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5年,終於完工了!」如釋重負,有歡喜感。「25年,期間所涵養的話,已講了七成!」如吐真言,是有快感!但沒有雀躍,也沒有快樂,是一種「悲喜交集」的心情。
本書雖然已提供了事故發生後,於蒐證鑑定方面重要而基本的知識,也提供了改善國內交通安全體質的根本對策與立法,但臺灣在國際上於開發同等級或以上國家中,仍是一個道路交通很不安全的國家!
近6年來,每年仍發生至少50萬件的交通事故,至少造成40萬人受傷,2,814人死亡,每10萬人死亡率至少11.9人,總財產損失約4,318億元(約占GDP的3%)的結果。不但負責處理事故的人員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交通司法正義也仍均受到嚴重的衝擊,所以現在的心情除了是「悲喜交集」外,亦有「感恩圖報」。
25年前,隨著恩師王文麟教授開始學習事故鑑定,一路走來,中央警察大學提供很好的鑑定團隊與行政支援,讓我在這時空環境中能獲得成長、滋養生命、發揮所長、回饋社會,「我,心懷感恩!」
25年來,所從事之事故鑑定工作,都是利用教學之餘、假日時間所完成者,幾乎很少有休閒旅遊時間,於此要向家人說:「謝謝您們的體諒與支持。」更要謝謝賢內助,這15年來的支持與督促,使本書能順利完成,「謝謝您!」說到完成這本書,也要謝謝趙崇仁主任於製圖、編輯上的一路相挺,「謝謝您!」
11年前,承王文麟教授之意,著手創立系友會,之後並向內政部登記成立,接著運作了4年。感謝所有系友、理監事於期間的支持,並同意個人辭去該職務使能專心寫作。說到能專心寫作,也要感謝弟妹幫忙照顧父母、球友陪我維護健康、學生善良好教、同事待我如親、朋友給我溫暖、有緣的人長我智慧,「謝謝您們!」
再多的謝謝也謝不完,沒錯!不過,仍要謝謝我曾經鑑定過的這些案主、關係人、警察、行政鑑定覆議人員、檢察官、法官等先進的教導,即便是於行車道路上禮讓我的人,甚至對我按喇叭、讓我心生恐懼的人,我也都要說「謝謝您!」
本書於第一篇「肇事重建實務」,將過去所履歷過的58件司法肇事重建案取來分析,分析後發現「交通事故的冤案近四成、懸案近一成、假案占3.4%」,這著實令人感到驚訝!難怪申請學術鑑定的案件這麼多,難怪開放申請後1∼2天就額滿了!交通社會的冤情著實嚴重!而且發現冤案、懸案、假案的形成皆導因於「蒐證錯漏」;本書因而進一步分析造成蒐證錯漏的原因與內容。
第二篇「冤懸假案例分析」,舉了四個分別屬於冤案或懸案或假案的案例,具體分析個案中蒐證錯漏的詳細內容,並檢討分析針對該肇事型態的事故應如何才能完整蒐證或透過鑑定以釐清案情,兼提供所應具備的蒐證或鑑定知識供參考。這一篇的內容對事故當事人、關係人、警察、保險業者、鑑定覆議人員、檢察官、律師、法官應該都能有所幫助。
第三篇「現場蒐證與安全改善之建議」,則針對交通事故現場蒐證所共通的倫理議題、現場保護與交通管制問題、蒐證應具備的基本知識等問題,再搭配至少十個案例中之關鍵照片加以分析,並提供應有的、重要的、基本的蒐證或鑑定知識供參考。這些單元的內容,除了對上述人員有幫助之外,對負責現場蒐證的警察機關或相關人員、鑑定人員、司法人員的蒐證或認證觀念與知識,應該會有更值得重視、留意與討論之處,進而能將案情加以釐清,幫助發現真相的功效。
最後兩章,則有感於蒐證錯漏所關聯社會問題之嚴重性,呼籲政府應加以重視,並提供改善交通安全體質的具體對策與立法供參考。
懷著感恩能忍受艱辛的心路歷程寫完本書,企盼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夠提供事故當事人、事故關係人、警察、保險人員、行車事故鑑定與覆議委員、檢察官、律師、法官、交通人等先進參考,祈願共同努力,幫助用路者行車平安,我國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正義能持續進步,往交通文明的國家邁進!
未來的人生路上,個人會學習著「視民如親」,將周遭的人都視如我的親人般關懷,也願以一顆感恩清淨的心,學習「蓮藕入汙泥而不染」的精神,隨緣而行。願大家 行車平安、吉祥如意!
陳家福 109.8.17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