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貨幣理論框架,構建新經濟模式】
剖析通膨、能源危機與政策分化!
全球經濟震盪之際,揭開世界格局變遷的真相
美中貨幣政策對比鮮明,深度探討分化背後邏輯
▎全球經濟變局:從通膨到緊縮的挑戰
本書聚焦疫情後全球經濟環境的劇變,剖析從2020~2022年間的主要經濟體政策應對與影響。隨著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危機和極度寬鬆政策的後果顯現,全球經濟面臨通膨、能源危機和逆全球化挑戰。書中詳述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如何引發美元升值及其對非美元經濟體的雙重衝擊,並深入分析歐洲、亞洲和新興市場的應對措施。
▎中國經濟轉型:製造升級與縣域振興
在全球經濟變局的背景下,本書關注中國經濟轉型的多層面挑戰,從政策調整到實體經濟變革,探索實現高品質發展的路徑。書中強調製造業技術創新與新基建投資的必要性,並解析縣域經濟振興對全局的帶動作用。同時,針對房地產泡沫與地方債務風險,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政策分化對比:全球化的再思考
美中兩國的貨幣政策分歧是本書的另一重點。美聯儲採取激進緊縮對抗通膨,中國央行則以降息降準穩定經濟,形成鮮明對比。本書探討這種政策分化的原因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深遠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反思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提出經濟全球化需兼顧多邊合作與主權國家利益的新思路。
▎經濟策略洞見:從中概股到財稅改革
面對中概股退市風險、金融開放壓力與地方財政困境,本書提出了多層面的應對建議。作者著重分析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穩定中資企業的地位,並指出降低地方政府負債、提升財政政策可持續性的改革路徑。
▎理論反思:貨幣與經濟模式的再構建
本書深刻反思現行貨幣理論的局限性,結合全球貨幣政策變局和通膨挑戰,探索新的經濟理論框架。作者重點解析貨幣政策如何影響通膨、銀行制度及經濟穩定,為未來的政策設計提供理論支撐,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意義。
學術視野:張五常的經濟洞見
本書專門探討經濟學家張五常的學術貢獻,回顧其對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深刻洞見,並剖析其研究對現代經濟學的影響力。作者從學術理論與現實應用的結合點,突顯經濟學研究如何為實踐提供指引。
本書特色:本書從全球經濟變局切入,聚焦於疫情後的通膨危機、能源挑戰與貨幣政策分化,剖析美中等主要經濟體的政策應對與影響。同時,結合中國經濟轉型,探討製造業升級、經濟振興及財稅改革的策略,並提出應對中概股風險的建議。不僅回顧經濟學理論的局限性,還嘗試提出新的貨幣理論框架,展現學術反思與實踐結合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智本社,自創立以來發表了200多篇深度原創的財經類文章,大多數文章長度在八千字左右,其中十萬字文章數十篇,頭條文章平均閱讀量在4~5萬,深受粉絲的喜愛,影響近千萬之眾,在財經領域建立了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章節試閱
全球經濟大勢:通膨與緊縮的雙重壓力
貨幣寬鬆的代價在緊縮時更加明顯。2022年,通膨伴隨著能源危機迅速襲來,歐美世界爆發了歷史級別的通膨。這迫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急轉彎」,並實施近40年以來最激烈的升息政策。
油價大漲和美元大漲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雙核」衝擊,美債、美股、非美元貨幣紛紛大跌。貨幣狂歡宴中潛伏的「黑天鵝」,能源危機和緊縮政策喚醒的「灰犀牛」,導致全球總體經濟的走向愈加不穩定。
這次不一樣,警惕「雙核」衝擊
主要觀點:2022年3月,歐洲地緣政治危機引發全球能源危機,石油、天然氣及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同時,聯準會開始升息,美元指數上漲,意味著國際金融市場正式進入緊縮週期。
2022年,全球總體經濟遭遇「雙核」衝擊。所謂「雙核」衝擊,即聯準會迫於通膨實施的激烈緊縮政策推動美元快速單邊升值,以及歐洲地緣政治危機引發國際原油(糧食)價格大漲,二者相互增強,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
具體表現為:非美元貨幣大跌,全球債市大跌,債務風險高築,股票及房地產價格大跌。能源對外依賴度高、長期維持寬鬆政策的日本,陷入地緣政治危機和能源危機的歐洲,以及斯里蘭卡、土耳其等部分新興國家,受到「雙核」衝擊的影響更為嚴重。
01日圓之戰
在「雙核」衝擊之下,日圓成為全球開放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貨幣。
2022年4月28日,日本央行表示,將維持基準利率-0.1%不變,同時在工作日以固定利率購買無限量的債券,以捍衛10年期日債收益率0.25%的目標上限。這意味著日本央行執著於收益率曲線控制的寬鬆政策,將與聯準會可能的加速緊縮政策進一步背離。市場聞風而動,日圓對美元匯率迅速跌破131,創下了近20年來的新低。
日本央行是量化寬鬆的先行者和創造者。1990年代,日本經濟遭遇兩次金融危機衝擊,日本央行為了拯救經濟,將銀行隔夜拆借利率下調到零,率先進入零利率時代。2001年,網路泡沫危機再次衝擊日本,日本商業銀行投資的股票資產規模大幅度縮水,資本適足率從2000年底的11.1%下降到2002年底的9.6%。日本央行為了拯救商業銀行,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成為第一個大規模啟用量化寬鬆的央行。此舉衝擊了匯率市場,2002年4月,日圓對美元匯率跌破130大關。
2007年,日本央行嘗試退出量化寬鬆,但第二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機。此後,全球主要央行開啟了超級寬鬆時代。之後,日本央行又探索了雙寬鬆(QEE),採購日經股票指數ETF,實施負利率(NIRP),率先進入負利率時代。2009年到2011年期間,由於全球各主要央行都實施寬鬆政策,日圓對美元匯率不僅未貶值,反而有所升值,維持在79~93。
全球經濟大勢:通膨與緊縮的雙重壓力
貨幣寬鬆的代價在緊縮時更加明顯。2022年,通膨伴隨著能源危機迅速襲來,歐美世界爆發了歷史級別的通膨。這迫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急轉彎」,並實施近40年以來最激烈的升息政策。
油價大漲和美元大漲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雙核」衝擊,美債、美股、非美元貨幣紛紛大跌。貨幣狂歡宴中潛伏的「黑天鵝」,能源危機和緊縮政策喚醒的「灰犀牛」,導致全球總體經濟的走向愈加不穩定。
這次不一樣,警惕「雙核」衝擊
主要觀點:2022年3月,歐洲地緣政治危機引發全球能源危機,石油、天然氣及大宗...
