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一段足以借鏡的人生歷程
更是一段充滿溫度的家庭故事
懷抱醫者之心與教育家的胸懷,謝孟雄透過攝影師之眼看向世界
從志業、興趣、成就到價值觀,淬鍊出55則人生處事智慧
一個畢生都在挑戰自己、解決困難的人,他的人生會是怎麼樣的精采故事?
謝孟雄身兼醫師與教育家,也曾涉足政治界與藝術圈,跨領域的身分和興趣,令他始終秉持「專業內要內行,專業外不外行」的好學心態。他一生數度遭逢艱鉅任務,總能憑藉著努力和智慧扭轉乾坤,成就非凡卻從不以此為傲,泰而不驕的處世態度,堪稱君子典範。
本書分別從謝孟雄的童年、志向、職業、興趣、成就、價值觀、摯愛、生命回顧等八大面向側寫,字裡行間處處可見他對父親謝東閔的崇敬、對母親潘影清的依賴、對妻子林澄枝的疼愛,以及對四個女兒文宜、文安、文心、文珊的關懷。難能可貴的真摯情感,讓讀者在學習其人風範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由愛與回憶共構的家族凝聚力。
謝孟雄智慧語錄
◆ 人走到絕境,就是要想辦法,不能失望、也不要放棄,總會找到一條生路。
◆ 你說我的人生喜歡走困難的路嗎?我的想法是,容易的,誰都可以做!我最好做別人不能做的。
◆ 什麼叫做機會?危機就是機會,看你怎麼處理一個危機,轉危為安、逆轉局勢,這種事情對我來說很有挑戰性。力挽狂瀾,由負變正才有意思!
◆ 我覺得沒有什麼東西難得倒我,我也不是輕易放棄的人。這次不行,我就一次一次不斷累積經驗,在那個領域就會慢慢達到一個境界。
◆ 幸福跟苦惱窮困都是相對的,沒有透過比較,看不出價值。你貧窮過,才會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
◆ 絕對不要死背,融會貫通以後,自然可以舉一反三。知識一旦讀透了就能產生智慧,一知半解是辦不到的。
名人專文推薦
政治是一時的,監察委員是一時的;藝術是持久的,教育是持久的。
無論是投身醫學、教育或企業管理,孟雄皆秉持著「勤勞是快樂的關鍵」的信念,不僅展現出堅韌與樂觀的態度,更將父親傳承的閱讀習慣以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落實在生活與工作中。
孟雄的灑脫與成功,要歸功於來自父親的教誨與妻子的支持。他的夫人:林澄枝女士本身就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在澄枝擔任「實踐」校長時,我常接受她的邀請與年輕學生討論我所提倡的進步觀念;她後來擔任文建會主委時,也有積極的表現與卓越的成就。這對夫婦實在是台灣社會珍貴的資產。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作者簡介:
謝孟雄/口述
1934年生,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謝東閔長子,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博士,知名婦產科醫師,妻子林澄枝為台灣政壇知名人物。曾任實踐大學校長、台北醫學院校長、中華民國監察委員等。
雖家世顯赫,但並不熱中政治,反而興趣廣泛,喜歡攝影、建築、研究史地。藝術涵養深厚,經常到世界各地實地考察,在醫學、科技、人文、藝術與教育各方面,都有深刻研究與獨到見解。攝影技藝純青,為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榮譽會員,作品曾多次獲邀到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被已故知名攝影家郎靜山讚譽為「神乎技矣」。
