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成功/勵志新書榜TOP1、新書熱賣總榜TOP4
★豆瓣讀書9.2分、網路好評近10,000則
★熱銷300萬暢銷書《拆掉思維裡的牆》作者最新作品
[首刷限定:作者印刷簽名扉頁]
今天你是否也在思考:為什麼要上班、這份工作我還要做多久?
卻也擔心裸辭或轉行,過得會比現在差,害怕目前工作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日復一日在好不想上班與怕找不到下家中猶豫,將熱情與衝勁消耗殆盡,
彷彿未來一眼就能望到盡頭,這一生也就這樣了。
▍獻給職場人的「解憂雜貨店」,開張了——
為數百萬人解惑過職涯發展問題的生涯規劃師古典想說:
我們並不是被工作當下的難題困住,而是沒有發現正確的關鍵問題。
古典用溫柔同理的心結合諮詢經驗,為正面臨困境的你寫了這本職場覺醒之書,
引領我們辨認那些潛伏在不想上班背後的真正情緒與心聲:
其實你不是不想上班,只是希望每次努力,都能有意義,
你逃避的也不是工作,而是那個忘了初心的自己。
當你踏入這家專為職場人開設的咖啡館,店長胖子將透過一次次對話,
撫平你的焦躁不安、找出問題真正源頭、發掘自己的潛力與優勢
陪伴你在每個人生抉擇路口,做對關鍵決定,並鼓足勇氣邁出下一步!
▍這本書,血給正深陷在4種典型職場困境的你——
☑工作了3、5年,對前景不安,想轉行、辭職卻遲遲無法行動
☑身為平衡家庭與職業壓力的女性或渴望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
☑面臨中年危機,年齡不再是籌碼;基層轉管理職,帶團隊四處碰壁
☑正在經歷失業、裁員的動盪,或期待成為自由工作者
▍不上班咖啡館的覺醒金句——
.「上班這件事,要追不要逃,重要的不是不想要什麼,而是弄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不要只是被動地『找工作』,而是要『販賣自己』。」
.「爭取自己的時間,是一個管理他人期待的過程。」
.「當你太過焦慮、太想表達愛時,反而會變得只是在完成標準動作。這時候,主動權其實已經交出去了,你就成了標準的奴隸。」
.「真實地展現脆弱,是更大的勇敢。恰恰是這些不完美,讓其他人伸出援手,讓我們建立連結。」
.「如果在一個故事裡,就算你竭盡全力了也都註定失敗,那它就不是個適合你的故事。」
.「她總是不斷在『尋找』自己的優勢,其實這句話完全錯了,應該是『發現』、甚至是『認領』自己的優勢。自己的優勢從來、已經、早就藏在自己的生命裡。」
作者簡介:
古典
生涯規劃師、新精英生涯創始人、羅輯思維、「得到」APP、「超級個體」專欄作家。
2007年創辦新精英生涯,並在清華等各大學教學職業規劃課程。熱愛寫作,也做節目、公益活動,努力建構更大的生涯職業生態平臺,讓更多人和組織能在玩樂中開發自我興趣,收穫成長。
著有暢銷書《躍遷》、《拆掉思維裡的牆》,累積銷售已突破三百萬冊。
章節試閱
【試閱1】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那麼,該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呢?」小明著急地問。
「你想,如果攀岩遇到了大石頭擋路,該怎麼辦?先穩定心情,不要慌,然後觀察一下周圍環境。職業也是一樣,要找新定位,得先看淸楚現在的位置。」胖子說,「而世界上任何一個職位,都能透過三個座標,鎖定位置。」
