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核心精神的導讀
本書所關心的核心重點不僅止於教育,更是一個人的追求幸福生活和豐富生命的權利。對於國家和個人而言,教育只是工具,透過教育的心靈工程,是為了達到更深更遠的生命意義與生命目的。國家有國家的教育目的,而個人也有屬於個人的生命目的,然而,當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個人的生命目的不一樣的時候,究竟是國家的教育目的重要,還是個人的生命目的重要呢?
人生存在天地萬物之間,面對千緯萬端的複雜世界,人無法只靠自己的力量活得精彩,活得透徹,活得幸福。因此,透過教育的力量,人的心靈得以獲得成長,人的智慧得以獲得啟發,人與人之間得以建立彼此互相尊重,彼此共同合作的和諧人性社會,讓每一個人得以自由追求屬於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所以,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教育的力量,而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也需要教育的滋養。本書分成心靈篇、制度篇、生活篇和夢想篇等四個部分,進行探討國家教育制度系統與個人教育生命歷程的本質與內涵,深入探索美好生命的智慧道路,其中的核心精神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一、整體的科學:西方心靈的思維是以「腦」為主的物質科學,而東方心靈的思維是以「心」為主的心靈科學。而本書採取整體科學的視野,探討教育的本質與內涵,整體的科學就是包含客觀的物質科學和主觀的心靈科學。印度成道大師奧修(Osho)說:「科學是最終的價值,科學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客觀的科學,它決定關於外在世界的事,第二種是主觀的科學,直到目前為止,它被稱為宗教,但是最好不要稱之為宗教,最好稱之為內在的科學。將科學分為外在科學和內在科學------客觀的科學和主觀的科學。但是使它成為一個堅實的整體,科學仍然保持是最終的價值,沒有什麼東西比它更高(謙達那譯,1987)。」因此,教育需要以主觀科學為核心,以客觀科學為輔助,才能建構一套滋養孩子生命靈魂與智慧的教育體系(詳文參考附錄一)。
二、長青的智慧:本書所提到任何古老智慧經典,如:《聖經》、《倫語》、《孟子》、《老子》、《凱巴萊恩》和所有佛家經典內容,主要是採擷人類內心的長青智慧。人類的四大聖哲:孔子、佛陀、耶穌和蘇格拉底,能夠留下穿越千古歲月的智慧話語給予後代的人們,為了就是滋養人類靈魂的生命。因此,在經過歷代先賢先聖的心靈檢驗與淬鍊之下,許許多多古代的長青智慧,無形當中就成為照亮亙古黑夜心靈的光明能量來源。所以,本書所引用的長青智慧話語,並不在宗教的框架之中,而在於生命的永恆智慧之光。
三、德性與智慧:德性並不是為了道德的名義而存在,德性是為了成就個人生命的美好與幸福的基石。雖然我們的國家教育心靈將德育擺在五育的第一位,但實際上的教育現場實踐卻是以智育為核心的教育系統。本書內容主要是在探索什麼才是真正以德育為首的教育系統,國家教育心靈需要重新檢視本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言行一致,而非是說一套,做一套,教育理想很遙遠,然而教育實踐卻距離教育理想更遙遠。因此,唯有以追求生命智慧的深度,培養孩子的圓滿德性,才是真正以德育為第一位的教育系統。
四、主觀的世界:每一個人之所以具有獨一無二的獨特性,不僅僅只是長相容貌有所不同,而更細微的更是每一個人都擁有很不一樣的內在主觀世界。內在主觀世界就是自己生命世界的核心,主觀世界從人一出生下來就與生俱來的本性。因此,尊重一個人就是要尊重一個人的主觀世界,尊重一個人獨特性的感覺與感受。如果國家教育心靈無法看見每一個孩子存在著非常不一樣的主觀世界,那麼,當孩子的主觀世界無法獲得應有的尊重與同理時,孩子的主觀世界和國家的教育心靈就會處在不同的生命軌道了。如果國家教育心靈無法瞭解孩子主觀世界的生命軌道,又如何談論適性揚才呢?
