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4 項符合
吟遊問俠之武藝:俠的武術功法叢談
的圖書
|
|
| 吟遊問俠之武藝:俠的武術功法叢談
作者:龔鵬程
出版社:風雲時代
出版日期:2023-02-09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448頁 / 15 x 21 x 2.24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吟遊問俠之武藝:俠的武術功法叢談 內容簡介
兩岸知名學術大儒及思想家 龔鵬程 談武論藝之作
武林玄學無奇不有 千年不傳之密是真是假
大師、傳人、絕學 術士、江湖、野狐禪
天下武學真的源於少林?
少林武術真的創於達摩?
《易筋經》為天下武學聖典?
太極拳非張三丰所創?
《葵花寶典》真的只是小說?
易筋經是道教導引的內功?
「七傷拳」與崆峒派其實無關?
我之習武,本不是用來做學問的,主要是技擊實戰
但殊不知,武術竟是欲瞭解中國社會與文化之秘鑰
我因練拳習武而需略知醫藥經脈之學;因練功行氣,而需略知內養修道之學,也開啟了我對醫學與道學的認識。而我因好武論俠,又需上溯中國俠義之傳統、討論武俠文學與實際武術之關聯,對於門派幫會在中國社會之發展也需留意,以致後來創立中華武俠文學學會,亦皆得力於這段舊時童子功。可見我後來的許多作為,事實上都可說是練武生涯的延申。
可是畢竟我這三十年間主要活動的場域不在江湖、不在武林,而是在所謂的學術界文化界。在這些地方,武術乃是支流甚或末流,一般人不懂也不關心。文人學者,袖手雅談而已。對於武術竟能關聯於中國文學、醫學、藥學、儒道佛學、幫會史、社會史等,大抵並無概念。
相對來說,武術界的朋友,演武論技,固擅勝場,但文史非其所長,又常不曉學術規範,故其講古論藝,時不免河漢其談。更常因門派所囿、見聞所限,知識不廣。
因此我在學術界與武術界其實兩方面都缺乏共鳴者,我只是一直在做著我自以為好玩的一些事而已。
武術是作者少年時最喜歡的活動,實體演練外,也搜羅台港武術書,積書數百種,竟養成了作者後來做學問的習慣或方法,並讓作者摸熟了中國武術之來龍去脈及各門各派的功法特點。此書首論達摩《易筋經》,次論張三丰武學,接著分論崆峒、崑崙、峨嵋、青城各派、迷蹤拳,以及不見經傳的「秘傳」之學筋經門。台灣武術則舉「中華合氣道」做介紹。餘則談拳經、劍法、奇門秘技、南拳北腿、武學醫學藥學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龔鵬程
1956年生於台北,為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歷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職。曾獲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等職,現為山東大學講席教授、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曾任中華武俠文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歷史文學學會理事長等職。旅行講學兩岸三地,博涉九流,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著有《文人階層史論》、《經典與生活》、《唐代思潮》、《龔鵬程四十自述》、《文學與美學》、《知識與愛情》、《中國文學批評史論》等百八十部作品。
目錄
自序
達摩《易筋經》論考
張三丰武學論考
峨眉派武術探秘
青城派武術探真
崆峒派與崑崙派的武學
金庸小說與武術
葵花寶典
武林玄學
筋經門的武學
鄭子太極拳美人手(林明昌)
迷蹤拳之謎
馬來西亞精武門的故事
淡水海盜小考
台灣宜蘭縣的武館
台灣中華合氣道的故事
琉球武術小記
日本的劍術
武士禪
拳經九論
劍法要略
奇門秘技
武學與醫藥學
醫.武.道
武狀元
宗教與武藝
南拳北腿
中庸之道
清人筆記中的少林武術
尋找南少林
技擊文化學
拳喻
金鐘罩
序
自序
周作人《看雲集》自序說:「書面上一定要有序的麼?這似乎可以不必。但又覺得似乎也是要的。假如可以有。雖然不一定是非有不可。」文勢扭捏,一句一斷,正表明了寫書人替自己的書作序時之複雜心情。那用一整本書都講不清楚的心緒與想頭,竟要在這一篇序文裏寫明白,豈是易事?賭起氣來,就索性不想寫了。可是真不寫嘛,自己心上又過不去,於是終究還是會說一說。雖然說得囁嚅蹇澀,讓人覺得還不如不說的好。
