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競爭焦慮,重設教養KPI 🏴
教練爸爸X教授媽媽的「教養成長複利心法」
從成長到成就,創造每個孩子的成功版本!
擔心孩子才不如人,贏不了升學遊戲規則?
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出社會沒飯碗?
擔心孩子庸庸碌碌,找不到人生目標?
曾經在校成績不佳、自嘲「體制內魯蛇」的王永福,
一路逆襲成為頂尖簡報教練X資管博士X作家X創業家,
客戶包含台積電、Google、鴻海等企業,深受企業界與教育界推崇。
遊戲化學術研究榮登國際年度最佳論文。
製作線上課程「簡報的技術」單週破千萬營收。
王永福以自身探索與成長的經驗分享:
教養不是只有一條路,每個孩子都能跑出自己的賽道!
「成績是一陣子的事,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什麼是真正值得父母重視的核心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在未來世界持續成長的潛力?
如何在生活中的小決定、小細節中,
培育伴隨孩子成長一生的習慣、心態、技能?
在本書中,教練爸爸王永福與教授媽媽嚴嘉琪,
將透過29個教養思考,
重新定義「輸」與「贏」,用長期目標與策略,
幫助孩子在AI時代發展自己的優勢與風格!
─擺脫競爭焦慮,為了終極的幸福而努力─
✓重設教養KPI的長線實踐
✓專注孩子的優勢、選對賽道
✓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與恆毅力
🏴本書重點①
看得比成績更遠▶ ▶ 重設教養KPI
‧跳脫競爭焦慮,換個定錨點
‧從企業思維設定「長線目標」
‧專注孩子「優勢」的思考習慣
🏴本書重點②
帶著走的技能▶ ▶ 內建核心能力
‧時間管理:計時器培養專心與自律
‧組織能力:便利貼構思寫作五步驟
‧數位科技:從日常應用學習AI與程式
🏴本書重點③
應對挑戰的韌性▶ ▶ 培育成長心態
‧陪孩子從害怕與出糗中發現好事
‧只要有勇氣完成,就是勝利
‧因為失敗,我們有好多故事可以講
作者簡介:
教練爸爸|王永福(福哥)
簡報技巧及教學教練、企業講師、資管博士。
王永福(福哥),頂尖職業講師、簡報技巧及教學教練,資訊管理博士。客戶包含台積電、鴻海、聯發科、西門子、各大金控、台大醫院、諾華、Google、Nike、Gucci、IKEA等知名企業,涵蓋台灣百大上市公司七成以上。也是很多專業人士包含醫師、律師、會計師、檢察官們的簡報教練,以及老師們的老師、教練們的教練。
職業講師迄今15年經歷,經常創下滿意度及NPS滿分之完全課程紀錄。多家上市公司主管課後極力推薦,評價為「上過最好的課程」、「一輩子絕不能錯過的好課」。城邦媒體集團何飛鵬執行長專欄中稱其為「追求完全比賽的職業選手」,法務部蔡清祥部長於記者會公開讚賞「從沒看過這麼好的迴響與肯定」、《親子天下》稱其為「昔日課堂魯蛇,變身為老師的教學教練」,更獲《天下雜誌》報導為「紙筆就能讓課堂變high」。
曾就讀於彰化建國工專土木工程科,畢業後擔任工地主任7年,之後轉職至保險業務及經紀人擔任業務主管8年。在經歷過三段工作上的磨練與學習後,深知自己仍有不足,30歲後重返校園,取得朝陽科技大學EMBA學位,於36歲創業成為專職企管顧問及職業講師,之後持續在職進修花費12年時間,於52歲取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管博士MIS Ph.D學位。學術發表榮獲SCI國際期刊年度最佳論文、最佳教學個案等獎項。
在求學及創業的過程中,因非傳統的學習歷程,更能理解學習者的困境,從而發展出「教學的技術」,分享有效教學的技巧,改變了許多教學現場的成果,堅信「影響一個老師,就可以影響更多的學生」此理念,並致力於教學中實現。另外,也開創「簡報的技術」,將專業簡報技巧系統性整理與傳授,協助更多人達成「說服他人、成就自己、改變世界」的遠大目標。
熱愛工作及生活,是2個孩子的認真奶爸,喜歡鑽研電腦、Espresso、煎牛排、愛聽爵士樂及吹薩克斯風。完成多場鐵人三項比賽,擁有PADI潛水長、合氣道黑帶等資格。目前擔任F學院線上學習平台創辦人、傑福國際顧問總經理。
