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新加坡插旗全世界!他以新加坡為榮,新加坡也以他為傲!
全球酒店大亨、新加坡華人企業家、
2024年富比士新加坡富豪排行榜位列第四。
從雜貨鋪到160億美元商業帝國
新加坡豐隆集團背後的郭氏家族是東南亞優秀華商的代表之一。
豐隆集團從一間雜貨鋪起家,經過郭氏家族三代的努力,建構了一個包含房地產投資與開發、旅館、金融和工業四大板塊的商業帝國。
根據彭博社2024年亞洲Top20超富家族榜單,郭氏家族財富高達160億美元,位居新加坡第一。本書帶你走進新加坡郭氏家族。
房地產大亨養成:成長、經歷,與經商哲學
・在新加坡,郭令明和城市發展集團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和商號。但是除了偶爾新聞上的消息之外,有關這位掌舵人的其他一切幾乎是個謎,因為他行事低調,且不愛張揚。首次披露這位地產業大亨的成長經歷與經商哲學。
・貫穿全書的,是家族企業的壯大,比較隱約的則是父子之情。這份情不是輕柔表達的,郭令明先生的「情」是一種對父親的繼承──不只是事業,還有思路和風格。
・這本書跟很多人物傳記不太一樣,或許因為主題就是「在商言商」,我們看到他從被父親鞭策,到後來自我要求的過程。看到他的冷靜、認真,怎麼培養起獨到的商業眼光,怎麼達成每一宗交易。
本書不只是傳記,還有一些巨額交易精彩內幕
.郭令明可說是新加坡最成功,也是最神秘的企業家之一。雖然他的公司是亞洲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是股市的藍籌股,品牌也是家喻戶曉,但是他這個集團掌門人,經常沉默寡言,有時還給人一種神秘感。
.他的商業帝國遍及五大洲,旗下還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酒店,但是他卻經常選擇避開人們的聚焦。很少人知道,郭令明在紐約可以與美國總統,也是地產大亨的川普平起平坐地交手。透過這本書,你會瞭解郭令明在新加坡的城市天空線扮演過什麼角色;他和美國總統川普有過怎麼樣的「交鋒」;他又是怎麼建立和佈局他的全球酒店王國?
.他不但在倫敦受到前英國首相詹森的款待,也和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攜手開發專案。在新加坡,很少人知道構成新加坡天際線的一些地標建築就是他促成的。其中就包括:濱海灣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濱舫(The Sail)和風華南岸(South Beach)。
《在商言商》首次披露這位傳奇商業鉅子,60年來如何在商界開疆擴土,從房地產到酒店業,從金融到製造業,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書中並不諱言郭令明與父親一度關係緊張,以及在華投資所遇到的挫折。書中也提及這個東南亞最具韌性的家族企業,如何布局下一代的接班。內容引人入勝,讓讀者瞭解並洞悉這家亞洲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公司、其運作思維以及經營哲學。在商言商也不僅有商!
〡國際讚譽〡
楊榮文〡新加坡前內閣部長
大衛.米歇爾斯爵士Sir David Michels〡希爾頓集團前首席執行官、英國酒店業協會前會長
摩西.薩夫迪Moshe Safdie〡濱海灣金沙和星耀樟宜建築師
楊烈國〡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前主席
郭令明的故事值得一讀。我以內閣部長和朋友身分跟他接觸的這些年,我發現他為人深思熟慮、實事求是、富有創造力。他不喜歡張揚或浮華的生活,總是未雨綢繆。他畢生的事業就是在繼承父親事業的基礎上,將城市發展打造為一家卓越的國際企業。──楊榮文〡新加坡前內閣部長
我認識令明35年了,像他一樣經歷過酒店業大起大落的人沒幾個。他以毅力、本能和恆心,打造了今天的城市發展,這讓我欽佩。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所取得的超凡成就,我很榮幸能是他的朋友。──大衛.米歇爾斯爵士Sir David Michels〡希爾頓集團前首席執行長、英國酒店業協會前會長
這本書講述了新加坡頂尖商人郭令明的有趣故事。他周遊世界,創建了一個龐大的酒店帝國、開發多個房地產專案和許多其他業務。他的慧眼與堅持,讓濱海灣金沙的設計得以實現。故事講述的是權力、財富和堅定的毅力,象徵著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的成長和成功。──摩西.薩夫迪Moshe Safdie〡濱海灣金沙和星耀樟宜建築師
郭令明是一位獨特的企業家,對酒店和房地產充滿熱情。他的酒店遍布世界各地,打響了新加坡在國際上的名聲。沒有幾個亞洲商界領袖像他一樣能創下長達60年的驕人業績。《在商言商》展現了這位交易高手成功的秘訣。──楊烈國〡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前主席
作者簡介:
白勝暉
