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暢銷書《重啟人生》作者、哈佛大學教授亞瑟.布魯克斯盛情推薦
「懷舊無疑是一股正向力量,有助於化解孤立、提升自信並推動整個社會前進。」
一談到「懷舊」,許多人總先想到其負面效應,包括沉溺於過去、故步自封等。在十七世紀時,醫學專家認為它會導致身心疾病,二十世紀現代心理學興起後,研究人員才確認它是人類特有的認知能力,並會產生苦樂參半的心情。近年來,隨著黑膠、底片相機、老電影等這些復古時尚的興起,懷舊更成為潛力無窮的商機與靈感來源。
本書作者身為存在心理學的專家,在與其團隊經過多年的實證研究與訪談後,發現懷舊不光是一種「回頭看」的心情,更是能引領人前進的心理動力與意義來源,而益處如下:
.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與能力,有助於恢復自信、培養韌性。
.渴望延續往日美好的人際關係,走出自我孤立。
.定位自己的人生目的以及價值觀。
.喚起對群體的認同感,更願意為人付出與奉獻。
作者強調,每個人最珍貴的回憶大多跟人與群體有關:母親的拿手菜、熱戀時去看的電影或是與陌生人一起為球隊加油……因此,懷舊有助於我們與人重新連結、對世界感到樂觀。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人,都不需要完全與往日斷捨離,也不用恥於談當年勇;善用懷舊的力量,就能突破瓶頸、走出泥淖並重啟人生。
作者簡介:
克雷.勞特雷奇(Clay Routledge),存在心理學專家,研究重點為人類的行為動力與生命意義,曾發表過上百篇論文並於北達科他州立大學任教,文章散見於等各大媒體。現為民間智庫拱橋研究所(Archbridge Institute)的研究副總裁,著有《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
譯者簡介:
劉宗為
中正大學哲學所博士候選人,譯有《逃避自由》、《當亞里斯多德遇上佛洛伊德》、《關係免疫力》、《超減壓的BMW身心自療法》、《記憶強化全攻略》、《你可以喘口氣》、《預防失智大作戰》、《老派球迷的逆襲》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回想往事有助於應對壓力、建立自尊、與他人建立連結以及管控壓力。這是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探討人類如何思考時間。」——珍.特溫格(Jean M. Twenge),《跨世代報告》作者
「懷舊是一項深刻但卻經常遭到低估的能力。基於十多年的研究,作者大力提倡,多多懷念往日的美好時光,就能改善生活,並創造光明的未來。」——康士坦丁・賽德凱茲(Constantine Sedikides),英國社會心理學教授
「懷舊能產生正向的推力,有助於對抗孤獨、提升自信心,並推動社會向前進。」——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重啟人生》作者
「與一般人的看法相反,懷舊不會讓人止步不前。我們能依此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並找到前進的動力,以樂觀的態度去展望未來。」——馬里安・圖皮(Marian L. Tupy),Humanprogress.org創始人和編輯
「對於我們這些喜愛剪貼簿的老派人士,早就知道懷舊的魔力,他敦促我們擁抱過去,將其作為邁向光明未來的指引。」——艾莉森・道頓(Alison Dutton),Creative Memories執行長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回想往事有助於應對壓力、建立自尊、與他人建立連結以及管控壓力。這是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探討人類如何思考時間。」——珍.特溫格(Jean M. Twenge),《跨世代報告》作者
「懷舊是一項深刻但卻經常遭到低估的能力。基於十多年的研究,作者大力提倡,多多懷念往日的美好時光,就能改善生活,並創造光明的未來。」——康士坦丁・賽德凱茲(Constantine Sedikides),英國社會心理學教授
「懷舊能產生正向的推力,有助於對抗孤獨、提升自信心,並推動社會向前進。」——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從疾病到商機
懷舊是重要、時時出現又有價值的體驗。