著作:《上台的技術》、《教學的技術》、《工作與生活的技術》、《線上教學的技術》、《遊戲化教學的技術》等,連同合著《千萬講師50堂說話課》《Joomla 架站 123》,迄今9本著作。
影像作品:「簡報的技術──線上課程」單週突破千萬營收,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簡報課程;「教學的技術──線上課程」,以三機三鏡高規格重現教學現場,創造8000位老師共同學習的平台紀錄。
部落格:福哥的部落格 https://afu.tw/
教授媽媽|嚴嘉琪(琪姊)
現任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教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專攻現象學質性研究、英語教學、跨文化教育。曾獲邀擔任IUB國際訪問學者、中區優良教師等榮譽。籌備創立國立台中科大語言中心,歷任國際長、語文學院副院長、系主任等多項重要大學行政職務。擔任國內外知名期刊審稿編輯委員、教育部相關政府單位專案審查委員,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取得多項專利。教授課程橫跨外語教學專業、語言應用進階領域,亦將服務學習融入英語教學。
熱心教育志業,創辦「英語義務輔導社」,服務足跡遍及國內外,包含蘭嶼、澎湖、花蓮、南投、屏東等十幾個縣市及柬埔寨,榮獲全國大學教育志工第一名,共計執行近100梯次學期與寒暑假英語志工營隊。曾與世界展望基金會、法鼓山、救國團、扶輪社、寶成國際集團-裕元教育基金會等多個非營利組織合作執行英語志工營,服務弱勢學生,也受邀擔任救國團大專社團幹部研習營多屆駐站輔導教授。
興趣跨界,曾獲全國中正盃競賽太極拳64式亞軍,擁有太極拳國家級教練、瑜伽師資及PADI潛水證照等多項認證。自慢人生成就包括單車武嶺、泳渡日月潭、棲蘭越野馬拉松、10天禁語靜坐營,以及做為兩個寶貝女兒的熟齡媽媽。
著作:《跨文化探究:外語教育的實踐》(英文版)
部落格:嚴嘉琪老師「琪言奇想」https://77word.blogspot.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熱血推薦
林怡辰|作家、國小老師
郭葉珍|教授媽媽
張瀞仁Jill|國際慈善顧問、作家
葉丙成|教育部政務次長
劉軒|作家、心理學教育工作者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按姓名筆劃排序)
福哥的教養成長複利寶典
──林怡辰(作家、國小老師)
你要用多少年衡量教養的成敗呢?又是用哪些指標來評估呢?
在國小教學現場超過二十年,我看過上千個家庭國小階段的教養,發現許多驚人的相似、熟悉的話語、輪迴般的崩潰和反抗、被愛穩定而願意嘗試……這些總帶給我許多思考。
而後,等到孩子上了國中、高中之後,往回看,那時做對了什麼?什麼又是「不做會更好的」?我就在這樣大量且漫長的時光中,不斷反芻這些孩子和家長教會我的一切。
成為資深教師之後,遇見了「老師的教學教練」福哥,在上台的壓力和崩潰中,福哥接住學員的情緒,高支持又高期許,給方法也給資源。更重要的是,在之後人生的每個階段,每當遇見困難的時候,總有福哥的訊息悄悄傳過來,福哥的身影默默出現在每個需要支持的現場。福哥不僅是教學的教練,更是我人生的教練。
看見孩子的潛力
認真來說,我不是因為福哥說了什麼,而是他示範了什麼。每當我在抉擇的路口時,總會想起福哥親身示範的身影,「別聽我怎麼說,要看我怎麼做。」一次又一次激勵著我。這樣激勵著千人、萬人(包含職場經理人、百大企業主等)的福哥,看重的不是簡單的表面技巧,「成長性思維」、「恆毅力」才是核心。而這些,也是最被焦慮家長忽略的「潛力」。
老師們常心知肚明,學生在班上早期成績優異只是參考,家長的支持、態度、恆毅力、自律和成長心態,往往是我們評估看好的關鍵。我們總是在背後期待著,會不會孩子在成長路上,因為參加比賽、遇上貴人或什麼特殊事件而成長茁壯,發展出成長性思維,提升潛力變成黑馬。