白勝暉是多部有關新加坡政治、政府和商界的榜首暢銷書的作者和主編,近著包括《平價的代價》(The Price of Being Fair)、《最後的愚人:李光耀的傳奇八仙》(The Last Fools:The Eight Immortals of Lee Kuan Yew)。之前出版兩本有關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的書籍有:《高難任務:吳作棟傳》(Tall Order)和《登高望遠:吳作棟傳》(Standing Tall)。2016年, 他撰寫的《派對結束》(When the Party Ends)一書獲頒新加坡文學獎。他與合夥人創立內容行銷機構納高(The Nutgraf)並在此任職。之前,他曾任《海峽時報》新聞主任和駐中國首席特派員。
譯者簡介:
郭書真
30年以上的財經新聞經驗的資深記者,曾任新加坡《聯合早報》財經組副主任,現任聯合早報言論組高級評論員。曾獲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頒發年度財經記者特別獎,以及年度投資者教育記者獎。著作有早報財經書籍《中年智富》以及《宏願:新加坡外匯儲備與主權基金的故事》的中文譯本。
章節試閱
第四章 一分錢
「他們收購了城市發展公司,並將它打造成為今天的巨人。」
──遠東機構總裁黃志達
1969年,馬來西亞吉隆玻爆發種族騷亂,並蔓延到鄰國新加坡,對於處境已是雪上加霜的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發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來說,這簡直是致命一擊。在新加坡,馬來暴徒和華人私會黨之間的衝突持續了七天,造成約80人受傷,四人死亡。投資者的信心在1967年英國宣佈從蘇伊士以東撤軍後就跌至谷底,種族騷亂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城市發展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巴魯項目停滯不前,它嘗試將資金轉到新加坡,但流動資金的狀況卻非常吃緊,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為挽救業務,這家在新、馬兩地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希望通過大宗交易脫售一批股票。郭令明從一位著名的股票經紀得知此消息,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大筆一揮,就可擁有可觀的土地儲備。然而,這並不是交易的問題,而是怎麼出價才是關鍵!
郭令明對這筆交易很感興趣,於是遊說父親將它買下。豐隆公司正涉足房地產業務,收購城市發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立足點。父親拿出算盤快速計算了一下,認為兒子是對的,這確實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城市發展股票當天的收盤價為41分,郭老先生同意用這個價錢買入。為防止第二天的開盤價上升,郭令明要求父親給個緩衝,父親答應了:「我再給你1分──42分。明天買。」
不料第二天一開市,城市發展的股價就升到43分,比他父親指示的買入價高出1分。郭令明猶豫了。股票經紀給他下了最後通牒:「你想要嗎?如果你不想要,別人會要買的。」郭令明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向父親再次確認,機會稍縱即逝,他必須當機立斷,因此,在那一刻,他毅然做了決定說:「我要!」
這個決定將改變他的人生。半個多世紀後他回憶說,他心裡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然而,他也感受到一種熟悉的害怕和恐懼,他說:「我知道免不了挨罵。」
果然,他的預感應驗了。郭氏家族剛剛完成了新加坡企業史上最了不起的一項壯舉,但是當父親得知兒子付的價錢比他批准的多了1分錢後,勃然大怒。郭令明說:「噢,他很不高興,把我罵得狗血淋頭。我知道我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沒有關係,就讓他罵吧!」他這麼說的時候,語氣中並沒有絲毫苦澀或嘲諷的意味。
28歲的郭令明做好了被剝層皮的準備,經歷檳城出走以後的他已經夠成熟,可以應對這種情況。他向父親承認自己的行為逾越職權並表達歉意,我說「爸爸,對不起,下次我不敢了。我錯了。」
我承認犯錯人是我,不是他,我說我知道錯了,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他有些欣慰,因為兒子不經一事,就不長一智。
就這樣,在挨罵的同時,新加坡股市的領頭羊開始易主,即將成為一隻家喻戶曉的新加坡藍籌股。雖然城市發展的財務狀況不好,但它有很多吸引人之處,讓郭令明決定入股這家公司。他說:「城市發展的大部分土地都位於新加坡的黃金地段。他們也有很多很好的開發計畫。」但城市發展的問題是,雖然它有很多想法和計畫,但它欠缺資金,在業務規劃方面更是一籌莫展。郭令明說:「我看到了一家充滿潛能的公司,但它由一群專業人士經營,而不是生意人。」
