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銷的本質(節錄)
行銷從何而來?
有人認為,行銷是從銷售活動發展而來的概念,隨著市場成熟,各種產品和服務銷售者之間的競爭增加,企業必須推銷自家產品,強調自己優於競爭對手之處。企業通常將銷售與行銷劃分為兩個獨立的功能領域,有不同的人員、職責和目標。然而,從根本上來說,銷售是一種行銷活動,需要結合其他行銷活動。
現今公認的行銷功能,一般認為是始於一七○○年代的小冊子廣告,並隨著一八○○年代早、中期的報紙廣告發展起來。看板廣告在一八五○年代開始流行,開始了真正認真的推銷活動,有助於提高特定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早期成功行銷的例子,是十九世紀晚期使用「泡泡」來行銷的梨牌(Pears)肥皂,它是由A&F Pears的董事長湯瑪斯.詹姆斯.巴勒特(Thomas James Barratt)所發起。(A&F Pears後來被利華兄弟公司〔Lever Brothers〕收購,也就是現在的跨國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巴勒特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品牌行銷人員,為了促進公司獨特的肥皂產品銷售量,他使用了一系列推銷工具,包括證明書、標語、圖像、促銷和贈品,並確保產品廣泛供應,價格也具有競爭力。
一九五○年代,行銷活動又邁進一大步,電視廣告提供了範圍更廣、更直接的新媒體選擇。「廣告」的定義是廠商付費的傳播內容,透過電視、報紙和最新的線上平臺等各種媒體傳播。隨之而來的是一九六○年代早期,傑羅姆.麥卡錫(E. Jerome McCarthy)提出了行銷組合的概念(4P:Promotion促銷、Price價格、Place地點、Product產品),成為現代行銷策略的基礎。
什麼是顧客價值?
行銷學的頂尖學者彼得.杜爾(Peter Doyle)將價值描述為來自參與者感受與觀點的主觀因素。因此,「價值」是一個變數,仰賴交易參與者的觀點。價值可以有多種形式,包括功用性價值(物品的使用方式)、貨幣價值(財務收益)、社會價值(在互動中創造)和心理價值(讓人們感覺更好)。顧客知覺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是根據商品/服務與市場上類似產品的比較。為了提供價值,行銷人員必須了解顧客的需要、欲望和需求,以及如何以最有利的方式呈現產品。
這種對顧客價值的關注,導致了「共同創造價值」概念的發展,即買方和賣方互動合作,藉此開發新產品或為現有產品找到新用途。這種價值是在雙方的互動中創造的,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包括知識交流、辨識產品/服務的不同用途、提高盈利/降低成本,以及創建卓越的品牌。
共同創造價值的重要部分在於──它是由買方和賣方等各方之間的互動所發展。比方說,建築師在設計時會與顧客持續溝通,彼此交換想法和資訊,來創造額外的價值。
第三章 市場區隔、目標、定位和品牌作用(節錄)
你能把產品和服務普及到整個市場和所有顧客嗎?對某些產品,尤其是像自來水、水果、蔬菜、鹽這樣的商品,你可以,也應該這樣做。然而,大多數企業都知道,他們無法以同樣的方式吸引所有買家,甚至是特定產品群的所有買家。顧客五花八門,各有不同的動機和欲望,因此真正能做到的,是定義不同的顧客群,並設計針對這些族群的行銷策略。這就是所謂的市場區隔和目標市場。有些產品,如可樂和銀行服務,可以採取類似的方式向許多不同的市場進行大規模行銷,只需要對行銷組合進行微小的調整,就能適用不同的顧客群。例如,特易購(Tesco)會使用不同的產品去吸引不同的顧客群,比如,用「每日特價」吸引在意價格的顧客,用品牌產品(如亨氏罐頭產品或Kenco咖啡)吸引忠實顧客,而特易購「特選商品」則是專門針對為了特殊場合而尋找食品的顧客。因此,如果行銷組合的目標是滿足特定客群的需求,許多系列產品都可以銷售得更好。然而,在進行市場區隔時,重要的是──你要劃分的是顧客,而不是產品。
