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出現關卡、挫折、困境,其實是在打開認識自己的一道門。
透過心理學與哲學研究,結合占星學,
看見我們的生命藍圖,找到思考人生與自我的立足點!
✦✧✦✧✦✧✦✧✦✧✦✧✦✧✦
★這不是一本占星解盤工具書,而是一趟心靈之旅
★這也是一本陪伴你全方位探索自我的人生之書
★透過心理學與哲學觀點,認識占星學的多元成長思維
★你可以將占星學作為深入認識自我的極佳工具
占星名師白瑜,結合心理學與哲學的邏輯思維,透過占星學這個工具,為大家打造一條「自我探索之路」。
書中以個人需求、體驗、觀察和經驗為出發點,帶領讀者探討和研究生活中為何會經歷各種情緒起伏、內心狀態、慾望拉扯、自我定位、成就嚮往⋯⋯等狀態與困境。
運用占星學邏輯及占星思維的「簡單性、全面性」等特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尋答案。特別是在茫然失措的時候,藉由自我對話與辯證,找到人生發展的其他可能性,在第一時間成為自己的導師。
書中包含許多案例故事,引導讀者感同身受,並且更加明白如何在人生關卡中脫困,朝身心靈平衡的方向邁進。
◤祝福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看見生命的節奏,
看見命運的啟示,看見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白瑜
作者簡介:
白瑜
英國榮格心理占星體系出身,累積近十年的實戰解盤經驗,擅長以生活化方式分享星盤解讀技巧,邏輯嚴謹,與人、財經相關的各領域知識涉略廣泛,並可以在分析中由深入淺的整合運用,影響上千名學員找到人生方向。
2023年底開課的線上課程「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達2萬4千多名學員一同上線學習。著有《在你的眼裡看見自己:尋找愛情的32把鑰匙》(時報)。
・獲美國NGH國際催眠師執照,協助超過千位個案了解自己、釐清情緒和整合價值觀。
・知名星座節目主持人,受邀各大電視節目分享,並是多位名人唯一指定占星師。
・政府部門及國際品牌首選合作的占星專家。
・企訓講師和個人發展教練,將星座融入個人發展與商業教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滿★推薦】
吳淡如|知名作家、主持人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Podcaster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版主
媒體推薦:
【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
白瑜的《從星開始的16趟自我探索之旅》是一部兼具神祕與邏輯的作品,透過占星這一古老工具,引導讀者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
這本書強調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自己的導師,而達到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真實自我」。正如MBTI等評量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性格傾向,占星則是另一個有力的工具,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內在的需求和挑戰。
書中對星盤的詮釋並不僅限於神祕的占星象徵,而是融合了白瑜在心理學和哲學方面的深厚學識,並結合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讓每一個星象解讀都帶有深刻的見解和思維廣度。這樣的占星不僅僅是「命運」的解讀,更是一種科學與靈性結合的自我分析過程。
白瑜讓我們明白,占星不只是依賴星象,更是依靠我們對人生經驗的反思和自我覺察。
名人推薦:【滿★推薦】
吳淡如|知名作家、主持人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Podcaster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版主媒體推薦:【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
白瑜的《從星開始的16趟自我探索之旅》是一部兼具神祕與邏輯的作品,透過占星這一古老工具,引導讀者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
這本書強調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自己的導師,而達到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真實自我」。正如MBTI等評量工具可以...
章節試閱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時間回到十年前,那時的我站在人生的叉路口。
有一面的我,想要給周圍的人完美的交代,包含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份人生勝利組的形象、一種安穩的生活狀態;而另一面的我,想要給自己交代,希望遵從內心的聲音,跨越恐懼和對自我的不信任感,建立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面臨人生抉擇點的時刻
二○一四年的農曆新年時期,現實狀況逼迫我站在這個叉路口,我需要決定自己的去向。是要給大家交代,還是要給自己交代?怎麼做我可以心甘情願、不再後悔?推翻自己原本的認知和選擇真的對嗎?遵從內心的聲音,會不會只是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藉口呢?
