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徐望雲多篇匠心獨具的書評文章,作者反覆閱讀古典作品與現代文學,發掘出許多有趣的「觀點」與不合理的「貓膩」,耐人尋味。
例如重讀《紅樓夢》時,發現曹雪芹在鋪陳尤三姐、妙玉有一些不尋常之處;讀《三國演義》時,陸續找到各篇三國故事的原型;讀《酉陽雜俎》時,發現唐朝有月球人出沒的紀錄。
書中介紹台灣現代詩八大家──楊牧、瘂弦、商禽等,亦帶領讀者認識影響深遠的五四詩人──劉半農、徐志摩、朱自清,淺談中國現代文學作家──老舍、冰心、巴金的經典作品,分享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格洛芙(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öf)、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邱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的小趣聞。內容五花八門,引人入勝;期盼讀者一同加入「挑剔」的行列,從閱讀中找到專屬自己的樂趣。
作者簡介:
徐望雲
本名徐嘉銘,曾在台灣任教職、報紙週刊編輯、出版社總編輯。現居加拿大溫哥華。著有詩集、散文集、詩學論集、雜文集、籃球美學、旅遊書等等,在秀威出版有《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味蕾下的詩想──平民菜譜及其他》、《傳奇──鄭愁予經典詩歌賞析》。
章節試閱
【第一章】《紅樓夢》──挑一些刺出來
大一時就讀過《紅樓夢》,印象中是刪節本,當時也是亂讀一通,沒細讀,早已忘了內容。為防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有很多時間在家裡待著,得以拿出一九八三年由里仁書局出版的彩畫本《紅樓夢校注》重讀。
這本《紅樓夢校注》是由啟功、唐敏等人校注的,還附有劉旦宅的《紅樓夢》人物畫。編排得相當好。
不過,時隔很多年後重讀《紅樓夢》,卻意外有些收穫。
|只有貂,能續貂──《紅樓夢》續書之我見|
《紅樓夢》後四十回是不是高鶚的狗尾續貂之作,一直以來都有爭議。最早提出是高鶚續作說法的是胡適。
我讀的彩畫本《紅樓夢校注》,每個章回後的「注釋」和「說明」,就有很明顯引導讀者相信後四十回真是高鶚狗尾續貂之作的傾向。
先簡單講講這個背景。
一七九一年,程偉元和高鶚編輯的刻印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出版,這個版本被稱為程甲本。第二年,兩人再就之前的本子進行了修訂,出版了程乙本。這兩個版本稱為程高本。
在胡適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作者提出異議之前,程本以一百二十回的面貌流傳了一百三十年。一九二一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他得出的結論是,後四十回是高顎續寫。
我在重讀《紅樓夢》前,就看過白先勇對「是否高鶚續書」的說法提出了他的看法,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自己作為(小說)作家,很清楚,《紅樓夢》前八十回撒下了天羅地網,多少的線索。後四十回換一個人來收尾,尤其是人物的口氣前後要統一,那是不可能的。」
在我重讀完之後,我的「感覺」與白先勇一樣,不管《紅樓夢》是不是曹雪芹、路人甲或路人乙所寫,一定都是同一個人,因為,即便高鶚再有才情(任何人也一樣),也不可能接續那麼大的故事結構和格局來完成四十回的篇幅。
「說明」中多處指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有違拗之處,例如,在一百十九回中,賈寶玉中舉後竟又出家做和尚一事很矛盾,「說明」中提到「既與寶釵結為美滿夫妻、與功名利祿相妥協、又中舉、家業又開始復興……這一切都似無出家必要了」。
事實上,我不覺得中舉與出家相矛盾,因為這回中,寶玉在考完試後就「失蹤」了,中舉(和那還不知道會不會成真的『家業復興』)是在失蹤之後,可見賈寶玉早就想出家,去考試只是給家人(尤其是父親賈政)做個交代,家業復興與否也不在考量之內。
同時,我看不出寶玉被逼與林黛玉分開而娶薛寶釵(還是被王熙鳳設計的),他會心裡快活,因為此後他們的互動的確是很「平平」,看不出「美滿」。
即便「家道復初」,別忘記,寶玉最掛念的幾個女子,如林黛玉、晴雯……等等都死了,對賈寶玉或FOCUS在寶黛(或加個寶釵)愛情糾葛的讀者而言,當然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悲慘結局了。
