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成英、法、德、日、韓等多國語言,人稱「東方福爾摩斯」
阿嘉莎.克莉絲蒂讚譽有加的大唐狄公案系列,第一彈!
傳奇荷蘭外交官、漢學家高羅佩的推理經典名作
作家 張國立——專文推薦
冬陽 復興電台「偵探推理俱樂部」主持人
林斯諺 推理小說作家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前任縣令慘遭毒殺、詭異人虎橫行肆虐、高麗叛變蠢蠢欲動,狄公如何全身而退?一起踏上狄仁傑奇異仕途的起點!
厭倦了京中枯燥乏味的官場生活,狄仁傑決定前去鄰近東北海岸的蓬萊擔任縣令。該地的天然良港成了大唐與高麗、日本通商的中心,也因此龍蛇雜處,流傳著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狄公甫一就任便要面對前任縣令遭到離奇毒殺一案,還要獵捕到處肆虐的人虎,當地船主的新娘以及縣衙的書辦更是陸續失蹤。於此同時,一場非同小可的陰謀正在檯面下醞釀⋯⋯狄公和親信們是否能將謎案一一解決,拯救蓬萊的居民和大唐的命運?
《大唐狄公案》為高羅佩以中國唐代名臣狄仁傑為主角所創作的系列偵探小說,在1957至1968年間陸續創作。作者不但著意模仿章回小說的體例,例如以一組對句作為篇章回目,開篇處有訓諭詩,並由楔子引出正文,且借用不少古籍中的素材作為主幹情節,運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多種文學手法,盡可能地保持東方特色,做到了形神兼備。
《大唐狄公案》系列被譽為「中國的福爾摩斯」,並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為中國史與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部作品有種魅力和新鮮感,我希望看到它成功。」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評《大唐狄公案:迷宮案》
「《大唐狄公案》系列是高羅佩在世界偵探小說領域內開創的極其珍貴的一個支脈。」
——《泰唔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結合了謀殺、哲學、懸疑和性⋯⋯有目共賞。」
——《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佩瑞.梅森(Perry Mason)、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尼洛.伍爾夫(Nero Wolfe)可得看緊他們的神探桂冠了——狄仁傑是位勁敵。」
——《斯普林菲爾德新聞》(Springfield News and Leader)
作者簡介:
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
