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爵在樹上過了一生。
他是怎麼辦到的?
生活在樹上,是為了更靠近世界。
首度義大利文直譯
男孩在樹上看著世間萬物。
樂趣無窮。
「通過《樹上的男爵》,卡爾維諾從此找到了一個凌駕於一切混亂之上的視角。」
我的哥哥科西莫十二歲那年,因為受不了姊姊做的蝸牛大餐,與爸媽爆發嚴重衝突後,決定爬到樹上永遠不再返回地面。他在樹上讀書、學習、狩獵,甚至談戀愛。他一直生活在樹上,沒有再回到人群之中。
卡爾維諾汲取童年時「爬樹的男孩」的回憶,寫出一個傳奇故事,像一張幽默漫畫,讀者立刻有了畫面。乍聽不能信以為真,作者卻精確地描寫主角數十年來在數十種樹間穿梭生活的確切時刻發生了什麼。當一名十八世紀的男爵在樹上度過一生,他並沒有棄絕生活或社交,它揭露的是一個人無法依附任何群體的處境;同時運用想像力和精確的諷刺,救回了人們多多少少失去的積極的和樂觀的力量。
一部不朽的精神寓言。既能在集體中實現自我,同時保持對個人自由的忠誠。
「自從讀了卡爾維諾之後,我開始探索有關爬樹的文學。」──羅伯特‧麥克法倫
詩人帕維瑟樹立了卡爾維諾「鋼筆松鼠」的形象,善於在叢林中攀爬且不感到恐懼。書中主角一輩子都待在樹上,但他的人生並不單調無趣,反而充滿各種奇遇,與大家以為的隱士生活大相逕庭,但始終跟他的同類保持最小但無法跨越的距離。這本書令卡爾維諾聲名大噪,不脫離廣闊的社會及日常生活,但拿捏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無數知識分子精神借鑑男爵形象,從樹上羅曼史成為一代又一代文化讀者的精神羅曼史。
「如果你不能全心全意做自己就不可能有愛。」
從土地到樹上,升起一個神話的維度。
卡爾維諾最膾炙人口的奇幻寓言,樹立國際聲譽的代表作。
『我們的祖先』三部曲第二部
作者簡介: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1985)
出生於古巴。
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1945年加入共產黨,19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
1949年短篇小說集《最後來的是烏鴉》首度由艾伊瑙迪出版社出版。
19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童話》(編著)。19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人有密切交往;19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
19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困難的愛故事集》、《看不見的城市》、《命運交織的城堡》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1984年出版《收藏沙子的人》。19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19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19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問世。1994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集結成書。1995年出版《在你說「喂」之前》。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虛構的筆記本》、《玫瑰的名字》、《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在美洲虎太陽下》、《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最後來的是烏鴉》、《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命運交織的城堡》、《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是我最喜歡的書。」──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作者
