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旅遊要花很多錢嗎?
只能待在船上會不會很無聊?
一次走這麼多國家、景點只能走馬看花?
年紀大、行動不便、沒有經驗也可以環遊世界?
壯麗的郵輪旅遊影片讓人好心動,但總有各種疑慮遲遲不敢行動。退休後的周祝瑛教授在眾人質疑聲中,帶著患有慢性病、行動不太方便的72歲丈夫,毅然決然踏上120天的郵輪環球之旅,勇敢圓夢。
作者的這場環球之旅是從義大利登船,沿著地中海,來到中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途經太平洋小島,再前往紐西蘭、澳洲,經過印度洋,再穿越紅海,總共經過26個國家,造訪39個國際港埠。這趟旅程不僅讓他們遊歷世界,親眼見到壯闊的自然美景,更親身體驗到異國文化的衝擊。
四個月的旅程中,作者與先生竟是郵輪上唯二的台灣人,他們透過書法與外國人交流,相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夫妻倆更重拾40年前相戀時的回憶,在郵輪的宴會廳共舞探戈。隨著驚奇不斷的旅程,攜手共同圓夢。
書中也為大家揭開郵輪旅遊的神祕面紗,提供各種實用資訊,不論是預算規劃、到健康的注意事項、飲食建議、或行李準備等等。讀完此書,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怦然心動,期待立刻展開自己的郵輪之旅。
★精采特色
1. 分享熟齡旅遊者的行程規劃建議、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解方
比如:忘了帶假牙、慢性病藥的份量沒帶夠、行動不方便、怕暈船睡不好、語言不通等等。
2. 介紹頂級郵輪上的食衣住行、娛樂和醫療等各種服務
分享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等面向的生活,慶生活動、探戈舞會、盛裝日打扮、中文毛筆字展覽等,有如住進四個月的短期海上高級公寓。
3. 沿著地理大發現路線的環球壯遊中,精彩刺激的遊歷與心情
搭配可愛的地圖,讀者彿彷跟著一起搭乘郵輪經過26個國家,造訪39個國際港埠,參觀10個聯合國教科文的世界遺產中心。
4. 一手郵輪旅遊資訊,為嚮往海上旅行者解答各種疑問
有關簽證、旅費、氣候、保險、網路等等資訊,清楚整理,一書在手,隨時可以想出發就出發。
作者簡介:
周祝瑛
前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 (UCLA) 比較與國際教育博士及博士後研究,兩度獲選為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先後在海峽兩岸四地、日、韓、美國、加拿大、法國、奧地利、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講學與授課。著有《誰捉弄了台灣教改》、《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與《華人教育模式:全球化視角》等二十多本中外文專書,以及電子書《繞地球一周:旅行中的國際理解》。作品散見國內外報紙與期刊。
近年更透過粉絲專頁「周遊記」,及Podcast「周遊記」,與讀者分享旅遊見聞。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林博宗(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大登旅行社董事長)
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
陳美筑(郵輪環球旅遊達人)
黃柏諺(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趙少康(前中廣董事長、TVBS戰情室節目主持人)
蜜拉士愷(郵輪旅遊YouTuber)
推薦語
「我推薦本書,不只因爲郵輪旅行很特別,而是因為本書作者輕財富重體驗的人生觀更值得讚賞。」——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周教授的經歷,不僅為郵輪旅行的多樣性與深度提供了生動的範例,更為那些嚮往以郵輪方式探索世界的人,點燃了夢想的火花。……希望更多人能藉由郵輪旅行,開啟屬於自己的奇妙旅程,一同追隨作者的腳步,從海天一色的郵輪甲板上,眺望未知的地平線,開啟屬於自己的世界冒險。」——林博宗(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大登旅行社董事長)
