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發展、演變,企業經營過程就是一件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
——松下幸之助
一家公司為何存在?
經營管理上,僅僅遵循所謂的常識是不夠的?
經營是一門「生生不息的藝術」?
何謂「生產者的使命」?
一代巨擘企業家的經營沉思與人生問答
自創業以來,松下幸之助走過兩次大戰及大蕭條,成為橫跨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世代的卓越企業家與思想家。從三人草創的家庭作坊起步,他發揮與生俱來的商業才能,創下爆炸性成長績效,歷經超過半世紀飛躍成長,發展成今日擁有數十萬名員工的跨國巨型企業。
從商店學徒到享譽全球的經營之神,他首創「事業部制」、「終身雇傭制」等日本企業管理制度,以及在人才、產品、銷售、市場、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各面向歸納總結出「水庫式經營」、「自來水哲學」等經營哲學,至今仍是世界500強企業遵循的核心經營理念。
本書為松下幸之助在其六十多年事業經驗中,淬煉而生的實踐經營哲學:
企業的健全發展必須奠基於正確的經營理念。
企業必須回應人們提升生活文化的願望,並滿足這些需求。
一流的企業文化:景氣好時表現卓越,不景氣時更上一層樓。
經營者應集結眾人智慧,集中資源深耕特定領域,並保持量力而為的經營態度。
經營者是企業中的「靈」,應活用被賦予的各項資源,承擔起激發每一名員工與每項任務最大潛能的責任。
經營的本質,正是人類追求自身幸福的活動。
「企業經營之本,莫過於保有一顆率直的心。」
松下幸之助認為,強大的經營力量須以堅定的信念為後盾,堅韌與聰慧的企業家會順應天地自然之理,同時保有「日日新」的精神,為企業經營留下永垂不朽的典範。
本書不僅是日本「經營之神」一生實踐的思考結晶,
也呈現出一位邁向成功的經營者內心最真實的樣貌。
#松下幸之助語錄
.經營是一種常識,就像雨天撐傘,晴天收傘,順理成章地做好那些應做的事就好。
.能否認清自身及經營團隊的能力、精準掌握公司的綜合實力,是成功的關鍵。
.企業經營應將利害關係人視為命運共同體,若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犧牲任何一方,必將遭到反噬。
.所謂的「成功」往往是結果論,過程中可能隱藏無數微小的失誤。若是未能即時修正這些錯誤,最終或將釀成重大的危機。
.具備經營者思維的人才,即使執行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能以經營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
.利潤並非最終目的。企業經營的根本,在於透過事業提升公共生活品質;而利益僅是履行這個使命不可或缺的手段,絕不可本末倒置。
.倘若一家公司消失,對社會不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代表這家公司對社會毫無助益,索性解散算了。
.做為一個人、一個企業人與領導人,都必須不斷成長。而成長的要件,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和謙虛的胸懷。
作者簡介:
松下幸之助(Matsushita Kōnosuke)
全球知名電器公司松下集團創辦人,也是PHP研究所的創始人。
1894年出生於日本和歌山。9歲時單身赴大阪,在火盆專賣店和自行車店擔任學徒後,1910年進入大阪電燈株式會社(現關西電力)工作。
1918年,23歲時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現松下集團)。1946年,為實現「通過繁榮創造和平與幸福」願景,創設了PHP研究所(PHP=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1989年與世長辭。
時至今日,松下幸之助仍是各地企業家效法學習的榜樣,因而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此外,他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其代表著作《道》(道をひらく),至今已累積銷售超過550萬本。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12個經濟指標,讓你投資無往不利》、《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章節試閱
序
自我以微薄的資本創業至今,恰好六十年。六十年,以人的一生來說,就是所謂的還曆,亦即回到一甲子的本命年。生來體弱多病的我,還算健朗地帶領企業披荊斬棘地走到今天,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喜悅。而這六十年間,最初僅由三人起步草創的事業,承蒙各方人士的愛護與支持,今日已發展成包括關係企業在內,超過十萬名員工的規模。若說這是成功,確實是罕見的成就;對我而言,也是始料未及的成果。我由衷的心境,唯有滿懷感謝。
