拚命,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這樣才不會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然而,這也恰恰讓我們無法掌控好生活。
於是為了對抗「內捲」,不少人選擇「躺平」。什麼是躺平?說簡單點,躺平就是不上班、不勞動、降低慾望。
只是單純地放棄努力,就像自我麻痺的阿Q精神,認為一旦自己不努力了,就可以完全擺脫生活的裹挾。可是,一個人能真正擺脫心理上想要獲得成就感的訴求嗎?難。大多數人「身躺而心不平」,根本做不到真正的「無欲無求」。
所以說,逃離「內捲」的真正辦法不是「躺平」,而是需要積極的「鬆弛感」。
鬆弛感不是放棄努力的躺平,不是什麼都不在乎,不是無所事事的悠閒,而是盡力之後對追求的隨遇而安,是無所畏懼活出自在心安、堅持自己的本性。
畫家何多苓曾說:「我和林丹握手,他的手和女人一樣柔軟,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是所謂的鬆。」她認為,我們要保持一種鬆弛的狀態,當處於「緊」的狀態,什麼事都做不好。要想獲得鬆弛的狀態,一定要經過「緊」的階段。
我們看到的別人展現出來的鬆弛感,背後或許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只有長期地努力和自律,成為一個厲害的人,才能獲得鬆弛感。
不管何時,鋼琴家郎朗只要坐在鋼琴前,就能游刃有餘地彈奏。郎朗這樣敘述自己:「我每天肯定要保持兩小時練琴,不是基本,就是不間斷,再怎麼累我也會練,綜藝錄到兩點我也得練一小時,半夜也得練一會。你必須做到這樣,要不然很危險」。
當一個人想用盡全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或是特別想改變生活的某一方面時,他一定是「緊繃」的。正是日復一日的訓練,才使得郎朗無論到哪裡、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一架鋼琴,就能帶來一段令人驚艷的表演。
鬆弛感需要足夠的實力和心力去支撐。有足夠的能力和閱歷,才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慌不忙,處理事情時全力以赴,哪怕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也能坦然接受。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碰到挫折。當我們為一個目標奮鬥時,很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干擾和阻礙,導致結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長時間地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帶來的會是無盡的頹廢,為難的會是自己。唯有擁有強大的心力,才能在困難來臨之時不自亂陣腳;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吸取教訓,才能有機會扭轉局面,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
與鬆弛相對的狀態是焦慮。人之所以焦慮,究其原因,往往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如果我們的實力已經不可替代,那麼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會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掌控感和安全感。當一個人覺得周遭的環境乃至自身都處於可掌控的局面時,處理事情時也就能游刃有餘、鬆弛有度。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實現某個目標,那麼就容易激發得失心。這種得失心讓我們在面對挫敗時產生沮喪的心理。但是,如果我們把精力聚焦於過程,把一切順境和逆境都視為不可避免的體驗,也就更容易釋然。
當你歷經失敗後,才會真正懂得愈挫愈勇;當你有足夠的能力和閱歷,才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慌不忙;當你全力以赴後,哪怕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也能坦然接受。
2. 強者思維:最高級的鬆弛感是每天鼓勵自己
被評價為具備鬆弛感的人,大多都是自我價值極高且高度認可自我的人。一個處於弱者模式的人,往往將自己置於弱小、無助的境地,把整個世界放在對立面。在心理學中,這種消極的心態是典型的受害者模式。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如果一個人陷入這種模式,會出現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
認為整個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對。
將自己生活中的不順歸咎於他人。
用消極的態度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把別人的意見當作攻擊。
對周圍接觸的人都充滿負面的情緒。
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做出改變。
試問,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又怎麼可能實現精神上的鬆弛呢?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自己的強者思維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不僅會影響和改變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對人的生理機能施加影響。在面對同一個局面時,不同的心理暗示會帶來不同的結果。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參加一場比賽,自認為能拿第一,結果拿了第五。在這種情況下,在消極的心理暗示下,你會覺得失望,甚至喪失再次參加比賽的勇氣;在積極的心理暗示下,你會吸取這次失利的經驗和教訓,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讓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不但會讓自己變得積極向上,就連境遇也可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該如何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呢?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就行了:
一、 欣然接受別人的讚美
處於弱者模式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他們的人生信條是「我很平庸,不值得被人讚美」。
扔掉這種信念吧,別讓這種卑微的想法束縛自己。那些帶著愛的讚美是人間瑰寶,只有欣然接受別人的讚美,讓自己相信自己「夠好」,才能避免過於苛求自己,也不那麼緊繃。
二、 每天鼓勵自己
