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無力感世代:暫停一下又何妨!我只想好好活著(作者親簽版,限量加贈森林系香氛書卡)

的圖書
無力感世代:暫停一下又何妨!我只想好好活著 無力感世代:暫停一下又何妨!我只想好好活著

作者:王雅涵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5-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無力感世代:暫停一下又何妨!我只想好好活著(作者親簽版,限量加贈森林系香氛書卡)

內容簡介

  真正讓人疲憊的,從來不是失望,而是還抱著希望。
  就算躺平也無妨,準備好的時候自然會起來!
  學會接受無力感,回到最自在、最舒服的自己。
 
  在這個講求效能的時代,說不清的疲憊與焦慮,使得現代人愈來愈少有喘息的時間,因而陷入了對未來、對自我的無力感,就像默默蔓延的現代病,於是開始自責、後悔。當這種狀態亂成一團時,內心就會演變成一種厭世情緒,假裝自己不在乎,覺得我就爛又何妨;厭世,讓我們即使躺平也無法好好休息,失去了想像美好未來的勇氣。
 
  但無力感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只要慢慢解開這條把自己勒得極不舒服的繩子,透過理解和接納,我們都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找到一種平衡與滿足感,改變那個無力的我們。
 
  跟著超人氣「歡樂心理師」,讓我們暫時停下來,好好與自己對話吧!
 
本書特色
 
  ★直球對決三大無力感根源,對症下藥
  無力感就像一條不斷勒緊的繩子,我們愈是掙扎,它就纏繞得愈緊。而這條繩子可能是不合理的社會期待、環境與經濟的壓力、關係的衝突或過往的傷痕……,正視自己內心的無力感,找到無力感的根源,才能找到改變現況的方法。本書帶你自省內在的三大無力感來源,包括來自「社會環境」、「關係」和「自我」的無力感、同時提供解方,幫助你一起尋回人生價值。
 
  ★具體策略與行動實踐,成功翻轉無力感
  有時候,無力感來得很突然,也常常覺得自己被困住了,無法改變現狀。然而無力感的真正根源往往不是環境本身,而是對自 身需求的不清楚、不表達,甚至不允許,因而常常壓抑內心的渴望,最終陷入持續存在的疲憊和空虛之中。其實,因為無力感的產生,給了我們向內挖掘自身最深的使命和情緒的機會,本書提供各種具體且實用的方法與練習,並學會自我覺察,就能重新長出勇氣,改變自己。
 
自在推薦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文筆家
  李豪|詩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這是一本練習與自己對話的書,也是陪你走過疲憊的清晰地圖。──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倘若你我心裡仍有一念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那麼這本《無力感世代》即是一種行動的開端。──李豪|詩人
 
  讀完這本書,你不會變成更強的人,但會成為一個更理解自己、也更溫柔看待別人的人──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只要你願意翻閱,就是改變現狀的開始,人生就有新的可能性。──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本書結合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厭世無力的世代現象提供了新視角。──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本書不僅理解你的痛,也提供實用的自我覺察與行動練習,幫助你慢慢找回行動的力量。──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雅涵
 
  一個愛玩愛吃愛唱歌的歡樂諮商心理師,曾擔任輔導中輟生搏的社工,擅以活潑的方式和孩子們相處。個性自在不羈,努力挑戰自己成為不被專業形象框架住的人,並致力將心理諮商與桌遊等媒材結合,應用於負責的個案中,讓每個人都能在歡樂氣氛中感受到愛與尊重。
 
  身為行動心理師,足跡遍布台灣各角落,在工作和玩樂中找到平衡,期待與接觸到的每一個人說故事、談生命,一起更喜愛自己,活出美好。
 
  著有《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等書。
  FB: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wahago
  IG: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wahahappygo
  Podcast: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目錄

推薦文 
改變的力量,來自願意接住自己的那一刻/李家雯(海蒂)  
讓這本書成為你行動的開端/李豪  
在世代中找到安心的存在/張忘形 
改變的開始,人生就有新的可能性/陳志恆 
從困頓中找到力量/陳品皓 
 一本陪你走出卡關時刻的書/蔡佳璇  
 