推薦序
前言
全球化時代話語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轉型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在秩序切換、經濟交替的背景下過渡到中國發展篇章。
本書關注中國所面對的全球總體形勢、總體經濟政策、實體經濟轉型更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議題。全書共分為六章,包括「全球經濟大勢」、「政策取向分析」、「實體經濟變革」、「策略建議」、「理論思考」和「學術視野」。
「全球經濟大勢」主要關注2022年全球總體經濟變化。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實施極度寬鬆政策,引發全球高度通膨。2022年歐洲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全球能源危機,又火上加油。聯準會被迫實施歷史級別的激烈緊縮政策,全球眾多國家央行跟進。聯準會的緊縮政策推動的美元大漲以及能源危機引發的油價大漲,對全球總體經濟構成「雙核」衝擊,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而「雙核」衝擊是判斷2022年全球總體經濟走勢的一個重要邏輯。
「政策取向分析」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全球總體經濟大轉向的背景下,本部分回歸中國經濟,關注總體經濟政策的調整。其中:「貨幣:美中貨幣政策差異及其影響」分析兩國實施不同貨幣政策的原因及其影響:聯準會實施緊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對抗通膨,中國人民銀行實行降息政策旨在穩定經濟大盤。「財政:經濟大省挑大梁穩定經濟大盤」分析中國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狀況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體經濟變革」關注中國實體經濟的演變。中國立足於實體經濟,大力發展製造業,為全球市場輸出巨大產能,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但同時,中國實體經濟也面臨一些挑戰。本部分主要關注如何實現製造業技術創新、如何有效投資新基建、如何發展縣域經濟、如何化解房地產泡沫化四大主題。
過去40多年,中國累積了豐富的發展經驗,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國內情況和國際環境,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策略建議」關注中概股的下市風波、金融開放和財稅改革。「中概股下市風險的化解辦法」從資料產權確權、離岸管理的角度討論「中概股」集體下市風波。金融開放是中國平衡經濟全球化與內部轉型、平衡外溢性風險與內部穩成長議題中關鍵的一環。財稅改革可以更有效地推進財政政策和降低地方負債率。
「理論思考」聚焦現實經濟問題,探索經濟學理論。本部分包括「貨幣大變局」上、下兩篇,主要關注2020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轉向,解析「貨幣政策為何引發通膨」,思考貨幣及銀行制度、貨幣理論等深層次問題,探索新的貨幣理論及貨幣制度。
「學術視野」介紹了經濟學家張五常。張五常的學術生涯頗為傳奇,他對經濟學的研究觀點獨到、深入淺出。重要的是,張五常從1980年代開始就研究中國的改革開放,著述頗豐,影響力大。
最後,期望讀者能夠在本書中獲得知識與樂趣,以經濟學的思維思考工作和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本書如有疏漏之處,還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前言
全球化時代話語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轉型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在秩序切換、經濟交替的背景下過渡到中國發展篇章。
本書關注中國所面對的全球總體形勢、總體經濟政策、實體經濟轉型更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議題。全書共分為六章,包括「全球經濟大勢」、「政策取向分析」、「實體經濟變革」、「策略建議」、「理論思考」和「學術視野」。
「全球經濟大勢」主要關注2022年全球總體經濟變化。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實施極度寬鬆政策,引發全球高度通膨。2022年歐洲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全球能...
目錄
序:追問
前言
全球經濟大勢:通膨與緊縮的雙重壓力
政策取向分析:貨幣與財政應對的分歧
實體經濟變革:製造業升級與地方振興
策略建議:從風險管理到財稅改革
理論思考:重新審視貨幣與經濟模式
學術視野:張五常的改革思路與經濟研究
序:追問
前言
全球經濟大勢:通膨與緊縮的雙重壓力
政策取向分析:貨幣與財政應對的分歧
實體經濟變革:製造業升級與地方振興
策略建議:從風險管理到財稅改革
理論思考:重新審視貨幣與經濟模式
學術視野:張五常的改革思路與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