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在書前
我們臺灣今日最重要的產業,就是以晶圓代工領頭的半導體大軍,當年的執政高層明見千里,克服萬難㽮築護國神山,歷經四十餘年銳意進取、屨創新猷,如今已經獨居全球領導地位,更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繫。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產業生命有其週期,要想持盈保泰必須投入大量資源不斷研發,以期與時俱進、日新又新。
眾所皆知科學園區的工作待遇優渥,是無數理工科學子就業的首選目標,過去臺灣的高等教育,在這方面的人才培育可說是不遺餘力,也著實獲致豐碩的成果,然而放眼未來,這種只重視產發專業人才的培育方式,是否足夠應付全球日益高度E化的挑戰?
臺灣被媒體形容為矽晶之島,各個科技先進國家提到臺灣,幾乎都跟晶圓代工畫上等號,可是我們的同胞普遍不認識半導體,容我點出這其中隱藏的危機:如果沒有做好認識半導體的全民教育,在不久的將來,勢必面臨產業多元化所需的人資斷層。
半導體電子時代的來臨,使人類文明呈現跳躍式的快速成長與改變,我們何其有幸生逢其時見證此事,感恩之餘,身為一名投身科學教育半世紀的老兵,反思自己還能貢獻什麼?從新竹教育大學屆齡退休之後,我並沒有放下教學和研究的工作,發現了半導體基礎知識入門的重要性,以臺灣的現狀而論,只有在大學的相關科系才開設正式課程,而在諸多先進國家,卻早已向下紮根到中小學課程之中。
有鑑於此,就展開了研究調查,發現這種課程和STEAM教育最為契合,再藉由自己所擅長的「教材與教法」切入,將電子學和半導體從頭學習起,發現只有這樣,才能夠把這一門看似高深的專業學問,科普給社會大眾,並且能夠帶進校園。
我們的科學種子教師營,利用暑假向國中小教師們介紹生活中的半導體,同時也研習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的銜接課程。由2012年開始到2019年歷經八年。這樣的研習課程由生命樹協會主辦;新竹科學園區臺灣應用材料公司贊助;FM96.7環宇廣播電臺、新竹市虎林國小協辦。
但願臺灣人引以自豪的,不但有這樣的明星產業,我們的孩子也能夠認識這一門明星學科的科普知識,讓矽晶之島這塊「晶字招牌」永續發亮發光。
為成此書,我以高齡挑戰重新學習,將自己歸零為一名電學素人,努力搜集坊間能買到的實體書籍,大量閱讀之後建立先備知識,然後上網反復跟隨相關開放課程,於重點及不甚明白處皆勤加筆記,才能藉此具體而有效率地請教專家,務必力求「知之為知之」。
多年科學教育工作,讓我養成了一個工作的好習慣,只要將科學理論理解之後,立即開起實驗模式來檢驗以深化學習。初步預定以「生活中的半導體」為探究目標,經由課程設計,先落實到師資培育課程之中,再推廣到中小學的教室裡,進行多年試教之後,得到多方肯定的成果,給我勇氣和信心彙整付梓,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全民科普作出微薄貢獻。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本書的主旨不在於介紹最尖端的科技產品(這些資訊在網路上信手搜尋俯拾即是,待得書成往往已是昨日黃花),而在正本溯源,以電晶體為本書主軸,搭配半導體科技與科學實驗設計,經緯交織搭建起通往現今世界的知識橋樑。「主動探究」是精進學習的不變原則,而「深入淺出」則是我們信奉遵行的寫作立場,希望從國小高年級開始,直到對社會普羅大眾都能做出推廣半導體相關知識的一點貢獻。
書中旁徵博引,資料繁雜難免,舉凡電路分析等專業內容,如果一時造成閱讀上的負擔,建議讀者不妨先行略過,等到通篇完讀後,覺得有需要時再回頭參考印證。
作者謹識 2024年 於臺灣 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