這家公司成立於1963年,在安珀大廈(Amber Mansions)租了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就是現在的多美歌地鐵站所在地,地處新加坡著名的烏節路購物帶。公司當時只有八名員工,董事會由英國人和華人社群代表組成,第一個管理團隊由一名英國特許估算師領導。為了籌集資金,公司在成立兩個月後就上市了。城市發展很快便在柔佛巴魯完成首個名為Fresh Breezes的住宅項目,這個富有創意的團隊還把「示範單位」概念引進當地市場。
城市發展成立的時間點,是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亞的九天前,它的目的是要進軍馬來亞共同市場,因此兩年後新馬在1965年分家,對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挫敗。城市發展在柔佛巴魯的兩個項目在新馬分家後遭遇嚴重打擊,當時馬來西亞房地產市場異常低迷,到了1966年6月,柔佛巴魯房地產市場幾乎崩潰。
豐隆的股權參與正是城市發展所需的白武士。郭氏家族在1969年10月委派三人加入城市發展董事會,其中包括郭令明。他們提出了一個拯救方案,解決城市發展的現金流問題,郭令明也開始著手處理困擾城市發展的一些問題。例如,該公司在新加坡最具潛能的專案是位於西部的金文泰園(Clementi Park),但該住宅發展專案在處理非法居住者和佃農方面一直遇到問題。郭令明說:「他們做好一套計畫,並不斷改善,但裡面還是有住戶,如果這些住戶不搬遷,就永遠無法發展!」
他把安置住戶列為首要任務,推動談判和補償,並迅速完成了清理工作。他說:「城市發展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住戶談判,讓住戶予取予求。他們不斷花錢,花很多錢做出漂亮的設計,但卻無法開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他們是優秀的專業人士,有很好的計畫,但他們不是生意人,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城市發展在金文泰園推出了相對較新的住房概念──共管式公寓,而金文泰園也成為該公司的標誌性專案。郭令明覺察到本地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於是聘請了一位著名的美國建築師,負責這個占地100多英畝專案的後期工程規劃和發展。城市發展很快就建立聲譽,成為一家可靠的高品質住宅發展商。他說:「豐隆最初是做建材生意的,因此我們對建築品質和成本非常熟悉。當我們進軍房地產業時,我們很早就決定要在市場樹立起聲譽。我不想只是賺錢,我希望我們建的房子有品質。一些發展商把品質的問題留給買家自己去處理,特別是在1970年代,但這不是我們要打造的城市發展。」
豐隆在1972年買下城市發展的多數股權,這是該公司首次以西方模式完成的並購案,郭令明受命策劃和執行,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項企業收購。觀察人士對此大為讚賞,《新國家午報》(New Nation)這麼寫道:「高瞻遠矚的豐隆搶在他人之前掌控了該公司,並不令人驚訝。」新的城市發展很快便實現多元化,進軍住宅地產以外的領域,在組合中增加了投資類地產、工業地產和商業地產。那一年的《海峽時報》打著這樣的新聞標題:「城市發展大顯身手買地」。該公司在一年後大翻身,還首次向股東派發股息。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豐隆接手該公司的管理。1974年,郭芳楓出任主席,郭令明被任命為董事經理。城市發展順應新加坡的發展之勢,成為一家房地產巨頭,公眾和市場對它越來越關注。1980年的《商業時報》報導:「本周,城市發展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因為他們看到了它的巨大潛能。這家曾經被忽視的公司即將啟動大型優質項目,這將在未來幾年內從根本上改變城市發展的經營狀態。」
在郭令明的領導下,城市發展在接下來十年裡將鞏固它在新加坡的聲譽,它不僅是一家舉足輕重的大型房地產公司,而且還是一家有道德、注重品質、可持續發展,甚至關注購房者利益的房地產公司。1980年代初,他與其他房地產發展商聯合發起成立新加坡地產商公會(Real Estate Developers’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REDAS),以提高行業信譽。房地產業在當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條例規範發展商該如何處置購房者交給他們的資金。換句話說,發展商在收到購房者的款項後,可以將這筆錢挪作他用,若發展商遇到財務困難無法完成相關住房項目,購房者就會失去他們的房子。