福哥和嘉琪姊將這些關鍵都寫了出來:家長的以身作則,是每天無聲在孩子腦海裡播放的洗腦影片;從職場到學校、體制內到體制外,其實核心沒有那麼複雜,重要的是成長性思維;從專注優勢到天賦自由,看見自己的不同,刻意練習後,就是成功;遇見挫折和失敗,怎麼在心裡對自己說話,建立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能力,培養正向思考習慣;在教養中感受愛、覺知愛、記得愛,帶著父母無條件的愛前進、冒險、探索;讓孩子思考、有自己的樣子,也讓父母成為更好的人。
當然,教養沒有唯一答案,每個家庭價值觀也不相同,但讀過這些點點滴滴的真實脈絡,你會感覺如此清晰且安心,得以將焦慮留在過去,能更踏實的帶著孩子前進。
名人推薦:熱血推薦
林怡辰|作家、國小老師
郭葉珍|教授媽媽
張瀞仁Jill|國際慈善顧問、作家
葉丙成|教育部政務次長
劉軒|作家、心理學教育工作者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按姓名筆劃排序)
福哥的教養成長複利寶典
──林怡辰(作家、國小老師)
你要用多少年衡量教養的成敗呢?又是用哪些指標來評估呢?
在國小教學現場超過二十年,我看過上千個家庭國小階段的教養,發現許多驚人的相似、熟悉的話語、輪迴般的崩潰和反抗、被愛穩定而願意嘗試……這些...
章節試閱
自序
「不輸」的教養:認真但不焦慮的成長之路
從簡報職人到認真奶爸
在寫了許多「技術」系列的書籍後,這是我第一次寫跟孩子相處的體會,把這些年的心得,集結成一本教養筆記。本書以我跟孩子媽媽相同、卻又不一樣的視角,為對孩子未來不確定而感到焦慮的爸爸媽媽,提供一些我們走過的路、遇過的挑戰,以及在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也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安心、一點安定。
這個想法起源於幾年前,我開始經營「福哥來信」電子報,每週發一封信給免費訂閱的讀者們。一開始主題聚焦在教學與簡報,但是寫了沒多久,就遇到二○二一年五月的疫情大停課。那時除了快速支援老師們做好線上教學外,也開始分享我跟女兒待在家裡的互動,像是如何教孩子們用心智圖安排整天的行程,並且用計時器掌控每一段時間,讓當時國小三年級與一年級的兩個女兒,即使被疫情鎖在家裡,還是能相對規律的度過每一天。
因此有不少讀者很好奇,想知道平常我怎麼跟孩子相處?怎麼教她們方法技巧?怎麼陪伴她們成長?可能是我過去深植讀者心中的職人形象,相對於孩子眼中的認真奶爸,兩者樣子差異很大!大家反而更好奇,身為教學與簡報職人的我,是如何看待親子教養的?對教養的態度又是什麼?因此,在許多讀者的要求下,我開始一點一滴的分享,跟兩個寶貝女兒相處的情形。
陪伴孩子長成最好的自己
當然,這些事情對我並不陌生,因為在女兒眼裡,我就是她們的認真奶爸。從女兒出生時的用品採買、成長中的副食品製作,到孩子再大一點的幼兒園選擇、上了國小後的日常接送,還有在她們漸漸懂事後的態度培養、觀念傳授。我工作雖忙,但最重要的事就是「花時間陪伴兩個女兒成長」。
隨著女兒一天一天的長大,她們也開始注意到爸爸媽媽每天的樣子,並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們的影響。兩個女兒從我身上學習成長思維、專注高效、熱情堅持;也從媽媽身上學習溫柔貼心、好奇反思、理性智慧。孩子們看著看著,慢慢就有了她們自己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我跟老婆很少為孩子短期成績而覺得焦慮,而是放眼到更長期未來的成就,我們經常問自己:「什麼才是讓孩子未來更好的關鍵能力?」也許是自學、勇氣、專注、堅持、天賦探索、優勢發揮,或者是讓孩子感受到支持與愛。在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上,我們試著看向遠方,關注孩子三十歲的成就,而不是二十歲的成績。
我們試著將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與經驗,轉化成孩子可以吸收的養分。我們不在意女兒們乖不乖,更在意她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在意跟別人的比較,更在意她們是不是有展現自己最好的樣子;我們不在意孩子的外在成績,更在意孩子的內在本身。我們關心的是孩子好嗎?有學習嗎?有成長嗎?知道自己很棒嗎?懂得愛自己嗎?我們照顧著孩子,但也適時放手,讓她們有勇氣迎接挑戰。