「如果你有環球夢,來看看這本郵輪旅行書吧!作者用心分享世界一周的見聞,許多精彩獨特地點,及海上生活詳實記錄,是一趟過癮的圓夢旅程。」——陳美筑(郵輪環球旅遊達人)
「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法,生動地描繪了旅途中的點滴,讓讀者們不僅能感受到美好風景的魅力,更能在旅行途中領略出生活的趣味。透過這種生動的描寫方式,將使讀者們無法自拔地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並與作者一同體驗旅行的酸甜苦辣。」——黃柏諺(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原來旅遊不只可以「玩」,還可以認識這麼多外國人,同時分享自己的收藏及展露個人的才藝,在自娛娛人之餘,還能讓這麼長的旅程,留下日後多姿多采與趣味盎然的美好回憶!」——趙少康(前中廣董事長、TVBS戰情室節目主持人)
「環遊世界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卻鮮少有人付諸行動。搭郵輪是最安全、最有效率、甚至是最省錢的圓夢方式。透過《郵輪環球周遊記》的腳步,招喚出你深藏在內心的渴望。讓你也想登上郵輪,展開一場探索世界的壯麗旅程。」——蜜拉士愷(郵輪旅遊YouTuber)
名人推薦: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林博宗(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大登旅行社董事長)
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
陳美筑(郵輪環球旅遊達人)
黃柏諺(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趙少康(前中廣董事長、TVBS戰情室節目主持人)
蜜拉士愷(郵輪旅遊YouTuber)
推薦語
「我推薦本書,不只因爲郵輪旅行很特別,而是因為本書作者輕財富重體驗的人生觀更值得讚賞。」——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周教授的經歷,不僅為郵輪旅行的多樣性與深度提供了生動的範例,更為那些嚮往以郵輪方式探索世界的人,點燃了夢想的火...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我也曾搭過郵輪旅行
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周祝瑛教授和她老公捨得花一筆錢、4個月的時間,搭乘郵輪去環球旅行,我非常羨慕,也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效法。
其實1991年我四十幾歲時,也曾與九位出版同業家庭好友一起結伴郵輪出遊,從溫哥華上船,搭乘Star Princess到阿拉斯加,雖然去回只有短短七天,下陸地也只有幾個城市,但已經為我人生留下難得的體驗和回憶。至今,我閉著眼睛都還能感受著每天和小兒小女同在船頂噴泉泡澡嘻鬧的聲音,也特別懷念和他們在甲板上拿木桿推動小圓鐵餅、比賽誰最靠近牆沿的身影。
當然,我短短七日的郵輪體驗無法與周教授4個月的郵輪環球精彩之旅相比擬。不過,我推薦本書,不只因爲郵輪旅行很特別,而是因為本書作者輕財富重體驗的人生觀更值得讚賞。去年有個遠流作者提出Die with Zero不可能的任務,但《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的確值得深思。而周教授和她老公身體力行了這觀念,相信他們一生可以回味無窮、賺回票價,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郵輪環球.周遊記》更是他們的經驗分享、知識共享。
推薦序二
以郵輪探索世界,展開奇妙旅程
