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謝孟雄:我佩服的院長與校長/高希均
(一)「第五位」公子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百廢待舉。我在那時的省立台中農學院主修農業經濟,一九五八年畢業,幸運地獲有獎學金,一九五九年能去美國研究經濟發展。
五年後(一九六四),畢業後又幸運地受邀赴威斯康辛州立大學經濟系任教,講授「落後國家中的經濟發展」,這正是我最關心的課題。在美國教書與研究是分不開的,就不斷利用寒暑假時間分赴世界落後各地參訪。當有機會時,心中的首選當然就是台灣。
一九六九年接到當時經合會祕書長李國鼎先生的邀請,因他曾讀過我用中文剛出版的《經濟發展導論》,來討論台灣的人力資源運用問題。回到了離開十年的台灣,在各方面已有顯著的改進,令人興奮。
在「人才外流」(brain drain)最流行也最嚴重的年代,台灣留學生返台就業是件「新聞」。當時台大熱門的理工科系的畢業生,絕少不出國的。但是隨著台灣經濟逐漸地起飛,到了一九七○年代中後期已有明顯的改善。那時在留學生群中流行的一個名詞是「四公子」(一個略有羨慕但無惡意的名詞),它是指沈君山、錢復、連戰、陳履安,四位政府首長的「公子」,都先後在美國名校得了博士後回來,擔任公職,他們的父親分別擔任過農復會主任委員、台大校長、內政部長、副總統。這四位博士的回國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報效國家,建設台灣」。
自己是一個軍人子弟,從一九六九年第一次回來後,幾乎每年都返台開會或做研究,也就先後認識了這「四位公子」,變成很熟悉的友人。(連戰在一九六五年芝加哥取得博士後,即至我教書的威州大政治系任教,認識最早。)稍後我立刻發現其中少了一位關鍵的「公子」,那就是一九六九年回國貢獻的謝東閔省主席及副總統的公子:婦產科醫師謝孟雄。
此刻一本關於孟雄一生的書《人生就該這麼精采》出版了,正可彌補少了他這位「公子」的缺憾。認識孟雄是一九七○年代後期,孟雄、君山和我都被邀出任「明德基金會董事」(台塑王永慶董事長所創設,自己受邀請假返台創設「生活素質研究中心」)。
(二)精采一生
回想四十多年前,孟雄時任台北醫學院校長,由於年齡相近,志趣相投,關心的公共議題相同,因此展開了近半世紀的交往。儘管他的專業是醫學,我讀的是經濟,但我們對當時蓬勃發展的台灣社會充滿了信心,也對下一代欠缺人文修養與素質,有著恨鐵不成鋼的焦慮。
在全球化時代,我心目中的「知識人」要擁有四個學養: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這四項可泛稱為「人文情懷」的學養,孟雄不僅充分體現於自身,更積極透過教育,影響年輕學子。
在他擔任五年(一九七八~一九八三)台北醫學院校長任內,不畏艱難,有多種建樹及革新,有幾句金句來形容這一挑戰:
(1)不夠困難的工作,不會輪到我。(2)危機就是轉機,由負變正才有意思。(3)沒錢,就要有沒錢的做法,第一步從亮點做起。
十年後又擔任了六年公職(一九九三~一九九九)監察委員,然後堅辭婉謝再提名。他的新使命是再回到父親謝東閔先生創辦的實踐大學,接任校長,積極為社會培育才德兼備且具人文關懷、生活創意、科學素養與國際視野的人才。他對人文教育的重視與推廣,也成為了實踐大學受人稱讚的特色。
在這本《人生就該這麼精采》中,作者李宜蓁詳實記錄了孟雄在生命各階段的五十五則生命智慧,從志業、興趣、成就到價值觀,不僅展現了他的醫者之心、教育家胸懷,更透過他的攝影師之眼看向世界,與讀者分享他歷經戰亂的顛沛童年、歷經奮鬥的求學時期,到多方「斜槓」的職業生涯。
無論是投身醫學、教育或企業管理,孟雄皆秉持著「勤勞是快樂的關鍵」的信念,不僅展現出堅韌與樂觀的態度,更將父親傳承的閱讀習慣以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落實在生活與工作中。書中精采的生命故事和幽默的自述,不僅傳達了他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更啟發讀者活出真我、追求卓越。
(三)「分享」勝過「擁有」
人文素養有很多層面,從文學、哲學,到音樂、建築、藝術……。攝影——或者對影像的捕捉與紀錄——也正是其中一支。
孟雄在攝影方面他有自己突出的造詣。在他出版的多本攝影集中,有些我曾在現場的博物館中看到過原作。經過他的拍攝,原作的風韻栩栩如生,藝術的永久性在這些照片中活生生地浮現。
多年來我提倡「分享勝過擁有」,回顧孟雄多姿多彩的一生,展讀謝校長的攝影專集,他讓我們「分享」了他最珍貴的藝術世界,就如我們「擁有」了這些藝術傑作一樣。
政治是一時的,監察委員是一時的;藝術是持久的,教育是持久的。
二○○三年八月,十多位好朋友組織了一個捷克首都「布拉格之旅」。十天的行程中,名譽團長孟雄一路上如數家珍地細述歐洲文明與捷克風土人情,使每一位學有專精的團員,內心感受到「專業內內行」不夠,還要追求「專業外不外行」。
回到台北,朋友們還舉辦了一個不公開的布拉格影展。最好的照片當然都是孟雄攝影的。