身為太陽牡羊,我原本不喜歡回望過去。一方面,我覺得回頭看太浪費時間,過去的已經過去,回顧也不能改變什麼;另一方面,本著大家開心我就開心的原則,直覺告訴我,回頭看的話,我會看到自己不開心的樣子,所以只要不看就沒事了。
但,這次不一樣,因為內心太多疑問,因為前面叉路口需要我做決定。我走投無路,不得不硬著頭皮回顧過去,幫自己釐清頭緒:過去發生了什麼?現在的我怎麼了?未來該怎麼辦?
於是我畫了一張自己的人生地圖:哪一年、我在哪、發生了哪些人生大事、我做了哪些選擇。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三十二年的人生歷程地圖畫完,我傻眼了,這輩子我奉行的理性和克制,換來的結果並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我發現,在二○一四年以前,潛意識中的我,有意無意的遵從一套規則來建立自己的人生:大家開心我就開心,大家滿意我就滿意;沒事不要惹事,有事就要息事寧人。當時的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讓重要的人認可自己,讓需要的人接受自己,讓理性和克制駕馭自己。我就這樣理性而克制的活到三十二歲。
回顧到這裡,再看看現實狀況。目前確實大家都開心,只有我不開心;大家大部分都滿意,只有我不滿意;總有各種事發生,大家都希望我可以一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想要理性和克制,但我發現自己的身心已屢屢在崩潰的路上……
這樣的發現讓我頓然醒悟。在那之前,好像沒有人能讓我真的開心,沒有人能讓我真的滿意,沒有人能因為我的理性克制而理解我。我開始隱隱約約意識到,我不能再以「追求別人的認可和滿意」為目標的活著。
俗話說:「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走。」想要開心和滿足,我只能靠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靠自己呢?自己靠得住嗎?那些開心、自我滿足的人是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的?
在兩種領域之外的第三種
花了一年多時間,我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周圍的人。那時,我已經開始接觸身心靈課程,找老師做催眠療癒,去拿美國NGH催眠證照,接觸大天使、光的療癒、奧修禪修等課程,同時也搜集學習心理學的管道,並打聽西方哲學的課程。
當我從身心靈課程那裡得到情緒安撫和療癒、從心理學和哲學書籍中得到解決方法時,我也發現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有著非常嚴重的「瑜亮情結」:身心靈派的人和學院學理派的人之間,有著嚴重的溝通障礙和理解鴻溝。
慢慢的,我也了解到,現在的人大致把自己歸類為兩種領域的其中一種,一種是相信神聖力量的人,另一種是相信科學法則的人。
好在人類的叛逆性也有可取之處。現在這個時局,有很多人已經不屬於那個二分法的世界──我們不想被純靈性馴服,純理性也不能讓我們信服。很多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因為自己的經歷想展開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想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我們的眼界、心界因此被打開。
我們既相信某種很難完全認知的、超越人類能力的神聖力量,能感受到自己的直覺和某種神聖力量的連結,又相信科學理性、實驗驗證,喜歡透過經驗和思辨得到歸納結果。我們這類人有別於前面的二元分類,最終成為第三種人:認同神祕力量並同時擁有科學邏輯的人。
如果在生活中,思考的過程很感性,做決定的時候很理性,總有一種直覺不能饒過,總有一種理性需要被說服,那麼你就已經是踏上自我探索之旅的人,是屬於接受神祕力量存在,卻又相信理性科學可以改變世界的第三種人。
現在,我知道自己是個「既重視感性又重視理性」的人了,然後呢?我該怎麼做才不會活得矛盾?該用什麼樣的視角看自己、看世界,才能活得開心、活得滿意呢?
神學家的三個問題
來到二○一六年夏天,這時,我已經站在叉路口兩年了。
表面上,我已經做了選擇。二○一四年,我的認知無法告訴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活得更好,所以我用刪去法,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當時我內心唯一能夠確定的事,但接下來該怎麼做,我完全不知道,也沒把握。
中世紀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曾說過:「人的救贖需要三樣東西──知道該相信什麼,知道該渴望什麼,知道該做什麼。」我感受到我應該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應該遵從內心的渴望。當時我雖然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讓自己更好,但我知道的是,至少我不去做什麼,可以讓自己不會變差。
比如說相信錢的人,認為什麼事都能用錢解決,不能用錢解決的也能用錢來緩解,他們相信這就是錢的意義;相信自由的人,認為玩到想玩的、說出想說的、佔有想要的,就是自由的意義;相信愛情的人,認為被寵愛、被接納、被重視,就是愛情的意義……
但,為什麼相信錢的人,有錢了還在忙,還覺得不滿足?為什麼相信自由的人,總是去吃喝玩樂麻痺自己,容易被各種無名的情緒困擾?為什麼相信愛情的人,不是感到孤獨,就是在受傷的路上?
