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8 項符合

大腦300問:親身經歷會改變基因?腸道是大腦的感官?人造大腦可能嗎?17位頂尖科學家深度解密

的圖書
大腦300問:親身經歷會改變基因?腸道是大腦的感官?人造大腦可能嗎?17位頂尖科學家深度解密 大腦300問:親身經歷會改變基因?腸道是大腦的感官?人造大腦可能嗎?17位頂尖科學家深度解密

作者:芭芭拉.施穆茨 / 譯者:鐘寶珍 
出版社:本事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28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評分:
圖書名稱:大腦300問:親身經歷會改變基因?腸道是大腦的感官?人造大腦可能嗎?17位頂尖科學家深度解密

神經心理學家深信:人類總有一天會研發出人造大腦。
表觀遺傳學教授認為:可怕的親身經歷會改變人類的基因組。
精神病醫生發現:腸道就像大腦的感覺器官。

大腦簡直是上帝創造的奇蹟!
在我們活著的每一刻,大腦都在幫助我們完成大大小小的任務;
有時候很困難,有時候完全憑直覺……
大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及超過100萬億個突觸正忙碌著,
大腦利用它們接收的信息來創造一個世界;
然而,它們是怎麼辦到的?!

腦電波是什麼?
錯誤的記憶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你的直覺來自於大腦嗎?
我們能夠選擇性地遺忘嗎?
每個人在出生時,大腦都是一樣的嗎?
為什麼我們的記憶只能追溯到三歲?
做白日夢的時候,大腦在幹什麼?
男人與女人的大腦有區別嗎?
電腦打字的便利性取代手寫字的麻煩,卻也影響了大腦的某種功能?!
大腦可以優化嗎?如何優化我們的大腦?

大腦需要什麼才能存活?
大量的糖。因為大腦不能儲存能量,它必須不斷接收新糖。
它的神經遞質和突觸還需要水、氧氣和蛋白質。
它渴望刺激。我們的大腦很好奇,喜歡接收各種形式的輸入。
大腦無法忍受無聊,閒置而未受到任何刺激對大腦不利。

人類大約只使用了大腦的百分之十,其餘部分有待開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
這是謬誤。我們始終在使用整個大腦,但並非百分之百意識到這一點。
例如,開車時我們的大腦有許多功能正在運作,但我們根本不會察覺。
我們的大腦是如此運作的:這次多用一點這個區域,下次多用一點那個區域,
依熟練度而定,有些人腦中的特定區域,會比其他人更發達更突出。
一名長跑健將,會比四體不協調的人更常用到腦中與腿對應的區域,
並因此讓它更機敏靈活。
同理,經常閱讀與寫作的人,也會比幾乎不閱讀寫作的人,更常使用與此對應的腦區。此外,有一種情況也會反覆發生,某些腦區突然必須接手其他部位的任務。
例如,在那些因故失明的人身上,本來一直掌管視力的大腦視覺皮質,現在會被指派其他任務。什麼任務呢?例如,觸摸印象。試想盲人如何透過指尖的敏銳觸覺來閱讀點字。

為什麼會彈奏樂器的人更有「腦」?
因為他們鍛練了聽力。
這對語言發展非常有利,不論在發音或字句腔調、語調、速度及韻律等各方面,
他們都更能區別其中的差異。
此外,會彈奏樂器的人,因為擅長分辨聲音語調,學起外語也更容易。
他們通常比較自律,而且專注在事物的本質。
最後一點:能讀樂譜的人,辨識空間關係的能力也較好。
學習讀譜時所使用的大腦區域,與發展空間概念時所使用的區域相同。
因此,具有音樂專長的人,在需要運用幾何概念的任務上,通常表現優秀。
最關鍵的是:學音樂的人不止受益於上述所有的好處,
尤其重要的是,還學會了演奏一種樂器!

第六感是由大腦來掌控嗎?
沒錯。所謂的第六感就等同於直覺,它是由我們的右腦來掌控。
人類的右半腦負責警惕小心以及產生恐懼感這類的負面情緒。
當直覺浮現時,經常是為了向我們發出「應該留意某種場合或某種人」的訊號。
第六感要表達的是「小心!」

我們的大腦是強制性地需要他人,還是它其實也可以自給自足?
人類是社會動物,這是深植在我們身上的屬性。
與他人產生社會連結,是人存在的基本動力之一。
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當然有可能對人性深感失望,並選擇離群索居,不與人來往。
不過這是例外。

