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葉」為主題的技藝傳承之作
融合友善土地與新住民文化的淳厚內涵
作者選用「水印木刻」版畫的媒材,展現臺灣茶產業的風貌,從茶葉的種植、採摘到揉製,甚至泡茶程序和奉茶禮儀等,都一一介紹給小讀者認識。行文緊扣當今社會文化現狀,如:爸爸對友善農法從懷疑到堅持;媽媽雖是外籍配偶,卻發揮同鄉互助合作精神,並教導孩子奉茶禮節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學習。
故事最後,當客人聞名前來購買有機種植的茶葉時,爸爸堅持留下同為製茶師傅的爺爺親手烘製的老茶,更讓人感受親情與技藝傳承的歷久彌新,猶如茶香,飲進喉頭,縈繞不去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友好與傳承。
【本書特色】
1. 「水印木刻」版畫厚工創作
以繁複的「水印木刻」版畫技法繪製而成,隨著不同的紙張溼度、顏料、紙材和刷版技巧等製作出豐富的變化,兼具木味、刀味和水味特色,質感獨特,表現手法靈活多變,深具收藏價值。
2. 傳承臺灣茶藝文化給孩童
藉由活潑的故事內容、生動的圖像表現,將臺灣茶藝介紹給孩童認識,見證並感受茶葉從栽種、採收到焙製的過程,以及代代之間技藝與智慧的傳承、友善農法的生態價值,還有奉茶文化裡濃到化不開的人情和分享。
3. 展現新住民文化的融合活絡
故事中幸而有新住民姐妹這批生力軍,在採茶時節,天還未亮,即換上臺灣採茶女的裝扮、雙手拇指黏上刀片,背起茶簍,哼著歌謠上山採茶去。她們猶如一股活水,為臺灣茶產業,甚至是社會、經濟與文化注入了新生命。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3~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閱讀
作者簡介:
張秀毓
出生於新竹縣,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居臺中,專注於繪本創作。曾任國小主任和美術老師,喜歡創作,也愛和小朋友一起畫圖、說故事。擅長以多元的版畫技法,結合複合式媒材,創作臺灣本土故事。
作品《大家一起玩泥巴》獲二○二○年高雄市立圖書館「好繪芽獎」首獎──好手獎;《阿婆的燈籠樹》獲第三屆上海好童書獎,並入圍第四十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爺爺的玻璃店》獲信誼幼兒文學獎評審委員特別推薦、「好書大家讀」選書、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等肯定(以上皆由小魯文化出版)。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選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書單入選
名人推薦:
專家推薦
(依照姓氏筆畫列名)
鍾有輝/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藝術總監
傅璧玉/國家教育研究院全國主任、校長儲訓班輔導校長
黃辛材/桃園市大溪區南興國民小學校長
林谷芳/臺北書院山長
林如森/中華民國螢火蟲保育協會理事長
王俊豪/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主任
得獎紀錄:★「好書大家讀」選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書單入選
名人推薦:專家推薦
(依照姓氏筆畫列名)
鍾有輝/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藝術總監
傅璧玉/國家教育研究院全國主任、校長儲訓班輔導校長
黃辛材/桃園市大溪區南興國民小學校長
林谷芳/臺北書院山長
林如森/中華民國螢火蟲保育協會理事長
王俊豪/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主任
推薦序
默默耕耘 回甘生津
文/鍾有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藝術總監)
默默耕耘的人與世無爭,是友善的,也因此他們的成果是一點一滴的累積,無法速成。這本《爸爸的友善茶園》兒童繪本是以繁複的「水印木刻」版畫技法繪製而成,作者張秀毓老師曾參加在臺灣師大國際版畫中心舉辦的水印木刻研習,看到她精采的作品後我非常驚喜,沒想到有那麼美好的成果。
木刻版畫是以刀代筆在木版上刻畫出圖像,再印在紙上欣賞的一種藝術作品。東方的木刻印刷即「水印木刻」,發展已超過千年之久。這種技術後來傳到日本和西方,直接影響著「浮世繪」和近代版畫的產生。「水印木刻」能隨著不同的紙張溼度、顏料、紙材和刷版技巧等製作出豐富的變化,是一兼具木味、刀味和水味特色的版種,其獨特的質感以及靈活多變的表現手法,十分適合應用於當代藝術創作。
《爸爸的友善茶園》無論是內容構圖、刻版、印製,以「水印木刻」的方式表現,皆可圈可點。作者精心設計,繁複厚工,耗時約八個月才完成此本精采作品。她以木板當媒材,多版多色的方式,間接印製而成,這種版畫的效果在國內並不常見,更何況是長達十多頁的繪本了。版畫的創作,就如同書裡製茶的過程一樣,也有著繁雜耗時的工序,又難以控制,它不僅需要一塊木板一塊木板精巧的刻畫,更要耐心的一個顏色一個顏色套印,最後一分的耕耘才有一分的收穫,但辛苦過後往往能回甘生津,感受創作的美好。此本繪本不論是從視覺藝術內涵的角度、水印木刻的應用,都非常的有特色和用心,是值得大家珍藏,並一再回味的兒童繪本。
默默耕耘 回甘生津
文/鍾有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藝術總監)
默默耕耘的人與世無爭,是友善的,也因此他們的成果是一點一滴的累積,無法速成。這本《爸爸的友善茶園》兒童繪本是以繁複的「水印木刻」版畫技法繪製而成,作者張秀毓老師曾參加在臺灣師大國際版畫中心舉辦的水印木刻研習,看到她精采的作品後我非常驚喜,沒想到有那麼美好的成果。
木刻版畫是以刀代筆在木版上刻畫出圖像,再印在紙上欣賞的一種藝術作品。東方的木刻印刷即「水印木刻」,發展已超過千年之久。這種技術後來傳到日本和西方,...