雙視角的教養筆記
這一切都不簡單,教養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也經常遇到選擇上的困難,擔心做出不夠好的選擇,耽誤了孩子更好的發展。例如幼兒園時該早期教育嗎?還是專心玩就好?國小英文不會,應該加強介入,還是順其自然?該控制孩子使用三C?還是強化三C應用技能?這些大大小小的決定,也常讓我們在選擇時遲疑,心裡思考著:「這樣真的是對的嗎?對孩子是好的嗎?」還好最終成果大多是正面的,對孩子有幫助的。在書中我們也會跟大家分享這些歷程,以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當然,教養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很多事情的決策,都是我跟太太(也就是教授媽媽)琪姊共同決策。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的意見不見得相同,甚至有時還很「激烈」討論(你懂的……)。但這其實也很有價值,因為我們各自擁有非傳統的成長歷程,沒有絕佳的在校成績,但最終仍能在社會取得一些成就,並且自我實現成功。
有些事我們看法相同、做法不同;有些事則是看法不同,但目標相同。因此,我特別邀請老婆,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後,留下她「教授媽媽的觀點」,讓這些不同的想法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也是我第一次跟老婆共同寫作,一起出版。嗯,這還真是不容易啊!說不定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家會看到有幾篇文章,更像是拌嘴式的想法,但這不就是爸爸媽媽平常在教養時會遇到的狀況嗎?這也表示我們分享的教養筆記沒有掩飾,只有真心,希望給大家更多視角的教養觀點。
如果你期待看到虎爸虎媽式的教養,那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讓孩子考試更好,那可能也不是我們的重點。書中只有我跟教授媽媽成長至今的核心素養,並且把它轉化成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細節,教給我們的孩子們。也謝謝兩個女兒,因為她們,我們才有機會在教養中檢視自己的態度與想法;因為她們,才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至於為什麼是取名「不輸」而不是「贏」?這個概念是出自《孫子兵法》中的「立於不敗」才能「求勝」。不敗是我們自己可控的,而勝利與否還需外在配合。我們無法保證孩子未來會走向哪一條路,人生能擁有什麼成果,卻能給她們一路上用得著的能力,讓她們帶著這些能力,走向更棒的人生道路。
希望我們的教養筆記,能讓深愛孩子的你,看到一條不一樣的教養之路,並且讓自己安心、不焦慮。不管我們做得對不對,總是認真,就先不輸了!願我們對孩子的愛,能讓他們一輩子都受用。祝福你的孩子,也祝福你!
自序
「不輸」的教養:認真但不焦慮的成長之路
從簡報職人到認真奶爸
在寫了許多「技術」系列的書籍後,這是我第一次寫跟孩子相處的體會,把這些年的心得,集結成一本教養筆記。本書以我跟孩子媽媽相同、卻又不一樣的視角,為對孩子未來不確定而感到焦慮的爸爸媽媽,提供一些我們走過的路、遇過的挑戰,以及在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也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安心、一點安定。
這個想法起源於幾年前,我開始經營「福哥來信」電子報,每週發一封信給免費訂閱的讀者們。一開始主題聚焦在教學與簡報,但是寫了沒多久,就遇到二○二一年五月的疫...