前言  從厭世到無力  
 
第一章  來自社會環境的無力感

01 找到真正的夢想,好難! ──搞懂自己想要做的事
02 快速變動的不確定性,好慌! ──轉換思維,學習永遠不嫌晚
03 沒能自我控制的人生,好無奈!──找到微小的掌控感,塑造更好的價值
04 當「寄託」變調了,好失落! ──學會在不完美的世界裡找到健康的寄託
 
第二章  來自關係的無力感
05 在愛與被愛中掙扎──停下來審視自己,重新找到愛的力量
06 剪不斷理還亂的歸屬感與情緒勒索──自我覺察,設定一個健康界限  
07 虛擬關係的脆弱與焦慮──回歸真實人際,不讓網路主宰人生  
 
第三章  來自「自我」的無力感
08 內在矛盾與自我迷失的挑戰──接納不完美,因為只有你能幫自己
09 自責與壓力蹺蹺板的失衡──擺脫內耗,給自己的內心留一個喘息空間  
10 因為失控,想要更多掌控──將精力放在真正能夠改變的部分  
 
第四章  轉化人生無力感
11 從面對小小的無力感練習──挖掘最深的使命與情緒,重新長出勇氣  
12 覺察並找到自己的需求──不被外界綁架,讓內心與需求站在一起  
13 轉化無力的行動練習──微小而持續的改變,是最好的解藥 
 
後記  我們想要抓住的,是安全感的浮木  
 

前言
 
從厭世到無力
 
  Rebecca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性,她對自己的工作充滿野心,加班是她的日常,身邊的人總笑她是女強人、母老虎。身為高階主管,環境並沒有非常善良,也因為她未婚,壓力和歧視天天發生,在大多數是男性的競爭環境中,她一方面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被認可,一方面又感覺沒有可以停下來喘息的空間,只能在物質生活上盡可能滿足自己。就算沒時間吃飯也沒關係,她用賺來的錢租了昂貴的高級的房子、買了最新最貴的精品,至少活得閃亮,不會被人看不起。至於帳單是否付得出來,以後再說。
 
  簡慶芬是家中小妹,備受家人疼愛,長大後滿心期待工作成家,嫁給了公司帥氣的主管,生了可愛的孩子。本以為人生就這樣簡單而美好,但內心裡一直和老公的前女友比較,總覺得自己是備胎,也羨慕著網路上獨立自主的女人。後來因為家中長輩生病,她決定離職在家照顧。總是習慣付出的她,卻也時常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價值,面對伴侶的情感忽視和不理解,陷入了想逃離卻又不知如何改變的矛盾情緒。
 
  這兩個故事改寫自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兩位女主角的人生故事引起大眾的共鳴,很多人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當然也包含了無力的男主角,他把事情都做得很好,卻夾在媽媽、女友、太太之中,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辦法讓人滿意,也成為別人不快樂的來源。
 
  我們每個人都曾被無力感抓著,一如女強人Rebecca從未對任何人承認自己的疲憊,然而每到夜深人靜時,內心的孤單和無助便無可抑制地浮現出來,這是「孤獨的無力感」。而簡慶芬為了照顧長輩而放棄工作,她感覺自己好像失去了價值;她總是默默付出,卻沒人真正理解她的感受,尤其是丈夫漠然的態度,更讓她感到無法呼吸,這是「矛盾的無力感」。
   
  無力感是這個世代習慣的日常
 
  我常笑稱自己很厭世,在網路上發著emo的文字,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努力想讓別人看見自己過得很好,卻又同時希望被關心。Rebecca過得不是很好,但簡慶芬看著她的文章充滿羨慕,有一種無力感叫做「看似有選擇實際上但無法改變的困境」,當我們愈想掌控命運和未來,卻發現自己的努力總被環境現實所阻礙,亦被刻板印象和主流價值觀給綑綁。在人際關係中,也因著長期扮演固定的角色,當自我價值沒被看見,又無法好好覺察自我情緒並嘗試溝通表達,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在工作、在家庭都被深深的無力感包圍,這似乎變成這個世代愈來愈習慣的日常。
 