結局的慘不慘,跟大觀園能否恢復往日榮景無關,畢竟,就算恢復了,也不是寶黛和王熙鳳……都在的大觀園了,況且,在小說結尾恢復往日榮景,才能避免被朝廷「上綱上線」地列為禁書。任誰是作者,都會將結局「拗回」家業復興也很正常。
白先勇寫小說那麼高竿,都承認要在「人物的口氣前後要統一」的前提下續寫後四十回,根本不可能,更何況才情平平的高鶚。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時代,「抄寫」的風氣很盛,遇到喜歡的小說就去抄寫,在抄寫的過程中,多少會有「補」或甚至「誤寫」的情況,因此,會有很多「抄本」出現。
因此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曹雪芹的確寫完了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但高鶚最多就是在「抄寫」過程中,對一些闕漏的地方,做了「補」(加注釋)的工作,而他跟程偉元合作的版本,是最後流傳的定本,如此而已。
|終究是大清的《紅樓夢》|
在重讀《紅樓夢》的過程中,還有一些「發現」,很有趣。例如,《紅樓夢》描寫的,究竟是哪個朝代,就一直讓我很好奇。
在第一回中,作者(都說是曹雪芹,其實最早期抄本並未署作者名)藉那被女媧補天遺落的頑石之口說「朝代年紀,失落無考」。
而書中的確未明指是哪個朝代,因此惹人猜疑,一直都說,曹雪芹寫《紅樓夢》時,之所以不提朝代,是因為怕鬧出文字獄。中國一九八三年版電視劇《紅樓夢》拍攝時,沈從文任服裝顧問,考證穿著為明代服飾,然後據此設計。
一九七七年由林青霞和張艾嘉主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也都是漢服裝扮。
看起來應該是明朝,即使沈從文有失誤,也該是漢人建立的朝代(如宋朝),至少不是清朝,應無疑義。
因此在我閱讀的過程中,腦海裡的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全是漢服裝扮。
但在重讀的過程中,偶然發現,沈從文當年其實根本不必那麼費心去考證它的服飾,因為《紅樓夢》的時代背景,作者曹雪芹在書裡早已「露了餡」。
答案在五十四回,講過年期間,賈母與眾人聚會,吩咐文官等人唱戲,當薛姨媽批評「實在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過只用簫管的」之後,賈母發話「這算什麼出奇」,然後指著湘雲說了一段話:「我像她這麼大的時候兒,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
其中的《續琵琶》可不是虛構的劇本,正是曹雪芹祖父曹寅作品。
賈母說,她在湘雲一般大的時候(二十歲上下),聽過《續琵琶》的「胡笳十八拍」,曹寅生於順治十五年,故《續琵琶》創作問世的時間肯定在康熙年間,而賈母是在很年輕的時候聽過這齣戲。
因此,可以推測,會提到曹寅的劇本,《紅樓夢》的故事年代一定是在清朝雍正乾隆之間。如果背景是在明朝,怎可能會聽到清朝人編的戲曲,那豈不是「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了嗎。
另外,還有一個證據在一百十八回,在賈母冥壽的早晨,寶玉磕了頭回到靜室中,鶯兒端了一盤瓜果進來說:「太太叫人送來給二爺(賈寶玉)吃的,這是老太太的克什。」
這「克什」是滿族語(意為上供的食品),雖然賈府所在的金陵是一虛構的地名,但依書中的脈胳,這金陵應是在江蘇南京附近,滿族在東北,如果是明朝,其語言要「下江南」可能性很低,但如果是滿族統治的清代,就無可懷疑了。
另外,《紅樓夢》出現了多次明朝的官制,如「錦衣府」這個詞。我們知道,「錦衣衛」是明朝的特務機構,主要是侍衛和巡查緝捕,清朝入關以後,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設立錦衣衛,只是時間很短。
但任何有關明朝的史書,多直接說其名稱「錦衣衛」,未聽過錦衣「府」這詞,因此,我判斷《紅樓夢》在稱錦衣府時,是把它當成一般的治安機構,就像我們現在有時仍會叫「衙門」來代替法院一樣。
個人認為,如果能選擇,一般人恐怕寧願《紅樓夢》的時代背景設在明朝吧,畢竟誰能忍受那麼「討人喜歡」的賈寶玉,竟會是頂半個西瓜皮再伸出一根辮子的樣子。
且真要回歸《紅樓夢》的清朝時代背景,所有的相關影視作品都要重拍了!
那就算了吧!
【第一章】《紅樓夢》──挑一些刺出來
大一時就讀過《紅樓夢》,印象中是刪節本,當時也是亂讀一通,沒細讀,早已忘了內容。為防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有很多時間在家裡待著,得以拿出一九八三年由里仁書局出版的彩畫本《紅樓夢校注》重讀。
這本《紅樓夢校注》是由啟功、唐敏等人校注的,還附有劉旦宅的《紅樓夢》人物畫。編排得相當好。
不過,時隔很多年後重讀《紅樓夢》,卻意外有些收穫。
|只有貂,能續貂──《紅樓夢》續書之我見|
《紅樓夢》後四十回是不是高鶚的狗尾續貂之作,一直以來都...