齋戒禁食的人總說自己的腦袋變得更清楚。為什麼?
我們的腦不是需要很多能量,而齋戒時幾乎完全得不到嗎?
當我們飢餓時,身體是處在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
因為我們最根本的需求之一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齋戒期間的大腦會比平常更專注,
而這讓我們覺得自己更理智、更清醒。

本書作者為了探索人類的大腦,訪問了17位世界頂級的神經科學家,
提出300個具有挑戰性且充滿驚奇的問題;
透過這300個問題的答案,本書帶領我們了解最先進的大腦研究結果:
包括人工智慧、長期疼痛、記憶力、表現遺傳學、
老年痴呆、大腦老化、意識、毒品、夢境、睡眠及學習等議題。

作者簡介:

芭芭拉.施穆茨(Barbara Schmutz)
一九六三年出生,定居瑞士,為記者、作者及編劇。擁有蘇黎世大學應用倫理系高等深入研究文憑,曾進修於瑞士MAZ新聞學校(Schweizer Journalistenschule MAZ)與蘇黎世SAL編劇學校(Drehbuchschule SAL)。擔任瑞士多家報刊雜誌的採訪記者,一九九七年以一系列報導文章榮獲瑞士新聞獎,並於2006年為瑞士電視台SRF製作了一部關於火車暗殺事件之紀錄片,在此事件中,有十四位政治人物不幸遇難。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與動物福祉,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翻譯。譯有《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歡迎光臨森林祕境》、《自然的奇妙網路》、《荒園》、《史懷哲自傳》、《瘋狂的海馬》等書。

章節試閱
Chapter 1 理論上你可以讓大腦跟身體分離,並把它存放在營養液裡。
神經心理學家彼得.布魯格(Peter Brugger)說明,為什麼大腦失去身體就會很難存活。而他為什麼把「直覺」功能定位在右腦?那些自稱能預見未來的人,腦袋又是怎麼一回事?

Q:我們為什麼有兩個腦半球?
這是科學家長久以來就爭論不休的謎團。畢竟比起兩邊得協調運作,只有一個驅動中心不是更好嗎?不過另一方面,凡事成雙總是利多於弊,尤其是萬一有部分功能停擺的話。就像人也有一對眼睛,我們需要這種雙重裝置,物體才能具有立體景深。這讓我產生一種想法,或許兩...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藏在大腦裡的奧妙奇蹟

這原來是要為瑞士的一本雜誌所撰寫的長篇報導,內容是五十個有關思考器官「大腦」的問題,篇幅大約六至八頁,還會附上一些圖片說明。

於是,我埋首鑽研這方面的文獻,努力閱讀專書及研究報告,然後寫下心中所有的疑問,不斷從問題中衍生出更多問題。對於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狀況,我全都感到好奇。例如,一個字明明就在嘴邊,卻怎樣都說不出來。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讓我們的大腦卡住了?而且,我也想知道大腦在夜裡的狀態,為什麼我們睡覺時會失去意識?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所有腦神經學家與哲學家...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藏在大腦裡的奧妙奇蹟

Chapter 1 理論上你可以讓大腦跟身體分離,並把它存放在營養液裡。
神經心理學家彼得.布魯格(Peter Brugger)說明,為什麼大腦失去身體就會很難存活。而他為什麼把「直覺」功能定位在右腦?那些自稱能預見未來的人,腦袋又是怎麼一回事?

Chapter 2 我深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建構出具備人類思考能力的大腦。
神經心理學教授路茲.彥克(Lutz Jäncke)思索著,機器人是不是也有人權。

Chapter 3 可怕的經歷能改變我們的基因組。
伊莎貝爾.曼蘇(Isabelle Mansuy)的專門領域是神經表觀遺傳學(Neu...
顯示全部內容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解決問題的人:布朗大學改變世界的商業思考
作者:丹尼.沃謝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24
66折: $ 343 
博客來 - 今日66折
少年遇見薩提爾:李崇建、甘耀明教你如何內心強大,突破成長困境
作者:李崇建
出版社:未來出版
出版日期:2023-10-27
66折: $ 25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春風的異邦人 05
作者:紀伊カンナ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12
$ 13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未必故意的戀愛史上部1
作者:Uzutokkeng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06-13
$ 27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作者:尼克.馬朱利 (Nick Maggiulli)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5-30
$ 31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
作者:小梶沙羅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05-29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獅子的頭髮亂糟糟
作者:鞏孺萍
出版社:青森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30
$ 18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往日食光
作者:鄭如晴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31
$ 31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把日子過好,把自己活好:你以為的偶然,都是人生的必然2
作者:千里淳風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4-05-29
$ 33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