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臺中榮總啟動變革、超越升級的實錄
是組織突破限制、打開資源、提升眼界的美好範例
其中,更包含對臺灣醫療的承擔與展望!
成立超過40年的臺中榮總,有光榮的歷史與優秀的團隊,但也有其包袱。面對外在環境的改變與挑戰、內部環境存在的問題,改變看似必然,但改變從來不易。
2021年,在國際心臟醫學界享有盛名的陳適安,接任中榮院長。他打破原本組織中的「安穩模式」,轉而啟動火力全開的「變革模式」,以「精準」、「紀律」為準則,帶領中榮團隊展開1,461天的有感變革,繳出漂亮成績。
*以病人為中心的流程改造,讓中榮的「二十四小時急診滯留率」從墊底的全臺最高,變成第一的全臺最低。門診治療中心、整合式術前照護、術前準備中心、術後加術康復,以及出院一站式服務等,不僅優化了病人看診與手術的經驗,減輕病人與家屬的壓力,同時也讓醫療更有效率。
*大刀闊斧調整薪資制度、全面檢視及擴充人才庫,並讓更多院內不同職類的同仁都有機會出國參訪、進修。既留住人才、吸收新血,也成為中榮布局未來醫療的能量。人力制度的改革,也讓中榮在幾乎全球性的護理人力短缺潮中,不但沒有出現護理人口不足的嚴重缺口,留任率與招募成效更遠優於其他醫療醫構。
*新冠疫情期間,承擔起中部地區抗疫防疫的重責大任,成功執行多項任務。在三天內,從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區域重新改裝,到人員、物資、治療機制,就全部到位,承接北病南送的病人,並達成病人零死亡率。一天的PCR檢測量能達到兩千例,是全臺第一。民眾開始接種疫苗後,中榮亦責無旁貸承擔此一任務,並完成破紀錄的萬人疫苗接種。
*確立更明確的發展方向,選擇未來醫療做為中榮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目標。並在此前提下,廢除KPI制度,轉而以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等四大方向做為發展主軸,加上一連串的流程改造與資源整合,讓未來醫療的種子在中榮遍地開花。2022年,成為臺灣第一家入選《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與調研機構Statista合作評選的「全球最佳智慧醫院」的醫療機構,排名全球前三百大;2024年,更成為全國醫學中心裡,唯一一家入選百大的醫院。
*在2023年成為全臺第一家具有泌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耳鼻喉科三科達文西手術教學示範中心的醫學中心,在2024年再增加一般外科,成為臺灣唯一,也是亞太地區唯一,同時具備四個不同科別達文西手術觀摩中心資格的醫學中心。
*打造有美感、具人文氣息的院內環境,讓病人與家屬感受到醫療也有溫度。也打造一個讓中榮團隊能安心發揮專業、感覺幸福的工作環境。
中榮的變革歷程是醫學管理、組織變革的絕佳典範,其中的原則、態度與方法,也能提供任何亟欲改變的組織做為參考。
作者簡介:
倪可誠
文字工作者也是資深新聞工作者,參與多個不同領域書籍採訪寫作,涵蓋產業發展、人物傳記、科技創新等。
章節試閱
打開限制,打開資源,打開眼界
在臺中榮總每個月一次的院務會議上,各部科報告的內容包含了許多以數字為導向的達成率與進度,例如論文發表數量、年度目標達成進度等。在連續主持兩次院務會議後,陳適安發現,儘管各部科報告的內容看起來非常豐富,但那些數字背後的實際狀況,不一定能與醫院未來發展產生正向的連結。
以論文發表數量的指標來說,報告中只看得到每個部科設定的發表數量,卻沒有進一步分析主題領域。表面上看來,各部科似乎持續產生許多論文,實際上卻缺乏系統性、方向性的資源統整,忽略了研究量能與研究方向必須與策略主軸緊密連動,才能產生效益。
取消KPI,聚焦落實四大策略
因此,在上任後的第二次院務會議上,陳適安當場宣布取消原本的KPI制度。
他告訴所有主管:「從下個月開始,開會請針對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四項策略主軸,列出今年度要做的項目、要做到什麼程度、需要哪些資源等,大家一起來檢視這些項目的進展。」
會議結束後,每一位與會主管都收到一份表格,上面條列了會議上提到的重點,做為之後院會報告的內容提示,希望各部門依據業務特性與服務需求,針對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四項策略,思考如何在臨床、教學、研究的面向提升水準。
提起當時決定取消中榮行之有年的KPI制度,陳適安直爽的說:「我不喜歡造假,也不願意看到同仁被制度逼著要去造假,而要破除這樣的風氣,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廢除不合適的制度,鼓勵同仁做對的事。」
「取消KPI」的這個決定,在許多組織看起來不可思議,卻是打開中榮變革活力的關鍵。
陳適安的觀念是,與其所有人一起迷失在每個月浮沉不定的數字中,中榮需要的是更腳踏實地的進展,在目標明確、方向統一、落實執行的正向循環中,逐步建立團隊的自信與動力。
身為領導經驗豐富的高手,陳適安的組織改造標準作業流程第一條鐵律就是:「讓大家看見未來的希望,知道現在做的事是對的方向。」取消KPI制度的意義,也在於此。
畢竟,在擬定新發展主軸的同時,卻又要求各部門繼續按照過去的評比標準做事,顯然是自相矛盾。因此,陳適安打開數據評比限制,為團隊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間,探索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四大主軸的發展機會。
你需要什麼?我可以幫忙什麼?