這裡出現了一個困境:錢、自由、愛情,是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儘管我們想要盡可能的看清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看見物質世界的本質、擁有徹底理解物質世界的能力,但這些對物質的絕對駕馭能力,還是不能滿足我們心靈深處的靈魂渴望。這時候如果想用物質(滑手機、買東西、吃喝玩樂、錢財名利)來代替精神世界的滿足,那就會像口渴了去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
這個時候再來問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曾問過的三個問題:該相信什麼?該渴望什麼?該做什麼?
相信錢的人,當錢不能滿足內心時,要去相信什麼?
相信自由的人,當自由不能抵達自在時,能相信什麼?
相信愛情的人,當愛情不能讓心安定時,還能相信什麼?
心理學、哲學與占星學的相遇
二○一六年的秋天,我決定離開新竹,定居台北。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改變自己,那就先改變環境吧!
來到台北,我開始認識新朋友。因為一位剛從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畢業的新朋友,我拿到一整套大學心理系的書籍。我抱著這套書,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樣,透過書中對大腦神經的研究、對人類行為認知的研究等等,想了解「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我想了解自己的所思、所做、所為的背後有什麼內在渴望在推動。
又過了兩年,我開始嘗試當商業講師,其中一個動力是因為當時個案的牽線,而另一個動力是發現大家和我一樣渴望了解自己,渴望突破某種程度的盲目和迷茫。
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人類的認知開始於經驗,知識來自於理性。他覺得理性思考和感官經驗應該相輔相成,才能形成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於是我設計了「自我探索」的系列課程,內容包括我在身心靈課程中學到對直覺的發掘和認知,也包括在心理學中學到的發問與驗證邏輯。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當時超多個人和企業喜歡這一套課程。經過口耳相傳,我的課程邀約不斷,以至於當時的收入足夠讓我承租不錯的房子,忙碌的時候還能高價請保姆帶孩子出去玩一整天。
不過後來遇到了一個瓶頸。有間跨國企業想邀我去講課,但希望我有心理諮商師的執照;身心靈課程平台也找我去開課,但希望我可以更深入玄學的部分。當時我的孩子剛上國小,我沒有多餘心力去開課,而過於玄學的內容我也不那麼喜歡。
我常跟學員和朋友們說,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命運有時候就在不經意間發生轉折。
當我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某天滑手機,滑到英國占星教育體系下的台灣國際占星研究院的廣告。我大概翻讀研究了一下,有個聲音告訴我,去學學看吧,或許會有意外的發現。
考慮了幾分鐘,我撥通了電話,確認了轉帳方式,就這樣開啟了占星學的歷程。
一開始學占星學,我是抱著了解自己的態度。我學的是榮格心理占星體系,所以學著學著,發現居然可以把學過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其中。
後來我和占星學的同學一起去台大旁聽西方哲學課,發現有很多哲學理論也可以運用在占星學的解讀中。
接著,我嘗試把大學學過的金融財務知識、我編的自我探索課程內容、職涯規劃邏輯等等都運用在占星學的解讀中,解讀的結果不僅不違和,而且更豐富、有邏輯、有學理性,再加上占星學的概念與分類,解讀的內容也更深入和全面。
這個過程讓我非常的驚喜,後來我這種獨特的解讀星座模式和思維,被《妞新聞》的工作同仁發現,開啟了我上電視和網路平台當占星學專家的旅程。
以新的視角探索人生
至此,我原本想要別人開心與滿意的潛意識改變了嗎?並沒有!
