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採桑
作者:游淑惠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採桑 內容簡介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當時年方十七的我,稚嫩地無法理解與想像,高中課本中那位光彩出眾的秦羅敷,如何能在春日裡優雅採桑,甚至勇敢地捍衛自己的愛情?
我唯一認識的採桑女是玉英小姑婆,她從出生、成長、結婚、生子、老去都未踏出過桃園和平村的「林厝」。
第一次見到小姑婆採桑,是我入小學前,六歲的五月天。枝繁葉茂的大桑樹,低垂的枝枒上掛滿青綠、嫣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纍纍果實。總是打著赤腳、頭戴斗笠的姑婆,腕間掛著竹籃在樹下採果。她教我如何透過顏色分辨果實成熟與否,又不住往我口中塞了幾顆桑葚,甜美多汁的滋味瞬間收服我的胃及嘴,同時,也看見她掩藏在斗笠及寬幅花布綁條下的臉龐,隱約可見幾處烏青嫣紫的色塊……。
《採桑》以童真的視角凝視故鄉、凝視年少,將四代同堂三合院大家庭之間的磨合、溫情娓娓道來,描畫出20世紀以降臺灣農村女性的滄桑容顏,講述著她們的悲苦與喜樂。
本書特色
★以小女孩童真的目光凝視故鄉、凝視年少,將四代同堂三合院大家庭之間的磨合、溫情娓娓道來,描畫出20世紀以降臺灣農村女性的滄桑容顏。
★特別收錄臺語文版〈紅柿仔〉,阿公、阿嬤的真摯情意至今依然溫暖著記憶。
各界推薦
鄭美里(社區大學講師/讀書會、生命故事團體帶領人)
徐潔(文化工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游淑惠
於1970年代農村生養,鄉野中奔跑成長,腳下土地便是豐盈生命的資糧;一直以來,寫報導是工作、寫散文是居家,半百之際開始以小說及現代詩敘寫創作,期許筆下文章能如藍天中悠悠白雲,朗朗自在,照映生命感動剎那。
2024年,出版新詩集《淡水相思》。
2023年,出版小說《彎弓》電子書。
2020年,獲「第十屆新北市文學獎」。
目錄
推薦序/芬芳華年──從三合院的記憶說起 鄭美里
推薦序/原鄉──感知與記憶之流 徐潔
採桑
柿子
茉莉花
特別收錄/紅柿仔
後記/秋意濃
序
推薦序
芬芳華年──從三合院的記憶說起
鄭美里(社區大學講師,讀書會、生命故事團體帶領人)
童年對人的意義何在?為什麼從物理上來說不過短短十幾年的時間,竟能讓人一輩子魂縈夢繫、念念不忘?
作家冰心寫道:「提到童年,總使人有些嚮往,不論童年生活是快樂,是悲哀,人們總覺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許多印象,許多習慣,深固的刻劃在他的人格及氣質上,而影響他的一生。」這位誕生於一九○○年、活了將近一世紀(一九九九年過世)的女作家,一輩子寫了不少童年生活,「在許多零碎的文字裡,不自覺已經描述了許多」,但是當編輯出題邀稿時卻「還覺得有興味,而欣然執筆」。
童年就是這樣,再多的回顧都不會膩。在我二十多年來帶領成人的生命故事團體(寫作課或談話課)時,不知道有多少次,只要勾動了兒時記憶,頃刻間白髮變童顏,時空被穿越,阿公阿嬤露出了純真的笑靨、眼眶泛著夢幻迷離的淚水。我著迷於這樣的魔術時刻,彷彿從中找到了探入生命花園的祕徑,得以一窺靈魂真正的樣貌。
嗜讀散文、傳記的我,也很愛問別人在哪裡出生、長大,故鄉在哪,住過怎樣的房子……。
我常這樣介紹我自己:「我是三合院的小孩」,我總以為這個開場白表明了關於「我是怎樣的一個人」的重要線索。當我愈深入探索生命歷程,就愈感到儘管在一生中,可能有許多改變,但我的性情、愛好、美感、人際關係、夢想……,一切都要從三合院的童年說起。
因此,當我讀到淑惠記述童年於農村大家族生活的《採桑》一書時,是感到多麼的驚喜和驚豔了!