而在打開限制之後,也要打開資源的活水。
許多中榮主管談到與陳適安共事的經驗,幾乎都會提到:「每次和院長見面或被交辦任務,院長一定會問我們需要什麼資源、需要什麼幫忙。」
陳適安認為,資源就定位是很重要的事,沒有資源就要去找,而不是在原地等待,「我總是不斷詢問大家,請他們告訴我缺少什麼,不要等到事情無法完成,才說是因為缺少資源。」
「你需要什麼?我可以幫忙什麼?」這兩句話,陳適安幾乎每天都會說,除了提供資源、解決問題,他也要讓一起工作的同仁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想好如何安排資源、尋找資源、運用資源。
而對所有中榮的員工而言,院長就是他們的資源。有一位主管說:「院長其實是在用不同的方法訓練我們,從用什麼工具做、去哪裡找人合作,到該從什麼角度去思考資源整合的方向等。」
曾經有一個部科規劃送同仁出國研習新的治療方案,為了讓同仁能夠在國際機構把握有限的時間、發揮最高學習效率,希望先在臺灣找到曾經學過這套方案的醫院進行交流。當時負責這項計畫的主管說:「我其實透過關係找到臺北榮總團隊,希望先送同仁去訓練一段時間,正式聯絡時發現,院長已經早我們一步,幫我們都安排好了。」
又有一次,某個部科向陳適安報告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的提案計畫,提到雙方在溝通上一直有困難,對於是否與中榮合作,對方始終沒有明確表態。陳適安得知後說:「你們應該早點告訴我,我有一個朋友是這個單位研究計畫的主要贊助者,我來幫你們聯絡。」也就在陳適安的安排下,這項合作案終於得以順利啟動。
在陳適安上任的當年年底,中榮成立了放射免疫實驗室,對於許多醫院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可以帶來顯著收入的項目,但對於許多罕見疾病患者來說,卻是至關重要。有些罕見疾病的檢測項目,目前一般檢驗無法更有效率進行診斷,透過放射免疫檢測,可以更快做出診斷,及時提供需要的治療。
事實上,中榮核醫科很早就希望能夠成立放射免疫實驗室,但之前因為醫院整體投資考量等問題而不敢貿然提出。在陳適安上任後,有次在與核醫科主管談到未來發展計畫時,對於核醫科提出放射免疫分析實驗室與正子磁振造影機等項目,陳適安認為,這些設備雖然都需要大筆資金投入,但不論是對病人服務的完整性或是配合國際醫療趨勢發展,中榮應該要能夠積極提供這些服務項目。因此,陳適安當下要求核醫科進行規劃,並積極協助籌集資金,逐一完成包含放射免疫實驗室與正子磁振造影機等設備投資。
「院長對於著眼於未來性的醫療項目投資都非常支持,他的遠見不僅限於既有設備的汰舊換新,而是更長遠的發展,」中榮核醫科主任蔡世傳說:「以正子磁振造影機的投資來看,全臺灣原本只有四台設備,而且都集中在北部,院長就是看到這一點,願意全力支持。一開始我跟院長說這可以放入未來規劃,院長當場說,這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就要做到的投資。」
儘管盡全力為中榮打開資源,注入新的動能,但陳適安對於如何斟酌平衡資源配置,卻很務實理性。他清楚知道每個組織都有資源的限制,讓資源有效配置更是成功的關鍵,如果因為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而導致失敗,就不是方向的錯誤,而是執行力的問題。所以,當同仁告訴陳適安需要什麼資源時,他會評估,「如果可以找到資源,我們就全力幫忙,但如果確實有無法克服的限制,我們也能調整計畫的優先順序,不至於浪費時間空轉。」
打開限制,打開資源,打開眼界
在臺中榮總每個月一次的院務會議上,各部科報告的內容包含了許多以數字為導向的達成率與進度,例如論文發表數量、年度目標達成進度等。在連續主持兩次院務會議後,陳適安發現,儘管各部科報告的內容看起來非常豐富,但那些數字背後的實際狀況,不一定能與醫院未來發展產生正向的連結。
以論文發表數量的指標來說,報告中只看得到每個部科設定的發表數量,卻沒有進一步分析主題領域。表面上看來,各部科似乎持續產生許多論文,實際上卻缺乏系統性、方向性的資源統整,忽略了研究量能與研究方向必須與策略主軸...
目錄
目錄
序
賴清德 中華民國總統
臺灣智慧醫療新標竿
邱泰源 衛生福利部部長
看見未來醫療的智慧創新力
嚴德發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耀傳承,變革永續
陳適安 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成為未來醫療的先鋒團隊
前言 一場全面啟動的自我超越
第一部 啟動──精準定位
第一章 一條加速上升的陡坡路
第二章 理解過去,找到啟動的支點
第三章 打開限制,打開資源,打開眼界
第四章 從深水區開始調校
第二部 賦能──引水入渠,水到渠成
第一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第二章 注入人才活水
第三章 以病人為中心的流程改造
第四章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三部 升級──接軌未來醫療
第一章 大疫當前的壓力測試
第二章 彎道超車,深化智慧醫療的推動
第三章 專注先進研究,守護每個希望
第四部 深化──由內而外、持續擴大的影響力
第一章 讓影響力起飛
第二章 讓影響力生根
第三章 讓影響力落地
第五部 永續──人文初心,燦爛恆久
第一章 醫學人文,化虛為實
第二章 打造全天候幸福職場
目錄
序
賴清德 中華民國總統
臺灣智慧醫療新標竿
邱泰源 衛生福利部部長
看見未來醫療的智慧創新力
嚴德發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耀傳承,變革永續
陳適安 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成為未來醫療的先鋒團隊
前言 一場全面啟動的自我超越
第一部 啟動──精準定位
第一章 一條加速上升的陡坡路
第二章 理解過去,找到啟動的支點
第三章 打開限制,打開資源,打開眼界
第四章 從深水區開始調校
第二部 賦能──引水入渠,水到渠成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