人要改變很難,除非靠自己達成某項人生成就因而收到極大的信心和自我認同。那時候,雖然我在事業上有一定的成長,但離有成就還很遠,我為了想快速獲得大公司和大眾的認可,選擇去考心理諮商研究所,後來也順利考上。但也因為半工半讀的同時還要照顧孩子,健康亮紅燈,差點過勞死。迫於健康原因,我無法同時擔任老師、媽媽、學生三個角色,我不得不選擇退學。
當時沒有別的方法和出路,加上我也清楚自己內心的聲音,堅持運用占星學這個工具,透過我所學的心理學、東西方哲學、金融財務等知識,向大眾分享我對人、愛情、職業、生命意義等各種看法。
我之後在線上學習平台「知識衛星」開了《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課程,收到大量回饋,驗證了好多人跟我有著同樣的想法,超過兩萬名學員來上課。這一次,我認可了自己在人生職業中達到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這個成就讓我對自己有了信心。
人生經歷告訴我,老天需要我走有別於「學院派」和「心靈派」的路,就是要鼓勵我用一種新的視角探索人生,並把我這一套同時運用「科學邏輯(學院派理論,如心理學、哲學、金融學等)」和「學科體系(心靈派方法,如占星學、催眠療癒、直覺發掘等)」來探究「自我成長」的思維方式分享給大家。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書中提到,「先驗知識」是獨立於經驗而存在的,像是時間、因果,可以根據理性思考和推論而獲得結論;而「後驗知識」涉及我們對感官經驗的主觀知覺,這些感知有限,而且不同人可能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感知,因此後驗知識是相對的。
在我看來,「先驗知識」可以遵循規律,可以用科學邏輯來解析,最後歸納為客觀結論。而「後驗知識」尊重個人感知,沒有普遍規律可以遵循,就要用經驗來判斷,占星學剛好是用經驗來做學科歸納。至於自我探索,需要知道某些客觀結論來規避風險,也需要靠經驗在未知中指出方向。在個人經驗裡有理性的思維,在客觀世界裡有主觀的經驗。
所以,現代人的心裡並不存在純粹的科學,也不存在純粹的靈性,我們需要的是在經驗和理性之間,看到兩個不同層面的交集──在尊重感性感受的基礎上,用理性邏輯判斷和決策。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你現在正處於迷茫、困頓嗎?
經驗告訴我,人生出現疑問、挫折、困境,其實是我們打開自己的機會,只要用對方式關注自己,就能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當我們開始了解自己,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就有機會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我們可以以萬物為師,也可以透過自我對話來學習,而這本書,是提供占星學作為了解自己的工具。透過占星學的學科體系,再整合我學過的其他知識內容,提供大家一個好用的方法來了解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與精神境界的關係……在茫然失措的時候,我們在第一時間可以成為自己的導師。
寫這本書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用「不過度感性,也不過度理性」的思維,帶領你藉由占星學的系統邏輯、運用占星思維的「簡單性、全面性」的特性,來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尋答案。
祝福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看見生命的節奏,看見命運的啟示,看見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時間回到十年前,那時的我站在人生的叉路口。
有一面的我,想要給周圍的人完美的交代,包含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份人生勝利組的形象、一種安穩的生活狀態;而另一面的我,想要給自己交代,希望遵從內心的聲音,跨越恐懼和對自我的不信任感,建立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面臨人生抉擇點的時刻
二○一四年的農曆新年時期,現實狀況逼迫我站在這個叉路口,我需要決定自己的去向。是要給大家交代,還是要給自己交代?怎麼做我可以心甘情願、不再後悔?推翻自己原本的認知和選擇真的對嗎?遵從內心...
推薦序
第三種人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Podcaster)
我們先來做一個心理測驗:請根據你對自己的了解,用1到5分來評斷你對這句話的同意程度,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如果介於中間,請寫3。請在前面的括弧內填入分數。
甲.( )「我是自由的。」
乙.( )「我的生活沒有受困的感覺。」
公布答案:將甲乙兩個題目的答案平均,分數越高,代表目前你對生活的自主和掌控程度較高;分數越低,代表你現在受到一些限制,無法好好伸展自己。
讓我們再看第二個測驗:
「鳥為什麼不飛出鳥籠?」
A.這隻鳥曾經嘗試過,但撞得傷痕累累。
B.在裡面很舒服,每天有人管吃管喝,幹嘛要出去?