積極的心態可能來自別人的鼓勵,但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也就是學會自我鼓勵。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鼓勵,那麼記住下面幾句話,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句話: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生而為人,最悲慘的莫過於努力了一生,卻變成了「他人」。如果一個人認識不到自己有多麼獨特,就很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所以,大聲地告訴自己,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第二句話:我很棒,我能做到。
我讀過這樣一個故事:索拉裡是一個修補匠,他的家境十分貧寒。有一次,當地有名的畫家安東尼奧請索拉裡到家裡修補畫具。畫家的女兒美麗又優雅,索拉裡對她一見鍾情。
勇敢的索拉裡向畫家提親,想要娶畫家的女兒為妻。畫家見索拉裡只是個窮小子,開玩笑地說:「娶我女兒的人,只能是和我一樣優秀的畫家。你能做到嗎?」索拉裡當真了,和畫家定下十年之約,他承諾自己十年後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
從那以後,索拉裡每天早上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地告訴自己:「你一定能成為像安東尼奧那樣偉大的畫家!」接下來的每一天,他都滿懷激情和信心,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技藝。十年後,索拉裡真的成了著名的畫家,他的成就甚至超過了安東尼奧。
你選擇相信什麼,也許最終真會看見什麼。積極的心理暗示常常能給人帶來動力和勇氣,創造完全出乎意料的奇蹟。當你遇到困難時,不妨給自己打打氣,告訴自己「我很棒,我能做到」。
第三句話: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在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Mary and Max)中,瑪麗寫信向馬克思傾訴,她苦惱自己沒有朋友,也沒有人喜歡她。後來,瑪麗收到了馬克思寄來的餅乾,上面有這樣一句話:「愛人先愛己。(Love yourself first.)」告訴自己值得被愛,才有機會和可能發現更多的愛。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斷擴大的,如果一個人連愛自己都做不到,那麼他也很難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愛和尊重。
從現在開始,每天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生活自然會變得自在和鬆弛。
3. 底層自信:學會聚焦,修煉核心競爭力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領,就很難生存下去,而整天處於憂慮中。
鬆弛感的獲得,離不開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越強,可控的部分就越多,外在的表現就越鬆弛。
如何不被社會淘汰,如何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領,如何做到不可替代呢?比如醫生或律師。一個優秀的醫生或律師,擁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達到了其他人無論怎麼努力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的水準。他們累積了數不清的案例,面對職場和生活中的難題時,閱歷和經驗會幫助他們來判斷和處理,進而從容地應對。
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首先,確定適合自己的競爭領域。
怎樣才能找出自己的優勢呢?有一個簡單又有效的辦法,即分別列出你最擅長做的事情、喜歡做的事情,以及職場或生活中需要的能力,然後找出這三個部分重疊的領域,那可能就是最適合你修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
我有個朋友欣欣,她喜歡美食,每到一個地方必先打卡當地美食。她經常自己做一些新鮮又好吃的點心。她大學讀的是新聞傳媒系,讀書的時候就喜歡在社交平臺發佈自己做美食的影片,收穫了很多網友的好評。近幾年,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欣欣果斷放棄了穩定的工作,選擇成為一名美食部落客,經營自己的自媒體平臺。
她既懂美食又懂媒體,把愛好和專業背景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都會正式或者不正式地思考這個問題。往往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很多人只有在覺得自己人生有意義的時候,才會產生愉悅和滿足;否則,就會陷入迷惘和無聊中。
《顛父人生》是一部講述父女親情的電影。影片中,父親和女兒依妮絲的一次對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瞭解到「意義」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女兒問父親:「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父親回答說:「日常瑣事占據了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一會做做這個,一會做做那個,而時間則像水一般流逝。人生也是如此。我們如何才能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呢?有時候,我會想起你小時候學騎自行車的情景,有時候我會想到在公車站找到你的那一天。遺憾的是,人總是後知後覺,身在其中時卻無法察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什麼都想抓住,覺得這件事一定要做,那件事也非做不可,卻忘記了自己擁有的不過是一具普普通通的肉體,沒有分身術,也不是機器人。如果事事投入全部的精力,最後可能一事無成。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物品都有標價,唯獨時間沒有。一秒、一分、一小時,時間按照自己的節奏永不停歇地向前,無法購買也無法存留。因此,對於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好好利用時間,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計算機還沒有普及的二十世紀初,有一道數學難關橫亙在科學家的面前——二的七十六次方減去一,其結果是質數嗎?很多科學家嘗試解出這道難題,但都徒勞無功。
一九○三年十月,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數學年會上,一位叫科爾(Frank Nelson Cole)的數學家成功地破解了這道難題,論證出最終的結果不是質數,而是合數。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科爾:「您花了多長時間論證這個課題?一個禮拜、一個月還是一年?」科爾微笑著搖搖頭,平靜地說:「都不是,三年內的每個星期天。」
當你堅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做什麼,就不會因為路上的一些風景而動搖。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每個人只有朝著正確的方向日復一日地努力,才能最終抵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