即使退休多年,目前仍擔任實踐大學董事長一職,除了陪伴家人,也喜歡待在學校與學生在一起,過著退而不休的充實生活。
李宜蓁/採訪撰稿
台大新聞所畢,曾任《親子天下》雜誌主筆;爾後畢業於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目前為諮商心理師。
章節試閱
始於廣州的逃難童年
一九三四年十月,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的兩年半前。
謝孟雄出生在戰爭前夕的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是謝東閔與潘影清的長子。謝孟雄出生之際,父親謝東閔以日文講師身分破格錄取為中山大學教師,同時在廣東順德縣蠶絲專門學校兼課,也自行開設了「廣州日文專修館」教授日文;母親潘影清則負責家務。
彼時父親在中國南方的教書等事業看來逐漸起步,但其實父親是來自台灣濁水溪旁一個純樸小鎮二水的子弟。
謝家祖先於清朝嘉慶年間由福建漳州來台,剛遷台時謝家相當貧困,三餐只能煮粥止飢。謝家曾祖父讀了很多中醫典籍,開了中藥鋪,克勤克儉過日子,多年後家境逐漸改善。後來祖父謝在祺繼承了曾祖父的田產,部分自耕、部分給佃農租耕。身兼中醫的祖父還免費替村民看病,同時經營糖、米、麵粉、花生油等買賣,生意興隆,因而得以支持父親謝東閔在一九二五年前往中國上海就讀中學。
後來氣候不佳,紅糖無法結晶,生意大受影響。為了解決家道中落的危機,祖父賣掉了二水街上的房子,也無力繼續供應父親在上海的學業。祖父直接對父親說:「你還是回來吧!」
01. 人走到絕境,要想辦法,不能失望放棄,總會找到生路。
父親謝東閔不肯返台。當時東吳大學附近憲兵營的兩位營長要去日本進修,聽聞父親日文很好,還翻譯過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日文書,因此聘父親為家教,一個營長日文學費三十大洋、兩人六十大洋,父親就這麼靠稿費支撐自己在中國的學習生涯。若沒有當時堅持留下來的父親,就沒有後來的謝孟雄。
父親這段往事讓謝孟雄體悟:「人走到絕境,就是要想辦法,不能失望、也不要放棄,總會找到一條生路。」
問謝孟雄人生遇過什麼絕境嗎?謝孟雄竟樂觀地說:「好像沒有耶!」他身為公務員之家的小孩,家境一向維持小康,「中國人很少大富大貴,小康是中國人希望的生活。不過其實我逃難也很苦,一直沒念書,小學不知道怎麼念的,有時候一年要換三個地方,逃難哪有安定的?從七歲到十二歲,都是戰爭下過日子,命保下來就不錯了。當時是小孩子的我並不覺得苦,現在回想起來,逃難是一種很好的磨練。」
14. 走一條難走的路,做別人不能做到的事。
後來,謝孟雄選擇從醫這條路,主要是想獨立,挑戰一條艱難的路!逆向操作似乎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基調。
「你說我的人生喜歡走困難的路嗎?我自己也覺得是很奇怪的事!我的想法是,容易的,誰都可以做!我最好做別人不能做的,對我來說最難的是醫學,因為我的數學並沒有那麼頂尖,台大醫學系當年有三千多人報考,只錄取五十名,我在第一關考數學就輸掉了。後來考上第二志願國防醫學院,我是榜單上排名第九,因為國防有考中外史地,加分加很多!」謝孟雄大笑。
父親是如何看待兒子選擇行醫之路?謝孟雄說:「父親看我考醫生,他很高興,他明白這個孩子不是要依附,而是求獨立。我考上國防醫學院,他心裡很高興,他曉得我不走容易的路。父親從來沒有講出來,但我知道他心裡很得意。」父親常常跟外國朋友介紹說:「我兒子是個婦產科醫師,是『下水道專家』!」搞得老外一頭霧水。