C.牠很想飛走,但牠很擔心出去以後能不能夠自己獨立生活。
D.鳥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鳥籠裡,因為這是一個玻璃做的鳥籠,而且鳥籠很大,這隻鳥還以為牠很自由。
E.因為鳥只是一個公仔。
F.鳥根本就不在鳥籠裡。
選好了嗎?我要公布答案囉!一般來說,許多人都會把自己投射成為那隻鳥,目前的生活狀態想像成外面那個籠子,所以籠子可能是你當下的職涯工作、人際關係、僵化思考、中年危機、政府的政策等等。現在你知道了,再重新回去看看前面這個題目,有沒有聯想到什麼?
做完兩組測驗,你覺得,哪一個測驗提供給你比較多資訊?
前面這兩個測驗其實是我這十多年來學習心理學的一個縮影。第一個測驗是目前科學心理學比較買單的測驗,只要兩題以上(當然題目更多比較好),用量表就可以去計算信度,還可以和其他測驗去計算效度。
許多讀者寫完會有一種「拜託,告訴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事好嗎?」(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的感覺,但好處是它基本上解釋不會有任何「歪掉」的可能,我碩士班以前學的大多都是這類型的測驗。後來到彰化師範大學念博士班,發現以前我非常摒棄的第二種類型的測驗(因為無法重複驗證,不同的人解釋起來品質落差也很大),似乎也有它的「滋味」(用這個詞,是因為要反覆品嚐)。
以榮格心理學來說,什麼「原型」、「陰影」等等專有名詞幾乎很難用「科學」的方式來驗證,但它常常提供一些「你不知道的事」的線索。問題是,「原型」是藏在無意識當中的,你要如何測量這些東西呢?我在博士班的訓練是,透過沙盤工作不斷的探索,或者是在古老的童話、神話故事裡面追尋——而這些古人的智慧,都是在科學主義興起之前。
所以在讀博士班的第一年,我非常痛苦。每次上課的時候我都好想知道有沒有標準程序、確切的答案,但同學和老師的回答大概都是這樣:
「聽起來你很急,我們要不要先停下來看看,你在急什麼?」
「或許有些時候我們只能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我們只能夠陪伴當事人走一段。」
「心理治療沒有什麼標準程序,重要的不是你在治療室裡做了什麼,而是你和當事人在這個空間裡的關係與相遇(encounter)。」
我那時候聽完這些答案內心的OS是:「你們這些搞諮商的,拜託說人話好嗎?」但撐過了那極為痛苦的第一年,來到第二、第三年,我才慢慢意識到,當年的我是多麼的傲慢,帶著某一種人定勝天、科學可以掌控一切的思維想要「解救蒼生」——我真是太天真了,我連自己都救不了,還想救別人。等等!或許,踏上這條路我真正想要救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我想起榮格好像也經歷過一段類似的過程(拿自己跟祖師爺比真是不要臉哈哈)。在《危險療程》這部電影當中,有一段描繪榮格早期做研究的方式非常嚴謹(至少以他那個年代的標準),用各種儀器、計時等等;但到他生命中晚期開始涉獵神祕學、儀式還有一些無法測量的東西。於是,這裡就出現了許多個問題:科學、神祕學、物質、精神……哪一個才是這個世界的實體?什麼是生命最終極的答案?人類的心靈真的可以用科學來測量嗎?
