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拖拖拉拉?為什麼越催越沒效果?
本書以簡單有效的實踐方法及時間管理工具,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習慣,
學會分配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專注力。孩子愛上時間管理,從現在開始!
不僅是時間管理,更是智慧的生活方式。趣味方法幫助孩子愛上時間管理!
自驅型成長比什麼都重要。在這個人人有手機、短影音流行的時代,孩子會比以前更難管理自己的時間,把過多時間使用在視聽娛樂上。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律,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常常無論如何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做示範,效果總是不盡人意,產生挫敗感。其實是因為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家長也沒有找到適合孩子的時間管理方法。家長應該從時間的基本概念入手,幫孩子一步步了解時間、親近時間,鼓勵孩子利用時間做更有用、更有意義的事情。
需要盡早培養孩子利用時間的能力並養成習慣。善於時間管理的孩子常常能取得好成績,並得到老師與家長的鼓勵,有這樣的正反饋,孩子對學習會有更大動力,這項能力對日後的學習生涯,甚至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工作後面對職場,都十分受用;相反,如果孩子經常浪費時間,學習效率低,可能常常會受到老師與家長的催促甚至指責,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厭惡學習。
本書中列出孩子在時間運用方面會出現的種種問題並進行分析,提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時間觀的方法及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如早晚清單法、趣味時間表、時間清單、行動計畫、合理的獎勵與懲罰等,讓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認識到時間的價值,在訓練中逐漸學會利用時間,從拖延、磨磨蹭蹭到井然有序,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孩子。
這是一本幫助孩子養成自律力、專注力與規劃力的完全攻略,融合理論和實戰技巧,有大量可愛童趣的插圖,孩子可以輕鬆閱讀;這也是給家長閱讀的育兒書,讓父母知道要如何正確管教孩子,避免孩子出現牴觸跟反抗心理;更是一本適合家長跟孩子一起閱讀的親子共讀書,可以一起討論、一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法。
作者簡介:
青藍圖書
青藍圖書是一家聚焦於大文教類圖書策劃的出版公司,擁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堅持以國內原創為核心,雲集了大批的專家學者。以課外讀物、家教特教、大社科作為公司的三大產品線,為孩子成長,父母修練,提供有效的指導。
章節試閱
Part1 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把孩子的這一面,稱為「可愛的天使」。但是孩子並不是一直都表現出天使的一面,還經常會露出「惡魔的尾巴」,讓家長們既生氣又無奈,比如做事磨蹭、喜歡賴床、玩個不停、丟三落四等。
你家的孩子有沒有以上表現呢?還是全都有呢?
這些表現讓家長們頭疼、苦惱,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其實,這可能只是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導致的。家長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計畫時間,制訂計畫表,那麼孩子的表現一定會有所改變。
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怎麼辦
情景展現
小樂的國語和英語作業都能自己完成,一到數學作業,就會錯誤百出。媽媽每晚都會抽出一小時來陪她寫作業,但她總是磨磨蹭蹭,需要寫很久,以致母女二人總會因為作業而不開心。
很多家長一提起自己正在上學的孩子總是氣不打一處來,明明很簡單的家庭作業,孩子卻要磨蹭很久才能勉強完成,有時還會出現錯字連篇、錯題不斷的情況。
「磨蹭功」之寫作業篇
很多家長陪讀陪寫,最難熬的卻是輔導作業。寫之前,先是準備好吃的、玩玩具、看動畫、玩手機,然後是各種催促、鼓勵、安撫、哄騙、承諾,才能讓孩子不情不願地去寫。
眼看著拿出書包,光把書和本子掏出來擺好,就仿佛用了一年。再打開鉛筆盒,削好鉛筆,挑好橡皮擦、直尺,彷彿又用了一年。
當他終於開始捏著鉛筆,盯著書和作業本看時,你以為他要開始了,心裡剛剛有點欣喜,他卻開始眼睛癢、鼻子癢、身上癢,像猴子一樣開始全身抓撓,除了腦子不動,其他地方都在動。
終於等到他坐直了,以為他終於要寫作業時,他卻轉過頭來說:「我想尿尿!」「我想喝水。」「我想吃點水果。」半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硬生生被磨蹭拖延到三、四個小時。
如何分析
孩子磨蹭,用盡量多的時間完成作業的行為,是帕金森時間效應的一種體現。這是一種奇特的現象: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完成的時間會相差許多倍。
這種現象也存在於孩子的學習中,有的孩子30分鐘能完成的作業,另一個孩子卻磨蹭一個半小時還沒寫完,導致學習效率下降,不僅占用了休息時間,還耗費了家長很多精力。
我們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效率越低,用的時間就越長。當孩子習慣用三、四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寫作業後,就會出現做其他事情也拖沓磨蹭的情況。這將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帕金森時間效應說明:如果給做事效率低的人提出明確的任務要求和時間限制,他們的工作效率就會有明顯的提高,持續一段時間後,他們的行事風格就會和以前大為不同。如果家長也將此訓練應用到孩子身上,相信不久後,孩子會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做事變得有條理、不拖拉。
如何解決
一個科學合理的時間計畫表是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依據,能夠盡快幫他們走上有條不紊的生活軌道,若想解決孩子寫作業困難的問題,以下幾步可供參考:
Step1 利用便利貼,安排時間任務
家長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用於區分任務性質,把所有需要在這段時間完成的任務分別寫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上,讓孩子自主安排。
TIPS!
