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網新書熱賣總榜TOP 1、成功勵志新書榜TOP 1★
★讀者好評率100%、近9000則10分讚聲分享★
——在人生的旅程中,學會接納自己與悲傷共處!——
擁抱原生家庭的過往,以愛與同理心了解彼此,
重新找回生活的美好,活得像隻美麗的蝴蝶!
——翻開這本書,看到他人、遇見自己!——
心靈擺渡人劉娜以31個真實故事,
為你解答「成長、愛情、婚姻、家庭」的困惑,
陪你和過去和解,走出人生迷霧、迎接自主的未來!
▌ 人生處處是關卡,你想過哪一關?
人生有些關,一咬牙就能闖過;有些關,卻終其一生死卡著。而留在心中的傷,總在你快遺忘時,又有意無意地出現,彷彿提醒著你不該快樂,不得不時刻惶恐。
▌ 學會和悲傷共處,過上幸福的生活!
書中收錄31封書信,從原生家庭、親密伴侶、親子關係、婆媳互動等角度出發,訴說自己遇到的煩惱、困境、抑鬱或糾結的心情。
心靈擺渡人劉娜用專業的心理知識和生活的經驗,逐一給予溫暖解答,並透徹地分析負面情緒的根源,並提供具體的應對方式,使受困者學會和悲傷共處,逐漸恢復自信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ღ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ღ
A來信:
我來自小鄉鎮的九○後世代,考上第一學府後畢業又念了研究所,最終在大城市站穩腳跟,也即將步入婚姻。我父親是家中的老大,在小鎮開了一家五金店,為了培養我和弟弟讀書,他始終都守著這間小店。我的兩個叔叔去外地闖蕩後,賺了不少錢,又回到故鄉創業,算是小鎮上最有錢的兩家人,只是他們的孩子都早早就輟了。……
劉娜溫暖回信:
第一、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要活成自己的裡子,才不會像父母輩那樣,用控制和綁架去傷害我們的下一代。
第二、學會和父母溝通。勇敢告訴父親,你理解他受過的苦、承受的壓力、害怕在人前出醜的難堪、期待兒女為自己爭光的渴望。
第三,學會捍衛邊界。即便父親沒有改變自己,還是我行我素,你也要記得,我們沒有責任和義務承擔父母的虛榮心。
ღ親愛的孩子,最後很想和你分享一段話:我們會越來越好嗎?會的。因為我們這個世代,站在父輩的肩頭上,走過愚昧的高山,乘上獨行的扁舟,抵達遼闊的彼岸,在茫茫人海中,終於學會了擁抱自我。
ღ 婆婆是遠方的客人,丈夫是身邊的愛人 ღ
B來信: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是資優班的班主任,丈夫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們結婚三年,有一個兩歲的寶寶。丈夫學歷不高,但脾氣好、有耐心、很體貼,退伍後在行政機關工作,我生產後他便辭職回家帶小孩。但不幸的是,我有個很差勁的婆婆。我孩子一歲時,婆婆退休了,我們請她幫忙,但是她拒絕。退休後的婆婆什麼都不做,只沉迷於購買保健品,已經花了幾萬元,甚至把退休金取出來全部投進去,卻不願幫幫我們。……
劉娜溫暖回信:
親愛的,生養這個問題最應該或必須的那個人,不是婆婆,也不是媽媽,而是自己。和你分享以下三個認知:
第一、為了愛,學會等待。等孩子上學後,給丈夫時間和耐心,你們之間有著強韌的愛,困難很快就會過去。
第二,因為懂,所以不糾結。放棄對婆婆的期待,你對丈夫的體諒,能幫助他治癒原生家庭的傷。
第三,不欠誰,理直氣壯。等孩子長大後,你們回頭看今天的苦日子終將發現,平凡愛情裡閃閃發光的鑽石。
ღ最後,很想和你分享一段話:「孩子,自披上婚紗那一刻,你就要清醒地知道,婆婆是遠方的客人,丈夫是身邊的愛人。不要因為遠方的客人傷害身邊的愛人,而要因為身邊的愛人,寬宥遠方的客人。」
▌ 走出迷霧三部曲:分享→治癒→梳理
祕密分享後,就成了往事;
悲傷寫完後,就成了治癒;
問題梳理後,就成了禮物。
看見他人,遇見自己,
本書以31封書信往來,
陪你走過那些徬徨不安的時刻。
【本書特色】
★書中皆為真實個案,已做好隱私處理。
★溫柔中的理性之筆,不僅懂你所苦,也給予專業建議。
★溫度與力量兼具的同理式解答,陪伴你踏上內心療癒之旅。
【封面設計理念】
用「清新明亮黃」為在悲傷中的任何人帶來溫暖的光,找到自我。
以蝴蝶飛舞花朵間,代表彼此溝通圓滑,讓生活更美好。
封面悲傷困擾、封底開懷大笑,封面封底呼應,帶來希望與幸福!