五、生態系統觀:人的存在不是一個封閉的孤島,而是存在一個多層次與多層面的生態系統之中。因此,本書內容所探討的教育心靈世界,是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等不同層次的生態系統進行深入探索。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同樣地,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存在也是一層比一層更為繁複深細的生態系統。個人是社會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社會的生存發展也需要依賴個人的投入參與,所以,在生態系統中,所有不同層次與不同層面的存在,都是彼此習習相關,彼此相互影響。
六、精神與制度:人的精神可以創造制度,人的制度可以塑造精神。在教育系統的制度中,孩子的心靈除了接受了各領域的知識、技術和態度,但在不知不覺中教育系統的制度也傳達了一種無形的價值與精神。在學校努力追求分數,出社會賣命追求金錢,這就是當前學校與社會的主流追求。如果在孩子短短幾年的教育歷程中,無法培養出基本的人性素養,那麼,無所不在的動物性本能行為就自然會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整體社會中充斥著無所不在的動物性本能行為,那麼,自然就會有人受到侵襲與傷害,究竟是誰會受到傷害呢?那也只是機率的問題。因此,教育需要透過系統性的制度培養每一個人的基本人性素養,建構一個「無害他人」的純粹人性化社會,然後每一個人才可以「各從所向」,追求屬於自己生命中的快樂與幸福。
七、當下的生命:從出生到死亡,人生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同樣地珍貴與美好。真實美好的生命只存在於當下,過去和未來只存在於人的頭腦之中,而鮮活躍動的生命只存在於當下。生命的舞蹈在孩子的四肢中舞動,生命的歌曲在孩子的喧鬧聲中歡唱,生命的夢想在孩子神祕的心靈中飛翔,沒有人知道孩子的未來是什麼,但孩子完全知道生命一切的真實與美好就在於當下。是誰綁住了孩子的夢想羽翼?是誰困住了孩子的自由靈魂?當爸媽真正愛孩子,孩子自然會真心愛爸媽;當國家教育心靈懂得真正愛孩子,孩子自然也會以無限的生命潛能與美好的夢想果實予以豐盛的回報。
八、學校與社會:學校是孩子通往社會的必經橋樑。孩子出生於家庭,成長於學校,貢獻於社會,然而,為什麼每一個國民都是成長於學校,但卻不是每一個國民都會貢獻於社會?為什麼會有許多國民會選擇危害於社會呢?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青少年的差偏行為問題都是起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如果學校是每一個國民必經的生命旅途,而且是一段不算短的生命歲月,那麼,學校就有機會成為社會人性化的過瀘器。目前的教育系統是很典型的社會知識化的過瀘器,所以,每一個國民都能擁有基本的知識水平。因此,國家教育心靈如果能夠將教育核心的焦點,從知識化的過瀘器轉換成人性化的過瀘器,那麼,純粹的人性化社會就是值得夢想與期待的。
九、人性水平線:人性就只有人性,人性沒有動物性;人性沒有黑暗,人性只有光明,心靈的黑暗都是源自於人的內在動物性。所以,人性的水平線意謂著人性覺醒的起點,人性的尊重、同理心、誠信、關懷與仁慈都是美好的人性心靈品質。因此,我們必先將人的動物性部分和人的人性部分,涇渭分明地透徹地釐清,動物性就是動物性,人性就是人性,二者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意識層次和心靈品質。人的生態系統本質就是具有動物性、人性和神性,動物性本身並不是罪惡,而是人的言行舉止因著動物性本能的自私自利與為所欲為,生出了罪惡的結果。因此,人生而自由,人的言行舉止是可以由自己的內心所決定出來的。長青智慧的光明之路,明確地指引人們的心靈追求人性的美好與神性的喜樂。國家教育心靈需要引導孩子轉化內在動物性的本能,覺醒人性的美好與快樂,建構一個純粹人性化的美好社會。
十、美好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生活,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有一句名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Education as life, life as education.)一切的知識如果沒有依歸於生活,那就是沒有用的知識;一切的教育如果沒有成就美好的生活,那就是空洞的教育。因此,印度成道大師奧修(Osho)說:「完全清醒地生活,除了生活以外,沒有其他的神。」(Live-fully awake. There is no God other than life itself.)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不同的生命階段,有時候會為了生存而掙扎,有時候會為了生活的困境而煩惱,有時候會覺得生命充斥著空虛與無奈,無論人在什麼樣的生命階段,都是需要生命智慧之光的指引,而不是需要累積大量的知識。因此,知識浩瀚無邊,不一定急著需要快速學會學好學滿,需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會有強大的生命動力快速學會學好學滿。然而,智慧卻是需要一點一滴地慢慢深化,一旦擁有生命的智慧,終身學習的生命動力自然水到渠成。因此,國家教育心靈需要引導孩子學習用智慧追求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被動盲目地追求不一定有用的無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