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鯊魚是什麼樣的魚?(節錄)
鯊魚和一般魚類的不同之處
鯊魚和魟魚的骨骼都是由柔軟的骨骼形成,屬於「軟骨魚綱」,而其他魚類則是硬骨骼形成的「硬骨魚綱」。
大約四億年前,鯊魚就已經存在了,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600種左右,根據牠們的特徵又分成「9目37科106屬」。
即便是現在,每年都還會確認5 ∼ 10種新種的鯊魚,其種類仍在持續增加中。
另外,有少數幾種魚,雖然名字中有「鯊」或「鮫」,卻不是鯊魚,例如以下這些:
‧薛氏琵琶鱝(俗名「飯匙鯊」)
‧黑線銀鮫
‧鮣魚(日本稱「小判鮫」)
‧鱘魚(日本稱「蝶鮫」)
薛氏琵琶鱝被歸類為魟魚的親族。魟魚與鯊魚可以從鰓裂的位置來辨別。鯊魚的鰓裂在身體側面,而魟魚的鰓裂在腹面。
黑線銀鮫與鯊魚或魟魚,同樣歸入軟骨魚綱,但是鯊魚或魟魚屬於「板鰓亞綱」,而黑線銀鮫是屬於「全頭亞綱」。
鮣魚是鱸魚的近親,不屬於軟骨魚類,而是硬骨魚。
鱘魚因為其魚卵是魚子醬的材料而聞名,魚子醬也叫做「鯊魚卵」,不過,鱘魚和鮣魚同屬硬骨魚類,並不是鯊魚族類。鱘魚因為體形近似鯊魚,才被稱為「蝶鮫」,但牠是古代魚的一種。
雖然這些魚的名字裡都有「鯊」或「鮫」字,但都不是鯊魚。
鯊魚的身體構造與組織
鯊魚是魚類的一種,但是多數魚類的骨骼含有較多石灰質,為硬骨魚類,相對的,鯊魚的骨骼由軟骨組成,為軟骨魚類。
此外,鯊魚的結構和組織也與一般魚類稍有不同。鯊魚身體的構造大致分成:
1、頭部 2、軀幹 3、尾部,各部位都有名稱。
‧吻:位於頭部,在嘴巴與眼睛前面的突出部位。
‧眼:鯊魚基本上不能閉眼。但是,有瞬膜的鯊魚會用膜包覆保護眼睛,另一些鯊魚會將眼球翻過來保護。
‧鰓裂:鯊魚進行鰓呼吸,以鰓吸入水中的氧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身體兩側會有5 ∼ 7對的孔,稱為鰓裂。從嘴巴吞入的水會透過鰓裂排出。
‧噴水孔:眼睛後方的開孔。底棲性的鯊魚呼吸時,必須吸入海水,相反的,不需要吸入海水的種類,沒有噴水孔。
‧鼻孔:鯊魚可透過鼻中的水,察覺其中的味道。
‧背鰭:鯊魚背上有兩個魚鰭,分別在頭側和尾鰭側,但有的種類只有一個背鰭。第一背鰭用於保持身體穩定,第二背鰭用於產生身體的推進力。
‧泄殖腔:排出大小便的孔,交配或生產全都從這個孔進出。位於腹鰭之間。
‧交接器:叫做鰭腳(clasper),鯊魚的陰莖,由腹鰭變形分開而成,左右成一對。
鯊魚的體內
如同前述,魚類大略分成硬骨魚類與軟骨魚類兩種。鯊魚為軟骨魚類,從頭蓋骨到尾端都有柔軟的骨骼。軟骨魚類的鯊魚不像硬骨魚類,其肋骨並不發達,因此很小,無法包覆和保護內臟。相對的,由於牠們的體重較輕,所以不必耗費多餘的能量就能浮上水面。
但是,鯊魚沒有鰾,所以在巨大的肝臟裡儲存比海水輕的油,以獲得浮力。這些油就是所謂的肝油。此外,如果鯊魚有鰾的話,在潛入深海時,會因為泳鰾承受不了水壓而破裂,導致死亡。
除了肝油之外,鯊魚體內用來調整滲透壓的尿素,也有助於產生浮力。而尿素就是牠們死去時發出氨氣臭味的原因。
除了肝臟之外,鯊魚的內臟與人類一樣,牠們善於利用由這些內臟和動脈、靜脈組成的「奇網」,在廣闊的大海中生活。
鯊魚的腦比哺乳類小,但比硬骨魚類大,智慧與鳥類接近。腦部的構造複雜,與脊髓連結。鯊魚當中,又以雙髻鯊一類的腦部最大也最複雜。
鯊魚吸入的水,會通過鰓裂排出體外,此時會將氧氣融入血液中,吐出二氧化碳。鯊魚是一邊游泳,一邊將水吞進口中送到鰓裂,以進行呼吸,所以如果牠們不游泳,就會窒息。
但是,有些鯊魚種類可以待在海底不動,不需要游泳。這些鯊魚具有小呼吸孔,稱為「噴水孔」,牠們靠肌肉的力量將海水吸入體內以進行呼吸。
第2章 世界鯊魚圖鑑~總共115種!(節錄)
小頭睡鯊Greenland shark
角鯊目/睡鯊科/Somniosus microcephalus
亮點是從眼睛裡跳出來的寄生蟲?
