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價值
實際價值才是王道
―—摘自1999年巴菲特寫給全體股東的年報
在接下來的這一部分裡,我要說說經常被提及的有關實際價值的概念。可以說,這是一個投資者在進行企業並購業務或者進行股票投資時,非常重要且又很難清晰界定的標準。在過去四年的投資年報中,我們提供了我們認為最能夠對伯克希爾公司實際價值進行有效評估的一張表,而在今年最新更新的報表中,我們採取一定的方式將通用在保險公司的數據加入到表中,換言之,就是假設該公司自年度一開始就被伯克希爾所擁有,表中第一欄的數字代表我們擁有每股的投資金額,其中包括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及扣除財務金融單位持有的證券;第二欄則是每股在扣除利息與營業費用之後,伯克希爾來自本業的營業利益,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後者是已經扣除了所有來自第一欄投資所貢獻的股利利息收入以及所得的資本利得。事實上,從該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如果伯克希爾被分成兩個部分,最終的結果相當於一家持有伯克希爾投資部位的控股公司,以及另外一家經營所有業務且承擔成本盈虧的營利企業。
投資解讀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第一個踏上月球,他還把美國國旗插上了月球―—人類首次登月成功。自此,整個美國民眾的社會情緒開始走高,同時經濟增長率也出奇的高漲,致使股市極其繁榮,整個華爾街進入了一段最為瘋狂的投機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公司處心積慮,利用兼併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來製造每股盈利大幅增長的假象,而大批股民則被這些假象所蒙蔽。
但是,投機成功越是炫目,巴菲特對投資越是保持著他近乎機械式的理性;華爾街越是興高采烈,巴菲特卻越是感覺不安。在這樣的狀態下,他說:「所有的股票價值都被高估,再也找不到值得一買的股票了!」那麼,擁有大量現金而可做的交易越來越少,巴菲特該怎麼辦呢?巴菲特知道自己必須做些什麼。
1969年的一個晚上,巴菲特在給孩子們講故事時,忽然講起了一個他從格雷厄姆那裡聽來的故事。「一個石油勘探者來到天堂門口,聽到一個令他萬分沮喪的消息:為石油工人保留的『庭院』已經滿員了。在得到聖彼得的恩准可以說幾句話後,他大聲叫道:『地獄裡發現了石油!』於是,天堂裡的石油工人紛紛整裝出發,奔向地獄。聖彼得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告訴他說:『既然石油工人都走光了,現在天堂裡有足夠的地方了,那你就留下來吧!』但這個勘探者猶豫了一下說:『不!我想我應該跟這些人一起下去,也許在地獄裡說不定真會有石油呢!』」
從講這個故事起,巴菲特就決定拋售手中的全部股票,並且解散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而他在解釋自己為什麼要解散公司的時候,惟一的解釋就是熊市馬上就要來了。當時公司的股東(包括巴菲特的親人)都認為巴菲特一定是瘋了。因為在他們看來,目前的股市一路飆紅,熊市怎麼會來呢?但是巴菲特堅定而冷靜地告訴他們,他不會再購買哪怕是一支股票,並且提醒他們也不要再去購買。而那些被牛市衝昏頭腦的人們不肯相信巴菲特的話,所以他們就開始自己購買股票。
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解散三年後,股市經歷了幾十年以來最慘烈的時期,即1973~1974年間的股市大崩盤。而在1973年春夏之際,巴菲特用超低的價格買進了媒體股和廣告股,其中包括價值一千萬美元的《華盛頓郵報》的股票。這就是巴菲特,他寧可不做,也不改變自己的投資方式。他的目標是賺錢,他喜歡「看著金錢慢慢增多」,但他同樣看重金錢以何種方式增多。對他來說,賺錢是一種遊戲,一種藝術,而他在行動時會遵循自己的遊戲規則和對藝術的理解。當股市籠罩在投機的氛圍中時,繼續進行長線投資是危險的。這時,如果他想繼續賺錢,就只能搞短線投機,但這不是他欣賞的藝術,所以,他的選擇是:暫時退出股市!
面對利潤的誘惑,能夠及時退出市場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夠做到的。因而可以說巴菲特隱退的勇氣是獨一無二的。其實,這是因為他從不追求市場的短期利益,不會因為某種股票的一時大漲而心動,更不屑做一名投機者,他所注重的是市場的長期效益。通常,只要是他認定了的股票,不管在短期內是漲還是跌他都會長期持有,而由此避免了一次次股市泡沫給投資者帶來的巨額損失。
正是由於巴菲特推崇穩健的投資策略,他才能夠較好地規避風險。從艾森豪.威爾時代到喬治.布希執政的40多年的時間裡,無論牛市還是熊市,無論經濟景氣與否,巴菲特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非常好。在他從1959年的40萬美元到2004年的429億美元這45年的盈利記錄中,其資產總是呈現平穩增長趨勢,而暴漲的情況卻很少出現。
在股票投資過程中,貪婪和恐懼是投資者的天性。尤其在股市起落跌宕的時候,由於對利潤無休止的貪婪,大多數投資者都會失去理性。可以說,此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追漲殺跌。而一旦投資者的貪婪心理占了上風,他就不會考慮自己購買的股票的價格是高於股票的內在價值,還是低於股票的內在價值,更不會去分析市盈率,於是許多投資者都以愚蠢的價格買入股票而被套牢。巴菲特將投資者的這種貪婪的心態列為金融投資界傳染性最強的流行病。
巴菲特還告誡投資者說,當貪婪佔據投資者的整個胸腔的時候,他離損失本金也就不遠了。但是,每當大盤一路飆紅的時候,投資者還是會因此失去理性。
其實,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貪婪、恐懼,不能堅持原則,缺乏信心和足夠的耐心,沒有勇氣,找不到目標和信念,這些都是投資者最大的敵人。深度解析並清楚地認識自己,克服人性的弱點,才是成功投資者致勝的法寶。
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對自身的弱點進行系統分析,並有針對性地加以防範,同樣的錯誤會在投資決策中一再出現,而犯錯的驅動力也永遠不能夠被消除。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要想戰勝敵人,首先就要認清敵人。
巴菲特忠告投資者:清楚自己的弱點所在,並且想辦法克服它,你才能夠在投資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此外,更為關鍵的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恐懼。如若不然,投資者往往會損失慘重。
巴菲特認為,貪婪和恐懼是人類的天性。通常,對利潤無休止的追求,會使得投資者總是希望抓住一切可以獲得利益的機會,而一旦股票的價格開始出現下跌,投資者又會被恐懼的心態所左右。市場是由投資者組成的,投資者的情緒的力量在市場中往往比理性更為強烈。
因而,通常投資者的懼怕和貪婪使得股票價格在公司的實質價值附近跌宕起伏。當投資者因為貪婪或者恐懼受到驚嚇時,他們常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可以說,追漲殺跌是貪婪與恐懼造成的最為典型的後果。
巴菲特名言
當一個經歷輝煌的經營階層遇到一個逐漸沒落的夕陽工業,往往是後者占了上風。
―—巴菲特
一些所謂有「轉機」的企業,最後很少有成功的案例,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購買價廉的爛企業上,還不如以公道的價格投資一些物美的企業。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