作者序
照亮親子教養的迷霧
──張瀞仁Jill(國際慈善顧問、作家)
幾天前,我參加一個精緻的座談會,由美國專家帶領,教家長如何變成孩子成長與教育中的助力。活動開始,專家問大家:「你希望教育帶給你的孩子什麼?例如上精英名校、得到好工作都可以。」讓我驚訝的是,沒有任何人講到有關世俗的成就!家長們講的是自信心、正面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想想也沒那麼意外,因為這些態度與能力,才是我們期待孩子透過教育學會的。
讀到福哥和琪姊的這本書時,我嚇了好大一跳,根本就是那場座談會的高規格升級版,猜想應該九○%是因為福哥的關係,畢竟讓小學生用番茄鐘,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規格(汗)。但對於教育的核心概念都是一樣:「為孩子準備路上所需的能力,而不是為他們鋪好路。(prepare the child for the road, not the road for the child.)」
身為冒牌者經驗嚴重的媽媽,我時不時焦慮的想著:「怎麼樣對孩子最好?」擔心他會不會毀在自己手上?我是不是少做了什麼,讓孩子失去某些機會(後略一千個內心小劇場)。看完福哥和琪姊的書(尤其是「教授媽媽的觀點」),我的焦慮少了許多、內心安穩了一點,希望你也一樣。
比成績更重要的事:讓孩子自在成長的教養之道
──葉丙成(教育部政務次長)
做為一位曾經創業十年、身處業界前線的軟體科技業前CEO,我深刻感受到時代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急遽改變。AI與科技的崛起,不僅重新定義了職場,更徹底改變教育的意義。在這個AI時代,我們非常確定,比起專注在考試分數,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能在真實世界中運用的核心能力。因為未來需要的不再是標準答案,而是能自信面對不確定性的各種問題解決能力。
正因為我深信這樣的理念,所以在十年前創辦了「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希望以行動證明:即使在台灣這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孩子不需要將人生都用來練習考試,也能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我們透過引導孩子真實的探索,培養了許多具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他們畢業後進入台灣各所一流的公私立大學,不僅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具備真正面對未來世界挑戰的能力與自信!
只不過在台灣,實驗教育還是比較小眾的路線,大多數家庭都是選擇在一般學校學習。但愈來愈多的父母希望能培養出擁有真實能力、擁有自信的孩子。只是這樣的父母們,卻經常在實際教養中感到困惑與焦慮。為什麼會焦慮呢?這是因為許多父母內心缺乏一個穩固且清晰的「教養之道」,當教養的核心價值不明確時,就容易陷入各種教養技巧或方法(「術」)的不一致之中。每當遇到孩子的狀況,父母便四處尋找方法,但不同專家提供的解法經常相互衝突,讓父母愈看愈焦慮,愈試愈疲累。
跳脫焦慮,從容陪伴孩子成長
其實,教養之所以焦慮,是因為父母沒有建立明確的核心價值觀或原則,過度追求各種局部的「術」。當內心有了一個清晰的教養之道,不論面對什麼教養問題,父母自然就能判斷哪種方法合適、哪種方法不適合,甚至根本不需要過多依賴他人,便能從容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狀況。
這就是為什麼我特別推薦好友王永福(福哥)與嚴嘉琪教授合著的新書《認真,就不輸了》。福哥自嘲從過去的「人生魯蛇」,一路成為深受企業界與教育界推崇的頂尖講師和教學教練。他真實的人生經歷,不僅讓他深刻體會到「標準化成績與未來人生的成功並沒有必然關聯」,更能夠真切的提出,什麼才是真正值得父母重視的核心能力,以及該如何培養孩子在未來世界持續成長的潛力。
在這本書中,福哥不只提供了教養的具體做法,更重要的是,他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教育實踐,協助父母建立屬於自己的教養之道,幫助孩子培養諸如「成長性思維」、「專注力」、「恆毅力」等比考試成績更關鍵的能力。福哥以職場為起點、家庭為根基,強調「成績是一陣子的事,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幫助父母跳脫短暫的焦慮,真正以培養孩子長期的成功與幸福為目標。
對於無法進入實驗教育體系的家庭而言,本書無疑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資源,能夠幫助每位父母更清楚看到,自己內心期望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以及要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小決定、小細節,自然培養出孩子的長期核心能力。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願意跳脫傳統框架,真正希望幫助孩子在AI時代自在成長、找到自身優勢的父母。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教養之道,陪伴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自信且幸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區
──劉軒(作家、心理學教育工作者)
當福哥把他的新書《認真,就不輸了》交到我手上,請我為他寫推薦序時,我翻閱書頁,目光不禁停留在標題為〈你不用跟姊姊一樣,只要讓自己變得不一樣〉的文章前。這篇文章之所以特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裡面提到的「早晚安筆記本」,就是由我設計的。沒想到,一本小小的筆記本,竟然成為福哥家中一個挺有「情緒張力」的插曲,也讓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真的是由無數生活細節所組成。