字笑忘,號芝台、吟月庵主,為荷蘭漢學家、東方學家、外交官、翻譯家、小說家,嗜古琴、擅書法、懂繪畫,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曾評價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餘愛好。高羅佩年幼便隨父母僑居印度尼西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與蘇臘巴亞,在當地學會漢語、爪哇語和馬來語。1935年於烏特勒支大學取得漢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荷蘭外交部工作。高羅佩派駐日本時,常常前往北京,對中國文人的生活產生了興趣。1940年代末,他將《武則天四大奇案》翻譯成英文,為《大唐狄公案》的創作奠定了基礎。1943年,高羅佩娶中國女子水世芳為妻,並於蔣介石國民政府時期在中國重慶任荷蘭駐華大使館第一祕書至1945年。戰後他先後派駐華盛頓、新德里、貝魯特、吉隆坡、東京等地,並於1959年成為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1967年日本大使任內確診肺癌,因病在荷蘭海牙逝世,身後留有《大唐狄公案》系列、《琴道》、《秘戲圖考》、《中國古代房內考》等二十餘本著作。
譯者簡介:
張凌
作家、譯者、高羅佩研究者,現居美國。
章節試閱
第一回
三故友道別亭閣內 二強人攔路大道中
無常世間,常有聚散。
悲歡更迭,晝夜流轉。
官員來去,公義存焉。
皇統國祚,千秋萬年。
三名男子就座於悲歡閣的頂層,一邊眺望著從京師北門出城而去的大道,一邊各自默默飲酒。這是一座老字號的三層酒樓,位於松林密布的小丘之上,不知從何時起,這裡便成了京官專門送別外放官員的地方,待到他們任期已滿、返回京城時,亦在此處相迎。正如鐫刻在前門上的開篇詩句所言,這閣子因其迎來送往之用而得名。
天空一片陰霾,春雨下得淅淅瀝瀝,彷彿永無休止。小丘背後的墳園內,兩個苦力正躲在一棵古松下避雨,彼此緊緊靠在一處。
三位友人已草草用過午膳,眼看道別在即,然而這最後的時刻煞是艱難,人人都試圖說些合宜的話語,卻搜腸刮肚也想不出一句來。三人皆是三十左右年紀,其中二人頭戴主簿的錦帽,即將上路的一位則頭戴地方縣令的黑帽。
梁主簿重重放下酒杯,對那縣令含怒說道:「年兄此舉真是大可不必,小弟至今為之倍感傷神!你明明可以做到大理寺主簿,如此一來,便與這位侯兄成了同仁,我等仍可在京師中逍遙度日,再說年兄——」
狄公捋著一把漆黑的長髯,已是頗覺不耐,此時斷然插話道:「你我此前已經議論過數次了,況且——」話剛出口,卻又立時煞住,歉然一笑道,「我也對二位說過,整日埋頭案牘公文,只研究些紙上官司,我早已心生厭倦。」
「那也不必非得離開京城吧。」梁主簿又道,「莫非此地就沒個令人起興的案子不成?戶部員外郎一案如何?那人似是名叫王元德,殺死下屬小吏,還從銀庫中竊走了三十錠黃金,從此遁跡潛逃。侯兄的叔父,戶部郎中侯廣大人為了此事,正天天催問大理寺可有消息,侯兄想必最清楚不過了!」
身著品官補服的侯主簿面露憂色,猶豫片刻後方才答道:「我們至今仍未發現那歹人的一絲蹤跡。狄年兄,這案子可是相當怪異!」
「你想必也知道,」狄公淡淡說道,「此案由大理寺卿親自過問,你我看過的只是例行公文與抄件而已,除了文書還是文書!」說罷取過鑞製酒壺,給自己又斟滿一杯。