作業作為孩子自主安排的任務之一,會占用孩子自主安排的時間。通過便簽時間安排圖,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寫作業和玩所用時間之間的關係是此消彼長的,即寫作業耗費的時間越多,用於玩耍的時間就越少。明白了這個關係,孩子自然會心甘情願地積極完成作業。
Step2 列作業清單,預設時間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作業清單,想一想清單都包括哪些內容,然後再根據順序進行排序。作業清單可分為列作業計畫、做作業前準備、寫作業、檢查作業、背誦類作業、家長簽字、收拾書包、整理桌面等。
其中每一個步驟都可以單獨列一份獨立的清單細則表,如列作業計畫,就可以列出一張獨立的作業計畫表。
有了這張作業計畫表,孩子立刻就能知道今天都有哪些作業,大概需要耗費多長時間,非常直觀。
如何讓孩子按時起床
情景展現
鬧鐘響了,小麗在被窩裡一動不動。只聽到門外媽媽的大嗓門:「快起床、洗漱、吃早餐了,快,快,快……」小麗揉著雙眼,關掉鬧鐘,磨磨蹭蹭起床,媽媽見了心急如焚。
對孩子來說,起床一直都是最大的難題。而媽媽們都夢想著:每天早上溫柔地呼喚孩子,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微笑,孩子快樂地從被窩裡起來,一切溫馨而快樂。
起床的真實寫照
媽媽喊一次,孩子「嗯」一聲;媽媽做好早餐,從廚房裡出來,孩子還沒動靜;媽媽氣沖沖地跑進房間,對著孩子大喊「快起床」;然後一把掀起孩子的被子,仍沒效果;最後只好生拉硬拽,把孩子拖起來。
到此,這場「拉鋸戰」還沒結束,孩子走進浴室,站在洗手台前發呆,「快點快點!」在一聲聲的催促下,孩子心如死灰,媽媽卻心如刀絞……
如何分析
睡覺至起床的拉鋸戰,幾乎困擾著所有家庭。當孩子進入小學後,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入睡晚,影響第二天起床,導致狀態不好,上課不專心,寫作業慢,影響睡覺時間,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晚上睡得晚,導致睡眠不足,精力就不足,就像沒充滿電一樣。充沛的精力可以支撐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去做每一件事,讓孩子做事更有效率。所以,時間管理的基礎其實是精力管理。
精力大體可分為體能方面和精神方面。體能精力是一切的基礎,影響體能精力的因素主要有睡眠、飲食和運動。對孩子而言,睡眠應該是排在首位的,睡眠時長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很重要的參考指標,請對照未成年人標準睡眠時間圖看看自己的孩子睡眠是否充足。
科學研究表明,從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是身體激素分泌的旺盛時期,如果孩子晚睡的話,就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身體發育和身高。
孩子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一直處在亞健康狀態。睡覺是孩子身心恢復的最佳途徑,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精神疲憊、飯量減少、體重下降等一系列情況。尤其在春季和秋冬季節,流感病毒流行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患病。由此,家長們不能小看睡眠這件事,應該盡早把孩子晚睡晚起的不良習慣改掉。
如何解決
若想解決孩子入睡問題,需要家長教會孩子使用慣例表,這樣能讓孩子真正有效、自律地管理自己從睡前到入睡的這段時間。
Step1 理清睡前事件
孩子入睡困難,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條理性。我們把入睡作為一項任務,把洗漱、換睡衣、上廁所、閱讀、晚安、睡覺等事件繪製成可愛的小插圖,然後作為入睡前的固定事件。將這些事件排序,告訴孩子,一步一步做完後就要睡覺了。
Step2 了解孩子不願入睡的原因
孩子晚上不願意入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孩子缺少足夠的室外運動,到了晚上,精力仍然很旺盛,就很難入睡;有的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陪伴時間不夠,希望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與陪伴;當然,也可能是孩子叛逆,故意不睡。
只有了解孩子不願意入睡的真正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而使用睡前慣例表能引導孩子自己參與到解決入睡問題中,因此慣例表適用於大多數孩子不願入睡的情境。
Step3 睡前注意事項
想讓孩子養成按時入睡的好習慣,還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使孩子更容易實現目標。
TIPS!