剛開始研究懷舊時我還在念大學,對於時間感這個主題非常有興趣。我也熱衷於欣賞科幻電影,尤其是跟時間旅行有關的。許多人也都喜歡思考的生活,未來的日子又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在第一次研究中,我設計了一項實驗,以弄清楚人們在聽到悅耳或刺耳的聲音時,心裡的時間感是否會不同。我發現,聽到不愉快的聲音,時間感會更漫長(我知道這並不是令人震驚的發現)。雖然這項研究我有很多思慮不周之處,但在許多教授的鼓勵下,我決定要以心理學研究作為畢生職志,用科學方法去研究人類的心智。
念研究所時,我仍然對時間心理學深感興趣。想想看,人們運用想像力來連結過去和未來,不只是為了娛樂自己而已。大家都喜歡想像不同時空下的生活,包括古羅馬的戰士、西部牛仔或是《星艦迷航記》中的太空探險家。除此以外,心理上的時空旅行還有其他功能;學習、成長以及應對當前的各種挑戰與壓力。
事實證明,許多心理學家都對心理時間學感興趣。在英國,有兩位社會心理學家(後來成為我好同事)也在研究人們對於自己的過往有哪些情感。他們是南安普頓大學的賽德凱茲和維爾德舒特。而我和指導教授阿爾恩特(Jamie Arndt)則在密蘇里大學做研究。當這兩個研究團隊得知彼此的存在後,便決定攜手努力、共同合作。
【思鄉病】
懷舊有助於理解自身的生活意義。
二十年多來,我們的研究團隊與眾多學者系統性地研究了懷舊的心理機制,並強調,懷舊可以改善生活。不過長期以來,其他學者和醫療專業人士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的負面觀點可以追溯到一六八八年,當時有位瑞士醫生霍費爾創造了「懷舊」(nostalgia)這個詞。
當年歐洲戰爭不斷,許多瑞士士兵遠離家鄉,霍費爾認為他們大多有思鄉病。懷舊這個詞是由兩個希臘詞所組成的:返回故鄉(nostos)以及痛苦(algos)。換句話說,就是渴望返回故鄉所引起的痛苦。
霍費爾的判定,思鄉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問題。士兵們渴望返鄉,內心夾雜了悲傷、焦慮等情緒,還有疲勞、失眠、心律不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燒等症狀。有些人病情嚴重到得從軍隊中退役。最終,霍費爾認為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病因是「動物精神在中腦的纖維裡不斷震動,而對祖國的印象深深附著在那些纖維上」。
霍費爾將思鄉視為疾病,當時的醫師也大都接受這項觀點,但對於病因的看法是分歧的。一位醫生認為:「思想病是大氣壓力的急劇變化所引起的。身體承受巨大壓力,血液不斷被推向大腦,所以產生了明顯的情緒問題。」因此,在低海拔地區作戰的士兵特別嚴重,因為他們的故鄉是在高海拔的地區。既然思鄉是瑞士人的專屬疾病,所以有的醫生還認定,阿爾卑斯山脈中的牛鈴鏗鏘作響,導致瑞士人的耳膜和大腦長期受損。
直到十九世紀,思鄉還一直被視為是某種疾病,但已不限於瑞士士兵;英國、法國和德國軍方也都有類似的病歷紀錄。在美國內戰期間,北軍的報告指出,許多在南方作戰的北方人染上此病、需要接受治療。有些學者甚至提出,狗、貓、馬與牛也有可能會患上這種病。這些看法並不奇怪,因為當時學界普遍認為,思鄉病並不限定於特定的群體。然而,後來的醫生都未能找到這種心情與身體病症的具體關聯,所以慢慢放棄這種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學者還挑戰了當時蔚為主流的疾病觀點。他們指出,對過去的想望其實會在心中喚起正面的情緒。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人與動物之表達》中寫道:「對往事所產生的溫情,是很難分析的;它似乎是由愛、喜悅和同情心所組成的。這些都是令人愉快的感情。不過,若是往事令人非常遺憾,或是聽到以前有人或動物被折磨,我們就會產生恐懼感。」然而,大多數人還是把懷舊視為是負面的感受。
二十世紀初現代心理學的興起後,醫界開始從另一種角度理解懷舊,也就把它當成精神問題。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懷舊是一種憂鬱症:患者執著於童年的回憶,因而心態停滯不前。也就是說,這些患者在潛意識中希望回歸胎兒的狀態。懷舊依然被視為負面狀態,只是從身體疾病轉變為精神問題。
在這段時期,專家對於懷舊的看法有所轉變。最初,他們認為,懷舊與思鄉情結密切相關,患者太渴望回歸家鄉才會生病。但到了二十世紀,心理學家開始意識到,對過去的渴望不局限於家鄉,也會涉及物品、人物甚至是抽象事物。例如懷念自由的青春歲月或當兵的日子、想念以前的同學或情人、回想以前熱愛的運動或某些心情。