他隨手拿過一張餐巾紙,在上面寫了幾個詞,用「×」連起來。
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比方說,你現在是『廣告行業×S公司×AE』。我呢,在『餐飮行業的一家小咖啡館做……老闆,兼咖啡師、外送員、陪聊』。那個在教培行業做運營的女生,則是『教培行業×X公司×運營』。總之透過這三個詞,每個人都知道你是做什麼的,這就
是你的定位。」
「對,這樣的確能讓人更容易理解。不過這個和職涯發展有關嗎?」
「當你要挪動位置,不能直接跳過去,而是手腳並用,逐步挪過去。」胖子做了一個換手的動作,「當你面臨轉型,也要思考怎麼一步步調整。用這個定位就很方便。一個人從事的行業,代表了他有的『專業知識』,公司代表他有的『人脈關係』,而職位,決定了他的『能力』,這都是我們多年累積的本錢。當我們轉行時,這些能力千萬不要全部都丟掉,否則會讓我們的累積化為烏有。而如果保住其中的一到兩項不變,我們就會既有競爭力,又能應對變化。就像解開一個密碼鎖,先鎖定其中一項,再調動另一項,這樣就很容易解出答案。
用密碼鎖的邏輯思考,你身邊的職業變化就變得更淸晰了。你在公司裡,從助理做到AE,就是轉動『職位』這一項;有人行業內跳槽,知識和技能都在,就是只轉動了『公司』這個模組;很多大公司的人,跳到同行小公司做主管,這就同時轉動了『公司』和『職位』模組—一邊要學習怎麼做管理,一邊要適應新的組織文化,就會有更大的難度。
你現在之所以為難,是因為行業不行了,你要同時轉動行業、企業和職位,這樣一來,你一個岩點都沒有了。這等於攀岩的時候,整個人騰空而起,一旦抓不到岩點,就會掉下去,所以你僵在這裡,覺得根本沒出路。是不是?」
小明點點頭。他想起一個朋友是傳統製造業工廠的人資,她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一次上心理學課程,聽到「生命是曠野,不是軌道」這句話,徹底被點燃了,立志也成為心理領域的講師。她辭職後,自學並取得了心理諮詢師認證,又折騰了好幾年,還是沒有成
功。最後,當她想回去做老本行的時候,行業認知、人脈和技能都生疏了,終究只能去比以前差很多的公司。
小明把這個故事講給胖子聽,問他:「那她更好的路徑,是不是先去一家心理諮詢機構擔任人資,再慢慢累積講課能力,然後一步步切過去?」
「是的,不過,你的步伐邁得還可以更仔細些……」
(待續)
【試閱2】做個不完美主義者
「想把事做好,當然是好事。」胖子不急不徐地呷一口咖啡。「那怎樣才算『做好』了呢?完美主義者會設定一個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每一步都做到位,但這條路其實根本沒有盡頭。一開始,他們還能跟得上進度,但到了一個階段後,才發現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能撐到終點。這時候,他們開始焦慮、自責,光這些應付情緒就已經耗掉三成的心力,結果反而讓表現變得更差。」
難怪我剛看到那張日程表,起初還很興奮,現在卻更焦慮了。』木子想。她發現自己的課堂表現也是一樣,她就是那個時常對老師抱怨「聽完課我為何更加焦慮」的人。
「但這還不是更糟糕的,完美主義者不只希望事事完美,還希望自己的形象同樣無懈可擊,只有交出完美的成績單,讓每個人都滿意,他才覺得自己有價値—妳應該也發現了,這種目標根本不可能達成,沒有人能讓全世界都喜歡。」胖子說。
「一旦事情無法完美,他們更深層的恐懼就被觸動了—這時候完美與否已經不重要,他們反而開始害怕自己不夠好、不被愛。」