❤精選醒腦金句❤
●勇於認命,才能改變命運。
●認同自己,才能創造想要的幸福。
●當自己不是巨嬰,才可能擁有獨立和慈悲。
●一直隱藏真實的感受,用虛假的自己迎合他人。
●成長,是長大的我們重訪童年。
●對自己誠實,才能獲得救贖。
●原生家庭之傷代代相傳,最終需找到解救自己的出路!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卻可以賦予自己智慧和能量。
●孩子生病不是媽媽的錯,不必像罪人一樣。
●一輩子掙扎在迷茫和困惑裡,是因為深陷貧窮思維中。
●在行動中打敗自卑偷懶的自己,把夢境中的期待變成可擁抱的未來!
●允許自己傷心,好好消化傷痛。
●溝通就像跳舞,必須有進有退。
●真正的愛,從孩子的感受出發,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感動盛讚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吳娟瑜|國際演說家.兩性專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余佳容|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
陳子楹|閱讀書帳.愛書人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親職教育作家
曾心怡|伴旅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好評連連❤
●作者寫作邏輯思維清晰,分析深刻、感染力強、情真意切、建議中肯,使人感覺到力量和溫暖。
●每一個故事都好感人,正能量。娜姐的回信一直都那麼溫暖、善良、堅韌、相信美好。
●讀著書中的一封封信件和娜姐回信,自己的內心也深受感染。很好的一本書,心靈治癒系列讀物。
●閱讀這本書感覺作者就在身邊,文字像天使般安撫著我的內心,溫暖而又柔韌。
●這本書從關愛青少年成長到女性蛻變、兩性關係到親子關係,都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客觀論證、一針見血,不愧為醒腦神書,值得大家擁有。
●這本書就像序言說的一樣,是各階段的人都能照見自己的情感手冊,或多或少可從別人的故事中讀到自己,也從娜姐的建議中漸漸明朗一些事情,與父母、老公的相處關係等,也期望自己在為人處事上更圓潤。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其不幸,但其中的痛苦是相通的,感謝娜指點迷津,讓有幸未經歷的人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照見自己的人生。
●說起關於情感類的書籍,男性視角與女性視角筆下或多或少不同,本人身為男性,比較喜歡女性視角看情感問題,更好解讀女性。看過作者的文章多角度分析問題,讓內心的光更亮些。
本書為《終於學會接住自己》二版
作者簡介:
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自媒體人,能寫親情、愛情故事,也會寫親子教育觀點,被讀者稱為「心靈擺渡人」。
擅長以專業心理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理性且透徹地分析各種負面情緒的根源,並傳授具體的解決之道,幫助迷茫的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活出通透的自己。
章節試閱
你為什麼不好好憤怒?