1.晚飯時間提前。晚飯時間建議安排在19:00之前,晚飯後盡量不再進食,睡前不要大量喝水。
2.適度運動以助睡眠。適度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消耗多餘的精力,但運動的時間一定不能太晚。孩子的晚間運動應盡量在20:00前結束,否則會讓孩子更加興奮,不易入睡。
3.盡量少安排外出聚會,否則會打亂孩子的生活作息。
4.家人需要創造安靜的睡眠環境。
家長們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睡覺前的一個小時內,不能讓他們看過於刺激的動畫或影視劇,以免他們的精神處於興奮的狀態,難以按時入睡。
Step4 制定晨起任務表
最後,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清晨任務表。孩子的年齡還小,他們對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往往沒有明確的了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每天早晨需要做的事情寫出來,按照時間排列做成一張詳細的任務表格。
長期沉迷電視、遊戲怎麼辦
情景展現
小軒特別愛看動畫,一到周六,他能在電視機前從早看到晚,吃飯也是穩坐在電視機前,一動不動,無論媽媽怎麼叫、怎麼勸都不行,讓人又氣又急又無奈。
愛玩電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現代孩子的通病。很多父母的手機都不幸淪為孩子的遊戲機。只要給他們手機,他們便可以安靜地一直玩下去。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玩遊戲就火冒三丈,忍不住又吼又勸,手段用了一大堆,除了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之外,根本無濟於事。孩子愛玩沒有錯,最令父母頭疼的是玩起遊戲來忘記時間,而且長時間玩遊戲,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頸椎,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如何分析
很多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看動畫,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動畫片越來越痴迷,只要在電視機前一坐,作業、學習、吃飯通通拋在腦後。當他們全神貫注地看電視時,催促、吼叫是沒有用的,強行關掉更會惹得孩子憤怒大哭,還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長時間看各種短影片、玩小遊戲,都是高刺激的娛樂行為。孩子經常接受興奮度比較高的觀看體驗,不利於注意力的集中。孩子得到的更多的是被動的訓息輸入和低層次的快感體驗,這些占用了孩子發展社交技能、語言能力和創造力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TIPS!
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1.看電視、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導致視力下降。尤其是孩子每天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對視力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2.看電視、玩手機會對脊椎的發育造成影響,因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喜歡躺著、趴著、歪著。長時間維持這樣的姿勢,有可能會引起孩子頸椎病的過早出現。
3.看電視、玩手機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和注意力造成一定的危害,進而影響學習。因為手機或者電視中的節目內容太吸引人,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依然對此念念不忘,因此而無法專注於學習。
4.如果孩子喜歡模仿電視或手機節目中的危險動作,還有可能導致意外出現。另外,有的孩子喜歡走路的時候玩手機,這個舉動也是非常危險的。
除此之外,兒童教育專家研究發現,看電視時間過多的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不經常看電視的孩子的大腦發育有明顯不同。長期看電視的孩子的大腦反應比正常孩子要慢一些,而且他們看電視的時間越長,對外界和新事物的反應就越遲鈍。
很多家長為此感到焦急,他們經常訓斥孩子,不讓孩子接觸網路,不能看電視、玩手機或電腦遊戲,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其實,孩子愛看電視和玩遊戲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嚴重。家長們不用擔心,只要多用些心思,孩子身上的這些小惡習,還有可能化身為利器,幫助孩子成長呢!