孟雄的灑脫與成功,要歸功於來自父親的教誨與妻子的支持。他的夫人:林澄枝女士本身就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在澄枝擔任「實踐」校長時,我常接受她的邀請與年輕學生討論我所提倡的進步觀念;她後來擔任文建會主委時,也有積極的表現與卓越的成就。這對夫婦實在是台灣社會珍貴的資產。
二○○五年七月當謝校長卸下實踐大學校長重責時,他留下了萬千學子對他的懷念;幸好他現在仍是實踐大學的董事長,領導近一萬兩千名師生,持續貢獻邁進。
附記
當我知道「天下文化」有機會出版老友實踐大學謝孟雄董事長傳記的時候,我心裡在想,四位聰慧的女兒大概會要我寫篇序。事實上,過去已經為孟雄出版過的三本書分別寫過「心得」。
果然邀請來了,給了我足夠的閱讀與寫作時間。我居然二週內就寫好了我心目中的孟雄的精采的一生。
沒想到寫完後才看到這本近六萬字的新書《人生就該這麼精采》,寫得那麼生動,也增加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事與人,幾乎想重寫一篇「讀後心得」。思之再三,我還是應當用我原來所認識的謝校長。其他好友及學生輩,趕快一起分享你們和謝董事長的故事。
唯一要強調的是:書中敘述澄枝失智後,孟雄的愛心與耐心,是我以前不十分清楚的;讀後真是令人心痛感動。傳記中四位女兒寫下對父母的感恩,也正反映出一個快樂家庭的孝思與美滿。
書中整理出的謝董事長五十五則「生命智慧」更是值得推廣,應當把這五十五則匯聚在一起編印成冊:成為當代「青年守則」,宛如我們年輕時背誦的「青年守則十二條」。
(本文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代序
重獲開心的父親
會有這本書的誕生,其實是有兩個主因。第一個是大約兩年前因為隨著母親的失智漸漸退化,再也無法跟父親對話互動,父親也跟著漸漸進入一種憂鬱的狀態,讓我們四姐妹頗為憂心。後來正好有第二個原因出現,就是我們在商量想送給父親一個有意義的九十歲生日禮物。
在姐妹們的討論下,我提到父親經常在餐桌上分享他一些有趣且很有智慧的人生小故事,或許我們可以找人來訪問他,一起幫他出一本書。一方面父親喜歡跟人聊天,如果有人定時來訪談他的人生經驗,應該可以幫助他從憂鬱中走出來;另一方面他曾經感嘆過,以前比較有動力和靈感時,喜愛旅遊的他每次出國回來都會整理自己的攝影和文字記載出一本書。他說過希望每年都能出一本,但後來因為疫情加上媽媽的狀況,就再也提不起勁了。如果我們來幫他出一本書,也等於完成他的一個心願。
我找來自己很優秀的碩士班學生宜蓁,她也是一位資深作者,很感恩她在一邊撰寫自己的碩士論文時,還義無反顧地接下這個工作,開始和父親定期訪談。結果如我們所料,父親在她專業的引導詢問下,每次都聊得很開心忘我,回家後會再重述一遍當天他分享了什麼故事,臉上的光彩和笑容又出現了。看到恢復動力的父親令我感動不已,深深覺得我們四姐妹這件事真的做對了!
不過原本只是想自行印刷成冊,到時候可以分送給親朋好友,沒想到父親開始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書籍的編排製作,讓非專業的我們很頭痛,不知如何是好,也知道這樣肯定趕不及在他九十歲生日完成,便跑去向宜蓁求助。她建議我們可以跟天下文化出版社談看看,請他們推薦一位資深編輯來協助,畢竟父親跟高希均教授是很好的朋友。父親一向不喜歡麻煩人,拖了好幾天都不好意思打電話,在我們的催促下終於撥了電話給高教授,沒想到高教授不但介紹了最棒的團隊給我們,還說要由天下文化來出這本書。
父親很感動也很高興,而我們更是開心,且自從由專業的團隊接手主導,我們都覺得整個過程好順利又好放心,父親也很努力參與校對,經常看他拿著放大鏡讀著整理出來的文稿並做修改。雖然這本書無法趕上父親的九十歲生日,但是父親和我們都相當期待這本書的誕生。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們重獲那個開心的父親!
我在這裡第一要感謝我最愛的三個妹妹,謝謝你們一路來的相互信任、陪伴與支持,在製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如此盡心盡力,共同為父親完成這個心願,你們是我生命中最棒的團隊。接下來要感謝我的學生宜蓁,謝謝你在忙著畢業的同時,還願意接下這個工作,因為你的訪談,讓我的父親重現笑容與動力。也感謝你流暢生動的書寫,讓每個故事都活生生地躍然紙上,這些都會成為我們一家人最美好的回憶。再來一定要大大感恩高希均教授二話不說就決定由天下文化來出這本書,讓書內蘊藏的智慧與價值能讓更多人看到。更感謝天下文化超棒的編輯團隊,尤其負責此書的吳佩穎總編輯,他剛進天下文化時擔任了母親自傳《真澄歲月》的責任編輯,這個巧合讓我們姐妹都驚呼也太有緣分了!謝謝團隊中的仁傑、莉婷和一直被我們麻煩很多的昕詠,你們是我們的夢想團隊,很高興有這樣的緣分與你們一起完成這本書。
父親陽光的人生迄今九十載,在求學、行醫、公職、公益各方面都無愧於心。謝謝您讓我們的家庭生活充滿著愛以及您傳承的家教。沒有您精采的人生與累積的智慧,也沒有這本書的存在。謹以此書,獻給我們最愛的爸比!
文宜(代筆)、文安、文心、文珊
寫於二○二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