娜姐:
我一歲時,爸爸出了工傷事故,已經不在了。身邊的人都要我懂事,不然媽媽也要走了。我五歲時,被媽媽帶著改嫁。第一個繼父脾氣暴躁,喝醉酒就愛打人,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看上他。
我十歲那年,他性侵了我,還威脅我不能告訴別人。我很不舒服,最終還是告訴媽媽,媽媽掙扎了好久,才和他離婚。這件事除了媽媽,至今都沒有人知道。我仍然記得離婚那天,他還把媽媽打了一頓,媽媽是頭上帶著傷牽著我離開他的。我十四歲時,
媽媽又改嫁了。第二個繼父是個脾氣很好的人,對我和媽媽都好,雖然只開了一家小店,但人真的很善良。他不能生育,就把我當親生女兒看待,還培養我讀大學。
我讀大三時,媽媽得了乳腺癌。真是個不幸的消息。媽媽非常恐懼,常常半夜醒來大哭。雖然做了手術,繼父也盡心盡力照顧她,但病情惡化得太快,我大學畢業後一年,媽媽就走了。
哎呀,我都不願和別人說這些往事,總怕聽到的人太悲傷。說點開心的事吧。
二○一七年我大學畢業,如願考上了公務人員,也算上天眷顧。但是我的感情一直都很不順。我和大學時喜歡的男孩相隔兩地,後來他出軌,最終分手。或許我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工作後,我談過三段戀愛,最
後他們都像初戀那樣離我而去。
我不是隨便的女孩,對他們每一個都非常好。其中一個男孩,家庭條件不好,我每個月省下一半的薪水給他,但他還是陷入了貸款陷阱,欠下幾十萬。我沒有能力幫他,今年勞動節前他也和我分手了。
我已經失眠很久了,看了醫生後被診斷為憂鬱症。其實我在同事和同學眼裡,都是樂觀開朗的人。大學同學說,我是班上最陽光的那個人。就連我的主管也說,我是辦公室最有正能量的年輕人(嘻嘻嘻,這不是自誇,
是真的呢)。
繼父是我現在唯一的親人,他沒有讀過什麼書,我也不能每件事都告訴他。但我想我會好好待他的,就像對親生父親那樣。
娜姐,你覺得我的病會好起來嗎?還有,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嗎?
感謝信賴。我很想鑽進信裡,握著你的手,盯著你的眼睛,問你:親愛的,你為什麼不會憤怒?
你為什麼不憤怒,意外奪走了你的生父?你為什麼不憤怒,第一任繼父侵害你的身體和心靈?你為什麼不憤怒,剛剛成年就失去最愛的母親?你為什麼不憤怒,自己全心全意去對男友,他們卻一個個都離開你?
你不僅不憤怒,還故意用輕鬆的口氣,講述這些不幸且疼痛的過往,試圖用輕描淡寫的樂觀,去粉飾至今仍影響你的哀傷,只為了讓聽到的人不那麼悲傷。
你處處隱藏自己的感受,用虛假的自己去迎合他人,在乖巧和討喜中維持和平的做法,讓人心疼。這也是你最重的病。
比不幸更不幸的,是一味美化不幸
這些年,不管是影視劇或網路,都在談「原生家庭之傷」。
那是被我們藏進潛意識裡的一個潘朵拉的盒子;是小時候為了活下去,不敢向大人表達內心悲痛、羞恥和恐慌的我們,在日復一日的掩飾中,最終活成分裂、痛苦和患病的自己的過程;是承受生活重擔和情感變故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我們的消極信念,讓我們長大成人後,還誤以為自己的存在是一種錯誤;是幼年時不被看見的情感,在成年後化身成加倍的情感債務,讓我們在一次次刻骨銘心的償還中,體會到的絕望和疼痛。
成長就是長大的我們重訪童年,勇敢打開那個潘朵拉的盒子,以今日的自己,將過往的自己解救出來,大聲告訴他:「我來救你了,今後你只要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你自幼在家庭變故中輾轉流浪。儘管這一路遇到的人有好有壞,但父母關係的動盪,還有親生父母的離世,都帶給你的內心極大的恐慌和傷害。
請承認自己是不幸的,承認這一連串的傷害讓你憂傷,承認大人有罪或無意的行為讓你崩潰,承認自己不是被上蒼眷顧的孩子,承認自己從來不歡迎不感謝苦難。
這是你要面對的第一步,也是所有走出原生家庭之傷的孩子,要過的第一關。
比失控更可怕的,是一味壓抑情緒
一個人如果夠誠實就會發現,我們的情緒是無法控制或被克服的。即便它在短時間內被成功地遏制了,之後依會以另一種形式爆發。因為當它不能被看見、被釋放、被合理地表達,就會像壓力鍋裡的水那樣冒個不停,直至把自己耗盡,或把鍋蓋掀翻。
對孩子來說,如果自幼的情緒總是被忽視,久而久之,他就會活在他人的目光和自我欺騙裡,用一個從不發脾氣、特別正能量的自己,迎合他人和環境,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乖巧,不被人拋棄。