小頭睡鯊生活在水溫0.6 ∼ 12℃的寒冷海域,是「世界上游速最慢的鯊魚」,最高速度為時速2公里左右,可能是因為生活在寒冷海中,很難快速驅動肌肉的關係。牠們的眼睛裡大多有寄生蟲,幾乎所有個體都是單眼或雙眼失明,但也有人認為,也許牠們是為了靠著寄生蟲發的光,悄悄靠近獵物,才讓其寄生。
和布蕪簡評
有新聞報導:「發現小頭睡鯊,推斷已有500歲以上」,讓人感到無限的可能性和神祕感。織田信長知道了,一定會嚇一跳吧!
趣味祕聞
食慾旺盛,曾經從牠的胃裡發現馴鹿、北極熊的骨骼。小頭睡鯊十分長壽,長到成魚需要花150年,可活到400 歲。
基本資料
‧全長:5.5 ∼ 6.5公尺左右,最大達7公尺。
‧分布:大西洋北部、北極海等。
‧棲息:大陸棚與水深2200公尺為止的大陸斜坡。
‧捕食:硬骨魚類、頭足類、軟骨魚類、哺乳類、鳥類等。
‧繁殖:卵黃囊依存型胎生。一次約可生產10 尾幼魚。
冷知識
牠們的肉中有毒素,如果人類直接生食,或未做適當處理就吃下肚,會出現酒精中毒的症狀。牠們的肉需經過曬乾和反覆熬煮後,毒性才會消失而可供人類食用。
斑點長尾鬚鯊Epaulette shark
鬚鯊目/長尾鬚鯊科/Hemiscyllium ocellatum
胸鰭其實是我們的腳!
斑點長尾鬚鯊是一種善用大胸鰭和腹鰭在海底行走的罕見鯊魚。牠可以在身體
會露出水面的淺潮池裡行走移動。牠的日文名稱是「紋付き」,意思是「家紋」,因為牠的胸鰭上有個大大的黑色紋路,看起來像「徽章」。這個大黑點,讓人想到牠可能是要用「大眼睛」來嚇退敵人。
和布蕪簡評
看到牠在海底緩緩步行的可愛模樣,不禁讓人覺得:「全人類都會成為斑點長尾鬚鯊的粉絲吧!」
趣味祕聞
因為牠走路的姿態,有了「走路鯊」 的別名。
基本資料
‧全長:最大1公尺以內。
‧分布:澳洲北部或新幾內亞島的海域等。
‧棲息:珊瑚礁、岩床、潮池、淺灘等。
‧捕食:多毛類、甲殼類、小魚等。
‧繁殖:卵生(單卵生)。一次可生產2顆卵。
冷知識
牠們的胸鰭有特殊的關節,肌肉也很發達,所以可以自由擺動胸鰭和行走。
錘頭雙髻鯊Smooth hammerhead
真鯊目/雙髻鯊科/Sphyrna zygaena
雙髻鯊界的 「箭頭標記」 一定是我
錘頭雙髻鯊又叫「白肉雙髻鯊」,與路易氏雙髻鯊一樣,因為肉中略帶白色,所以才有此名。牠的身形與路易氏雙髻鯊很像,難以辨別,但是頭部的中央沒有凹陷,而且前端平滑,只要注意看就能分辨出來。牠和路易氏雙髻鯊都在許多廣大的海域生活,是雙髻鯊科中耐寒性最強的種類。
和布蕪簡評
雙髻鯊科的成員,頭部各有各的特徵,讓人很難取捨。
趣味祕聞
在水族館裡比較常看到路易氏雙髻鯊,但錘頭雙髻鯊在飼養上較困難,很難看到。要很幸運才能遇到。
基本資料
‧全長:2 ∼ 4公尺。
‧分布:熱帶、亞熱帶、溫帶海域。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日本周圍,在北海道以南各地海域。