如何解決
看電視、玩遊戲並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需要把控好時間。所以,家長可以掌握以下幾個技巧,幫孩子提升自制力,成為時間管理小能手。
Step1 家長要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自己很喜歡看電視,而不讓孩子看,孩子心裡會不平衡,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戒掉電視癮,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所以說家長要樹立好榜樣,少看電視,多陪伴孩子。
Step2 多參加戶外活動
參加戶外活動是一個好辦法,孩子看電視上癮很大的原因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比如體育鍛鍊、飯後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離開電
視,對孩子的身體也有好處。
Step3 轉移注意力
將孩子對電視的興趣轉移到其他方面,孩子過於依賴電視是因為覺得枯燥、無聊。玩具是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的一大法寶,玩具對於孩子來說具有天生的吸引力,而且玩具不僅僅可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還可以培養兒童的思維力。
Step4 控制時間
控制看動畫時間是最好的方法,父母們不要給孩子看動畫的光碟,或者是下載到手機上的動畫。這樣,孩子就更加沒有時間觀念。因為光碟和下載的動畫,可以隨時播放,而電視節目裡的動畫,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6點半的節目,到7點整就結束了,還可以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過了7點就沒有了。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
情景展現
老師反應,小辰在上課時總是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有時還會扭頭跟後桌的同學竊竊私語,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總是不專心。
家長們的疑惑
自己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在家裡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看動畫,一會兒寫作業,一會兒又吃零食。在學校,老師也常常反應孩子上課不專心,不是交頭接耳就是做小動作,孩子的成績自然也一直徘徊在中下游。
如何分析
針對以上情形,家長們想必沒少批評孩子,但成效卻不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經教育專家研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生活環境、心理活動、家庭教育。
生活中,無論孩子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他們處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干擾,學習成效自然不佳。比如,有的家長要求孩子回房間寫作業,自己卻和朋友在客廳打麻將,電視裡還放著電視劇。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很難做到專注地學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心理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比如,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看法比較敏感,他們在學習時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總會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被轉移。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
很多家長可能想不到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並不利於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比如,有些家長經常對孩子講道理,以為是在提醒孩子,但是這種「復讀機」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厭倦感,因此很難集中精力做事。還有的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們總是嚴厲苛責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大發脾氣,甚至提出孩子短期內無法完成的要求,這讓孩子的情緒比較低落,做事的時候總是瞻前顧後。
可見,我們不能把孩子做事不專心的原因都歸咎在他們自身。我們應該綜合看待這件事情,在反思自身的同時積極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幫孩子提升注意力。
如何解決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學習的有力保障,它和讀書寫字一樣,是一種能力,所以是可以訓練的。因此,家長們不必太過擔心,下面介紹一些實用的好方法,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Step1 注意分解,將大任務變成小任務
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獨立完成一項大任務是件很艱難的事。比如「去收拾一下你的玩具」,一定不如「把你的小汽車放進櫃子,把書放到書架上」更容易完成。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制定具體的小任務。
而對於家庭作業,我們可以將作業劃分成幾部分,告訴孩子「現在做這幾道題」,做完後讓他玩一會兒,然後再做下一部分。這樣分段完成,雖然時間比較長,但完成任務的效果要好得多。之後逐漸增加任務,延長任務時間,久而久之,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
Step2 巧用計時器,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做規定:每寫20分鐘作業,可以休息5分鐘,堅持一個月。從第二個月開始,只有每門功課完成後中間可以休息10分鐘;晚上睡前閱讀的環節,也逐漸由15分鐘,慢慢增加到20-30分鐘。孩子按照這個規定堅持下去,不僅可以完成學習
任務,注意力也會有所提升。
Step3採用盯點法隨時訓練
在一張紙上畫上10公分×10公分的25個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1至25,共25個。訓練時,要求孩子用手指按1至25的順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時誦讀出聲。這便是世界上最專業、最普及、最簡單的舒爾特方格訓練法。
Part1 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把孩子的這一面,稱為「可愛的天使」。但是孩子並不是一直都表現出天使的一面,還經常會露出「惡魔的尾巴」,讓家長們既生氣又無奈,比如做事磨蹭、喜歡賴床、玩個不停、丟三落四等。
你家的孩子有沒有以上表現呢?還是全都有呢?
這些表現讓家長們頭疼、苦惱,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其實,這可能只是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導致的。家長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計畫時間,制訂計畫表,那麼孩子的表現一定會有所改變。
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怎麼辦
情...