三人默然半晌,梁主簿又開言道:「年兄至少也該挑個更好的去處才是!蓬萊遠在海疆,霧雨連綿,甚是陰冷淒清。關於那地方,自古以來便有種種奇事異聞,莫非你不曾聽人講過?據說在風雨之夜,死人會從墳墓中爬出,海上吹來的迷霧裡常有奇形怪狀的東西,甚至聽說樹林裡有人虎出沒。有人已然被害身亡,你卻要去接替他的職位!但凡明智識竅者,都會拒絕去蓬萊任職,誰知年兄竟然毛遂自薦!」
狄公卻是聽而不聞,興沖沖地說道:「試想甫一到任,便有一樁疑案擺在眼前。從此以後,我總算可以甩脫枯燥無味的案牘公文,能與有血有肉、生氣勃勃的大活人打上交道了!」
「別忘了你還得與死人打交道哩!」侯主簿淡淡說道,「派去蓬萊的查案官回京後,上報曰關於蓬萊縣令被害一案,至今不明凶手是何許人,亦不知為何要殺人害命。我曾經跟你講過,查案官帶回的案卷存放在大理寺檔房內,居然有一部分莫名失蹤了!」
「個中玄機,你我皆是心知肚明!」梁主簿附和道,「足見縣令被害與京師不無干係。年兄若是辦理此案,天曉得會捅出什麼馬蜂窩來,或是因此被捲入高官顯宦們的陰謀中去也未可知!你已是明經及第,有此功名,留在京師中定會前程大好,何必埋沒在蓬萊那樣的偏僻之處!」
「小弟也建議年兄不妨三思。」侯主簿亦熱切說道,「眼下仍為時未晚。你只需推說突發小恙,告上十天的病假,吏部自會另行委派他人赴任。狄年兄千萬聽小弟一句,只因你我是知交好友,我才會道出此言!」
狄公見二友眼中流露出殷殷懇切之意,不禁頗為動容。自己與侯主簿相識雖不過一年,卻已深覺此人頭腦敏銳、才幹優長,一向讚賞有加。狄公舉杯一飲而盡,起身溫顏說道:「二位一片憂慮關懷,足見高誼,狄某承情之至!二位所言甚是中肯,留在京師的話,於我的前程更為有利,但我自認應有此擔當。梁兄方才說的功名,在我看來只是老套常規,算不得什麼大事,後來在祕閣中埋頭公文,消磨數載,亦是乏善可陳。狄某心意已決,立志從今往後,上為天子,下為黎民,竭誠效力,萬死不辭,非如此不足以心安,蓬萊才是我走上仕途的真正起點!」
「或是終結也未可知。」侯主簿低聲咕噥一句,起身踱至窗前,正瞧見那兩個苦力已走出樹蔭開始掘土造墓,忽然面上變色,連忙顧視左右,又轉頭啞聲說道:「外面已是風停雨歇。」
「那我便上路了!」狄公朗聲說道。
三人順著狹窄盤旋的樓梯,一路朝下走去。
只見一位老者牽著兩匹坐騎,正在院中等候。夥計斟好了上馬酒,三友皆一飲而盡,最後又語不成句地叮嚀囑咐一番。主僕二人登鞍上馬後,狄公揚鞭作別,然後朝著大道一徑馳去。
梁侯二人仍舊立在原地,目送狄公遠去。侯主簿面帶隱憂,開口說道:「我剛剛聽說一事,只是不想讓狄年兄知道。今日一早,有人從蓬萊入京,對我道是那邊正謠言紛紛,傳說有人看見了被害縣令的鬼魂在縣衙中四處遊蕩。」
第一回
三故友道別亭閣內 二強人攔路大道中
無常世間,常有聚散。
悲歡更迭,晝夜流轉。
官員來去,公義存焉。
皇統國祚,千秋萬年。
三名男子就座於悲歡閣的頂層,一邊眺望著從京師北門出城而去的大道,一邊各自默默飲酒。這是一座老字號的三層酒樓,位於松林密布的小丘之上,不知從何時起,這裡便成了京官專門送別外放官員的地方,待到他們任期已滿、返回京城時,亦在此處相迎。正如鐫刻在前門上的開篇詩句所言,這閣子因其迎來送往之用而得名。
天空一片陰霾,春雨下得淅淅瀝瀝,彷彿永無休止。小丘背後的墳園內,兩個苦力正躲在一棵...
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 偵探狄公的四大要件/作家 張國立
推理小說三大準則:誰犯的?怎麼犯的?為什麼犯?具體的說法是:凶手、手法、動機。還有第四大要件:誰破案?