  我們是否常感到人生的重擔太過沉重?是否常覺得自己像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沒辦法表達自己的無奈,只能在職場上有禮貌地面對別人?是否也想躺在床上而不是冒著風雨出門?想要有錢可以和伴旅好好約會,而不是被嫌棄沒有未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是想停下來,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我常說,當人的感受和情緒被說出口,似乎就好了一半。或許你曾夢想過一個更好的生活,但現實就像一個大鍋,無情地把所有美好的期待慢慢熬乾。你努力工作,追尋所謂的成功,但最終得到的卻是一種說不清的疲憊和無力。「厭世」一詞彷彿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標誌,不少人用它形容自己在工作、學業甚至生活中的疲累感。網路上的「厭世文化」正流行,成為年輕人相互調侃的語言。「厭世」不代表真的討厭這個世界,而是面對無力感的逃避,一種無聲的抗議。
 
  尋找力量,離目標更近一點
 
  厭世和無力感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我認為無力感是一種主觀且真實的感受,當我們感覺到無法改變現狀、無法掌控生活中的人事物甚至自己時,它就像一條繩子,慢慢地纏繞我們的心,愈來愈緊,愈來愈無法跳動和呼吸。但厭世像是一種解方,當我們無法面對無力感時,就可以把厭世這條棉被蓋住自己,假裝不在乎,覺得我就爛又何妨,久了也就習慣了,定睛在小確幸不也是種正能量?但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並未真正解決。
 
  本書希望傳達的是,無力感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我們可以一起看見內心的無力感,並且慢慢解開這個把我們勒得很不舒服的繩子,正視它並為自己的生命找尋新的方向,得到翻轉現況的力量。這靠的不是意志力或幾句有意義的話,而是一起進入無力感的根源,一起透過文字被理解、被承接,並實際找到力量付諸行動來改變自我。
 
  當我們感到無力,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力量,而是這個力量被無力感這條繩子束縛住了。這些繩子可能是不合理的社會期待、環境與經濟的壓力、關係的衝突或過往的傷痕,我將在本書透過三個不同的面向帶你一起看到無力感,最後找到翻轉的力量:
 
  ●來自「社會環境」的無力感:從經濟壓力、職場的不公平到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每一天都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走,彷彿永遠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此章將探討我們在面對社會期待時的壓力與焦慮。
 
  ●來自「關係」的無力感:無論是家庭、朋友還是伴侶關係,當我們無法在關係中得到支持或認同時,無力感就會變得強烈。此章會深入探討家庭情感勒索、單身的孤獨感,以及疫情後人際交流的脆弱性。
 
  ●來自「自我」的無力感:最後要探討的是對自我認知的無力感。包括內在的衝突、自我批判、與外界期待的碰撞,往往是令我們感到無力的根源之一。本章將幫助你了解如何與自己和解,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轉化人生無力感:理解不同的無力感來源後,最重要的就是實際找回力量。這裡不會有速成的解決方案,但會提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幫助你慢慢找回自我,重拾生活的掌控感。
 
  這本書不僅要幫助你理解無力感,更希望能陪伴你一起尋找力量,一起學習如何面對這些看似無法改變的現實,逐步解開內心的繩結。
 
  這不是一條簡單的路,但每一步的嘗試都會讓我們離目標更近一點。
 
改變的力量,來自願意接住自己的那一刻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嗨,你好嗎?如果有點累也沒關係。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種無力,看看它在說什麼,好嗎?
 