因此,懷舊和思鄉這兩種概念逐漸被區分開來。有些研究人員著重在離鄉所引起的焦慮和情緒,即思鄉病(homesickness)。有些學者更廣泛地去分析其他的懷舊情感。雖然思鄉病會令人不痛苦,學界逐漸認為,懷舊是更加複雜的情感。
此外,心理學家也開始意識到,對過去的渴望也有正向的一面。雖然某些人事物不復存在會令人感到痛苦,但也會帶來愉快的感覺。也就是說,懷舊是一種深刻而複雜的情感。慢慢地,學界便不再堅持懷舊是某種精神疾病。
在那之後,學者和研究人員便開始探索懷舊的好處;如果它能產生正向情緒,那麼也許就有心理價值。一九七九年,社會學家弗雷德・戴維斯在他的專著《遙想昨日:懷舊社會學》中提到:
懷舊有助於應對生活的重大變化。我們會更懂得欣賞以前的自己,並放下不愉快的回憶,以正向的方式重新詮釋自己過往那些矛盾、古怪又不被理解的一面。這樣一來,就能確立自我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定位。
換句話說,懷舊有助於幫助人們理解自身的生活意義。在本書後半段,我會提到各種相關研究,以說明它有助於創建和維護自己人生故事的連續性。
許多臨床心理學家也開始思考懷舊的療效。實驗證明,透過懷舊,失智症患者就能保有些許的自我認同。專家也發現,懷舊也有助於應對失落與創傷。
儘管專家們的態度有所改變,但相關研究仍然很稀少,所以懷舊對心理健康的有哪些好處,都停留在推測階段。想要了解懷舊包含哪些感受以及它會帶來的助益或傷害,還需要更多系統性的科學研究。
【懷舊經濟學】
科學家用量化方法研究懷舊,首度出現在市場行銷和消費者心理學領域。研究人員觀察到,終其一生,我們都會特別喜歡自己在少年和青年時期所購買的產品,以及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等。對於成年人及中老年人來說,當前社會所流行的音樂、電影明星和玩具模型,就沒有那麼多吸引力了
仔細想想你的消費選擇和習慣。你是否感覺到,現今的流行樂不如你年輕時的好聽?電影公司為何不再製作那麼經典的電影?回想少年時期,雖然覺得自己那時的穿著荒謬又好笑,內心卻仍舊偏愛那種風格。
有些人比較跟得上時代,能接受新的音樂、電影和時尚,但仍偏愛自己年輕時期的流行文化。音樂和電影的串流平台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網路上有無數的懷舊電影、音樂專輯和電視節目。
研究人員進一步反駁傳統觀點,強調懷舊不是精神問題。許多人對年輕時期的經歷有正向的情感,所以才會花費時間與金錢去接觸那些人事物,而且還得透過當代的新科技。
許多電影和節目都是為了迎合懷舊市場而製作的,並結合了新的拍攝技巧與特效。例如在新一波的《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和影集中,不但經典的角色重新回歸,視覺效果更是驚人。當然片商也會引入新的角色和情節,但一定要連結過去的故事,票房才會賣座。迪士尼近年來製作的新影集便是一例。
除此之外,許多廣告也運用懷舊之情來刺激購物欲。這招確實奏效。研究發現,成功誘發懷舊情感的廣告會增加人們對於品牌的好感、關注度以及購買意願。在今時今日,復古行銷已經是極其重要的商業手法。
因此,許多專家都在探討懷舊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以及行銷人員的決策。我們因此了解到懷舊的影響力,尤其是它所引發的愉悅情感與驅力。人們喜歡藉由購物來回到過往的美好時光。不過,這些研究沒人深入到懷舊之情的心理結構,包括它的起源以及對個人福祉的影響。
從十七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末,懷舊從可怕、致命的大腦疾病,轉變為愉悅和娛樂的泉源,還創造了數十億的商機。然而直到二十一世紀初,人們對於懷舊心理學仍舊知之甚少。現代行為科學家用各種方式去研究生活的各個心理層面,卻並特別研究懷舊之情。但情況已經在改變了,我也有幸成為這新領域的研究者與開創者。
【懷舊不會讓人變得更糟】
在生活變得混亂、對未來感到不安時,懷舊能提振精神、帶來安定感與方向感。
近二十年來,懷舊心理學已蓬勃發展。現在已經有數百篇研究在說明,人類如何感受到懷舊之情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功能。如今很難想像,懷舊以前還被當成是一種疾病,但它也不僅有娛樂功能。透過科學實驗,研究人員想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引發懷舊情感、又會如何改變當前的生活?對於人們的興趣、目標以及行為有哪些影響力?