我是個失敗的媽媽。木子想。她總是這麼看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媽媽,覺得隨便一個人都比她更會帶小孩。每當孩子大哭、自己卻手足無措
的時候,這個念頭就會浮上來,輕輕在耳邊低語:「妳就是個失敗的媽媽,妳看看,妳果然又失敗了。」
胖子說著,畫出了一個循環圖表。「妳看,從設立完美的目標開始,先是焦慮、糾結,直接消耗三成精力。接著開始擔憂自我價値,又再扣四成。就算一開始充滿幹勁,十二成心力滿滿,還沒動手呢,光是設定完目標在腦中繞一圈,就只剩五成了。就靠這個只剩五成功力的自己,當然更難完成目標,又陷入了死循環,整個崩盤。這就是完美主義的自我毀滅循環。
對於興趣或愛好,完美主義者常常三分鐘熱度,或是無限拖延。但在必須執行、每天都要面對的任務上,像帶小孩這種日復一日的挑戰,卻訂下了超高標準。每訂一次高標準,每挫敗一次,就像在自我價値上狠狠割一刀。木子妳說,這是不是自找罪受?」
豈止是普通的受罪,這簡直是凌遲。木子想到這個詞,手臂立刻泛起一層雞皮疙瘩。
那是一種古代極殘忍的刑罰方式,犯人被綁在柱子上,劊子手用一把小刀,一點點把肉割去。據說這些劊子手還受過訓練,保證不會一下子切到要害處,以免讓犯人快速死去,逃脫巨大痛苦。每天小心翼翼地活在別人的評價中,一點點消磨自我價值感的人,就在接受心理上的凌遲。
我為了成就完美,竟然對自己生成了這麼大的惡意?木子想著,身體竟開始發抖。
木子沉默了很久,深呼吸了幾次後,才逐漸調整好情緒。她沒有告訴胖子方才那可怕
的想法,只是問:「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忍不住這麼想,怎麼辦?」
「那就當個不完美主義者吧。」胖子說,「妳願意試試看嗎?不完美主義者的成就,
往往比完美主義者來得多。不完美主義的媽媽,也會教養出比完美主義媽媽更優秀的孩子。這個概念是美國作家史蒂芬.蓋斯提出來的。他出版過很多本個人成長類的書,都賣得不錯。但要說他很努力嗎?其實也不,他根本是個標準宅男,但他就是靠這套不完美主義心法,讓自己變成暢銷作家。」
「那,什麼是不完美主義者?他們不設定目標嗎?」
「不完美主義者當然也會設目標,但他們的關注點不同。完美主義者追求每一步都完美,直到抵達完美的結局。為了成就這般完美,他們一直累積資源、調整狀態、等待最佳時機,結果被困在『不可能的完美—焦慮—自我價値降低—更不可能成功』的惡性循環裡。
而不完美主義者則認為,最好的策略是—長期目標拉高,但短期目標則放得很低,低到不可能失敗。這樣,完美主義的循環鏈就會斷裂,我們才有機會持續行動。一旦行動起來,就會有所成長。不完美主義者是降低了短期標準,但卻拉長了持續時間,最終反而能獲得更好的結果。」
「低到不可能失敗?那到底有多低?」木子好奇地問。
(待續)
【試閱3】技術轉管理的四大陷阱
胖子吐出一口煙,道:「我總結一下,這兩個月來,你就是在以下幾種狀態中掙扎:遇到問題就第一個衝上去救火,大家反而習慣性後退。你累到吐血,組員卻毫無成長,下次問題發生還要繼續等著你來救。難得遇到沒問題的好日子,你已經你累得要死,正好偷空休息,根本談不上什麼團隊管理。結果專案進度自然拖延,別說多發獎金了,一切都按照規矩來,該發多少發多少。等到跨部門溝通時,你這點精力早就用完了,當對方部門提出需求,你就容易生氣,只覺得別人不懂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指手畫腳,也沒空準備需跟上級彙報的內容,對不對?」
王鵬頻頻點頭,胖子這是在自己辦公室裝了監視器嗎?