「這是我樂於一再重讀的書。」──麥可‧翁達傑,《英倫情人》作者
「《樹上的男爵》深深影響我和我的作家生涯。」──丹尼爾‧華勒斯(Daniel Wallace),《大智若魚》(Big Fish)作者
媒體推薦:「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是我最喜歡的書。」──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作者
「這是我樂於一再重讀的書。」──麥可‧翁達傑,《英倫情人》作者
「《樹上的男爵》深深影響我和我的作家生涯。」──丹尼爾‧華勒斯(Daniel Wallace),《大智若魚》(Big Fish)作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一七六七年六月十五日是我兄長,科西莫.皮歐瓦斯克.迪.隆多,最後一次與我們同桌。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們齊聚在歐布洛薩鎮上的莊園,由飯廳窗戶往外看是矗立庭園中一棵枝葉扶疏的高大冬青櫟樹。時值正午時分,雖然法國宮廷因晏起推遲至下午才用餐的習慣已蔚為風潮,貴族們紛紛跟進,但我們全家仍依古老傳統準時坐在餐桌前。我還記得,那天海風習習,樹影搖曳,科西莫開口道:「我說過我不要就是不要!」然後把盛著蝸牛的盤子推開。在此之前從未有人敢如此出言不遜。
坐在餐桌主位上的是我們的父親,阿米尼歐.皮歐瓦斯克.迪.隆多男爵,戴著一頂遮住耳朵的路易十四風格長假髮,跟他許多東西一樣落伍。傅歇拉夫勒神父坐在我和科西莫中間,他負責我們家族的賑濟事務,也是我們兄弟二人的家庭教師。坐在我們對面的是母親,科拉蒂娜.迪.隆多將軍,以及我們未出嫁的姊姊芭蒂絲塔。餐桌另一端,坐在我父親對面,一身土耳其人裝扮的,是艾內亞.西維歐.卡雷嘉騎士兼律師,他管理我們家所有農莊及農地灌溉系統,是我父親的弟弟,不過他是私生子,算是我們半個叔叔。
數個月前,科西莫年滿十二歲,我滿八歲,才獲得允許與父母同桌用餐。我是受惠於兄長才能提前上桌,因為不好讓我一人獨自用餐。但我說受惠只是說說而已,其實對科西莫和我而言是好日子結束,我們都很懷念在我們小房間裡,跟傅歇拉夫勒神父一起用餐的快樂時光。傅歇拉夫勒神父是個滿臉皺紋的乾癟小老頭,享有冉森教派信徒之名,而他確實是為了躲避宗教裁判所的審判,才離開家鄉多菲內。眾人皆讚揚他個性嚴謹,嚴以律己亦嚴以待人,卻不敵他天性處世淡然隨遇而安,彷彿他長時間冥想凝望虛空最終只覺得百無聊賴和無所求,即便遇到最小的困難也覺得那是宿命不值得抗爭。跟神父一起用餐時,餐前會禱告許久,用湯匙的動作要端正,要有禮,要安靜,誰敢在喝湯的時候眼睛亂瞄或發出輕微的吸吮聲就完蛋。但神父喝完湯就累了,了無生趣,眼神放空,每喝一口酒就舔嘴咂舌,好像只有最膚淺短暫的感官刺激才能打動他。等主菜上桌索性直接用手抓著吃,用完餐後我們用梨核互丟,神父則不時懶洋洋地冒出幾句:「……哦很好!……哎幹嘛!」
但是,現在全家一起坐在餐桌前,怨恨便開始累積,是童年的無奈。我們的父親和母親永遠坐在那裡,告訴你如何用刀叉切雞肉,不能彎腰駝背,手肘不能放在桌上,沒完沒了!而且還有我們那位討人厭的姊姊芭蒂絲塔。日復一日的斥罵、氣惱、懲罰、堅不退讓,直到那天科西莫拒絕吃蝸牛並決定從此與我們分道揚鑣。
我後來才意識到這股怨氣持續升高,畢竟我當時才八歲,在我看來一切都像是一場遊戲,而且對所有小孩而言,我們跟大人抗爭實數稀鬆平常,我不知道科西莫的固執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
我們的男爵父親是個無趣的傢伙,這點無庸置疑,但他不是壞人。他無趣是因為他的人生受各種不明所以的思緒牽引,這在過渡時期常常發生。時代動盪不安讓許多人不免內心隨之騷動不安,只是方向錯亂,偏離正軌。所以當外界局勢暗潮洶湧時,我們父親還在奢望爭取歐布洛薩公爵的頭銜,滿腦子想著遠近權貴家族的血統、繼位、敵對或結盟關係。