作者序
前言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有時它又是最慢的;時間是最為漫長的,但有的人會感覺它非常短暫;有的人認為它是非常平凡的事物,但有的人把它視為珍寶。」可以說,時間常常是最容易被人忽略,又最讓人後悔的東西。
是的,時間就像一條永遠流淌的河,一旦流走就不會再回頭。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善用時間。
如果一個人能夠從小學會管理時間的技巧並長期堅持,那麼他在學習中就能輕鬆取得好成績,在生活中也能過得充實、快樂。這樣的人在長大成人步入社會之後,也能較好地應對各種難題並取得較高的成就。縱覽古今中外,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都是時間管理高手。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就是一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他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憩和娛樂時間而埋首於工作之中。他在乘坐「小獵犬」號艦進行為期五年的環球航行中,除了必要的睡眠之外,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的觀察、採集和分析工作中。回到英國後,他繼續潛心研究,最終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他曾經對朋友說:「我不是什麼天才,在工作上也沒有什麼絕妙的捷徑可走。我之所以能完成手上的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律,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成為時間管理的小能手。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說不盡的苦惱:孩子做事不是拖拖拉拉就是丟三落四,或者隨意揮霍時間。無論自己如何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做示範,效果總是不盡人意。自己在工作中明明是一個精明強幹的人,卻在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時屢屢產生挫敗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歸根結柢是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不知道時間對自己有什麼樣的重要作用,家長也沒有找到適合孩子的有趣的時間管理方法。多種因素下,關於孩子的「時間管理」,屢屢說得多做得少,而且做出的部分也不理想。所以,家長應該從時間的基本概念入手,幫孩子一步步了解時間、親近時間,和時間做朋友,鼓勵孩子利用時間做更有用、更有意義的事情。
在小學階段,善於利用時間的孩子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每天都能愉快地度過。他們經常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家長的鼓勵,在學習上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很容易形成這種正反饋的良好學習模式。相反,如果孩子經常浪費時間,學習效率很低,那麼他的聽課品質和學習效果就會比較差,以至於常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催促。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壓力就會增大,容易產生厭學等負面情緒,這對於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涯十分不利。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策劃推出了《自驅力:懂時間管理的孩子更自律》一書。在書中,我們列出了孩子在時間運用方面出現的種種問題並進行了深入分析,進而給家長們提出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時間觀的一些方法。我們還在書中提供了適合小學階段孩子的超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比如早晚清單法、趣味時間表、便利貼等,讓孩子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輕鬆掌握時間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除此之外,我們在書中還提供了讓孩子成為時間管理高手的三十天訓練方法,涵蓋了時間清單、時間分配表、行動計畫等。讓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認識到時間的價值並真正重視時間,在訓練中逐漸做到高效利用時間,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孩子。
我們相信,只要家長們能夠認真閱讀本書,並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積極實踐,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上時間管理,並成為時間管理「小達人」。
前言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有時它又是最慢的;時間是最為漫長的,但有的人會感覺它非常短暫;有的人認為它是非常平凡的事物,但有的人把它視為珍寶。」可以說,時間常常是最容易被人忽略,又最讓人後悔的東西。
是的,時間就像一條永遠流淌的河,一旦流走就不會再回頭。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善用時間。
如果一個人能夠從小學會管理時間的技巧並長期堅持,那麼他在學習中就能輕鬆取得好成績,在生活中也能過得充實、快樂。這樣的人在長大成人步入社會之後,也能較好...
目錄
前言
Part1 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怎麼辦
如何讓孩子按時起床
長期沉迷電視、遊戲怎麼辦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
Part2 父母這樣做,孩子更自律
為什麼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反抗
為什麼父母不放手,孩子越懶惰
什麼樣的性格用什麼樣的方法
為什麼孩子更需要儀式感
Part3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如何須分心理時間和自然時間
你和孩子的「時間」存在哪些距離
Part4 超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
為什麼總是在睡覺前發現作業沒寫完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
這樣做,讓孩子做事更有條理
Part5 成為時間管理高手
如何教孩子打破原有「生物鐘」
如何教孩子記錄30天的時間清單
如何教孩子分配30天的時間
這樣規劃時間更有效
如何正確實施獎勵和懲罰
Part6 兒童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
如何讓孩子更自律
你若不催促,孩子不牴觸
這樣寫作業事半功倍
前言
Part1 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怎麼辦
如何讓孩子按時起床
長期沉迷電視、遊戲怎麼辦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
Part2 父母這樣做,孩子更自律
為什麼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反抗
為什麼父母不放手,孩子越懶惰
什麼樣的性格用什麼樣的方法
為什麼孩子更需要儀式感
Part3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如何須分心理時間和自然時間
你和孩子的「時間」存在哪些距離
Part4 超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
為什麼總是在睡覺前發現作業沒寫完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
這樣做,讓孩子做事更有條理
Part5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