胖子歪著腦袋,有些同情地說:「結局可想而知—你忙得要死,大家卻沒什麼成長,工作也沒做好,在上級面前還落埋怨。其實你的方向沒有錯,只是全部都走歪了。所以,你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擔任管理職。」
說罷,胖子拿出一張餐巾紙,寫下四個詞彙後遞給王鵬:救火、被動、清高、技術崇拜。
雖然都不是這麼正面,但這幾個詞彙的確很精準,王鵬不得不服。
「首先說救火隊。這個問題點很淸晰,你越是主動解決難題,大家越是依賴你;而你越是覺得自己就能解決得好,就越對團隊不信任,大家也越不想主動出頭。長久下來,會形成惡性循環。你累死累活,大家原地踏步。很多厲害的人單幹一條龍,團戰一條蟲,把團隊越帶越爛,就是這個道理。」
「我理解了,但總是忍不住。一旦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就好像失去了價値。每天坐在辦公桌前,不知道該做什麼。」王鵬說。
「這是技術人員的慣性。技術職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解決搞不定的難題,久了還會成癮。但轉向管理職後,則需要你增加一種技能—幫助別人獲取成果,獲得成就感。再說一次,不是轉變自己的成就感,而是新增一種成就感來源。」胖子說。
這就是強哥說的,要帶領大家一起成事。王鵬點點頭。和天藍喜歡鋼鐵人不一樣,他更喜歡看復仇者聯盟,一群人一起達成一件任務,感覺眞的很妙。他問道:「那我該怎麼找到自己帶隊作戰的成就感呢?」
「這要提到技術人員轉管理職常踩的第二個坑:甩手掌櫃,也叫被動管理。不過這也難怪,很多救火員這樣忙下來,的確沒額外精力再主動管理了。所以你回想一下,很多『有驚無險,力挽狂瀾』的情況,是不是都源自沒有『提前管理,預警危險』?」
的確如此,王鵬回想過去幾個月,自己猶如《水果忍者》的玩家,一旦問題跳出來,就漂亮地揮刀解決,卻很少思考這些水果是從哪掉下來的。比如,雖然有計劃,但他拆解得並不細,也沒有要求組員按時彙報進度,期間也很少抽查。等快到結案日時,才發現進度落後,只能加班自己追。
還有一次,團隊裡兩個同事吵架,自己懶得介入,放任他們自行解決。他知道,自己心裡其實是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結果並沒有,最後其中一個人甚至憤然離職。包括向上級彙報也是,別的團隊提前找資料、做簡報,他更多靠臨場發揮,結果反而錯失團隊資源的爭取機會。
「企業管理中有一個著名的『1:10:100法則』。事前計畫、規避錯誤只需要耗費一的成本,事中改進就需要十倍的成本,而事後再修正,就需要百倍的成本。所以在前期階段就做好一的功夫,就算眞有問題也能及時止損,就不需要付出後面十和一百的代價了。你過去只能看到十和一百的顯性價値,卻看不到一的隱性價値。這也是你覺得沒成就感的原因。最好的管理不是有驚無險,而是無驚無險—NoSurprise。所以,這個掌櫃的角色,要從甩手掌櫃,轉變成動手掌櫃,要主動建立流程管理SOP,提前擬訂計畫……」
「這些我都做到了啊!我擬訂了計畫,也公平分配任務給每個組員,但有些人就是進度拖拖拉拉,成品品質馬虎,說了也沒用!」王鵬憤憤地說。
「人又不是機器,管理者不能指望人像電腦一樣,只要設定好參數,一按確認鍵,就能準確無誤地執行程式。」胖子從手邊拿出一張餐巾紙,畫出一個四邊形後,在格子裡依序寫上:計畫、組織、指揮和協調、控制,下面寫上:管理循環。
(待續)
【試閱1】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那麼,該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呢?」小明著急地問。
「你想,如果攀岩遇到了大石頭擋路,該怎麼辦?先穩定心情,不要慌,然後觀察一下周圍環境。職業也是一樣,要找新定位,得先看淸楚現在的位置。」胖子說,「而世界上任何一個職位,都能透過三個座標,鎖定位置。」
他隨手拿過一張餐巾紙,在上面寫了幾個詞,用「×」連起來。
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比方說,你現在是『廣告行業×S公司×AE』。我呢,在『餐飮行業的一家小咖啡館做……老闆,兼咖啡師、外送員、陪聊』。那個在教培行業做運營的...
推薦序
推薦序|勇敢做出人生好選擇——俞敏洪/新東方集團創始人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寫過一首詩〈未行之路〉,其中一段是:「樹林裡分出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這段話講的其實是人生選擇問題。有句俗語叫「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們人生的每個選擇,就像選擇面前的道路一樣,選擇了這個方向,就不能選擇那個方向。一個例子是:你選擇住在北京,就不可能同時住在上海;你選擇到美國留學,就不可能同時到英國留學。所以選擇的過程,其實也是放棄的過程。那該怎麼做出一個受益終身的選擇呢?