我寫此序時,便頗有此種情緒。武術是我少年時最喜歡的活動,如今年歲老大、江湖夢遠,徒能於紙上談俠說劍,不無感慨。而頻年混跡上庠,講論詩書,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看來好像也不適合再去聒絮好勇鬥狠的武林舊事了。可是少日一段情緣,竟爾割捨不禁,仍要耗費我許多筆墨,想來亦自覺可笑。
舊作《俠的精神文化史論》之自序,曾略述我少年俠行,那實在是荒唐浪蕩,不堪回首的。大抵我先是從文字上獲知了一些武林掌故、技擊佚聞,其後便實際練將起來。以一本李英昂先生所編的《二十四腿擊法》入門,故首先接觸的就是北派長拳之體系。先學十二路潭腿,繼練功力拳、華拳、甘鳳池所傳少林拳、太極拳、螳螂拳等,漸漸泛濫無歸,南拳北腿,什麼拳種都要去找書來練一練,四處打聽得有什麼高手都要去會一會。台灣與香港的武術書,幾乎被我搜羅淨盡,還要去柔道館、空手道館體會體會,能找到的各種譯介,也都窮力搜集。六、七年間,積書數百種,養成了我後來做學問的一些習慣或方法,並讓我大體摸熟了中國武術之來龍去脈及各門各派的功法特點。
我之習武,本不是用來做學問的,主要是技擊實戰,每天邀人手搏,打得個不亦樂乎。可是由習武而博考文獻,考稽參互其異同,竟使我獲得不少文獻學的知識與方法,對武術史有些瞭解,實為意外之收穫。我後來成為文史工作者、學者教授,契機實肇於此。
學武而有收穫者,不只如是。例如我因練拳習武而需略知醫藥經脈之學;因練功行氣,而需略知內養修道之學,也開啓了我對醫學與道學的認識。後來我能在長庚大學中醫研究所講課、能參與創辦中華道教學院,均與此有關。而我因好武論俠,又需上溯中國俠義之傳統、討論武俠文學與實際武術之關聯,對於門派幫會在中國社會之發展也需留意,以致後來創立中華武俠文學學會、著作《遊的中國文化史論》《俠的中國文化史論》,亦皆得力於這段舊時童子功。可見我後來的許多作為,事實上都可說是練武生涯的延申。就是拳武本身,好像也一直未曾脫離過,二○○三年我還創立中華少林禪武學會,想發揚發揚少林一脈武學呢!
可是畢竟我這三十年間主要活動的場域不在江湖、不在武林,而是在所謂的學術界文化界。在這些地方,武術乃是支流甚或末流,一般人不懂也不關心。文人學者,袖手雅談而已。對於武術竟能關聯於中國文學、醫學、藥學、儒道佛學、幫會史、社會史等,大抵並無概念,不知此乃欲瞭解中國社會與文化之秘鑰。
相對來說,武術界的朋友,演武論技,固擅勝場,但文史非其所長,又常不曉學術規範,故其講古論藝,時不免河漢其談。更常因門派所囿、見聞所限,知識不廣。
因此我在學術界與武術界其實兩方面都缺乏共鳴者,我只是一直在做著我自以為好玩的一些事而已。偶或稽古考文、說拳論劍,常也不知寫成的文章可持與誰看。
此書首論達摩《易筋經》,次論張三丰武學,間接就說明了少林派與武當派的相關問題。接著分論崆峒、昆侖、峨眉、青城各派,及迷蹤拳、筋經門。少林、武當、峨嵋、崆峒、青城是傳統門派,迷蹤拳也是傳統拳種,但昆侖是新興門派,筋經門則不見經傳,乃所謂「秘傳」之學。我承認武學中有此一類,也相信大陸臥虎藏龍,民間應當還有不少此類能人,故擇此以示例。武術門類雖雜,大體不外這幾種。
大體介紹了大陸武術門派功法與發展狀況之後,繼之就要討論台灣。台灣的武術十分複雜,我以宜蘭縣為例來做說明,並以台灣北部淡水的海盜史來為它之所以武風盛行做個背景的補充,以供想像。
當年做此研究,申請了國科會的研究經費,研究助手為學棣林明昌教授,得他襄助甚多。他精於太極。我辦佛光大學時,體育課就是請他來給學生們教拳。後來我在太湖辦道學研討會,他也提交了〈鄭子太極美人手研究〉一文與會。鄭子太極,是鄭曼青所創,風行於海外,可是大陸並不熟悉,故亦附入本書,以見台灣武藝之一斑。
宜蘭縣武館那篇,講的大致屬於台灣傳統武術,鄭子太極卻是一九四九年後由大陸傳入的新拳種,兩者合觀,或許較可一窺全豹。本來我少年所習,以大陸傳入之北派拳術為多,對於這些拳術,一直很想好好闡揚一番,可惜因循未就,僅能拉明昌此文來替我補拙,說來也甚慚愧。
台灣的武術,除傳統由閩廣傳入、一九四九年以後從大陸輸入者外,引進日本韓國武術亦較大陸為早,且發展蓬勃。這裏我選擇「中華合氣道」來做介紹,說明此種武術如何傳入、如何發展,並探討它未來與中國武術融合之道。增加這個面向,討論台灣武術才較完整。