行銷大師科特勒強調,我們不可能知道對每個企業或產業而言,最理想的區隔方法是什麼,但通常有適合大多數企業一般性、廣泛的區隔方式,如用人口、地理或行為劃分。舉例來說,服飾業最初的區隔可能是男性和女性顧客,然後是按年齡區隔(兩種性別皆是)。因此,供應商可以專注於男裝、女裝或童裝,並成為其中一個族群的專家和知名品牌。英國零售商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雖然男裝、女裝和童裝都有販售,但他們的聲譽其實是建立在女裝基礎上,女裝是其核心業務之一。另一種區隔方式是根據行為,例如特定活動的服裝,像休閒、運動、商務或慶祝活動。企業完成市場區隔後,就能夠選擇他們最有機會成功的區塊,根據自己的技術和資源提供最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本章中,我們也會探討建立品牌的重要性,品牌能讓企業或產品群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並看出該品牌對企業的整體價值。品牌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具體展現了企業所代表的價值,因為品牌名稱就是由企業聲譽所支持,例如香奈兒或英傑華(Aviva)。然而,並非只有企業才能創造品牌,無論是個別產品、產品群,還是像女神卡卡(Lady Gaga)等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品牌個性化形象。目前有很多關於建立強大品牌和形象的宣傳,因為大家似乎有一種信念,認為沒有強大的品牌,產品就沒有市場地位,無法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或讓顧客產生依戀。當然,有很多著名的品牌非常成功地實現了差異化,蘋果和可口可樂就是兩個最成功的品牌導向型企業,但也有許多產品在沒有大品牌的情況下成功銷售,比如一般服飾或牛奶(儘管現在這些產品在超市或專門市場上,也標榜「自有品牌」)。接下來我們將探討什麼是品牌、如何建立品牌,以及品牌和市場區隔之間的關連。
品牌行銷
品牌行銷(Branding)是指為企業、商品或服務,創造和傳播一種三維度的形象,這種形象不容易被競爭對手複製或破壞。品牌不僅是標誌或名字,而是企業所做的一切。它也是對顧客的奉獻和承諾,因此應該是整個企業關注的重點。品牌代表了企業文化,因為它乃是基於對企業而言很重要的價值觀。品牌能幫助一個產品或企業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並在顧客的腦中創造持久的印象,進而提高企業的可見度。品牌行銷的目的是提供某一種暗示,當顧客接觸到該企業產品時,就會想到特定的經驗和優點。
品牌行銷的目標是為品牌創造識別度和個性,這點就要由行銷組合來支援。品牌識別包括讓人能輕易識別該品牌的元素,如標誌、顏色和口號。品牌的個性指的是品牌傳遞的性格特質,例如溫暖、友善、善於社交、創新等。
世界上品牌行銷最有效的企業之一,就是可口可樂。可樂的核心產品本身差異度不大,然而顧客完全可以藉由其品牌辨識出它來──名稱、紅色、包裝和標誌上獨特的字體、玻璃瓶的形狀,再加上廣告宣傳的品牌個性(形象)──各種歡樂的慶祝及它反映出的美國價值觀。另一款無酒精飲料Irn-Bru的品牌識別,同樣是一個好例子,它透過強調其獨特口味、標誌、鮮明的橘色,以及蘇格蘭的個性和傳統,還有名稱中「Irn」(即Iron,鋼鐵)賦予力量的含義,傳達這個品牌的價值。成功的品牌行銷可以提高產品辨識度、創造顧客忠誠度、促進溢酬定價(premium pricing),並協助鞏固企業地位,對抗競爭對手。
每年都會發表全球頂級品牌的資訊。這項排名證實了建立和管理頂級品牌對企業價值的貢獻。品牌知名度是指消費者辨識出特定品牌,並將它與相關商品和服務連結起來的能力。如果消費者認識這個品牌,就能夠辨識它的類別和特徵,並與它產生情感連結。
強大的品牌行銷也能產生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的機會,就是將其他商品加到該品牌的系列商品中。例如,高露潔最著名的產品是牙膏,但現在他們也用相同的品牌名稱推出漱口水和牙刷。不過,一個品牌應該延伸到什麼程度,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