我的觀點是:這是做不到的。沒有人能一下看透人生,像我們普通人,能看到未來兩、三年就了不得了,過好這兩、三年,能跟一輩子想要做的事聯結起來很好,但連不起來也很正常。
這就像找公司合夥人一樣,我找到了徐小平、王強一起成立新東方,我們做得很好,一直把新東方做到了上市。但此後,我們就面臨另外一個選擇。我們知道,新東方上市以後,我們再繼續以合夥人身分,繼續把新東方做下去,卻已經不可能像原來那樣親密無間了。因為在新東方變革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一輪又一輪利益紛爭,一輪又一輪意見衝突,最後選擇了分開。我繼續經營新東方,徐小平和王強開拓自己的新事業。後來,他們一起創立了眞格基金,眞格基金的天使投資計畫在中國有響噹噹的名聲,這就是重新選擇。
一種更困難的方式是,你痛苦地發現,你上一個選擇是錯的。這個時候,你甚至要推翻過去的生活,重新做出選擇。過程雖然痛苦,但卻是必須的。
這個道理,在我小時候釣靑蛙時就有特別深刻的感悟。釣靑蛙的竿是沒有鉤子的,只要在繩的末端繫一小塊雞肉,然後把餌放在岸邊稻田裡抖動,靑蛙就會以為這是跳動的小蟲,便一口把牠咬進嘴裡。按理說,在我們把繩子收起來時,其實只要靑蛙嘴巴一鬆,就可以跑掉的,但靑蛙咬了餌之後,死活不鬆口,直到被我抓到,放進麻袋裡—因為咬住不鬆口,最後沒了命。
很多人一輩子過得那麼艱難,也是因為抓住一個東西不願意放手。可能是因為他們原先付出太多,沉沒成本太大。所以,該放的不放,該捨棄的不捨棄,該堅持的不堅持,這種心態肯定不對。但更大的錯誤其實是:怕選錯,因而不做任何選擇。
選擇讀本書總比不讀好,選擇去走一萬步或跑五公里總比坐在那裡不動好。就連你坐在那裡,也是一種選擇,只不過是一種消極懶惰的選擇。人們總在等一個確定的人生意義出現,然後才做選擇。其實人生的絕對意義很難尋找,也幾乎沒有絕對正確的選擇,就連地球從長久來看都是要毀滅的,但是人生的相對意義是可以找到的:如何把自己的一輩子過好,如何把今年過好,如何把今天過好,這種意義和選擇是可以找到的。
古典這本書,講的就是這件事:如何在人生的每個關鍵瞬間,盡可能做好人生選擇。
書裡講了四個年輕人的發展故事,有北漂的小鎭靑年,在生活重壓下,尋找自己的方向;有設計師陷入全職媽媽找不到價値感的困境,希望重回職場;有面臨被裁員的工程師,要拚命保住自己的家庭和前途;還有厭倦職場的運營人,要探索一個人的自由職業之路。
這都是身邊普通上班族遇到的常見人生困境。在這些困境裡,他們都需要重新選擇。
故事裡,他們遇到一家神奇的咖啡館,在和胖子老闆的一次次對話裡,透過十二張覺醒卡的工具,他們看淸了自己,認淸了世界,做出了更忠於內心的選擇,活出了自己的精采人生。
這本《不上班咖啡館》,也是上班族的十二個覺醒時刻。因為要做忠於自己的選擇,首先要從別人給你的選擇裡醒來,變成自己的主人—變成你工作的主人,變成你心靈的主人,甚至變成你老闆的主人。
這其實也是古典當年做出的選擇。古典原來是新東方一名優秀的GRE老師,當他看到﹁幫助更多人做出選擇﹂這個方向,就離開了待遇優厚的新東方,活出自己獨特的精采人生,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人生不是工作的一部分。生命過程裡,我們追求的是人生的濃度,像茅台酒一樣熱烈的濃度;追求的是人生的高度,像聖母峰一樣的高度。人生有多長不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只是鍛鍊好身體,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溫度,我們是否將每一天都過得精采?這個星期過得精采嗎?回顧自己的人生,你覺得精采嗎?面對未來十年、二十年,你覺得自己能夠創造更加精采的生活和未來嗎?