雖然這一慣例對於像城市發展這樣的發展商有利,但郭令明認為長遠來說是不健康的,這讓購房者處於「極易受損」的不利位置。他說:「我和我父親一樣,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如果購房者得到保障,他們可能會買得更多。這對公眾有利,對經濟有利,最終對企業也有利。」他主張制定新的條規,將所收資金的用途限制在具體的房地產項目上,這些規定至今仍然沿用著。他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說:「新條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購房者的資金安全,並給發展商帶來公信力。」他補充說,這個改變是他事業生涯中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之一。
郭令明以「城市發展」為起點,在商界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後,城市發展聲名鵲起,鋒芒開始蓋過豐隆公司,成為新加坡的領先品牌。如果他沒有在1969年大膽投資該公司,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回首往事,郭令明表示,這對他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在同一次採訪中說:「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熱衷於收購理念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項重大成就。可能在那一刻,我發現自己除了是父親的兒子之外,我也有自己的命運。」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如果不是他決定多付1分錢,結果可能大相徑庭。他微笑說:「如果你回頭看,這還真是一筆不錯的交易。」
第四章 一分錢
「他們收購了城市發展公司,並將它打造成為今天的巨人。」
──遠東機構總裁黃志達
1969年,馬來西亞吉隆玻爆發種族騷亂,並蔓延到鄰國新加坡,對於處境已是雪上加霜的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發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來說,這簡直是致命一擊。在新加坡,馬來暴徒和華人私會黨之間的衝突持續了七天,造成約80人受傷,四人死亡。投資者的信心在1967年英國宣佈從蘇伊士以東撤軍後就跌至谷底,種族騷亂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城市發展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巴魯項目停滯不前,它嘗試將資金轉到新加坡,但流...
作者序
前言
/郭令明
《在商言商》是個淺白的書名,卻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從商和處事的精神。
在我的記憶裡,我的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習和做生意。這是我的激情,我的強項,我的目標。為何如此?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許在我成長過程中,晚餐談話的主要內容都跟生意有關。或許是為了向已故父親和家人證明我的價值,也或許是個人抱負和企業責任的重壓,促使我追求建立一家成功的企業。無論原因為何,「照常營業」是我的座右銘。
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從來沒時間停下來考慮寫一本傳記。多年來我的朋友和同事一直抗議,但我總是有另一筆生意要做、有一個機會要把握、要去出差、或者有一家成長中的公司要管理。
然而,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新冠大流行讓世界陷入停頓,豐隆集團和許多其他企業一樣受到影響,必須經受這場風暴。翌年我80歲,大家再次催促我撰寫回憶錄。經過反思後我妥協了。我想,現在應該是時候了,此時不寫,更待何時?
豐隆集團由我已故父親郭芳楓于1941年創立,是新加坡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加坡的先驅之一,我父親幫助塑造和發展了新加坡的主要產業,如房地產、建築、酒店和金融。當時沒有指南可參考,也沒有公式可循,只有堅持不懈的創業精神。
1963年我從大學畢業就加入集團。這幾十年來,我從父親的身上,還有與我一起合作過的個別人士身上,學到了許多重要的經商和生活原則。我在1990年被任命為集團主席時,我依據自身的經驗引導方向,通過閱讀更多的書籍來磨練技能,經過深思熟慮後承擔風險,憑藉直覺做出了一些艱難的選擇。在取得成績時我歡呼雀躍,在面對逆境時也坦然面對,堅持不懈克服挑戰。
今天,當我眺望新加坡的城市風景線時,我驚歎於它的演變,以及我們集團在新加坡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在本書中分享在經商過程中影響及塑造我商業思維和理念的經驗,包括奮鬥與成就。我希望這本書能激勵那些有志在商界大展拳腳的人們。