本書彙集了我經由這六十年來的事業經驗,所建立、實踐關於經營的基本想法,也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提到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或許稍嫌嚴肅,但本書並非學術研究的成果報告,也不是經過系統性整理的論述,完全是我在實務中累積的經驗。我深信,若能秉持這些基本理念來經營,必能引領企業走向成功的道路。
適逢公司迎來六十週年,這不僅是回到本命年的重要時刻,亦可說是重新出發、邁向下一步的起點。我有幸出版此書,分享我對於經營的觀點與想法,供各界參考,也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希望能獲得各位的賞閱。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正確的經營理念,不應只是經營者主觀的臆想,而應根植於自然法則與社會規律。宇宙萬物生生不息,正是自然與社會運行的根本法則。這是一個極其廣大而深奧的議題,或許縱使窮盡人類智慧,也難以一窺全貌。然而,我認為這正是經營理念的核心所在。
我們所置身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從無限的過去到無限的未來,生生不息地變化;人類社會與人類的共同生活,也同樣在物質與精神層面上依循著自然規律,不斷演變。
宇宙的運行、社會的流變,皆遵循「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法則。企業經營亦應順應此理。我的經營理念,正是源於對此一法則的深刻思考,並以之為根基所建立。
舉例而言,有人憂心能源即將枯竭,斷言幾十年後將面臨能源危機,甚至危及人類生存。
對此,我持不同的見解。的確,單一能源終有耗盡之時,但人類的智慧必將催生新能源,或找出替代方案。事實上,歷史早已證明。當代人口大幅增長,生活水準仍遠勝往昔,今日尋常百姓所享有的便利,遠非古代王侯貴族所能企及。
這正是自然的規律使然,人類也是在這樣的規律下誕生與演化。無止境的生成與發展,既是自然的鐵律,也是社會運行的準則。
倘若能源真將耗竭而導致社會困頓,企業經營也難保獨善其身,遑論擴張,甚至可能走向緊縮乃至終結。
然而,我們如能堅信宇宙萬物日新月異,持續前行,那麼前景自然充滿希望。儘管發展速度時有起伏,但人類社會整體向前的趨勢不會逆轉,與之相應的物資與服務需求也必將與日俱增。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因此,企業的永續經營原則,唯有不斷開拓創新,持續投資未來。
當然,發展的過程也伴隨著新事物的誕生與舊事物的消亡。這是整體演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企業經營上,我們固然需要考慮個別產品或產業的生命週期,但更應放眼整體發展布局,切勿因短期變化因噎廢食,捨本逐末。
總而言之,人類社會與自然宇宙皆生生不息,不斷發展演進。企業經營作為其中一環,更應以此為根本認知,立足穩固的磐石之上,才能在各種挑戰與境遇中,構建堅實的經營基礎。
經營即藝術
我始終認為,「經營」是一件極具價值的事,甚至堪稱一門精妙藝術。
或許有人會覺得,將經營與藝術相提並論有些不倫不類。一般人提及藝術,多半會想到繪畫、雕塑、音樂、文學、戲劇等領域,屬於精神層面的創作範疇;經營則往往被視為物質層面的世俗的事務,屬於現實層面範疇。然而,如果將藝術定義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那麼經營正是創造的精髓所在。
舉例來說,優秀的畫家會先在內心構思畫面,接著在空白的畫布上揮灑顏料,完成一幅畫作。而完成的畫作,不再只是畫布與顏料的堆疊,而是自畫家靈魂躍動而生的藝術品,是無中生有的偉大創造。
那麼,經營又是如何呢?經營者首先要從零構思事業藍圖,規畫發展方向,接著籌措資金,建立工廠等設施,招募團隊人才,進一步研發與生產,並將產品推向市場,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整個過程,如同畫家創作藝術品般,是一場連續不斷、充滿創造力的革新。
的確,單從形式上來看,經營似乎只關乎生產與銷售。但實際上,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經營者的眼光與判斷,背後蘊藏的是無數決策與創新的累積。在這層意義上,經營者的工作與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家的創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將經營視為一門「藝術」可謂實至名歸。
此外,經營的範疇極其廣泛,即便只看企業內部的職能領域,也涵蓋了研發部門、依據研究成果生產商品的製造部門、將商品銷售至通路或客戶手中的業務部門、原物料的採購部門,以及會計、人事等後勤部門。攸關經營的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創意與革新,而要統籌整合、協調運作這些領域的經營本身,的確是一種宏大的創造物。
由此可見,經營如同藝術,但並非像繪畫或雕塑那樣單一的藝術形式,而是包羅萬象的綜合藝術,如同一部交響樂,融合了繪畫、雕塑、音樂、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共同譜寫出企業發展的壯麗樂章。