謝孟雄於一九五二年考上國防醫學院之後,在國防醫學院接受醫學院基礎教育,以及為期三年的軍事教育。後來升大三時,轉入剛創辦的高雄醫學院,成為高醫第一屆醫學系學生。當年跟謝孟雄同屆的建中學生,有三十幾個考上國防醫學院,國防的教授都非常優秀,因為日本人走了,中國來的菁英教授都集中在國防醫學院。但也許是念建中早就自由慣了,不習慣被當阿兵哥管理,最後謝孟雄在升大三那年,轉學高雄醫學院三年級。
當時由於雙親的安排,謝孟雄在高雄求學時代,就寄住在父親好友林東淦在省立高雄商職的宿舍中。林東淦因工作留在高雄,家人均已遷至台南,也是因為這個轉學的決定,才讓謝孟雄跟林澄枝有了相識、相戀的契機。
53. 高度欣賞夫人的聰明、內斂、能力好,卻一輩子謙虛低調的風格。
謝孟雄舉《塔木德》裡頭的婚姻段落說,他跟林澄枝就是猶太人所說「最好的結合」。一個很有學問的家庭後代,跟一個很富有的家庭後代結合,《塔木德》說這是門當戶對。謝家算是有才氣,而林東淦家族是高雄鐘鼎之家,家裡有十六房。但在謝孟雄眼中,林澄枝絕不只是富家千金,她相貌好、家庭背景好、工作能力更好,卻一輩子保持謙虛低調,不愛拋頭露面。她喜歡待在家裡當主婦,「她說最幸福的『就是做謝孟雄的太太』!因為她很有才華,聰明、內斂,對長官全力以赴,對部屬體貼照顧,所以每個首長都想要她當副手。」
林澄枝在文建會擔任主委總共五年,後來還曾任中國國民黨首位女性副主席,以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她雖然做到很高的職務,依然保持謙卑內斂,在與中國國民黨的同仁們大合照時,她一個人安安靜靜主動站到很後面,黨主席連戰還特地喊她的名字說:「你要過來站在我旁邊啊!」
謝孟雄非常鼓勵太太往職場發展,貢獻國家,甚至以太太為榮。「她職位很高,我在家煮飯,也不會覺得沒面子。我當監察委員時是她最發光發熱的時候,I am proud of her! 那個時候我去找蘇聯芭蕾舞團都是靠自己,我不麻煩太太幫我去跟舞團打招呼。」謝孟雄認為,夫妻倆都是靠實力、不靠關係,有自我價值感的兩個獨立個體。林澄枝雖然能力跟成就都很高,但是她最在意的就是先生。大女兒文宜說:「爸爸一向就是給媽媽大方支持跟鼓勵,不吃醋也不限制,全心支持,為媽咪感到驕傲!那個時候媽媽常常出現在電視新聞裡,爸爸就拿著相機不斷地幫媽媽拍照,做出各種簡報、相簿,非常以媽咪為榮。他在外甚至還說自己是『林澄枝的先生』!」
林澄枝在文建會做了五年,工作非常認真,壓力大到引起末梢神經麻痺,當時她手腳都麻了。謝孟雄帶太太到台大醫院做了各種檢查,當醫師的他也明白,免疫系統病症最好的對策就是把壓力源拿掉。「我跟她說,文建會白皮書也出了,做了很多貢獻,急流勇退,該休息了。休息以後那些症狀真的奇妙地不藥而癒!」文建會是最窮的部會,各行各業都來要經費,太太是一個慈悲的好人,沒有經費她還會自掏腰包。她無論做事、講話都是規規矩矩,相貌莊嚴,不苟言笑,離開文建會的時候,文建會的人都哭成一團。
兩人結婚六十多年,沒有吵過架,因為「沒有吵架的理由」。兩人總秉持著互相尊重、不開心就走開的相處原則,絕不會有翻臉、怒罵,正面衝突的時刻。林澄枝在結婚五十週年紀念影片中揶揄他說:「先生很欣賞美的東西,尤其是漂亮女孩子,到哪裡都一樣。他會過去跟她們拍照、講話,不一定是有什麼用意,但是有時候看了就很討厭、不舒服。我一人默默閃到旁邊的時候,他忽然發現我不見了,才知道『事態不對喔!』」
謝孟雄喜歡講笑話,有時候嚴肅正經的太太聽了不開心,他還會找一些她喜歡聽的東西,再把氣氛給圓回來。「文宜常常說我愛踩她的紅線,哪壺不開提哪壺!互動中有一種調皮,掀起波瀾然後再恢復平靜,我覺得這樣相處滿有趣的!」
家裡的布置、掛畫跟裝修都是謝孟雄負責,林澄枝有品味,也願意花錢。教養小孩的是太太,做菜的是先生,太太總是吃得很開心,謝孟雄也覺得每天去買菜的自己很有貢獻,兩人合作無間。