每一代人都將面對自己的挑戰,開闢各自的道路。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夠引起共鳴,激勵並連接不同世代、文化和地域的人們。
《在商言商》講述的不是董事會議、試算表和可行性研究,而是關於迎接挑戰、勇於創新,以及建立不朽傳奇的雄心壯志。
衷心感謝
對我來說,真正的挑戰是與本書作者白勝暉一同坐下,為本書進行數小時的訪問。他連同納高(The Nutgraf)的敬業團隊一起完成了這個項目,我感謝他的耐心和毅力。我要謝謝傑力.席而瓦(Gerry De Silva),他是我們集團企業事務的負責人。這個項目兩年多前啟動以來,他一直都是主要協調人──從尋找寫手、策劃採訪、搜索檔案資料中隱藏的瑰寶,到選擇照片,直至本書的完成。
傑力還是本書指導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這個委員會負責審閱所有手稿。他們就像無聲的守護者,提供坦誠的意見,負責重要事實的核查,並對本書的敘事發展提出寶貴的見解和觀點。衷心感謝勝暉和指導委員會,以及納高、豐隆集團企業事務和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團隊的大力支持,你們的辛勤付出,讓本書的英文版本得以面世。
我由衷感激新加坡政府高瞻遠矚的領導能力和遠見卓識,將我國轉型成一個繁榮的大都市。新加坡健全的基礎設施、高效的治理和全球聲譽,是我們集團能在本地和國際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感激我的家人長期以來對我的支持、鼓勵、付出和理解。你們一直是我力量的源泉。
我親愛的妻子佩玲,感謝你的機智、睿智和寬容大度。你理解我有義務繼承先父的遺志,在我歷經風雨時作為我堅定不移的支柱,讓我能履行職責,為豐隆集團再創輝煌。感恩這一路上有你的關愛和陪伴。
致我的兒子益智和益慧,你們在事業和個人生活方面都取得非凡成就,我心中時常惦記著你們。你們在各自領域的影響力,以及為家人帶來的愛與幸福,讓我感到驕傲。
致我的孫子孫女,你們在我心中始終有一席特殊地位。你們那有感染力的笑聲帶給我歡樂。你們提醒我簡約之美,激勵我做得更好。
我衷心感謝楊烈國、黃志達、楊榮文、金偉燦教授、大衛.米歇爾斯爵士、龐約翰爵士和摩西.薩夫迪,感謝他們對我的肯定並分享軼事。這些數十年的友誼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是我所十分珍視的。最後,我要把這本書獻給我的親人,是他們在我人生經歷高低起伏時給予我堅定的支持;我在書中也介紹了他們當中的好些人。
前言
/郭令明
《在商言商》是個淺白的書名,卻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從商和處事的精神。
在我的記憶裡,我的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習和做生意。這是我的激情,我的強項,我的目標。為何如此?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許在我成長過程中,晚餐談話的主要內容都跟生意有關。或許是為了向已故父親和家人證明我的價值,也或許是個人抱負和企業責任的重壓,促使我追求建立一家成功的企業。無論原因為何,「照常營業」是我的座右銘。
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從來沒時間停下來考慮寫一本傳記。多年來我的朋友和同事一直抗議,但我總是有另...
目錄
目錄
前言:郭令明
前言:黃志達
譯者感言:郭書真
里程碑
序:白勝暉
第一部分 年少時期的郭令明
第一章:第一桶金
第二章:爸,別說教
第二部分 在職培訓
第三章:全力以赴
第四章:一分錢
第五章:統一天下的酒店業王者
第六章:因父之名
第三部分 帝國酒店
第七章:從王國到帝國
第八章:紐約、紐約
第九章:廣場酒店
第十章:當川普遇上郭令明
第十一章:插旗全球版圖
第四部分 業界翹楚
第十二章:屹立不倒
第十三章:千禧大亨
第十四章:原爆之地
第五部分 南部大戰略
第十五章:熱切等待啟航
第十六章:濱海灣金沙──被遺忘的功臣
第十七章:經濟大衰退
第六部分 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第十八章:協信遠創
第十九章:Hwaiting!來吧!
第二十章:傳承
作者鳴謝
附錄:《聯合早報》財經拼盤
人物專訪:郭令明
目錄
前言:郭令明
前言:黃志達
譯者感言:郭書真
里程碑
序:白勝暉
第一部分 年少時期的郭令明
第一章:第一桶金
第二章:爸,別說教
第二部分 在職培訓
第三章:全力以赴
第四章:一分錢
第五章:統一天下的酒店業王者
第六章:因父之名
第三部分 帝國酒店
第七章:從王國到帝國
第八章:紐約、紐約
第九章:廣場酒店
第十章:當川普遇上郭令明
第十一章:插旗全球版圖
第四部分 業界翹楚
第十二章:屹立不倒
第十三章:千禧大亨
第十四章:原爆之地
第五部分 南部大戰略
第十五章:熱切等待啟航
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