成長型教養的實踐分享
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福哥夫妻倆如何溫柔又智慧的化解孩子間的比較與壓力,並且引導小女兒從「不如姊姊」的感受挫折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與價值。父母對孩子最深遠的影響,往往不是在順境,而是當孩子面臨挫折或自我懷疑時,如何接住他們,陪伴他們找到自己、肯定自己,這才是真正考驗父母智慧的時刻。
《認真,就不輸了》不只是一位成功講師的個人成長經驗分享,更是一對父母如何從自身不同的背景與經歷中,淬煉出溫柔且堅定的教養紀錄。福哥與教授媽媽兩人一剛一柔,提供了豐富又立體的觀點,讓我們看到「成長型教養」真正的實踐方式。他們的做法不在於盯緊孩子每次的考試成績,而是將視野拉得更遠,聚焦於孩子的人生如何持續發展。
也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每個孩子生來便不同,有著各自的人生課題,我們不能替孩子寫作業,也不能守在旁邊陪讀,而是要當未來的導讀者、心靈的引導者、情緒的支持者,協助孩子發掘自身特點,鼓勵他們自由發展、深化自己的強項,進而建立真正的自信。
「不焦慮」的教養哲學
福哥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他建議將孩子人生的「成就驗收點」,從傳統的二十歲延後到三十歲。對此我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我個人的人生歷程是:二十歲時驗收可能還不錯,三十歲卻感覺自己沒什麼值得稱道的成就,甚至到了四十好幾,還經歷一段自我懷疑的低潮,直到近年來才確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因此,我會更傾向將這個驗收點延後到更晚一些,甚至不限於某個特定年齡。
如今我已年過半百,育有一對青少年兒女,女兒十四歲,兒子十三歲。我知道他們的人生故事將由自己去寫,而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盡力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並在這個充滿變動與挑戰的時代,幫助他們穩固三觀。然後,我和太太便需要學習放手,默默祝福。儘管內心清楚,哪怕有一天他們也到了我這
般年紀,仍永遠都是我們心中最愛的孩子。
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啟發,便是這種「不焦慮」的教養哲學。福哥與教授媽媽的真實故事,帶領我們跳脫教養的競爭與焦慮,以溫柔的力量與清晰的視野,陪伴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獨特的成功版本。這是一份非常值得每位父母閱讀的寶藏,因為我們不僅要幫孩子找到方向,更要在陪伴的過程中,持續成為更好的自己。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教育路上摸索、前行的你們,願我們都能如書名所言:「認真,就不輸了!」
認真,是認了才會成真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王永福是我認識的朋友中,最「認命」的一位。他的認命並不是不做努力、隨波逐流,而是認清自己生命的潛能,以及與他人的差異,不斷向前,只跟自己比較。因此,他能從專科畢業的工地主任一路學習,最後成為企業界最受歡迎的講師,甚至過了不惑之年還拿到博士學位,所寫的論文更得到國際最佳論文的榮譽。
外人只看到他表面的輝煌與燦爛,但周遭的朋友都知道,這幾年他經歷了不足為外人道的挫敗,卻一次次的站起來,一次次的再創榮景。王永福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孩子的生命,與在大學擔任教授的妻子,成功傳授孩子三種生命的核心能力:自我學習、探索天賦丶恆毅力。
王永福夫妻的教養之道,不像時下的父母,一味的拚命擠入資優班,而是將孩子的生命看成長江大河,讓她們一生擁有沛然、莫之能禦的向前奔流力量。這樣的教養方式,其實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很高興他們願意將這些教養的哲學及故事整理下來,分享給所有的家長。
這絕對是一本有理論丶有方法丶有實證的好書。期待朋友們讀完這本好書之後,都能夠認清每個孩子的本質及差異,找到適合他們的河道。如同王永福在書中所言,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的成功,認清孩子的天性後,就有可能,認了,不僅不會輸,而且所有的夢想,都可能成真。
為孩子做出最好的決定
──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福哥全家從美國旅行半年後返台,我們在台北國際書展相見,相互擁抱後,我察覺到他眼神中的無比喜悅。回想我跟福哥相處這十二年,我熟知他的人生軌跡,既不會也不想複製在兩個寶貝女兒身上,但他所有計劃的考量都是:「我現在做什麼,對十年、二十年後的我們和孩子,才是最好的決定?」他看似放棄短期絕佳的商業機會、人際連結與互動,但成功養成孩子學習素養與核心能力,以及面對未來世界的養分。
我訂閱福哥的電子報,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向他學習人生觀與教養的務實做法。面對我的兩個成年兒子,我也只能試圖成為他們的典範,並沒有精確的做法。贏在起跑點,壓根就是偽命題,人生真正的挑戰,從離開校園那刻才開始。他與嘉琪聯手寫下一篇篇真摯的教養心得,讓我在書中看見愛與希望。
照亮親子教養的迷霧
──張瀞仁Jill(國際慈善顧問、作家)
幾天前,我參加一個精緻的座談會,由美國專家帶領,教家長如何變成孩子成長與教育中的助力。活動開始,專家問大家:「你希望教育帶給你的孩子什麼?例如上精英名校、得到好工作都可以。」讓我驚訝的是,沒有任何人講到有關世俗的成就!家長們講的是自信心、正面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想想也沒那麼意外,因為這些態度與能力,才是我們期待孩子透過教育學會的。
讀到福哥和琪姊的這本書時,我嚇了好大一跳,根本就是那場座談會的高規格升級版,猜想應該九○%是因...