高羅佩小時候隨父母住在印尼的巴達維亞好些年,其間學到中文,一九二九年進入荷蘭北部的萊頓大學跟隨研究古中國學的戴聞達(J. J. L. Duyvendak)老師,培養出對中文與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日後進荷蘭外交部工作,外派地區以東亞為主,在東京時湊巧買到清朝人寫的《狄公案》,抗戰期間他在重慶,翻譯了這本小說,於一九四九年出版。
顯然高羅佩不只看了《狄公案》,也看了許多明清時代的公案小說,因而他指出中國傳統偵探小說和西方的推理小說有幾個不同的地方,包括太多儒家或佛、道的道德說明、太多人物、往往脫離不了神怪,最違反推理原則的是罪犯一開始即登場。章回小說的確有此問題,辦案者很早便鎖定凶嫌,主要篇幅花在如何使凶嫌認罪。以《包公案》為例,其中一則故事講十八歲秀才和十七歲少女相互愛慕,兩人見面是由女的從窗戶垂下白布,秀才攀著白布進出。有天秀才未如約找女孩,有名和尚每晚敲木魚念佛巡街,見到窗口的白布心裡有數,必是「養漢婆娘垂此接奸上去」,就攀進二樓屋內,少女見來的是不是她意中人當然百般抗拒,和尚一氣之下殺了她,掠走珠寶逃逸。包公接到報案對街坊展開調查,幾位鄰居說出秀才與死者的事,當即逮了秀才偵訊,發現不像凶手,再打探出叫街和尚於這個月經常夜晚經過凶宅前的巷子。鎖定凶嫌,破案手法是派差役扮成少女鬼魂嚇和尚,三兩下和尚被嚇得講出實情,破案。
高羅佩說明:
中國法律有一條基本原則,即任何人在自行招供罪行之前,不得被判有罪。有些頑固死硬的罪犯即使面對鐵證仍會拒絕認罪,並藉此逃避懲罰。為了避免發生此種情形,允許依法用刑,比如用鞭子或竹板抽打,枷手或枷踝。
過去中國官員辦案重視招供,只要嫌犯認罪即可,不太講究證據。以前臺灣也如此,二十多年有件命案,警方取得凶嫌認罪的口供,為了填補法律上需要的證據,押解凶嫌到他所稱的地點尋找凶器,怎麼也找不到,居然照樣起訴。
《包公案》裡裝鬼嚇凶嫌的過程固然生動,用現在推理小說的條件來看,當然罪證不足。
至於神怪破案,再看《施公案》,第一回的「胡秀才告狀鳴冤,施賢臣得夢訪案」,胡秀才父母死在家中,頭被割掉,施公認為絕非搶案,深仇大恨才會取人頭顱,苦思如何破案,晚上夢到九隻黃雀與七隻小豬,便要捕快追捕九黃與七豬,施公也便衣偵察,最後發現凶手是名背後有九顆小瘤綽號九黃的道士與胸前長七顆黑痣綽號七珠的尼姑。得到線索而追索真凶的確是推理,可是線索來自夢就有點違反推理原則。
當然,傳統的章回小說雖以辦案為包裝,主要寫的是英雄行徑,不能硬裝進偵探小說的框框內,於是高羅佩從中得到靈感,用推理寫古典小說,有個名詞「故事新編」。
《大唐狄公案》於焉完成,以中唐時期名相狄仁傑仍是縣令時為背景,寫出處理懸案的過程。最精采的是每篇小說皆埋入推理小說必要條件的「詭計」,透過令人想不到的手法,反轉故事,進而恍然大悟地佩服狄公觀察之細微與廣博的知識。
「詭計」固然重要,但從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之後,誰破案同樣重要,作家塑造出許多歷久不衰的經典人物,福爾摩斯、白羅(Hercule Poirot)、明智小五郎,乃至於馬修.史考德(Matthew Scudder)、江戶川柯南與硬漢派的傑克.李奇(Jack Reacher)。高羅佩筆下的狄公有其傳統中國文人的一面,朋友與女兒曾說他沉浸在中國書法、水墨畫與詩詞之中。也在重慶的住處掛了「吟月庵」的匾,他是吟月庵主。學過古琴,和一群知己組成天風琴社,並於重慶表演過。妻子水世芳的父親為民國時期的外交官水鈞韶。寫過《中國琴道》、《嵇康及其琴賦》的文章。狄公根本是他的化身,因此看《大唐狄公案》會令人產生錯覺,以為是十九世紀的章回小說,但讀進去又滿滿的現代推理氣氛。應該說狄公帶著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筆下翹鬍子偵探白羅的優雅,推理精神又非常江戶川亂步。一九六七年高羅佩病逝荷蘭海牙,留下始終列為經典的狄公。二○一六年我在上海郊區朋友家住了一陣子,他愛看書,收集了幾千本中外小說,閒著便往他快塌了的書架裡找寶貝,恰好翻出大陸出版的《狄公斷案傳奇》系列,將他每一本小說裡面用的詭計做了筆記。我想,高羅佩在硬梆梆的官場文化,保留了充滿幻想的童稚感情。
凶手、手法、動機、偵探四大要件,我看到高羅佩在縣令官署小房間內咬著毛筆頭思考詭計的狄公模樣。
【前言】
前言
《黃金案》將我們帶回了狄公仕途生涯的起點。在三十三歲時,他首次擔任地方縣令,前往位於山東省東北海岸的蓬萊就職。
當時唐高宗(六四九年至六八三年在位)贏得了對於高麗大部分領土的宗主權。根據狄公案系列小說年表,狄公於六六三年夏天到達蓬萊。在六六二年秋天的中國高麗戰爭中,中國擊敗了高麗日本聯軍,玉素姑娘便是被擄來的戰俘。喬泰做為百長,參加過六六一年的戰役。
書前附有蓬萊地圖,後記中有關於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介紹,其內容從本系列小說前一部中轉來並稍作改動,另有關於小說素材來源的說明。
高羅佩
【推薦序】
推薦序 偵探狄公的四大要件/作家 張國立
推理小說三大準則:誰犯的?怎麼犯的?為什麼犯?具體的說法是:凶手、手法、動機。還有第四大要件:誰破案?