作者序
【序】這樣讀書,是一種享受
跟很多很多人一樣,我也不是天生愛讀書。求學時期,每本攤在眼前的(教科)書,我必須牢記書的內容,還得去背誦它,就為了考試拿高分……誰這樣讀書還會感到快樂的,我只能說:「奇葩!」
即使出了社會,接觸書本的機會仍然很多,而我面對這些書本的方式,一樣沒有(也沒想到要)改變求學時的讀書習慣──全盤吸收,不去懷疑。
這種讀書的態度,持續很久。
|挑剔著讀書,亮點一大堆|
二○○○年來到加拿大,在媒體工作,做記者,做編輯,平時還是有讀書的習慣,除了詩、散文、小說等閒書,也有正兒八經的古籍經典。
不過,在加拿大從事媒體工作久了,每天要消化很多英文新聞稿,偶而對自己理解的新聞不敢把握(當中有語言的問題,也有對新天地的制度習慣和文化的陌生),需要不斷翻查資料核對確認……慢慢養成了面對或處理一些新聞話題時總先抱持懷疑,去找新聞內容是否有貓膩或錯漏的態度。
不知不覺間,這種凡事抱持懷疑去挑剔新聞的態度,也影響了我讀書的習慣。
數年前,一位朋友幫其住在安老院的父親向我借了一套(三本)一九八三年由里仁書局出版的彩畫本《紅樓夢校注》去打發時間;這套書我很早就有了,大學時曾讀過一遍《紅樓夢》(印象中是三民書局出版),之後買了這套彩畫本《紅樓夢校注》,並跟我飄洋過海來到加拿大,卻一直擺書架上養灰塵。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還回這套書之後,讀書界剛好有《紅樓夢》相關話題在炒,我心想,那就蹭個熱度,重讀一遍吧。
這回重讀《紅樓夢》,在一頁一頁重溫書中的故事時,心情就與大學時讀《紅樓夢》的心情不同了,時不時就會去挑剔《紅樓夢》的人物和情節,這一讀下來,竟讓我挑出了些很有趣的看點。
比方說,我看過的影視作品中,《紅樓夢》人物全是漢服裝扮,甚至中國一九八三年版電視劇《紅樓夢》拍攝時,還特別請到沈從文任服裝顧問,也考證穿著為明代服飾,然後據此設計劇情……
但這回在重讀時就發現,哎呀呀!關於《紅樓夢》是哪個朝代,書中就已經寫了,哪需要勞駕文學大師來費心考證;此外,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三角關係鬧得悲劇收場,其實是曹雪芹在布局時,出現了一個不該犯的「疏忽」;同時曹雪芹對某些人物的處理也顯得粗枝大葉……
當大家都在讚嘆曹雪芹的寫作是如何厲害到不行的時候,竟然只有我在「扮黑臉」,會挑剔《紅樓夢》的問題和毛病……感覺上像是兒童拿石頭去砸了有錢人家窗子一樣,做了壞事,卻又有一種「快感」。
重讀完《紅樓夢》,再順勢重讀《三國演義》,也時不時會與我手邊一套(兩本)一九八○年由輔仁大學中文系老師合譯的《白話三國志》(河洛出版)對照,發現有些三國故事在《三國志》中卻是另一個模樣,但這可以理解,羅貫中畢竟寫的是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演義)嘛,誇張一點沒什麼;但在讀到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時,卻發現羅貫中出現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這中間,偶然看到Youtube影片中,有網紅介紹《酉陽雜俎》中曾提到中國人很早就跟月球人有過接觸,我身邊剛好就有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很快找到這一段,讀著讀著,對這段月球人的敘述產生了一些疑惑……又好像在牛肉湯麵裡找到一小塊牛肉的感覺!
接下來我就再找回老早以前就讀完的「諾貝爾文學獎全集」(遠景版)其中幾本我認為有爭議的作品重讀……又發現一些亮點,還意外發現莫言「檀香刑」原來是有出處的,證明他所言《檀香刑》「純出想像,無典可憑」,根本吹牛!