作者序
寄與愛茶人
文/張秀毓
琳琅滿目的「茶葉」書籍中,大都設定以成人為閱讀對象;然而茶藝是華人世界如此溫潤、深厚的文化之一,是不是也可透過更活潑的故事內容、更生動的圖像表現,介紹給我們的孩童認識呢?尤其近年來坊間唾手可得的瓶裝茶或手搖茶,已顛覆臺灣年輕一輩對於「茶──是老人家才喝的」刻板印象,這本「茶繪本」又如何掌握時代脈動,讓茶文化開始往下紮根,在不同世代間開枝展葉呢?
我首先想到了「水印木刻版畫」。
水印木刻版畫已有數千年歷史,主要是運用水、顏料和宣紙三者,相互浸溶渲染作用,使畫面的色調顯得優美和諧、層次豐富與韻味十足,是其他版種所不能及的。最重要的是,刻版到套印之間的微妙變化,與茶葉從發酵到烘焙之間的百轉千變,有著相同的精采,例如:從繪圖、刀刻到套色印刷,水印木刻版畫相當講究刀法變化、水分乾溼、顏色濃淡和對位準確,這些繁複厚工的印製過程,如同十幾道的製茶工序,能真實傳遞茶農的堅持與手感的溫度;又如為了印出美好的作品,副版到主版的套印必須一口氣完成,也像採完茶葉後,日光萎凋到炒菁揉捻需一次完成。因此,我決定運用「水印木刻版畫」,作為這本茶繪本的呈現方式,希望能在意趣無窮的底蘊下,生動鋪排出臺灣茶產業與茶文化在時代脈動下的變與不變。
臺灣各茶區因地形、氣候的不同,加上製茶技術的精進,不論是文山包種茶、木柵鐵觀音、新竹東方美人茶以及鹿谷凍頂烏龍或是日月潭紅茶等,都是名揚海外的特色茶。尤其近年來多元化的茶品研發,不但符合不同消費需求,更有效區隔出市場,掀起了臺灣另類茶飲風潮。加上在環保與健康意識抬頭下,愛喝茶的人期望喝到美味又健康的茶;茶農也開始著重自然生態平衡,摒棄化肥和農藥,無畏接踵而來的各種挑戰,改用友善農法經營茶園。只是臺灣茶產業屬小農經營型態,面對農村人力老化、人口外移,每到採茶期即嚴重人手不足,幸而有新移民姐妹們這批生力軍,在採茶時節,天還未亮,即換上臺灣採茶女的裝扮、雙手拇指黏上刀片,背起茶簍,哼著歌謠上山採茶去。她們的樂天知命與辛勤耐勞,猶如一股活水,為臺灣茶產業,甚至是社會、經濟與文化注入了新生命。
「來!喝茶喔!」這樣熱情的聲音,是這塊土地上人們凝聚感情的一種方式。且隨著茶煙裊裊走入《爸爸的友善茶園》吧!字裡行間瀰漫著的是茶葉從栽種、採收到焙製的過程,是代代之間技藝與智慧的傳承,是友善農法的生態價值,是新住民文化融合的活絡,更是奉茶文化裡濃到化不開的人情和分享……
寄與愛茶人
文/張秀毓
琳琅滿目的「茶葉」書籍中,大都設定以成人為閱讀對象;然而茶藝是華人世界如此溫潤、深厚的文化之一,是不是也可透過更活潑的故事內容、更生動的圖像表現,介紹給我們的孩童認識呢?尤其近年來坊間唾手可得的瓶裝茶或手搖茶,已顛覆臺灣年輕一輩對於「茶──是老人家才喝的」刻板印象,這本「茶繪本」又如何掌握時代脈動,讓茶文化開始往下紮根,在不同世代間開枝展葉呢?
我首先想到了「水印木刻版畫」。
水印木刻版畫已有數千年歷史,主要是運用水、顏料和宣紙三者,相互浸溶渲染作用,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