這種習慣性的討好,最可怕之處,就是會讓這個孩子在別人的肯定裡上癮,進而踏上一條自以為正確的壓抑之路。
你是班上的開心果、辦公室裡的陽光女孩,甚至在親密關係裡,為留住不合格男友一次次的退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假的自己把正能量的人物設定留在陽光下,真實的自己卻退縮在陰影處無助哭泣的表演。從人群中隱退後,那些藏匿在表演後的真實情緒,依然會鑽出來,化身為張牙舞爪的怪物。它們不能攻擊傷害你的人,勢必就會攻擊你自己。憂鬱症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者的自我攻擊。
親愛的孩子,你有大聲說「不」的權利。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愛自己。
原生家庭的問題,會影響日後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的問題,都能在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裡找到雛形。我們幼年在親子關係裡匱乏的東西,總渴望能在親密關係中彌補,這種心願和能量,會吸引某種特質的人不斷靠近我們。
你自幼喪父,遇到善良的那個繼父時已經十四歲,進入青春期。雖然他善待你,但終究錯過了太多你的成長。親生父親的早逝、第一任繼父的獸性,讓你對男性充滿恐懼。對愛情的渴望,對家庭的嚮往,又讓你特別期待穩固的兩性關係。所以,在恐懼中依賴,在依賴中卑微,在卑微中疼痛,在疼痛中更加沒有安全感,是你在感情中重複且痛苦的體驗。
這也是那些靠近你的男孩,在你付出很多後又離開的癥結:他們知道你缺愛,所以投你所好;他們又怕你依賴,所以選擇逃跑。一再失敗的戀愛又讓你陷入消極的自我暗示:「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一個把什麼錯都攬到自己身上的女孩,很容易在過度反思中被男人PUA(Pickup artist,指在人際關係中,利用話術、心理技巧控制別人),因為無法自處的她,早用低自尊PUA 了自己。
孩子,前二十多年的傷痛不是你能左右的,你是受害者,沒有做錯什麼事。第一次戀愛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很多人都沒有和初戀終成眷屬,但後來都遇見了自己的幸福。疼痛和深刻,也不是愛情的真相。當我們不再在害怕失去中恐慌,對的人才會在來的路上。
你有權利不堅強,才能找回隱形的翅膀
鑒於上面的分析,我想給你下面這些建議:
第一,今後不管面對誰,請真實地表達自己。你可以流淚、可以憤怒,甚至可以崩潰;當然,你也可以真實地大笑,無畏明媚地過活。你已經成年,可以無畏也無懼。
第二,配合醫生,堅持治療下去。很多人有心理疾病,不要怕,就像不逃避自己的童年那樣,請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當你的心理強韌了,病就好了。
第三,去愛,就像沒有傷,就像父母健全那樣。你相貌不差,工作穩定,心地善良,即便失去了親生父母,還有無怨無悔愛著你的養父。血緣不是唯一的愛,真誠的靈魂才是。所以,今後不管和誰談戀愛,都要自信、果敢一些。當你的氣場充足,愛的磁場就強了,更容易遇見良人。
這封長信的最後,我很想對你說:你是個好女孩,你值得收到回信,並從這封信中讀出這樣的真相──將心呈現出來,它將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將摧毀你。
很多人遇到遭遇苦難的人,都告訴他們要堅強,但我靠近你,只期待你找回與生俱來的模樣。唯有承認自己有權利不必堅強,才能找到那雙隱形的翅膀,學會飛翔。加油!
你為什麼不好好憤怒?
娜姐:
我一歲時,爸爸出了工傷事故,已經不在了。身邊的人都要我懂事,不然媽媽也要走了。我五歲時,被媽媽帶著改嫁。第一個繼父脾氣暴躁,喝醉酒就愛打人,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看上他。
我十歲那年,他性侵了我,還威脅我不能告訴別人。我很不舒服,最終還是告訴媽媽,媽媽掙扎了好久,才和他離婚。這件事除了媽媽,至今都沒有人知道。我仍然記得離婚那天,他還把媽媽打了一頓,媽媽是頭上帶著傷牽著我離開他的。我十四歲時,
媽媽又改嫁了。第二個繼父是個脾氣很好的人,對我和媽媽都好,雖然只開了一...