除了實驗研究,我們還進行了嚴謹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它如何浮現,又與哪些心理特徵、生活經歷和行為模式有關。我們因此才明白,哪些個性、哪個年齡層的人比較容易有懷舊之情;而遇到生活的波動,如搬家、開始新工作、親友過世或天災時,是否更容易揚起懷舊之情。
過去二十年來,成千上萬的受訪者記下自己的懷舊回憶。我們才更全面地了解到,在走進懷舊的巷弄時內心產生了哪些變化。這些個人故事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指引。
結合各種研究方法,我和同事們得出了不少新發現,讓懷舊這項古老的情感體驗得以閃閃發亮。過去的學者、醫生和心理學家都認為,懷舊會造成個人的負面情況,但情況正好相反,是負面情況會引發懷舊之情。
當我們感到悲傷、孤獨、不安、人生無意義甚至只是感到無聊時,都會想起往事。在生活變得混亂、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時,懷舊能提振精神、帶來方向感與安定感。雖然懷舊中有遺憾,但最終我們會因此感到更快樂、更踏實且更有自信,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愛護與支持,並有能力去探索生活的意義。此外,懷舊還能激發行動力。懷舊始於對於珍貴記憶的回顧,進而促使我們,關注外在事物、幫助他人及創造新生活。
雖然我研究懷舊數十年了,但仍對這個主題充滿著熱情,因為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應用知識來改善他人的生活以及這個世界。
最後,拿出筆和紙,或是在電腦上簡要地記下你對以下問題的看法:
你認為懷舊是什麼?
你常常懷舊嗎?經常、中度或很少?
你現在所參與的各項活動,包括工作和興趣,是否多少受到懷舊的影響?
懷舊是否有助於你追求你目前的目標以及規劃未來?
找出讓你特別感動的往事,描述它的內容以及在你心中激發出的感受。
第一章 從疾病到商機
懷舊是重要、時時出現又有價值的體驗。
剛開始研究懷舊時我還在念大學,對於時間感這個主題非常有興趣。我也熱衷於欣賞科幻電影,尤其是跟時間旅行有關的。許多人也都喜歡思考的生活,未來的日子又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在第一次研究中,我設計了一項實驗,以弄清楚人們在聽到悅耳或刺耳的聲音時,心裡的時間感是否會不同。我發現,聽到不愉快的聲音,時間感會更漫長(我知道這並不是令人震驚的發現)。雖然這項研究我有很多思慮不周之處,但在許多教授的鼓勵下,我決定要以心理學研究作為畢生職志,用科學方法...
目錄
前言回顧即是展望未來
第一部破解迷思
第一章從疾病到商機
第二章回到未來
第三章人類特有的三項認知能力
第二部自我成長的動能
第四章人設與自我認同
第五章肯定過去的自己,維持適度的自尊感
第六章在保護自我與挑戰自我中找到平衡
第三部人際關係
第七章老友如老酒
第八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第九章助人的動力
第四部生命的意義
第十章面對死亡的焦慮
第十一章你的人生充滿意義
第十二章我為人人,做就對了!
第五部打造美好的未來
第十三章用老歌和老電影團結你我
結語念舊不是食古不化
致謝
作者簡介
註釋
前言回顧即是展望未來
第一部破解迷思
第一章從疾病到商機
第二章回到未來
第三章人類特有的三項認知能力
第二部自我成長的動能
第四章人設與自我認同
第五章肯定過去的自己,維持適度的自尊感
第六章在保護自我與挑戰自我中找到平衡
第三部人際關係
第七章老友如老酒
第八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第九章助人的動力
第四部生命的意義
第十章面對死亡的焦慮
第十一章你的人生充滿意義
第十二章我為人人,做就對了!
第五部打造美好的未來
第十三章用老歌和老電影團結你我
結語念舊不是食古不化
致謝
作者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