「澄枝不希望我賺更多錢、做更大的官,她只喜歡端莊的打扮,我也認為自然、簡樸、舒服最好。就像你天天大魚大肉也不會覺得好吃,點綴一些青菜豆腐,才顯得出鮑魚、魚翅的特別,天天吃鮑魚、魚翅很像嚼塑膠片。她吃飯有很多禁忌,綠色豆子不吃,最討厭菜豆,看到就會覺得噁心;喜歡牛肉、牛排、魚肉,不喜歡太麻煩的螃蟹,但是你如果幫她剝好的話,她可以!」講起太太的飲食,謝孟雄話匣子關不上。
四女兒文珊說:「有一次爸比做菜給我們吃,我覺得他肉放太多了!他說:『那是因為你媽咪喜歡吃肉!』」
大女兒文宜說:「每次爸比做菜,都很期待地看著媽咪,只要她有一點點皺眉頭,爸比就會說:『是太鹹嗎?還是怎麼樣?』只要媽咪覺得好吃,爸比就好開心!」
三女兒文心說:「爸比疼愛媽咪,很在意她吃喝,但是疼愛的方式跟場合有時候不太恰當。比方說有時候我們去看表演,看到一半爸比不見了,回來的時候他手上捧著一杯水,因為他怕媽咪口渴。有次我們從福建回來,在機場的時候跟當地領導一一握手道別,爸比看到旁邊有肯德基,想到媽咪愛吃霜淇淋,他就馬上跑過去買,一人一支霜淇淋,但是我們正在排隊入關,搞得我們人手都是霜淇淋,還要跟人家握手,那個畫面很好笑!」
二女兒文安則形容:「爸比、媽咪好像太陽跟月亮。爸比像太陽,溫暖熱情,毫不做作;媽咪好像月亮,冷靜溫柔,永遠是我們最大的後盾。」
謝孟雄是一個活潑、開朗、幽默的人,興致一來,嗓門開唱,逗得全場哈哈大笑,作風洋派,但太太卻是端莊、矜持、內斂,不像先生情緒都是外顯。
54. 愛一個人,會願意為對方做一切,沒有所謂犧牲。
林澄枝在結婚五十週年紀念影片中,曾說過一段話:「下輩子還要嫁給他!兩個人相知相惜真的不容易,他天性善良、坦誠,向來都是直接表達,很少修飾,裝都裝不來,就是那麼真!」
經營婚姻家庭的智慧是什麼?謝孟雄說:「你愛一個人,會願意為她做一切,沒有所謂犧牲。像我今天,三餐有機會餵她吃,是我的幸福。她生病了,我無可奈何,只能給她營養。我半夜去上廁所,會走過去看看她被子有沒有蓋好。」他認為對菲傭來說,照護只是一個工作,「已經做到很好了,不能要求人家二十四小時上工。我愛她、照顧她是心甘情願。你問我有沒有什麼婚姻家庭經營之道?沒有什麼哲學,就是一個『愛』字,我相信她對我也是如此,互相的。這也是幸福,不容易!直到今天我都還是珍惜她,不需要做給人家看,沒有必要,我想她心裡也明白。」
據說當年求婚時,林澄枝很有智慧的告訴謝孟雄:「請你答應我兩件事,第一,不能大聲說話或大聲責罵我,要用理性態度互相溝通;第二,我不擅長做家事,請你要體諒。」當下謝孟雄就答應這兩個承諾,維持了整整六十年!從沒罵過太太、幾乎天天下廚、餵太太吃優格。他說:「仔細回想,我的人生幾乎沒有過什麼低潮,現在唯一最掛心的,就是太太的健康……」
謝孟雄在結婚六十週年紀念影片中,泛淚感嘆說道:「我很難過,你是不是壓抑太久……我們牽手一輩子,六十年一甲子,每天餵你吃三餐,只要你吃、我就很開心。四個女兒你都教得很乖巧,現在不求名利、不虛此生,只希望你早日康復。」
始於廣州的逃難童年
一九三四年十月,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的兩年半前。
謝孟雄出生在戰爭前夕的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是謝東閔與潘影清的長子。謝孟雄出生之際,父親謝東閔以日文講師身分破格錄取為中山大學教師,同時在廣東順德縣蠶絲專門學校兼課,也自行開設了「廣州日文專修館」教授日文;母親潘影清則負責家務。
彼時父親在中國南方的教書等事業看來逐漸起步,但其實父親是來自台灣濁水溪旁一個純樸小鎮二水的子弟。
謝家祖先於清朝嘉慶年間由福建漳州來台,剛遷台時謝家相當貧困,三餐只能煮粥止飢。謝家曾祖父讀了很多中醫典籍,開了中...