作者序
我生於一九八一年。那是一個沒有網路,電信也不普及的年代。人與人若要相見,需要坐火車、汽車或輪船,披星戴月、晝夜趕路、翻山越嶺,方可見上一面。親人之間,平日裡都靠書信往來。
我家在河南,我母親的大姐,也就是我大阿姨,被招工進了鋼鐵加工廠,從湖北、四川輾轉到上海寶鋼集團,才算安定下來。
猶如每個大家庭的長姐一般,遠在異鄉的大阿姨非常顧家。她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從上海寄郵件來給我們:有時是或新或舊的衣物,有時是或多或少的錢款,有時是鄉村買不到,但我患肺結核的母親急需的藥品。
不管寄什麼來,大阿姨都會附上一封信,說說上海那邊的情況,鼓勵當你徬徨不安時,我在我們好好讀書。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大阿姨的來信猶如貧困而清苦的生活中,一道充滿希望的亮光,不僅總在關鍵時刻幫助我們渡過難關,而且還鑿通了少年的我與外界之間的一堵牆。
在那農田和村莊,糧食和農作物,閉塞和偏見之外,還有一個遙遠而嶄新的世界。我還沒有去過那個世界,但那個世界一定存在,而且與故鄉的風光不同。
大概懷著對新世界的嚮往,我踏上了刻苦而自律的求學路,成了我們那個三鄉交界貧困小村莊裡的第一個大學生。
到大學報到的第三天,我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信。懷著好奇打開一看,竟然是我高中時暗戀的一個男孩寫來的。
我欣喜若狂,卻沒有勇氣告訴他內心的想法。年少的自卑和困頓,讓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便顧左右而言他,用極其晦澀難懂的文句回給他信。沒想到,他的回信很快到來。他用質樸而溫暖的筆調,和我分享學校的趣事、北京的見聞、讀書的感悟,當然還有每個十八歲的男孩都會遇見的煩惱和哀傷。
我們開始頻繁的書信往來。儘管我一直沒有勇氣向他表白,他也一直好像活在某種困境裡,距離上的遙遠和情感上的羞澀,讓我們彼此無法互相搭救,但他的時常來信,依然成了我青春歲月裡的某種信念。
我讀了他推薦的不少書目,並且開始練文筆,向很多報社投稿,大學期間就發表了數萬字的文章。
他讀的是新聞學,畢業後當了記者。學歷史的我在大學畢業後,竟然陰差陽錯進了報社,如他一樣也當了記者。
我們失散在青春裡,但某些溫熱且頑強的東西,一直保留了下來。比如,關於讀書和寫信,關於青春和致敬,關於遙遙相望的牽掛,和羞於啟齒的這一代人的情感。
到了報社後,我工作的第一個部門是新聞熱線部,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接收讀者來信。那是紙媒的黃金時代,讀者對媒體有著天然的敬仰和信賴。來信的讀者特別多,我讀著那些書寫或工整或潦草,文字或樸素或激憤的信件,總會想起已經去世的大阿姨,還有走散的那個男同學。然後,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逐一回覆來信的讀者,就像完成某種儀式或填補某種遺憾。
再後來,我成了報社最熱門專欄─情感專欄─的主編,透過書信和email,與各種各樣的讀者情感交流,聽了很多愛恨情仇的故事,也讀了很多纏綿悱惻的來信。
為了為更多讀者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我投入心理學的領域。也為了讓寫作不再局限於傳統媒體的題材和限制,我在三十八歲那年辭職。我開設了自己的公眾號「閒時花開」,並在其中開了一個叫做「娜姐來信」的專欄。我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重訪舊時光,閱讀他人、他事和自己。我一次次把自己打開,也一步步走近更多人。
我在別人的故事裡,看見了自己的疼痛和眼淚;我也用自己的理解,陪伴更多人度過長夜和困境。至今我都不清楚,我和來信的讀者,到底是誰救贖了誰。
或許,這本身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清楚地知道,在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有個人曾寫信給我,我也曾回他信,我們藉由書信往來彼此靠近,又透過這種靠近獲得愛的能量,並懂得慈悲。