林博宗(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大登旅行社董事長)
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對大自然壯麗景觀的嚮往,從未停止。從古至今,航海的冒險精神驅動了地理發現,亦促進了文化交流,隨著科技的進步,郵輪旅遊成為現代人探索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以其五星級的服務品質和豐富的行程,帶領乘客穿越海洋、連接世界。本書作者周祝瑛教授正是這種探索精神的最佳實踐者與紀錄者。
閱讀本書,彷彿踏上一趟環繞地球的奇幻旅程。作者以真摯的筆觸,記錄了他們懷著忐忑與期待,展開「繞世界一圈」旅程的點滴。這是一趟充滿挑戰與收穫的旅程,橫跨航空、航海與陸上交通,甚至徒步行走,行程累積超過八萬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兩圈,展現了人類探索未知的無窮可能。這趟旅程,不僅橫跨26個國家、39個國際港埠,還深入陌生的南半球,探索南太平洋上那些散發著人文魅力與自然美景的島嶼。
郵輪旅行是現代人旅遊的一種特別方式,不僅是一種跨越地域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在海上航行的時光裡,人們得以暫離日常的繁瑣,沉浸於碧海藍天之間,感受人生的豐富與多樣性。無論是船上的奢華設施、精緻美食,還是靠港後的深度探索,都能讓旅客有機會體會到身心靈的全然放鬆與充實。而作者的旅程更是這種體驗的最佳詮釋,不但走訪地圖上的地點,更是在心靈上完成了一次次的跨越與蛻變。
在這趟旅程中,作者不僅僅是風景的觀察者,更是文化的參與者和評論者,在南半球的島嶼與當地居民互動,在國際港口的街道上漫步,感受不同文化間的差異與共鳴,在郵輪上也以書法藝術與各國乘客建立情感交流,這些體驗也正是旅行的真正意義。旅行,不只是跨越地理的足跡,更是情感的橋梁與思想的昇華,每一次旅程,都是一次對世界與自我的重新認識。
身為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我可能會比許多人更有機會接觸郵輪旅遊,深知郵輪旅遊的價值與魅力,也為台灣在郵輪產業的持續發展感到自豪。有一年我搭乘郵輪從香港往越南航行,在夜裡我站在甲板上仰望海上的璀璨星空,那一刻深感宇宙之浩瀚,人類之渺小,謙卑之心油然而生!郵輪旅行帶我們離開熟悉的環境,給我們不同視野和領悟。尤其,台灣島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不僅是國際郵輪的重要樞紐,也是亞洲旅客探索世界的起點與歸宿。周教授的經歷,不僅為郵輪旅行的多樣性與深度提供了生動的範例,更為那些嚮往以郵輪方式探索世界的人,點燃了夢想的火花。
希望透過這本書,讀者們能與作者一同分享他們的喜悅與收穫,感受旅行帶來的心靈震撼與啟發。同時,也希望更多人能藉由郵輪旅行,開啟屬於自己的奇妙旅程,一同追隨作者的腳步,從海天一色的郵輪甲板上,眺望未知的地平線,開啟屬於自己的世界冒險。
祝福本書發行成功,願每一位讀者透過這本書找到啟發,開啟屬於自己的奇妙旅程,也能從書中的故事與風景中,感受世界的廣闊,並在未來的旅途中發現新的可能與自我。
推薦序三
一場充滿驚喜和探險的知識之旅
黃柏諺(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在這本關於一位教授環遊世界120天的所見所聞中,讀者們將進入一場極為引人入勝的知識之旅。作者以其卓越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觀察力,將讀者們帶入一個結合《徐霞客遊記》般筆法詳盡、《林獻堂環球遊記》同款環球視野、比肩〈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心靈釋放和《老殘遊記》一樣生動描述,這些多重特質所構築的獨特世界。