因為帶著超級放大鏡去讀書,發現了書中隱祕的角落,原來也是另一番風景,這真的是一種享受。
|讀書與上網,非水火不容|
就在我正「享受」這種全新的閱讀經驗時,二○二○年四月,接到溫哥華《星島日報》總編輯張曉軍來信,邀我給他們的副刊談文版寫專欄。
溫哥華《星島日報》的副刊,其實就是每天五個方塊組合成的半個版面,我負責其中一塊,每周五刊出,我把專欄名定為「望雲小集」,這是我第一本書(詩集)的書名,純粹紀念。
由於溫哥華《星島日報》屬於「港式」報紙,副刊專欄一般都是寫時事和拉家常,純文學的主題很少,除了「來點不一樣的」考量之外,也沒多想,當下就決定朝文學與讀書的主題奔去,並且就從我重讀《紅樓夢》的有趣發現和《酉陽雜俎》的月球人開始寫起。
從二○二○年四月底開始,迄今已寫滿兩年了。
這一路讀書一路寫,欲罷不能,真正感受到以挑剔的精神去讀書,那種痛快,與當年求學時餵什麼讀什麼還得全盤接受的情況大大不同。便決定把這兩年在溫哥華《星島日報》寫的「望雲小集」專欄,整理出這本《挑剔的哲學──徐望雲讀書筆記》與讀者分享。
拉拉雜雜講了這麼多,該攤牌了,該把出版這本書的意圖說出來了。
這幾年網路發達,願意靜下心來讀書的人也少了,相信很多人還是會把「閱讀」的經驗連結到求學時的「K」書經驗,這哪會有快樂可言,比較起來,網路上五彩繽紛的世界相對更具吸引力。
我也一樣,很喜歡上網(看影片或找資料),但在養成了「挑剔」的閱讀習慣後,網路反而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便利工具,可以好好利用,收穫更豐。
記得李志綏寫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時報出版)初版時,我看完後一直懷疑有不少誇張的地方,例如,在李的回憶錄中有一段,提到田漢被整的「緣由」,是因李志綏推荐毛澤東看趙燕俠出演的新京劇《李慧娘》,江青追問,李志綏便要毛澤東跟江青說是看了田漢一篇稱讚《李慧娘》的文章,結果讓田漢揹了鍋,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引線……換言之,文革就是李志綏的一個動作所引發。
這段感覺上有點誇張,卻沒有證據,只能閉嘴。
但現在藉由網路搜索引擎,就很容易找到答案,證明李志綏的記述,的確有點「言過其實」。
我想說的是,書本,與網路並非死敵,也沒必要把閱讀看成牛鬼蛇神,如果像我一樣,改換一種心情和態度去閱讀,把網路當閱讀的良伴,你就會發現,讀書,真的是很快樂的事。
也期望這本書能讓您讀起來,有舒心的感受。
【序】這樣讀書,是一種享受
跟很多很多人一樣,我也不是天生愛讀書。求學時期,每本攤在眼前的(教科)書,我必須牢記書的內容,還得去背誦它,就為了考試拿高分……誰這樣讀書還會感到快樂的,我只能說:「奇葩!」
即使出了社會,接觸書本的機會仍然很多,而我面對這些書本的方式,一樣沒有(也沒想到要)改變求學時的讀書習慣──全盤吸收,不去懷疑。
這種讀書的態度,持續很久。
|挑剔著讀書,亮點一大堆|
二○○○年來到加拿大,在媒體工作,做記者,做編輯,平時還是有讀書的習慣,除了詩、散文...
目錄
【序】這樣讀書,是一種享受
【第一章】《紅樓夢》──挑一些刺出來
【第二章】三國故事原型篇
【第三章】 諾貝爾文學獎──爭議的作品作家
【第四章】五四詩人群
【第五章】新文學名家系列
【第六章】台灣現代詩八大家──不遠的歌聲
【第七章】《酉陽雜俎》
【第八章】《金史》與東坡詩
【第九章】《李太白全集》
【第十章】《閱微草堂筆記》
【第十一章】魯迅
【第十二章】現代(散文小說)作家系列
【第十三章】金庸武俠(兼談古龍)
【第十四章】現代詩歌
【第十五章】運動文學
【跋】這一頁想說的
【序】這樣讀書,是一種享受
【第一章】《紅樓夢》──挑一些刺出來
【第二章】三國故事原型篇
【第三章】 諾貝爾文學獎──爭議的作品作家
【第四章】五四詩人群
【第五章】新文學名家系列
【第六章】台灣現代詩八大家──不遠的歌聲
【第七章】《酉陽雜俎》
【第八章】《金史》與東坡詩
【第九章】《李太白全集》
【第十章】《閱微草堂筆記》
【第十一章】魯迅
【第十二章】現代(散文小說)作家系列
【第十三章】金庸武俠(兼談古龍)
【第十四章】現代詩歌
【第十五章】運動文學
【跋】這一頁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