白瑜說,這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是相信科學法則的人,第二種是認同神祕力量存在的人,第三種是接受神祕力量存在又相信理性科學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想要追求確切答案、控制一切的科學家的我」和「想探索未知神祕、開放包容各種可能的我」不斷的在打架,我在想可能我正在經歷從前面兩種人過渡到第三種人的過程吧:
一、相信科學法則,但是覺得科學法則好像已經不夠用了。
二、發現有一些內心未知的神祕力量很有趣,但還不太敢相信。
三、不知道怎麼整合這兩者。或者說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樣,接受「非整合」(Aintegration)也是一種可能?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在加州有一個學術著作等身的科學家朋友,畢生致力於種種科學普及推廣,但他孩子在加護病房急救的那一刻,他還是非常汗顏的上社群詢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救救他的孩子,不管是科學的、不科學的他都願意嘗試。這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科學很好用,也是讓我們生活便利的重要根基,但當生命陷落的時候,科學,似乎不太夠用。
坦白說,我覺得白瑜很勇敢,以她先前網路課程在知識衛星霸榜般的銷售量,其實寫一本普通的占星書就可以了,我相信照樣暢銷,但她卻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也就是嘗試找到這個通往第三種人的可能。而占星,是她在通往這條路上選擇的導遊旗。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走在前往第三種人的路上,那麼我竭誠的歡迎你翻開這本書,體驗一場內心的思辨。
第三種人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Podcaster)
我們先來做一個心理測驗:請根據你對自己的了解,用1到5分來評斷你對這句話的同意程度,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如果介於中間,請寫3。請在前面的括弧內填入分數。
甲.( )「我是自由的。」
乙.( )「我的生活沒有受困的感覺。」
公布答案:將甲乙兩個題目的答案平均,分數越高,代表目前你對生活的自主和掌控程度較高;分數越低,代表你現在受到一些限制,無法好好伸展自己。
讓我們再看第二個測驗:
「鳥為什麼不飛出鳥...
作者序
【後記】
我的自我探索之旅
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曾說,現在大多數的知識份子,都是siber(網路)知識份子,是檢索機器,培養出來的都是凡人,沒有思考者,他們沒有想像力,沒有理想世界。
但也不是說,現代人就任憑時代的巨輪輾壓,我們還是有救的。書本資訊、網路資訊,只要有心,靠自己摸索,還是有機會開啟自己的想像,去創造一個屬於新世代的理想藍圖。
發掘自己內在的光
只有經歷過失望透頂、感受過無可奈何的人,才會回到人生本位去思考該怎麼走、生活該怎麼過、要為了什麼而活;人生只有在有機會往深處看的時候,才能找到其中的意義。既然要思考,就要思考得徹底,而不是在一知半解之下影響情緒。「認知」一般是在某種機緣之下才會被打開,比如,你正在吃的苦、想要留的人、已經失去的機會……
當經驗和知識之間有了連結,人和人之間的認知就有了迴響和呼應,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成長力量。
平日裡,做該做的事,遇到契機,力求打開新的角度和立場。只要認真過每一天,一邊體驗人生,一邊解決問題,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探索自我、理解自我、超越自我上,去行動、去決策、去影響,這樣盡力的活著,就能建構出人生的幸福和不悔。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不僅是由時間、故事串連而來,也是與一位一位真實的人串連形成的。可能是與祖先的串連、與父母家人的串連,也有可能是與曾經的老師、同學、戀人,甚至是匆匆而過的路人串連起來的。
這種親密的接觸、感受,是我們生命之旅最核心的一部分。在物質世界做一個很會汲取資源的理性人的同時,也要做一個感性的人,去感受情緒的傳遞、慾望的揭露、渴望的推動、希望的想像。把心中的感性變成串連一系列理性決策的扣環,這樣,我們既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世界。
自我探索,是一個「不爭不搶,往裡走」的過程,一開始可能會感到黑暗和迷茫,等我們發掘到內在的光,就能感受到靈魂天然的平靜,能讓我們在現實的各種處境中安頓好自己。
重新回顧與探索
寫到這裡,這本書就寫完了。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這本書的整體架構。
第一部,困在原地。我想讓大家看到,每個人都是由自己出發開始看到這個世界,當我們想看世界的時候,剛好是對自己有所疑惑的時候,這是人性。