作者序
謝孟雄:我佩服的院長與校長/高希均
(一)「第五位」公子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百廢待舉。我在那時的省立台中農學院主修農業經濟,一九五八年畢業,幸運地獲有獎學金,一九五九年能去美國研究經濟發展。
五年後(一九六四),畢業後又幸運地受邀赴威斯康辛州立大學經濟系任教,講授「落後國家中的經濟發展」,這正是我最關心的課題。在美國教書與研究是分不開的,就不斷利用寒暑假時間分赴世界落後各地參訪。當有機會時,心中的首選當然就是台灣。
一九六九年接到當時經合會祕書長李國鼎先生的邀請,因他曾讀過我用中文剛出版的《經濟發展導論》,來討論台灣的人力資源運用問題。回到了離開十年的台灣,在各方面已有顯著的改進,令人興奮。
在「人才外流」(brain drain)最流行也最嚴重的年代,台灣留學生返台就業是件「新聞」。當時台大熱門的理工科系的畢業生,絕少不出國的。但是隨著台灣經濟逐漸地起飛,到了一九七○年代中後期已有明顯的改善。那時在留學生群中流行的一個名詞是「四公子」(一個略有羨慕但無惡意的名詞),它是指沈君山、錢復、連戰、陳履安,四位政府首長的「公子」,都先後在美國名校得了博士後回來,擔任公職,他們的父親分別擔任過農復會主任委員、台大校長、內政部長、副總統。這四位博士的回國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報效國家,建設台灣」。
自己是一個軍人子弟,從一九六九年第一次回來後,幾乎每年都返台開會或做研究,也就先後認識了這「四位公子」,變成很熟悉的友人。(連戰在一九六五年芝加哥取得博士後,即至我教書的威州大政治系任教,認識最早。)稍後我立刻發現其中少了一位關鍵的「公子」,那就是一九六九年回國貢獻的謝東閔省主席及副總統的公子:婦產科醫師謝孟雄。
此刻一本關於孟雄一生的書《人生就該這麼精采》出版了,正可彌補少了他這位「公子」的缺憾。認識孟雄是一九七○年代後期,孟雄、君山和我都被邀出任「明德基金會董事」(台塑王永慶董事長所創設,自己受邀請假返台創設「生活素質研究中心」)。
(二)精采一生
回想四十多年前,孟雄時任台北醫學院校長,由於年齡相近,志趣相投,關心的公共議題相同,因此展開了近半世紀的交往。儘管他的專業是醫學,我讀的是經濟,但我們對當時蓬勃發展的台灣社會充滿了信心,也對下一代欠缺人文修養與素質,有著恨鐵不成鋼的焦慮。
在全球化時代,我心目中的「知識人」要擁有四個學養: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這四項可泛稱為「人文情懷」的學養,孟雄不僅充分體現於自身,更積極透過教育,影響年輕學子。
在他擔任五年(一九七八~一九八三)台北醫學院校長任內,不畏艱難,有多種建樹及革新,有幾句金句來形容這一挑戰:
(1)不夠困難的工作,不會輪到我。(2)危機就是轉機,由負變正才有意思。(3)沒錢,就要有沒錢的做法,第一步從亮點做起。
十年後又擔任了六年公職(一九九三~一九九九)監察委員,然後堅辭婉謝再提名。他的新使命是再回到父親謝東閔先生創辦的實踐大學,接任校長,積極為社會培育才德兼備且具人文關懷、生活創意、科學素養與國際視野的人才。他對人文教育的重視與推廣,也成為了實踐大學受人稱讚的特色。
在這本《人生就該這麼精采》中,作者李宜蓁詳實記錄了孟雄在生命各階段的五十五則生命智慧,從志業、興趣、成就到價值觀,不僅展現了他的醫者之心、教育家胸懷,更透過他的攝影師之眼看向世界,與讀者分享他歷經戰亂的顛沛童年、歷經奮鬥的求學時期,到多方「斜槓」的職業生涯。
無論是投身醫學、教育或企業管理,孟雄皆秉持著「勤勞是快樂的關鍵」的信念,不僅展現出堅韌與樂觀的態度,更將父親傳承的閱讀習慣以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落實在生活與工作中。書中精采的生命故事和幽默的自述,不僅傳達了他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更啟發讀者活出真我、追求卓越。
(三)「分享」勝過「擁有」
人文素養有很多層面,從文學、哲學,到音樂、建築、藝術……。攝影——或者對影像的捕捉與紀錄——也正是其中一支。
孟雄在攝影方面他有自己突出的造詣。在他出版的多本攝影集中,有些我曾在現場的博物館中看到過原作。經過他的拍攝,原作的風韻栩栩如生,藝術的永久性在這些照片中活生生地浮現。
