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在政大研究所求學期間,當時所長鄭丁旺博士在其講授的所有課程均極為重視並強調會計是依賴理論與觀念發展出來的社會科學,任何規定均存在其邏輯推理,授課內容也都以理論與觀念與邏輯推理為中心,學生(當然包括作者) 均深受他的影響,畢業後作者繼續以理論與觀念與邏輯推理為中心作為教學內容的主體,回想真是萬分感激鄭所長的教導與影響。
因此作者在教學生涯中格外重視會計學的理論與觀念與邏輯推理,在會計學各項處理方式與準則規定均講解其理論與觀念與邏輯推理,也就是將會計學為何存在各項處理方式與準則規定的原因,長期經由蒐集資料與邏輯推理找出「為什麼」的答案,作為各會計相關學科的教學核心,內容雖然不敢說絕對完美正確,至少讓各節存在探討與說明理論與觀念與邏輯推理的理由,作者於退休後經五年多的時間,將一生教學心得逐字予以完成。
前述本書均以「為什麼」為核心作為各章節探討與說明內容,例如最基本又簡單的會計記錄為何規定資產增加應記在借方而非貸方,以及如果將會計記錄規定資產增加改為記在貸方而非借方,是否使會計資料就無法順利完成其記錄與處理,甚至無法順利完成財務報表的編製。至於各章各節的會計處理規定或準則,例如期末存貨期末計價 (評價) 的商品流程選擇,為何個別認定法是有條件的優先選擇方法等,本書均將依序詳細探討與說明。
至於複雜又繁瑣的壞帳費用、折舊費用,在現金流量表間接法與直接法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會計基礎轉換過程中,壞帳費用與折舊費用雖然均為現金流量無關的費用項目,但存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大部分教科書內容均未有詳細的「為什麼」探討與說明,甚至連練習或習題幾乎的避開對該兩者的處理。本書將一一分別予以同時比較、討論與說明。
探討與說明「為什麼」也是作者一生經年累月堆積的教學方式與內容,目的在努力讓學生可自始至終完全擺脫背誦而以邏輯與推理完成會計學的學習,同時也期待能提供諸位老師先進作為教學的參考,當然其中的邏輯推理不敢保證完美或可接受任何正確性挑戰,不過本書勇敢提出淺見接受挑戰,就是期待對不適宜或不妥之處請先進或讀者給予指正與賜教,謹此致上最高謝意與感激。
本書完成雖然經過甚多波折,也受到親人的鼓勵與協助,謹此致上謝意,不另予以詳述,不過最後的校對由於個人眼疾只好完全請往日學校同事溫淑英老師協助完成,僅此致上無限感激。再者本書得以印刷出版更感激昔日傑出學生許武利會計師在財務上的全力協助,謹此致上由衷感謝。