高羅佩小時候隨父母住在印尼的巴達維亞好些年,其間學到中文,一九二九年進入荷蘭北部的萊頓大學跟隨研究古中國學的戴聞達(J. J. L. Duyvendak)老師,培養出對中文與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日後進荷蘭外交部工作,外派地區以東亞為主,在東京時湊巧買到清朝人寫的《狄公案》,抗戰期間他在重慶,翻譯了這本小說,於一九四九年出版。
顯然高羅佩不只看了《狄公案》,也看...
目錄
推薦序 偵探狄公的四大要件/張國立
前言
人物表
第一回 三故友道別亭閣內 二強人攔路大道中
第二回 惡鬥中斷未分勝負 舉杯歡飲從此結盟
第三回 主簿細述命案始末 縣令夜探空宅驚魂
第四回 書齋內證物剩無幾 茶爐中玄機未分明
第五回 巧遇故舊盛情款待 夜行河邊異象忽生
第六回 醉相公吟詩對明月 新官差遇妓在花船
第七回 偶獲漆匣始聞逸事 夜探佛寺暗驗陳屍
第八回 失嬌妻船主報官府 查兩案縣令析疑情
第九回 田莊內查案審佃戶 桑林中掘屍驚眾人
第十回 老學究開言談義理 狄縣令解惑釋謎團
第十一回 訪高僧再入白雲寺 享美食初臨大蟹莊
第十二回 錯殺二人至死不悟 追查行跡仍舊無蹤
第十三回 兄弟結伴再登花船 情侶歡會不意反目
第十四回 狄公詳析未遂謀害 女子蒙面現身公堂
第十五回 新婦細述駭人遭際 老吏自承離奇罪行
第十六回 用飯處聞僕說疑犯 觀戲時聽案讚判官
第十七回 高僧主持佛門盛典 假儒被揭顏面盡失
第十八回 狄縣令解說惡陰謀 神秘人終現真面目
後記
譯後記/張凌
推薦序 偵探狄公的四大要件/張國立
前言
人物表
第一回 三故友道別亭閣內 二強人攔路大道中
第二回 惡鬥中斷未分勝負 舉杯歡飲從此結盟
第三回 主簿細述命案始末 縣令夜探空宅驚魂
第四回 書齋內證物剩無幾 茶爐中玄機未分明
第五回 巧遇故舊盛情款待 夜行河邊異象忽生
第六回 醉相公吟詩對明月 新官差遇妓在花船
第七回 偶獲漆匣始聞逸事 夜探佛寺暗驗陳屍
第八回 失嬌妻船主報官府 查兩案縣令析疑情
第九回 田莊內查案審佃戶 桑林中掘屍驚眾人
第十回 老學究開言談義理 狄縣令解惑釋謎團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