這就夠了。寫信的意義,並非一定要辨明什麼真知灼見,而是為了在看見與被看見中,知道自己並不孤獨。這正是我出版這本書的初心:在這個急躁而功利的時代,我願意當那個寫(回)信給你的人,和你一起面對內心的脆弱和溫柔、孤獨和柔韌、遺憾和珍重。
這本書收錄了這些年我寫給讀者的信件裡,最有代表性的部分。這一封封寫給少年、青年和中年人,融會成長、愛戀和婚姻的信件,來自讀者,也來自我的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信中關於個人隱私的部分都已處理,但一點都不影響閱讀和體悟。
所以,這不是寫給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件,而是讓各個年齡層的人,都能照見自己的情感手冊。感謝每位來信的讀者。感謝我的編輯。感謝曾用信件溫暖過我的親友。感謝我的愛人和孩子支持我的寫作夢想,始終鼓勵我寫出最真實的心聲。感謝每位閱讀者。
我生於一九八一年。那是一個沒有網路,電信也不普及的年代。人與人若要相見,需要坐火車、汽車或輪船,披星戴月、晝夜趕路、翻山越嶺,方可見上一面。親人之間,平日裡都靠書信往來。
我家在河南,我母親的大姐,也就是我大阿姨,被招工進了鋼鐵加工廠,從湖北、四川輾轉到上海寶鋼集團,才算安定下來。
猶如每個大家庭的長姐一般,遠在異鄉的大阿姨非常顧家。她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從上海寄郵件來給我們:有時是或新或舊的衣物,有時是或多或少的錢款,有時是鄉村買不到,但我患肺結核的母親急需的藥品。
不管寄什麼來,大阿姨都...
目錄
序言/當你徬徨不安時,我在
PART I 以愛之名的隱形束縛
▸成長,本質上是一場戰勝自己的過程,
當成熟的你打敗了幼稚的你,最好的你就在來路上。
你就是你,不是誰的翻版
拉去完美標準,爸媽也是平凡人
不想被掌控,就證明你能更好
不願被親情綁架?你當然有權拒絕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不離不棄,是道德情操還是真愛?
醒醒吧,沒人該對你無怨無悔地付出
他的沒有擔當,都是你寵出來的
結束的是婚姻,而不是親子關係
PART II 欲被滿足的有毒幻覺
▸門外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所以,打開門,走出去,勇敢愛,就像沒有受過傷那樣。
無條件的縱容,換不來同等尊重
失控的親密關係,是一種病
他的未來沒有你,就是因為不愛你
你若不想玩火,怎能讓他有機可趁?
PART III婚內孤獨的幸福殘影
▸不是夠好,就一定能幸福。
若努力後仍沒有得到幸福,就要學會在殘缺中自給自足。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拿你當備胎
只有你先幸福,你的孩子才能幸福
草率選擇,就要為結果勇敢買單
決定不回頭,就要說到做到
互不打擾,才是成熟大人的分手方式
老夫老妻,還是需要表達愛
暫時忘不了也無妨,傷心值得好好消化
善良要有底線,別讓隱忍壯大了暴力
愛一個人,就要看見他的過去
偽單親媽媽,更該和另一半好好溝通
PART IV刻意壓抑的自我認同
▸你隱藏真實的感受,用虛假的自己去迎合他人,
在乖巧和討喜中維持和平,這是你最重的病。
敢於認命,才能改變命運
過於懂事的孩子,最容易輕忽自己
你不差,沒必要自卑
你為什麼不好好憤怒?
真正長大成人,是當你學會了釋懷
婆婆是遠方的客人,丈夫是身邊的愛人
孩子生病,不是媽媽的錯
光是想想,改變不了現況
序言/當你徬徨不安時,我在
PART I 以愛之名的隱形束縛
▸成長,本質上是一場戰勝自己的過程,
當成熟的你打敗了幼稚的你,最好的你就在來路上。
你就是你,不是誰的翻版
拉去完美標準,爸媽也是平凡人
不想被掌控,就證明你能更好
不願被親情綁架?你當然有權拒絕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不離不棄,是道德情操還是真愛?
醒醒吧,沒人該對你無怨無悔地付出
他的沒有擔當,都是你寵出來的
結束的是婚姻,而不是親子關係
PART II 欲被滿足的有毒幻覺
▸門外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所以,打開門,走出去,勇敢愛,就像沒有受過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