多年來我提倡「分享勝過擁有」,回顧孟雄多姿多彩的一生,展讀謝校長的攝影專集,他讓我們「分享」了他最珍貴的藝術世界,就如我們「擁有」了這些藝術傑作一樣。
政治是一時的,監察委員是一時的;藝術是持久的,教育是持久的。
二○○三年八月,十多位好朋友組織了一個捷克首都「布拉格之旅」。十天的行程中,名譽團長孟雄一路上如數家珍地細述歐洲文明與捷克風土人情,使每一位學有專精的團員,內心感受到「專業內內行」不夠,還要追求「專業外不外行」。
回到台北,朋友們還舉辦了一個不公開的布拉格影展。最好的照片當然都是孟雄攝影的。
孟雄的灑脫與成功,要歸功於來自父親的教誨與妻子的支持。他的夫人:林澄枝女士本身就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在澄枝擔任「實踐」校長時,我常接受她的邀請與年輕學生討論我所提倡的進步觀念;她後來擔任文建會主委時,也有積極的表現與卓越的成就。這對夫婦實在是台灣社會珍貴的資產。
二○○五年七月當謝校長卸下實踐大學校長重責時,他留下了萬千學子對他的懷念;幸好他現在仍是實踐大學的董事長,領導近一萬兩千名師生,持續貢獻邁進。
附記
當我知道「天下文化」有機會出版老友實踐大學謝孟雄董事長傳記的時候,我心裡在想,四位聰慧的女兒大概會要我寫篇序。事實上,過去已經為孟雄出版過的三本書分別寫過「心得」。
果然邀請來了,給了我足夠的閱讀與寫作時間。我居然二週內就寫好了我心目中的孟雄的精采的一生。
沒想到寫完後才看到這本近六萬字的新書《人生就該這麼精采》,寫得那麼生動,也增加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事與人,幾乎想重寫一篇「讀後心得」。思之再三,我還是應當用我原來所認識的謝校長。其他好友及學生輩,趕快一起分享你們和謝董事長的故事。
唯一要強調的是:書中敘述澄枝失智後,孟雄的愛心與耐心,是我以前不十分清楚的;讀後真是令人心痛感動。傳記中四位女兒寫下對父母的感恩,也正反映出一個快樂家庭的孝思與美滿。
書中整理出的謝董事長五十五則「生命智慧」更是值得推廣,應當把這五十五則匯聚在一起編印成冊:成為當代「青年守則」,宛如我們年輕時背誦的「青年守則十二條」。
(本文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代序 重獲開心的父親
會有這本書的誕生,其實是有兩個主因。第一個是大約兩年前因為隨著母親的失智漸漸退化,再也無法跟父親對話互動,父親也跟著漸漸進入一種憂鬱的狀態,讓我們四姐妹頗為憂心。後來正好有第二個原因出現,就是我們在商量想送給父親一個有意義的九十歲生日禮物。
在姐妹們的討論下,我提到父親經常在餐桌上分享他一些有趣且很有智慧的人生小故事,或許我們可以找人來訪問他,一起幫他出一本書。一方面父親喜歡跟人聊天,如果有人定時來訪談他的人生經驗,應該可以幫助他從憂鬱中走出來;另一方面他曾經感嘆過,以前比較有動力和靈感時,喜愛旅遊的他每次出國回來都會整理自己的攝影和文字記載出一本書。他說過希望每年都能出一本,但後來因為疫情加上媽媽的狀況,就再也提不起勁了。如果我們來幫他出一本書,也等於完成他的一個心願。
我找來自己很優秀的碩士班學生宜蓁,她也是一位資深作者,很感恩她在一邊撰寫自己的碩士論文時,還義無反顧地接下這個工作,開始和父親定期訪談。結果如我們所料,父親在她專業的引導詢問下,每次都聊得很開心忘我,回家後會再重述一遍當天他分享了什麼故事,臉上的光彩和笑容又出現了。看到恢復動力的父親令我感動不已,深深覺得我們四姐妹這件事真的做對了!
不過原本只是想自行印刷成冊,到時候可以分送給親朋好友,沒想到父親開始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書籍的編排製作,讓非專業的我們很頭痛,不知如何是好,也知道這樣肯定趕不及在他九十歲生日完成,便跑去向宜蓁求助。她建議我們可以跟天下文化出版社談看看,請他們推薦一位資深編輯來協助,畢竟父親跟高希均教授是很好的朋友。父親一向不喜歡麻煩人,拖了好幾天都不好意思打電話,在我們的催促下終於撥了電話給高教授,沒想到高教授不但介紹了最棒的團隊給我們,還說要由天下文化來出這本書。
父親很感動也很高興,而我們更是開心,且自從由專業的團隊接手主導,我們都覺得整個過程好順利又好放心,父親也很努力參與校對,經常看他拿著放大鏡讀著整理出來的文稿並做修改。雖然這本書無法趕上父親的九十歲生日,但是父親和我們都相當期待這本書的誕生。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們重獲那個開心的父親!