中國武術向海外移民社會的拓展,台灣只是其中之一端,東南亞為另一更大之領域。例如近三十年武術文化復興,香港武打影片功不可沒。此即可見武術在東南亞華人社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尤其是李小龍演出的「精武門」,開創了武術文化的新時代,也令功夫成為國際語言及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而在那個時代,大陸的精武會乃至大部分武術團體和門派卻都還沒什麼活動;薪火相傳,往往僅能恃諸海外。
精武門電影當然是虛構的,沒有陳真這個人。但編劇之所以選擇以精武會來說事,正顯示了精武體育會在海外發展甚為蓬勃、精武之史事易為流俗所觀聽。可是到底精武會在海外的傳播如何,迄今我倒還沒見過有什麼正式的研究。我此處以馬來西亞的精武會為例,說明海外華人武術社團如何經營發展,以見傳統武術在海外之概況,或許可供有心人參考。
華人世界講完,接著就要談中國武術傳播於異邦之問題。琉球本是中國藩屬,後來併入了日本。日本原先也是中國藩屬,明代以後才獨立且與中國抗衡。所謂藩屬,即是廣義的中國屬地,是中國的一部分。後來雖然獨立了,淵源關係亦終不能掩去。故論中國武術,自不能不述及這個層面。
在這個部分,〈琉球武術小記〉介紹琉球本土武術及由中國少林拳傳入的「唐手」兩系。唐手爾後傳入日本本土,衍為空手道。可說是中國武術曲折地傳播於日本之一例。日本當然也有直接由中國傳入的武術,例如後來發展為柔道的柔術,即由陳元贇所傳。但柔術流派很複雜,我在談合氣道時已大體介紹過一些情況,所以就略去了,僅概述其劍術。日本古劍術,與今人習知的現代劍道並不是同一件事,門派眾多,技法繁雜,乃專門之學,我之簡述,聊備參照而已。這一篇談的主要是「術」,另一篇〈武士禪〉則說日本武道之精神內涵,並對此精神內涵略做評議。
最後幾篇,談拳經、劍法、奇門秘技、南拳北腿、武學醫學藥學等,乃是對以上所述的簡略補充。本來這些問題都該深談,此外也還有許多專題需要進一步申論,但言不盡意,這樣簡單寫寫,聊以述情也就可以了。
全書框廓,大抵如此。稍示武學之廣塗,偶恣胸臆於談鋒,提要鈎玄,愧乎未能,徒存少日之意氣,志一時之芳菲而已。知我罪我,何足道哉!
戊子穀雨,謹識於燕京小西天如來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25888
- 叢書系列:龔鵬程學‧思‧俠‧遊特輯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5 x 21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喬子龍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22-11-14 66折: $ 1214 | | 作者:周姚萍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8-28 66折: $ 198 | | 作者:伊萊莎貝塔.意利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13-11-15 66折: $ 383 | | 作者:崔寶瑛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2-27 66折: $ 238 | |
|
|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 | 作者:林揚程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22 $ 300 | |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 | 作者:詹佳鑫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09-27 $ 316 | |
|
|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6 $ 236 | | 作者:大見武士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4 $ 111 | | 作者:周思齊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10-30 $ 355 | | $ 28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