更重要的是,經營是動態的,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社會與經濟情勢瞬息萬變,經營者必須敏銳地感知這些變化,靈活應對,甚至要預判趨勢,超前部署。因此,經營並不像繪畫,完成後即是一幅靜態作品;經營更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演奏,不斷地生成、發展、演變,其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從這個意義來說,經營是一種動態且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
當然,我並非指稱經營凌駕於其他藝術形式之上。藝術能豐富人們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心靈境界,其價值無庸置疑。我只是想強調,經營同樣具有與藝術比肩的崇高價值,值得我們敬畏與尊重。
然而,即便是藝術,作品的價值也並非千篇一律。無論繪畫、文學或音樂,都有令人深深動容的傑作,也有乏善可陳的平庸之作。
儘管以金錢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未必妥當,但作為參考,同樣是藝術創作,價值也可能天差地別。一幅畫可能價值連城,也可能乏人問津。這種情況不限於繪畫,也適用於所有藝術形式,在經營領域亦然。
有的企業經營如藝術傑作般令人驚嘆,有的則如劣作般黯然失色。因此,即使將經營比喻為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也並非所有經營都能當之無愧。
工廠設施、產品品質、銷售策略、人才培育、財務管理……每個環節都必須精益求精,而當這些要素所構成的整體經營,展現出企業的核心理念與精神時,這樣的經營才堪稱藝術。
畫作的優劣會造成其價值的巨大落差,經營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一幅畫若是劣作,頂多只是無法感動人心,不致造成多大的危害;而經營的失敗卻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企業倒閉、破產,不僅經營者血本無歸,員工失業,還會牽連上下游廠商,對社會造成衝擊;相對地,成功的經營則能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因此,身為「經營藝術家」的經營者,遠比一般藝術家肩負起更沉重的責任,也更有義務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我對藝術的了解有限,但據說,要成為一位出色的藝術家,必須經年累月刻苦訓練,在創作時投入全副身心,追求極致。唯有如此,才能創作出動人心魄、流傳後世的佳作。
同樣地,若要在經營上創造出堪稱「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經營者須付出的努力絲毫不亞於藝術家,甚至更為艱辛。若少了這份付出,卻妄想取得輝煌成就,就如同光憑三分鐘熱度便期盼畫出曠世名畫般,顯然不切實際。
經營是一門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也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經營者必須深刻認識經營的價值與責任,以身為經營者為榮,並全力以赴,方能不辱使命,締造社會福祉。
序
自我以微薄的資本創業至今,恰好六十年。六十年,以人的一生來說,就是所謂的還曆,亦即回到一甲子的本命年。生來體弱多病的我,還算健朗地帶領企業披荊斬棘地走到今天,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喜悅。而這六十年間,最初僅由三人起步草創的事業,承蒙各方人士的愛護與支持,今日已發展成包括關係企業在內,超過十萬名員工的規模。若說這是成功,確實是罕見的成就;對我而言,也是始料未及的成果。我由衷的心境,唯有滿懷感謝。
本書彙集了我經由這六十年來的事業經驗,所建立、實踐關於經營的基本想法,也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提到...
目錄
序
首要之務是確立經營理念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深刻洞察人的本質與特性
認清使命
遵循自然的法則
企業獲利是貢獻社會的報酬
貫徹共存共榮
信任大眾的智慧
堅信必定成功
自主經營是企業的根本
實行水庫式經營
量力而為,穩健經營
專注本業
用人之道
集結眾人的智慧
對立中尋求協調
經營即藝術
與時代並肩
關心政治
保有率直的心
後記
序
首要之務是確立經營理念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深刻洞察人的本質與特性
認清使命
遵循自然的法則
企業獲利是貢獻社會的報酬
貫徹共存共榮
信任大眾的智慧
堅信必定成功
自主經營是企業的根本
實行水庫式經營
量力而為,穩健經營
專注本業
用人之道
集結眾人的智慧
對立中尋求協調
經營即藝術
與時代並肩
關心政治
保有率直的心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