  在這個什麼都講求效能的時代,無力感像是一種默默蔓延的現代病。明明科技應該帶來進步,卻讓更多人陷入僵局。更難受的是,很少人願意談它、理解它,或好好陪它。
 
  我和雅涵一樣,都是趴趴走的「行動心理師」;行動的工作看起來能量充沛、活力十足,事實上,我們生活裡更常要面對的,是那種「看似有選擇,卻改變不了的無可奈何」。而雅涵,總更游刃有餘。換句話說,在面對高度流動的生命型態裡,她更懂得怎麼在無力感中陪伴自己和他人,找到一條可行的路。
 
  《無力感世代》是雅涵寫給這個時代的一封回信。它不逼你振作,也不催你堅強,只是靜靜坐下來,溫柔問你一句:「嗨,你好嗎?」
 
  書中,她誠實地帶我們看見無力感如何一點點地勒住生活,也提醒我們:愛,其實是一種改變的力量。而那份最深的愛,往往來自你終於願意靠近自己、放過自己、接住自己的那一刻。
 
  這是一本練習與自己對話的書,也是陪你走過疲憊的清晰地圖。不是為了快速前行,而是陪你一步一腳印,重新為自己定位。慢慢走,就好!
 
讓這本書成為你行動的開端
李豪(詩人)
 
  如果躺平了,何不就先躺著讀讀這本書。
  L君的二十五至三十五歲,本該是人生中最為發光發熱的時期,或許準確地說,曾經幻想過大人的自己,應當已經走在芳草鮮美的花路上,然而真正抵達了這個年紀,現實卻根本不如所願,日子是期待與失望的周而復始,甚至不明白自己身於何處。眼見上一輩人都在如今他這個階段走入真理,而他唯一最擅長的是浪費時間。
 
  無法想像再過十年的未來,疫病、災難和戰爭如影隨形,儼然能做的、該做的都抵擋不了時代的浪潮,只得沉溺在伸手可及的愉悅上,酒精、網路購物、社群媒體、偶像崇拜,L君說自己是一只破了洞的桶,為了不讓自己空,不得不拚命地灌注。正因為知道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有責任,所以在沒有參照物模仿了就能成功的這個世代,該如何走出困境更顯得蒼白無助。
L君並不特別,他是你是我,是所有無力者的縮影。倘若你我心裡仍有一念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那麼這本《無力感世代》即是一種行動的開端。本作雖然同樣無法對任何人的生命負責,但絕對值得一讀,協助我們釐清明明都知道的問題,但根源在哪裡!
 
在世代中找到安心的存在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每次Waha出書,我都覺得她在打我臉。
  收到《無力感世代》書稿那天,我剛好上架了第四集Podcast,聊的是「躺平」。
 
  這種感覺如果要我說,就是一種厭世,比起說自己很辛苦、很委屈,說「我就爛」反而比較不丟臉。至少這樣別人不會覺得你脆弱,只會覺得你好笑。
 
  但我每次這麼說的時候,就是當我努力了半天,卻發現生活好像沒有變得更好。我只是在社群上展現我美好的一面,但每天都過得好疲憊。
 
  而當我覺得做了很多努力都沒有意義時,她剛好用我教的「忘形流簡報」講了一個兒少的議題,被轉發分享超過了一萬次。這剛好對應到她在書中重寫灰姑娘,說玻璃鞋沒有消失,而是努力留下的證據。而就在那一刻,我忽然熱淚盈眶,原來我沒有被AI取代,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在發揮影響力。
 
  所以這本書寫的正是這樣的我們,那些在關係中被忽視、在社會裡找不到位置的自己。我最喜歡她說:「厭世是面對無力感的逃避,一種無聲的抗議。」她理解我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真的累了。
 
  而我也榮幸地出現在本書中,至於在哪,請容我賣個關子。
 
  也許讀完這本書,你不會變成更強的人,但會成為一個更理解自己、也更溫柔看待別人的人。謝謝你願意打開這本書,願我們都能更好的在這個世代找到安心的存在。
 
改變的開始,人生就有新的可能性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當今各年齡層的人們,似乎都處在莫名的無力感之中。不論是為課業壓力所苦的學生族群、初入社會歷練的職場新鮮人、工作家庭兩頭燒的三明治世代,或者獨居的長輩們,這種漫天撲地的無力感,快把人們吞噬。
 