首先,作者以《徐霞客遊記》的筆法,對所見所聞進行了詳盡的描述。這種細緻而入微的觀察,讓讀者們彷彿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每段旅程的真實氛圍和風貌;其次,作者展現了《林獻堂環球遊記》式的觀察眼光,透過對不同文化、風俗的細膩觀察,揭示了世界各地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作者的文字不僅是對景觀的描繪,更是對當地文化、歷史的深度反思,使讀者們在旅程中得以擴充視野。而在書中,作者也形塑了好比〈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所追求的心靈釋放。作者以對自我的探索與尋求內在平靜為主題,通過旅行與思考的交織,呈現出一幅幅充滿智慧與啟迪的畫面。這種心靈層面的探索,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場外在的旅行,更是一場內在的啟發之旅。最後,作者也以不亞於《老殘遊記》的生動描述,來為整本書增添了多元的色彩與情感。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法,生動地描繪了旅途中的點滴,讓讀者們不僅能感受到美好風景的魅力,更能在旅行途中領略出生活的趣味。透過這種生動的描寫方式,將使讀者們無法自拔地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並與作者一同體驗旅行的酸甜苦辣。
《郵輪環球.周遊記》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作者以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深刻的觀察力,將讀者們帶入一個充滿奇妙和觸動的世界。讓我們不僅僅是讀者,更像是旅行者,可以共同踏上一場充滿驚喜和探險的知識之旅。
推薦序四
多姿多采、趣味盎然的郵輪之旅
趙少康(前中廣董事長、TVBS戰情室節目主持人)
我認識周教授已經一、二十年了,她也三不五時受邀到我主持的節目中,分享她的新書或研究心得等。沒想到這回她竟然跨界到熟齡者的旅遊寫作上,一改過去嚴謹的學術寫作風格,把這本周遊記寫得有聲有色,十分不容易!回想去年(2024)五月一日訪問她的時候,她正在為這本書的撰寫緊鑼密鼓。節目中我聆聽她分享著前一年,如何利用新冠肺炎結束全球解封後,踏上環球郵輪去圓夢,展開為期四個月繞地球一周的旅程。訪談中,她如數家珍的細數沿途發生的趣聞及歷險經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先生被阿根廷海關扣留八十多天的「假牙流浪記」,以及在智利高速公路汽車過熱拋錨,差一點趕不上郵輪的驚險過程!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先生竟然為全船一千多人書寫中文名字,兩人還將珍藏近四十年的毛筆宣紙情書,首度在郵輪上展示,吸引了無數老外的讚嘆目光,也為台灣做了一次漂亮的文化國民外交!當時,我有幸在錄音室裡親眼目睹周教授帶來分享的一封長長的毛筆情書,連我自己也不禁留下深刻印象,原來旅遊不只可以「玩」,還可以認識這麼多外國人,同時分享自己的收藏及展露個人的才藝,在自娛娛人之餘,還能讓這麼長的旅程,留下日後多姿多采與趣味盎然的美好回憶!
對一個喜愛海洋,一有機會也會選擇搭乘郵輪旅行的人來說,我看完周教授能將她的環球圓夢歷程,用如此多元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不但建立了臉書粉絲專頁「周教授周遊記」,錄製幾十集Podcast 分享,還特別製作一份沿途的錄影花絮,等於是帶著大家一起去欣賞沿途風景,與郵輪上的各種有趣且生動的畫面。這是相當具有創意且貼心的做法。為此,本人特別推薦。
推薦序一
我也曾搭過郵輪旅行
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周祝瑛教授和她老公捨得花一筆錢、4個月的時間,搭乘郵輪去環球旅行,我非常羨慕,也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效法。
其實1991年我四十幾歲時,也曾與九位出版同業家庭好友一起結伴郵輪出遊,從溫哥華上船,搭乘Star Princess到阿拉斯加,雖然去回只有短短七天,下陸地也只有幾個城市,但已經為我人生留下難得的體驗和回憶。至今,我閉著眼睛都還能感受著每天和小兒小女同在船頂噴泉泡澡嘻鬧的聲音,也特別懷念和他們在甲板上拿木桿推動小圓鐵餅、比賽誰最靠近牆沿的身影。
...