因此我們家永遠像是在為受邀前往宮廷赴宴做彩排,我也不知道邀請會來自奧地利女大公、任何一位路易國王,或那些住在都靈山區的公爵。火雞端上桌後,父親就盯著我們看以確保我們切肉剔骨皆符合皇家禮儀,神父為了避免犯錯幾乎什麼都沒吃,還得在我父親斥罵的時候幫腔說幾句。我們發現卡雷嘉騎士律師的本質十分虛偽,他把整條雞腿藏到土耳其長袍下擺裡,再躲進葡萄園裡隨心所欲大快朵頤,我們真心覺得(他動作很快,始終沒被當場逮住)他上桌前口袋裡預先裝滿已經剔除雞肉的骨頭,好放在盤子裡替代被他藏起來的那四分之一份火雞。我們的將軍母親不管那一套,用餐時也不改軍人粗線條作風。「嗯!再多一點!很好!」沒有人敢嫌棄她。她不在乎我們的禮儀,但是很重視紀律,她會用指揮要塞駐軍的口吻全力支持男爵:「坐好!臉擦乾淨!」唯一在餐桌上泰然自若的人是老小姐芭蒂絲塔,以一板一眼的態度把骨頭上的肉剔得乾乾淨淨,她獨有的那幾把鋒利小刀很像手術刀,連一絲纖維都不放過。男爵原本想叫我們以她為榜樣,卻也不敢看她,因為戴著漿挺寬邊女帽的她瞪大眼睛、咬牙切齒的面黃肌瘦模樣,連他看了都害怕。由此可知餐桌是我們之間所有對抗與不合曝光的地方,我們的瘋狂與偽善展露無遺,因此科西莫的叛逆也是在餐桌上爆發。所以我才會鉅細靡遺詳加描述,因為我兄長這一生中再沒有坐上如此講究的餐桌,這點無庸置疑。
餐桌也是我們跟大人唯一有交集的地方。一天之中其他時間,母親都待在她的房間裡編織蕾絲、做刺繡和花邊,因為這位將軍其實只會做這些傳統女紅,而且也只有在這些工作上才能宣洩她對戰爭的狂熱。那些蕾絲和刺繡圖案通常是地圖,做成靠墊或掛毯後,她會在上面插大頭針和小旗子,將她熟稔於心的王位繼承戰爭沙場佈署完美再現。或是繡上大炮,還有炮彈從炮口發射出去的不同彈道軌跡、瞄準器和發射角度,她對彈道學很有研究,而且她的將軍父親有一座收藏兵法專書、大炮射程表和地圖集的圖書館供她使用。母親的閨名是科拉蒂娜.馮.庫爾特維茲,是康拉德.馮.庫爾特維茲將軍的女兒,他二十年前率領奧地利瑪麗亞.特蕾莎大公的軍隊佔領了我們這片土地。母親年幼喪母,將軍便帶著她上戰場。故事並不浪漫,他們旅行裝備齊全,住的都是豪華城堡,奴僕成群,她做靠墊刺繡打發時間,據傳她也騎馬上戰場,純屬無稽之談。她一如我們記憶中,始終是一名小婦人,嬌生慣養,自以為是,唯獨延續了父親對軍事的熱情,或許是因為對自己丈夫不滿。
在我們這一帶,父親是那場戰爭中少數支持皇家軍隊的貴族之一,不但張開雙臂歡迎馮.庫爾特維茲將軍來到他的領地,任憑將軍使喚他的下屬,為了表示他對帝國忠心不二,還娶了將軍女兒,這一切都是為了爭取公爵頭銜,但那一次,一如後來,希望落空,因為皇家軍隊不久後便離開,進駐的熱內亞軍隊讓他繳稅。不過他賺到一個好老婆,馮.庫爾特維茲將軍在出征普羅旺斯時過世,瑪麗亞.特蕾莎大公送給母親一條固定在大馬士革花紋靠墊上的金項鍊,從此大家都稱她「女將軍」。雖然在軍中長大的她一心嚮往軍隊和戰場,埋怨他是個倒楣的陰謀家,但父親與母親基本上相處融洽。
不過他們二人的心態一直停留在王位繼承戰爭那個年代,她只關心大炮,他在意的是家族系譜;她的夢想是我們能夠投身軍伍,哪個陣營都無妨,他則盼望我們能娶回有選舉皇帝權利的女諸侯……。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是好父母,只是太過心不在焉,以至於我們兄弟二人幾乎是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自己長大。是好是壞?誰能說分明?科西莫的人生不按牌理出牌,我的人生循規蹈矩且平凡,一起度過童年時光的我們,對大人們的怨天尤人不聞不問,試著尋找與他們口中所言不一樣的道路。
我們爬樹(現在想起早年童稚的我們玩的遊戲,彷彿天機顯現,早有徵兆,只是當時誰能想到?),踩著岸邊礁石蹦蹦跳跳溯溪而上,在海邊的洞穴探險,把莊園階梯的大理石扶手當成溜滑梯。正是其中一次溜滑梯讓科西莫跟父母起了極大衝突,他認為自己不該受罰,從那時起他便對我們家(或對社會?或對全世界?)心生怨懟,這在六月十五日做的那個決定中表露無遺。
(待續)
第一章
一七六七年六月十五日是我兄長,科西莫.皮歐瓦斯克.迪.隆多,最後一次與我們同桌。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們齊聚在歐布洛薩鎮上的莊園,由飯廳窗戶往外看是矗立庭園中一棵枝葉扶疏的高大冬青櫟樹。時值正午時分,雖然法國宮廷因晏起推遲至下午才用餐的習慣已蔚為風潮,貴族們紛紛跟進,但我們全家仍依古老傳統準時坐在餐桌前。我還記得,那天海風習習,樹影搖曳,科西莫開口道:「我說過我不要就是不要!」然後把盛著蝸牛的盤子推開。在此之前從未有人敢如此出言不遜。
坐在餐桌主位上的是我們的父親,阿米尼歐.皮歐瓦斯克....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