  雅涵精準地分析,無力感來自於對「社會環境」、「關係」與「自我」等三個層面的無能為力。於是,我們可能抱怨職場環境不友善,抱怨另一半不夠體貼,也經常自我否定、自怨自艾,卻似乎改變不了什麼。
 
  和無力感相對的是希望感,有希望就會有動力。在獲得希望感之前,需要對環境、關係及自我重拾掌控感。也就是練習從微小的事物著手,在小處獲得成就感,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同時,也願意去接受自己能力的極限,並放下那些非自己所能掌握的。
 
  如何轉化無力世代的厭世與疲憊,雅涵這本書提供你找回對生命掌控感的練習,只要你願意翻閱,就是改變現狀的開始,人生就有新的可能性。
 
從困頓中找到力量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從事臨床工作多年,當雅涵邀請我為她新書推薦時,光書名《無力感世代》便已經深深吸引我,看完內容架構後,我更是一口答應。
 
  對於人類這種社群生物來說,社會環境、人際關係以及個人內心的狀態,始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它們彼此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最終成為每一個人的心理樣貌。而在雅涵細膩的觀察中,這三個要素無疑也成為當代人心中無力感來源的核心面向,這和我們團隊長年服務經驗中的觀察,有著相當深切而直接的呼應。 
 
  雅涵以諮商專業的視角,在解構現代人無力感來源的元素之餘,也提供了具體實用的策略,幫助讀者從這種無聲的困頓中找到自我整合的力量。每一個建議背後,都是她對理論精準的掌握與拿捏,搭配現實生活場景的活用,引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透過自我對話與行動練習,重新連結真實自我。 
 
  本書以活潑生動的語調,結合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厭世無力的世代現象提供了新視角。對於想轉化無力感或想理解自己的朋友,我由衷向您推薦。
 
一本陪你走出卡關時刻的書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在治療室裡,個案說著「我好廢」,面帶笑容像在講別人的事,語氣輕鬆幽默,彷彿是一種時下年輕人的日常語彙。但語尾的輕聲嘆息,卻隱藏不住背後的疲憊、孤單,還有那種「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努力是否還有用」的無奈。
有時候我們覺得「無力」,並不只是因為事情太難,而是我們一邊掙扎,一邊懷疑自己努力的意義。
 
  無力感不是只有在重大打擊來襲時才出現,它更常滲透在日常生活裡,在那些明明已經很努力卻仍覺得沒用、不被理解的時刻,雅涵在書中拆解無力感的三大來源,從社會壓力、人際關係到自我認同。除了以心理學角度分析無力感的來源,更將這份情緒的複雜性,描繪得細緻且貼近生活。她談的不只是「怎麼走出來」,而是溫柔地說:「你可以現在還沒走出來,但我們可以一起看看為什麼會卡在這裡。」
 
  本書不僅理解你的痛,也提供實用的自我覺察與行動練習,幫助你慢慢找回行動的力量。很喜歡書中的金句:「無力感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如果你也曾在社群上貼過emo的文字,一邊說著「沒事啦」,一邊又希望有人讀懂你的心,那我想,這本書會是你很需要的那份理解與陪伴。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81693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
作者:闕又上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04
66折: $ 38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新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
作者:村上龍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2-01
66折: $ 65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鬼上司.獄寺先生想被曝光(04)特典版
作者:あらた六花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15
$ 15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這一生,我為何而存在?(全球每19秒售出1本!療癒千萬人的暢銷經典,定位人生的神奇之書)
作者:約翰.史崔勒基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7
$ 39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海豚的耳骨 全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5-07
$ 21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你的信任,是孩子最強大的底氣:神老師的客製化教養,打造「以孩子為中心」的正向思維!
作者: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25
$ 277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平屋慢生活(07)
出版日期:2025-05-15
$ 12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盛開的花蕾
作者:尻戰車
出版社:暮想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21
$ 24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Smoky Nectar—繚繞的蜜液—Renew(全)
出版日期:2025-05-16
$ 11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阿甘節稅法:全方位理財第三堂課,讓你隱形加薪,退休金翻倍
作者:闕又上
出版社:萬化企業
出版日期:2025-04-25
$ 39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