我和淑惠是在社區大學結識的,她早就是寫作的好手,偶然間來到「心靈書寫」課上參與過一期。
這次因她將出書,我才有緣較完整、深入地拜讀她的作品,不禁折服於她優美的文筆、獨特的風格,讚嘆於她過人的記憶力,能將童年大家族裡複雜的人物加以生動描述,讓四代女子的面貌和心事因之躍然紙上,這需要有多敏銳的觀察力和體貼入微的同理心!尤其是原本代表權威且惡待母親的「壞人」阿祖,經過層層地探入、理解,亦還原出一個舊時代女人真實的命運。
《採桑》可圈可點之處太多,舉幾個例子:描繪農村四時祭儀和豐富的大自然,其情其景,可說為流失時代記憶的此際,留下寶貴的紀實;寫童年不流於老氣橫秋,依然保留住孩子純真的精神,尤其是寫出女孩的活力、調皮和聰敏,這在女性成長文學中具有可貴的意義;書中穿插口語的臺語文書寫也極道地、優美,讓我學習良多。
時代的巨輪不停息,書末,老家三合院已冷清零落;而小女孩考上大學,成為家族第一個大學生(感謝老天,也因此多年後她能書寫下大家族和時代記憶)。
茉莉花依然綻放,她的香氣永遠地串連起阿祖、媽媽和作者幾代女人共同的溫柔情意,也帶引著我們進入那並不遙遠卻如夢般的夢境之地。
原鄉──感知與記憶之流
徐潔(文化工作者)
二○二四年六月,某日午後,一個晴朗的好日子,收到昔時同事淑惠的訊息,告知新書《採桑》即將出版。
無人的庭院中,傳來烏鶇鳥在草叢中的陣陣跳躍聲。我打開筆電,迫不及待地進入她的文字世界。才剛讀完第一個故事,就明顯感受到,寫這本散文集的她,與之前寫小說《彎弓》的她是不一樣的,當中有些微妙差異。
文字,還是一樣雲淡風輕,語氣還是一樣平易近人,但,《採桑》看似平淡的語調中,流動著某種細膩而尖銳的情緒,到底是哪裡不同了呢?
如果說《彎弓》寫的是女性自覺的生命史,在《採桑》中,「我」的存在,隱沒於「她們」之中;我彷彿看見一個躲在牆角陰影中的小女孩,以好奇又謹慎的視角觀看農村大家族的生活世界。
故事中的「她們」,指的是撐起家族的「媽媽、阿嬤、阿祖、姑婆」。這些曾經像花朵一樣芬芳的生命,已然消逝在時光之流中;而當年的小女孩,也早已走出牆角的陰影。在歲月的洗鍊下,她成長為一位可以看透人心的女子,並試圖以敏銳的筆觸,捕捉逝去的生命印記。
在臺灣上個世紀七〇年代,曾經興起一波鄉土文學熱潮,追求的是以臺灣人的共同生活經驗為基礎的本土文學創作,當時淑惠甫出生;而《採桑》看似鄉土文學,卻與七〇、八〇年代的鄉土文學截然不同。
她的作品雖以臺灣農村社會生活為背景,但欲訴說的,卻是「她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她們,是那些存在作者兒時記憶中的親人,那些,曾與作者的生命緊密糾纏,卻在某個瞬間被甩入虛無的至親;作者循著血脈構成的圖譜,走進感知與記憶的急流中,過程中的每一步,都伴隨著無聲的嘆息。
淑惠是天生的文字創作者,新聞背景出身,基於骨子裡對人文、土地的濃厚情感,從新聞界轉職文化界、進入雜誌社,擅寫專題深度報導的她,開啟對於臺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探查,也展開對原鄉的關懷。
在臺灣社會經歷各種時代變異時,她的人生也迎來各種無常的造訪,二○一七年送走摯愛的母親後,處於生命低潮的她,用盡力氣握住一枝筆,寫下對母親的思念,就這樣走上純文學的創作之路。
在文學的世界中,她釋放了禁錮自我的枷鎖,一步一步走向真正的自由。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20012
- 叢書系列:釀文學
- 規格:平裝 / 182頁 / 14.8 x 21 x 0.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康翰娜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2-06-30 66折: $ 297 | |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24 66折: $ 297 | | 作者:i室設圈│漂亮家居編輯部 出版社: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09 66折: $ 429 | | 作者:佐光紀子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1-12 66折: $ 263 | |
|
|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 | 作者:楊定一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5-03-12 $ 395 | | 作者:陳郁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7 $ 332 | | 作者:李佳穎 出版社:自轉星球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01 $ 369 | |
|
| $ 102 | | 作者:肥志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5-04-01 $ 387 | | $ 221 | | 作者:川口開治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5-04-11 $ 34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