目錄
【推薦序】
福哥的教養成長複利寶典(林怡辰)
照亮親子教養的迷霧(張瀞仁Jill)
比成績更重要的事:讓孩子自在成長的教養之道(葉丙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區(劉軒)
認真,是認了才會成真(蔡淇華)
為孩子做出最好的決定(謝文憲)
【自序】「不輸」的教養:認真但不焦慮的成長之路
Ch1 【面對競爭】 每個人都不想輸,那什麼是贏?
──跳脫成績焦慮,換個定錨點
好的成績,不一定等於好的成就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超級馬拉松
對子女教育的KPI,是設在二十歲?還是三十歲?
從職能到素養,給孩子的三個核心能力
成功的關鍵不是學歷,而是持續成長的能力
內建能力①時間管理:如何教孩子計劃自己的一天?
內建能力② 專注:運用計時器讓孩子練習專心
內建能力③便利貼構思法:幫助孩子寫作文的五個步驟
內建能力④AI與程式怎麼學習?陪孩子從日常應用開始
讓孩子學會控制三C,而不被三C控制
Ch2 【探索強項】 希望孩子很優秀?找到他最棒的地方
──放下比較,專注孩子優勢
成績只是一陣子的事,學習才是一輩子的事
爸爸不在乎你的成績,只在乎你
什麼是你最厲害的地方?專注優勢的思考習慣
把焦點從輸贏移開,找到值得讚美的地方
你不用跟姊姊一樣,只要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公平的是愛,不是對待
找到自己很棒的地方,讓他愈來愈棒
Ch3 【勇敢投入】 陪孩子從害怕與出糗中發現好事
─ 讓孩子面對挫折仍不畏努力
心中出現小惡魔的聲音?小小力的「打」斷它
想放棄的時候,Maybe , But not today!
因為失敗,我們有好多故事可以講
只要有勇氣完成,就是勝利
勇敢踏出一步,就是成長的機會
認真,就不輸了
Ch4 【愛中成長】 讓孩子活出自己,就是最大「成就」
─ 欣賞孩子的不一樣,綻放獨特光芒
孩子看著父母,慢慢有了自己的樣子
「乖不乖」沒關係,有沒有想法更重要
不在意他人目光,有勇氣嘗試不同可能性
讓孩子擁有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
用爸爸的方式,讓孩子感受爸爸的愛
教養兒女也會有「冒牌者症候群」?
【結語】孩子,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推薦序】
福哥的教養成長複利寶典(林怡辰)
照亮親子教養的迷霧(張瀞仁Jill)
比成績更重要的事:讓孩子自在成長的教養之道(葉丙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區(劉軒)
認真,是認了才會成真(蔡淇華)
為孩子做出最好的決定(謝文憲)
【自序】「不輸」的教養:認真但不焦慮的成長之路
Ch1 【面對競爭】 每個人都不想輸,那什麼是贏?
──跳脫成績焦慮,換個定錨點
好的成績,不一定等於好的成就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超級馬拉松
對子女教育的KPI,是設在二十歲?還是三十歲?
從職能到素養,給孩子的三個核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