作者序
我的環遊世界夢
在我搭郵輪繞地球一圈之後,為了分享這一趟難得的旅程,除了錄製podcast,在周教授周遊臉書粉絲專頁分享,稍解年少時想當播音員的渴望,還花了一年多完成兩本書,一本是針對熟齡旅客,為想了解搭郵輪旅行的特性;或已是郵輪箇中好手,打算來趟幾個月的海上之旅,甚至是決定踏出舒適圈圓夢的大朋友們而寫的這本《郵輪環球.周遊記》。書中透過四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比方說是如何開始這趟行程?沿途有哪些旅行規劃與經費準備?途中有哪些特殊景點與見聞?環球後有哪些感想與建議?書中以簡潔、有趣的筆調,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另一本則是長達二十萬字的《繞地球一周:旅行中的國際理解》。該書延續了筆者長年從事比較與國際教改的研究興趣,以日記的方式,將沿途遭遇的氣候變遷、貧富懸殊、殖民者與原住民、經濟與環保、教育與階級流動、南北半球差異等議題,一併融入探討。希望透過電子書的形式,為校園的國際教育,增添一些另類的角度。
至於為什麼選擇海上郵輪之旅?臺灣海岸線長達一千多公里,平時有很多親近海洋的機會。從小我嚮往的幾個夢想:出國留學、攀登玉山頂峰、到花蓮清水斷崖的太平洋划獨木舟、環遊世界等,都伴著我成長,推著我向前行!於是退休之際,我渴望去嘗試不同的人生;拜訪課堂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去印證大學上課時的理論;一償參與國際組織的宿願;在旅行中尋求新的人生價值,甚至能提升夫妻關係的途徑。
克服種種困難與反對,抓住機會,勇敢圓夢
「出去好好看世界」這個夢,始終縈繞在我心中,只是這些年總以各種理由推遲著,覺得反正有的是時間,不必急於一時!一直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 19)無預警地席捲全世界,在短短一兩年間各國就為了防止疫情蔓延開來,相繼封鎖國境與邊界,不但各
地機場門可羅雀,連原本以「快樂出航」吸引遊客的國際郵輪,也成為各國避之唯恐不及、一度拒絕讓它們靠岸的海上流浪孤船!在這段期間裡,我的健康也開始亮起紅燈;外子更需進行長達七、八小時的腦部手術等人生無奈的經歷。所幸在台灣很好的健康保險照護下,加上夫妻倆堅定的宗教信仰支持,健康有機會改善後,從此我對人生有了很不一樣的看法。
如同戲劇大師李國修先生談到自己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度過人生,千萬認真。」他還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些話。他不幸早逝,遺留下屏風劇團許多還沒完成的夢想與歡笑聲,再再提醒了我:人的一生可能很長,也可能無法掌握與如願,只是機會經常稍縱即逝!如果想要圓夢,機會一來,就得牢牢抓住,哪怕周遭人的反對!如同當初我告知家人環球一周的行程時,大多認為不應在全球疫情稍解之際,就要長途跋涉,航向未知世界的角落。何況還帶著一個隨時需要仰賴藥物的老伴,我是否真的膽子太大了,竟然如此不自量力?!
透過書寫,再次重溫旅程
沒想到在短短一年內,我很幸運的完成「繞地球兩周」的夢想!第一次,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結束之初,登上環球郵輪,親自繞地球一周。第二次,為了寫這本書,透過「神遊」,重新瀏覽先前所到之處的相片與影片等材料,再用文字將這些鮮活畫面與感想逐一寫下。加上沿途拜訪了我的學生及友人,聆聽來自世界各地旅客及當地居民的有趣故事,乃決定應該將這些經驗紀錄下來,跟大家分享。這段寫書的旅程,對我而言也是嶄新的嘗試。從下筆第一行字,到最後完成全書後蓋上筆電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經常因為沿途的經歷而感到開懷與感動。
朋友好奇的問我:「這一趟環球有何感想?」首先,有機會重新看到我們所處的環境,原是充滿許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但近年來以進步發展為名的科技變化,讓地球上的居民們必須為「趕上時代」而忙碌奔波,不再有時間慢慢生活。其次,沿途所遇到的各地人士,無論外形、膚色、語言、國籍等的差異,其實都過著大同小異的人生!畢竟在浩瀚的宇宙星河中,我們有幸與數十億人口同活一段時間,不管陸上走的、海裡游的、天空飛的、地底爬的,都在同一顆太陽底下,享受日出日落;在同一片星空中,欣賞皎月!人世間,不管身分地位,都要靠著陽光、空氣、土壤與水,來繁衍子嗣。至於周遭那些與我們比鄰而居,能動的與不能動的物種,雖無法用言語與我們溝通,但從亙古以來,他們就與我們的老祖宗一路相伴過來,我們這些人類其實沒有資格強迫牠們從地球上消失!