‧棲息:沿岸到遠洋海域,棲息區域廣闊。
‧捕食:小型魚類和頭足類;小型的魟魚和鯊魚等軟骨魚類。
‧繁殖:母體依存型胎盤型的胎生。一次可生產20 ∼ 45 尾幼魚。
冷知識
牠有從肛門放出腸子,以清洗寄生蟲、食物殘渣、未消化物等的「洗腸」行為。
鼬鯊Tiger shark
真鯊目/真鯊科/Galeocerdo cuvier
貪吃的大胃王
鼬鯊不論吃到什麼物體都能吞下去,有「海洋垃圾桶」的綽號。不管是牛,還是羊、鳥,甚至是人(!),牠都照吞不誤。有時候,牠連汽油桶或汽車車牌都吞進去。年幼鼬鯊的背部有斑紋,隨著年紀變大,紋路會漸漸變淡。英文名「tiger shark」就是取自背部的斑紋。
和布蕪簡評
以 「猙獰危險的鯊魚」 而聞名。但仔細瞧瞧,牠長了一張可愛的臉蛋。
趣味祕聞
在日本鄉間,因為牠長得像鯖魚而叫牠 「鯖鱶」 或是 「イッチョ-」(itcho),俗名很多。
基本資料
‧全長:4 ∼ 6公尺(有最大接近7公尺的個體報告)。
‧分布: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到溫帶海域。在日本周圍,則是青森縣以南的日本各地海域。
‧棲息:沿岸及遠洋表層到水深140公尺左右。
‧捕食:硬骨魚類、烏龜、甲殼類、哺乳類、鳥類、軟骨魚類等。
‧繁殖:卵黃囊依存型胎生。一次可生產10 ∼ 80尾幼魚。
冷知識
牠們主要在黎明或日落時段,展現活潑行動的傾向。在牠們出沒的地區要多加注意,其對人類造成的危險性極高,會主動攻擊。
第5章 鯊魚與人~是人類在殺鯊魚(節錄)
鯊魚並不是 「海中的絕對王者」
也許你認為「鯊魚」位於海洋生物鏈的頂點,是海中的「絕對王者」,但是牠有天敵。鯊魚確實位在食物鏈「海洋金字塔」的上端,但並非頂點。
因為頂點是虎鯨。
虎鯨具高度智慧,游速快,而且具高攻擊性,經常成群結隊地狩獵,所以即使是鯊魚之王「大白鯊」,也難敵虎鯨。鯊魚肉肌肉含量高,以及肝臟中含有大量脂肪的大型鯊魚,對虎鯨而言是「美味大餐」。
鯊魚沒有保護內臟的肋骨,所以被虎鯨碰撞後,就會內臟破裂,甚至死亡。鯊魚只要翻肚,就會暫時無法動彈,虎鯨深知鯊魚的這個弱點,所以會瞄準這一點攻擊。
美國加州近海的法拉隆(Farallon)群島附近,已發現虎鯨會將大白鯊當成「沙灘球」般丟出,等牠變得衰弱後再捕食的現象。
這果然就是「吃或被吃」的弱肉強食世界。而且,大型鯊魚也會捕食中型或小型鯊魚。
鯊魚還有另一個比虎鯨更厲害的天敵,就是人類。鯊魚不時會在漁撈行為中被混獲,瞄準鯊魚的濫捕也比比皆是。許多鯊魚都已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地球上的鯊魚共有600 種,但攻擊人類的危險種類還不到其中的一成。人類捕鯊的數量,比鯊魚殺人的數量多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