期待你讀完這本書,聽見那個來自內心,激動人心的聲音。
推薦序|勇敢做出人生好選擇——俞敏洪/新東方集團創始人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寫過一首詩〈未行之路〉,其中一段是:「樹林裡分出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這段話講的其實是人生選擇問題。有句俗語叫「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們人生的每個選擇,就像選擇面前的道路一樣,選擇了這個方向,就不能選擇那個方向。一個例子是:你選擇住在北京,就不可能同時住在上海;你選擇到美國留學,就不可能同時到英國留學。所以選擇的過程,其實也是放棄的過程。那該怎麼做出一個受益終身...
目錄
推薦序1|勇敢做出人生好選擇——俞敏洪/新東方集團創始人
推薦序2|那個溫暖的胖子——陳海賢/知名心理諮詢師
推薦序3|當小紅馬醒來——賈行家/知名作家
CH1 上班族的覺醒:找到定位、選對公司,帶著優勢切趨勢
下班後,才是上班族的覺醒時刻
發展不是爬梯子,而是攀岩
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萬金油工作也可以是好工作
每個人都有三條發展新出路
覺醒卡.職業覺醒
什麼決定了你的薪資?
轉型就是「帶著優勢切趨勢」
選公司:選雞頭還是鳳尾
如何面對不公平的世界?
覺醒卡.發展之路
停止找工作,開始販賣自己
覺醒卡.求職加速
大城市的床,還是小城市的房?
選城市:一線學習,二線發展,三線安居
第四句行動咒語
CH2 全職媽媽的覺醒:打造人生劇本,讓每個角色在生命舞臺中平衡
全職媽媽的苦難
看不見的女人,困在隔音的家庭裡
覺醒卡.看見女性
找回生活掌控感
做個不完美主義者
自我充電計畫:和自己的約會
展現脆弱是更大的勇氣
覺醒卡.掌控與勇氣
全職媽媽,還是重返職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劇本
人生主題:怎麼才知道,我要過怎樣的人生?
覺醒卡.人生劇本
什麼拯救過你,就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就算生小孩也能彎道超車
萬花筒生涯:真我、挑戰、平衡
角色堵塞,重新調度
覺醒卡.角色平衡
一匹小紅馬
CH3轉職關頭的覺醒:理解工作價值,找回你為何堅持到現在的初心
裁員風暴來臨
年齡不是價值,專業不是壁壘,公司不是家
30+的六條新出路
自由職業之路並不自由
你是哪一種工匠?
技術人才的成長之路:從技術到藝術
覺醒卡.瓶頸突破
超級個體=獨特優勢╳小眾需求
覺醒卡.IP定位
技術轉管理的四大陷阱
覺醒卡.掌控管理
成為專家的三個祕密
覺醒卡.專家的祕密
壓力等於毒素
管理壓力的四個步驟
拔出第二支箭
你是糞坑裡的007嗎?
覺醒卡.心力提升
一條叫自由的魚
尾聲|咖啡館的告別晚會
跋|故事是苦難的滑滑梯
參考資料
推薦序1|勇敢做出人生好選擇——俞敏洪/新東方集團創始人
推薦序2|那個溫暖的胖子——陳海賢/知名心理諮詢師
推薦序3|當小紅馬醒來——賈行家/知名作家
CH1 上班族的覺醒:找到定位、選對公司,帶著優勢切趨勢
下班後,才是上班族的覺醒時刻
發展不是爬梯子,而是攀岩
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萬金油工作也可以是好工作
每個人都有三條發展新出路
覺醒卡.職業覺醒
什麼決定了你的薪資?
轉型就是「帶著優勢切趨勢」
選公司:選雞頭還是鳳尾
如何面對不公平的世界?
覺醒卡.發展之路
停止找工作,開始販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