復刻大航海時代航線,深入了解南半球歷史文化
至於為何這次行程,故意選擇以南半球為主的路線?主要的原因無非是:此行大致還原了15世紀以來歐洲大航海時代的航線。途中經過了許多歐洲的前殖民地,如:中南美洲大陸、紐澳地區、庫克群島、巴紐、星馬地區、南亞印度次大陸等。所到之處,許多地名都充滿著歐洲殖民者的掠奪痕跡,包括:庫克群島(Cook Islands)與塔斯曼海(Tasman Sea),為何都以歐洲發現者命名?而原先早已居住在當地的原住民們,他們對自己家園的稱呼,卻遭世人所遺忘,充分顯示出前殖民者的經濟與文化霸權,至今仍持續影響這些地區的生存與發展。這些地名不僅只是單純的稱呼,更像是一道深刻的歷史印記,烙在許多人的心坎上,包括被葡萄牙等命名作「福爾摩沙」(Formosa)的臺灣,以及遍及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亞洲的十多個地區。
在旅行過程,親眼目睹南半球被西方國家殖民與開發的交織軌跡!無論從各國的地方命名、人民膚色、文化歷史、城市建築、社會階級、政治體制與囚犯流放等,都好像可以讓人走入時光隧道,看到許多如今想來不可思議的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強烈對照,彷彿上了寶貴的世界地理與歷史課程!
悠閒的生活步調,讓人遠離匆忙煩憂
至於環球圓夢,真的可讓人暫時遠離「陸地塵囂」,到海上避靜。當時,筆者是趁著疫情解除之初,抓緊機會,在寒冬中飛往南歐,登上環球郵輪,展開畢生的夢想之旅。如果有人說美國人是「為了工作而活」(Live to work),歐洲人「為了生活而工作」(Work to live),那麼我們這群自小被鼓勵為了「打造成功人生而活」(Live to succeed)的華人,多數靠「成就感」的動力而活著,也很少教導下一代如何生活,與如何學習在人生中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透過海上一百多個日子與兩、三千人的相處,筆者也需開始學習如何放緩腳步,慢慢品味接下來的人生!
於是,我本著「選期不如撞期」的傻勁與勇氣,展開這趟充滿了六大「驚」歷的旅程:「驚奇」、「驚豔」、「驚異」、「驚嚇」、「驚喜」與「驚賞」,這四個月彷彿坐了一趟雲霄飛車,令人蕩氣迴腸。
然而,回頭看看人類歷史的環遊經驗,不都是充滿冒險犯難的精神?從中國明代那位自許「晝夜星馳,涉波狂瀾」下西洋的鄭和(1405-1433),如何在30年間7次航行亞、非等地?出生於義大利熱內亞的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 1451-1506)又是怎樣為了尋找印度和中國,橫越大西洋,在1492年10月抵達美洲大陸的聖薩爾瓦多島。而葡萄牙的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 1480-1521),如何從西班牙出發,航向地中海與大西洋,於1520年10月,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峽(後稱麥哲倫海峽),來到另一片汪洋的太平洋。這些探險家如何克服當年簡陋的條件,完成航海創舉,途中的點滴與氣魄,值得後人效法。
追隨古今中外冒險家的腳步
至於後來陸續出現的遊記,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809 年秋),《徐霞客遊記》(1613-1639)、劉鶚的《老殘遊記》(1904-1905)、林獻堂的《環球遊記》(1927-1928),甚至是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1324)的《馬可.波羅遊記》等,都是留傳千古的雋永之作。而後更有如徐鍾珮的《多少英倫舊事》(1964)與《追憶西班牙》(1976);鍾梅音《海天遊蹤》(1964)等作品相繼問世。這些雖看似遊記,實則記載沿途各國的歷史、人文、民族性,甚至涉及當地社會及教育興衰歷程,與發展困境等。不但是趙滋蕃先生口中的:「放眼世界,心存故國;活的地球,活的縮影」等盛譽,也是青少年建立世界觀的絕佳讀物。至於改編自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著名小說的冒險電影《環遊世界80天》,在當年也同樣膾炙人口。而後台灣1980年代華視的《放眼看天下》等節目,也都讓我對環球之旅心生嚮往。