第二部,看見距離。引發我們開始學會真正思考的,絕對是關係議題,透過各種關係,其實我們是藉由別人看見自己。
第三部,遠離內耗。這一部獻給大家內心的孤獨,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了解另一個人,而內耗這件事,最終還是要自己來,才能真正處理好。
第四部,穩定心智。也許我們身邊在不同階段會有各種貴人出現,但俗話說得好:「自助者天助。」不管別人多麼願意幫助我們,只有我們願意幫助自己想得通、看得清,才能做到心智真正的穩定。
第五部,身心靈同步。常關注情緒、關係、愛情、自我成長的人,會常常聽到這個概念,但不得不說,能真正了解這一抽象概念背後知識和邏輯的人,並不多。真正的身心靈同步就是,精神世界、物質世界、身體世界的和諧共處、協同工作,由此幫我們建立一個健康正念(包含既樂觀又有期待感)的人格和生活。
這本書獻給愛占星學的大家,讓大家透過我的學習和思考來看占星學這個學科體系,與物理學、數學、心理學、哲學等被劃分為科學學科之間的關聯。這本書也寫給愛科學的大家,讓大家透過一位喜歡心理學、哲學、物理學、金融學的占星師思維,理解另一種看世界、看人生的可能性。
我寫這本書,就是想讓大家了解,人生是透過自己的主動建構創造出來的,就如現在的各個學科、不同的產業、生活中我們使用的各種工具、腦海中知道的不同故事,都是每個人、每一個世代,一項一項創造出來的結果。
法國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曾經寫道:「天才不過是不斷的思索,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有天才。」不管你的人生現在走到什麼階段,無論你喜不喜歡占星學,這本書其實整合了我學習各個學科後的心路歷程,最終希望提供大家一個思考路徑,邀請大家當自己的導師,當自己的天才。
所以,面對人生,邀請大家用放鬆的心態,盡可能的打開自己的心,藉由自己的特質去看懂身邊各種機運,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吧!
【後記】
我的自我探索之旅
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曾說,現在大多數的知識份子,都是siber(網路)知識份子,是檢索機器,培養出來的都是凡人,沒有思考者,他們沒有想像力,沒有理想世界。
但也不是說,現代人就任憑時代的巨輪輾壓,我們還是有救的。書本資訊、網路資訊,只要有心,靠自己摸索,還是有機會開啟自己的想像,去創造一個屬於新世代的理想藍圖。
發掘自己內在的光
只有經歷過失望透頂、感受過無可奈何的人,才會回到人生本位去思考該怎麼走、生活該怎麼過、要為了什麼而活;人生只有在有機會往深處看的時...
目錄
目錄
專文導讀 第三種人/海苔熊
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雪力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第1部 困在原地──生命的不確定性
1.「真實自我」與「投射想像」──內在矛盾的原因
2.「喚醒恐懼」的意義──挑戰即機會
3.「生命的無序」與「心靈的秩序」──打破熵增定律
第2部 看見距離──渴望了解自己
4.「占星學邏輯」與「人的思維歷程」──第三選擇思維
5.「物質世界的我」與「精神世界的我」──第一性原理,回歸自我核心
6. 視而可見,信而可靠──向內與向外觀察真實的自己
第3部 遠離內耗──跨越陷阱
7. 解開心靈的迷思──建立精準的自我認知
8. 區分「同理」與「同情」──精神能量的有效分配
9. 只接受尊重健康的關係──去掉關係中的完美假象
10.「財務自由」與「心的自由」──財務對人的影響
第4部 穩定心智──做自己的導師
11.「科學思維」與「迷信思維」──獨立思考和思辨
12. 不同選擇的可能性──建立多元思維的習慣
13. 自我對話,轉換成正向能量──矛盾事件需要的非整合能力
第5部 身心靈同步──創造自己的幸福版本
14. 不只一個面向──元素在系統中的交互作用
15. 因果邏輯與哲學思維──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6. 預測與決策──在生命的不確定中找到方向
後記 我的自我探索之旅
附錄 占星學資源指南
表1 十二星座日期
表2 十二星座個性、符號、對應宮位
圖1 十二宮位如何影響你的一生
推薦書籍、網站和工具
目錄
專文導讀 第三種人/海苔熊
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雪力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第1部 困在原地──生命的不確定性
1.「真實自我」與「投射想像」──內在矛盾的原因
2.「喚醒恐懼」的意義──挑戰即機會
3.「生命的無序」與「心靈的秩序」──打破熵增定律
第2部 看見距離──渴望了解自己
4.「占星學邏輯」與「人的思維歷程」──第三選擇思維
5.「物質世界的我」與「精神世界的我」──第一性原理,回歸自我核心
6. 視而可見,信而可靠──向內與向外觀察真實的自己
第3部 遠離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