我在這裡第一要感謝我最愛的三個妹妹,謝謝你們一路來的相互信任、陪伴與支持,在製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如此盡心盡力,共同為父親完成這個心願,你們是我生命中最棒的團隊。接下來要感謝我的學生宜蓁,謝謝你在忙著畢業的同時,還願意接下這個工作,因為你的訪談,讓我的父親重現笑容與動力。也感謝你流暢生動的書寫,讓每個故事都活生生地躍然紙上,這些都會成為我們一家人最美好的回憶。再來一定要大大感恩高希均教授二話不說就決定由天下文化來出這本書,讓書內蘊藏的智慧與價值能讓更多人看到。更感謝天下文化超棒的編輯團隊,尤其負責此書的吳佩穎總編輯,他剛進天下文化時擔任了母親自傳《真澄歲月》的責任編輯,這個巧合讓我們姐妹都驚呼也太有緣分了!謝謝團隊中的仁傑、莉婷和一直被我們麻煩很多的昕詠,你們是我們的夢想團隊,很高興有這樣的緣分與你們一起完成這本書。
父親陽光的人生迄今九十載,在求學、行醫、公職、公益各方面都無愧於心。謝謝您讓我們的家庭生活充滿著愛以及您傳承的家教。沒有您精采的人生與累積的智慧,也沒有這本書的存在。謹以此書,獻給我們最愛的爸比!
文宜(代筆)、文安、文心、文珊
寫於二○二四年十二月
謝孟雄:我佩服的院長與校長/高希均
(一)「第五位」公子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百廢待舉。我在那時的省立台中農學院主修農業經濟,一九五八年畢業,幸運地獲有獎學金,一九五九年能去美國研究經濟發展。
五年後(一九六四),畢業後又幸運地受邀赴威斯康辛州立大學經濟系任教,講授「落後國家中的經濟發展」,這正是我最關心的課題。在美國教書與研究是分不開的,就不斷利用寒暑假時間分赴世界落後各地參訪。當有機會時,心中的首選當然就是台灣。
一九六九年接到當時經合會祕書長李國鼎先生的邀請,因他曾讀過我用中文剛出版的《經濟發...
目錄
推薦序 謝孟雄:我佩服的院長與校長/高希均
代序 重獲開心的父親/謝文宜
第一章 動盪童年:從四處遷移到落腳台灣
第二章 成為我自己:選一條難走但精采的路
第三章 斜槓先鋒:一心從醫,卻在他界開滿芬芳
第四章 不羈藝術魂:為美好事物留存片刻光景
第五章 開創實踐:打造台灣設計界的哈佛大學
第六章 人生價值觀:呼應猶太經典的處世智慧
第七章 此生摯愛:就算變成灰,也要陪在你身邊
第八章 退而不休:忙碌充實的董事長生涯
後記 最可愛的爸爸/謝文宜
後記 讓女兒們見證愛情的爸爸/謝文安
後記 我那風度翩翩、有如西方紳士的瀟灑爸爸/謝文心
後記 爸爸的幽默、氣度與愛/謝文珊
附錄 謝孟雄重要年表
推薦序 謝孟雄:我佩服的院長與校長/高希均
代序 重獲開心的父親/謝文宜
第一章 動盪童年:從四處遷移到落腳台灣
第二章 成為我自己:選一條難走但精采的路
第三章 斜槓先鋒:一心從醫,卻在他界開滿芬芳
第四章 不羈藝術魂:為美好事物留存片刻光景
第五章 開創實踐:打造台灣設計界的哈佛大學
第六章 人生價值觀:呼應猶太經典的處世智慧
第七章 此生摯愛:就算變成灰,也要陪在你身邊
第八章 退而不休:忙碌充實的董事長生涯
後記 最可愛的爸爸/謝文宜
後記 讓女兒們見證愛情的爸爸/謝文安
後記 我那風度翩翩、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