其中,放眼看天下製作人之一李念祖先生提到,他走遍了大半個地球,發現台灣的地形複雜度與生態多樣性,堪稱世界少見!對於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而言,海洋其實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於是我們選擇相對而言「性價比」比較高的郵輪,從海上展開環球之旅,避開複雜的陸路交通與轉機飛行路線,暫時離開喧擾競爭的北半球,循著當年哥倫布等探險家腳步,親睹18、19世紀列強殖民軌跡與近代世界發展歷史。帶著謙卑的心情,去體驗汪洋中一條船的寧靜,與享受郵輪上五星級的服務品質。
就這樣,我們懷著忐忑與期待的心情,展開了「繞世界一圈」之旅!途經航空、航海、陸上交通與徒步行走行程,大有8萬多公里(包括郵輪海上航行的近6萬公里)。這一趟等於是繞了地球兩圈的距離,經過26個國家,造訪39個國際港埠,造訪平常很少前往的南半球,與南太平洋許多著名島嶼。完成一趟豐碩的快樂之旅。
我的環遊世界夢
在我搭郵輪繞地球一圈之後,為了分享這一趟難得的旅程,除了錄製podcast,在周教授周遊臉書粉絲專頁分享,稍解年少時想當播音員的渴望,還花了一年多完成兩本書,一本是針對熟齡旅客,為想了解搭郵輪旅行的特性;或已是郵輪箇中好手,打算來趟幾個月的海上之旅,甚至是決定踏出舒適圈圓夢的大朋友們而寫的這本《郵輪環球.周遊記》。書中透過四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比方說是如何開始這趟行程?沿途有哪些旅行規劃與經費準備?途中有哪些特殊景點與見聞?環球後有哪些感想與建議?書中以簡潔、有趣的筆調,逐一回答這些...
目錄
推薦序一我也曾搭過郵輪旅行(王榮文)
推薦序二以郵輪探索世界,展開奇妙旅程(林博宗)
推薦序三一場充滿驚喜和探險的知識之旅(黃柏諺)
推薦序四多姿多采、趣味盎然的郵輪之旅(趙少康)
導言六個「驚」歷(陳膺宇)
作者序我的環遊世界夢
Part I 最適合年長者的郵輪旅行
第 1 章為什麼選擇搭郵輪?
第 2 章如何規劃旅程?
第 3 章從訂票到登船,行前如何準備?
Part II 跟我們一起搭郵輪繞地球一周
第 4 章歐洲啟程,展開120天精采旅程
第 5 章中南美探戈故鄉
第 6 章南太平洋各島
第 7 章紐澳舊地重遊
第 8 章大洋洲島礁的貧富懸殊
第 9 章南洋的熱情
第 10 章印度次大陸超乎想像
第 11 章中東沙漠傳奇
PartIII 多彩多姿的船上生活
第 12 章活動豐富,天天不無聊
第 13 章結交世界各地的新朋
第 14 章驚喜又刺激的海上經歷
第 15 章環球一周的欣喜
Part IV 繞地球一周後
回顧旅程,滿滿的感動與溫暖
Q&A 關於郵輪旅遊的10個常見問題
致謝
地名翻譯對照
推薦序一我也曾搭過郵輪旅行(王榮文)
推薦序二以郵輪探索世界,展開奇妙旅程(林博宗)
推薦序三一場充滿驚喜和探險的知識之旅(黃柏諺)
推薦序四多姿多采、趣味盎然的郵輪之旅(趙少康)
導言六個「驚」歷(陳膺宇)
作者序我的環遊世界夢
Part I 最適合年長者的郵輪旅行
第 1 章為什麼選擇搭郵輪?
第 2 章如何規劃旅程?
第 3 章從訂票到登船,行前如何準備?
Part II 跟我們一起搭郵輪繞地球一周
第 4 章歐洲啟程,展開120天精采旅程
第 5 章中南美探戈故鄉
第 6 章南太平洋各島
第 7 章紐澳舊地重遊
第 8 章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